第二单元 第8课 三国至隋唐的文化 导学案2023-2024 部编版高中历史 必修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二单元 第8课 三国至隋唐的文化 导学案2023-2024 部编版高中历史 必修上册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28.1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11-20 09:21:11

文档简介

第8课 三国至隋唐的文化
课标·定位 核心·导学
认识三国两晋南北朝至隋唐时期思想文化领域的新成就。(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唯物史观) 1.注意“两个特点”:文化的多元化和文化的兼收并蓄 2.把握“四个方面”:思想活跃;文学艺术繁荣;科学技术成就突出;中外文化交流频繁
学习任务一  思想和文学艺术
【活动1】阅读教材第一目,思考魏晋南北朝至隋唐时期思想和文艺领域发生的变化。
1.儒学、道教和佛教的发展
(1)魏晋时期
道教 在民间广为传播,受到儒学的影响,主张“ ”和“尊道”
佛教 在中国盛行,吸收 ,渐趋本土化
儒学 开始吸收佛教和道教精神,有了新发展
(2)隋唐时期
隋 儒学家提出儒、佛、道“ ”,主张以儒学为主,调和并吸收佛教、道教理论
唐 ①奉行 ,奉老子为祖先,道教最受尊崇。② 时,佛教在社会上也有很大发展,形成不同宗派,禅宗对后世影响最大
2.反佛思想
(1)原因:佛教盛行,广修寺庙,耗费了大量的钱财,严重影响到政府财政收入。
(2)表现
南朝 无神论思想家 提出人的精神和肉体是统一的,对佛教进行抨击
其他 北魏、北周及唐朝等统治者几度灭佛
(3)影响:佛教文化遭受损失,但佛教的发展并未从根本上受到遏制。
3.儒学复兴
原因 佛教和道教的发展使儒学的正统地位受到挑战
代表人物
目的 维护封建统治
主张 用 和封建纲常来反对佛教的观点
影响 巩固儒学主流思想的统治地位
[教材·再开发]
阅读教材“历史纵横——魏晋玄学”,思考魏晋玄学产生的背景。
【活动2】阅读教材第二目,掌握魏晋南北朝至隋唐时期文学艺术的主要成就。
1.文学
(1)东汉:东汉末年出现了以曹操父子为代表的 。
(2)魏晋南北朝:东晋 的田园诗、南朝骈文、南北朝民歌等风格各异的文学形式。
(3)唐朝
①概况:流传下来的有两千多位诗人创作的近五万首诗歌,很多脍炙人口的佳作,成为千古绝唱。
②代表: 的诗作代表了唐诗的最高成就,他们分别被誉为“诗仙”和“诗圣”。
2.艺术
(1)书法
成为一种艺术
魏晋南北 朝时期 ①概况:隶书、草书、行书和楷书等各种书体均已完备 ②代表:东晋大书法家 ,世称“书圣”
隋唐时期 ①特点:书法艺术融汇了南朝的秀美和北朝的雄健,创出新风格 ②代表: 气势雄浑的颜体和 骨力遒劲的柳体最为有名
(2)绘画
①东晋:顾恺之提出“ ”,代表作《女史箴图》和《洛神赋图》。
②隋唐
特点 题材广泛,风格多样:a. 生活气息浓厚;b. 注重表现人的形态;山水、花鸟也成为绘画主题
代表人物 唐朝的 被尊为“画圣”
(3)石窟艺术
①背景:魏晋至隋唐时期,因佛教广泛传播而修造的石窟很多。
②代表:山西大同 、河南洛阳 、甘肃敦煌 等。
[教材·再开发]
观察课本“敦煌莫高窟壁画《胡旋舞》”图文资料,说明其史料价值。
学习任务二 科技和中外文化交流
【活动1】阅读教材第三目,梳理魏晋南北朝至隋唐时期的科技成就。
1.魏晋南北朝
数学 南朝 精确地算出圆周率
农学 北朝贾思勰的《 》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
地理学 西晋地图学家裴秀绘制《 》,提出绘制地图的方法
2.隋唐时期
建筑 隋朝工匠李春设计并主持建造 ,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石拱桥
印刷术 唐朝已经有了 的佛经、日历和书籍
火药 唐中期的书籍记载了火药的配方;唐末,火药开始用于战争, 是最早的火药武器
天文 唐朝僧一行测算出 长度
医学 孙思邈完成医学名著《 》;唐高宗时编修的《唐本草》,是世界上最早由国家颁行的药典
[易错·明辨析]
(1)北朝贾思勰的《齐民要术》是最早的农书。 (  )
(2)赵州桥是世界现存最古老的石拱桥。 (  )
(3)《唐本草》是世界上最早由国家颁行的药典。 (  )
【活动2】阅读教材第四目,概括魏晋南北朝至隋唐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史实。
1.佛教东传
(1)高僧来华:从东汉到北朝,陆续有中亚、天竺的高僧来华,将大批佛经翻译成汉文。
(2)西行取经:①东晋的 从长安出发,经西域至天竺,收集了大批梵文经典。②唐朝的高僧 前往天竺取经,在那烂陀寺钻研多年,又到许多国家周游讲学,成为公认的佛学大师。
(3)影响:伴随佛教东传而来的异域文化,在很多方面对中国产生了深远影响。
2.影响周边
(1)鉴真东渡:唐朝高僧鉴真六次东渡,历尽艰险最终到达 ,传授佛法。
(2)学问僧来华:日本、新罗等国常常派学问僧来长安求法。如日本的高僧 回国时携带了许多佛经和诗文集。
(3)影响:这些交流对日本等周边国家的文化发展有着重要贡献。
3.其他方面
城市 唐都城 聚集了许多国家和地区的使节、商人、侨民,成为当时的国际大都会
留学生 新罗、日本向唐朝派遣了许多使节和 ,有的留学生还在唐朝考中进士
商人 唐朝后期,不少西亚商人在 等港口城市定居
[情境·新创设]
如图为现存于陕西历史博物馆的“唐三彩骆驼载乐俑”,驼背上7位男子身着圆领窄袖长袍,正在演奏琵琶、箫等来自西域和中原的乐器,生动形象地展现了当时流行于长安城的杂技节目“骆驼载乐”。
思考:该文物反映了唐代文化怎样的特点
主题一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成就
【情境探究】
1.获取信息——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化发展的原因
史料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服饰呈现出两个特点:一是追求飘逸的魏晋风度的形成;二是胡汉服饰的双向互动。从南京出土的“竹林七贤”画像砖上可以清晰地看到,士人领袖们都穿着十分宽大的衣衫,敞着衣领,袒胸露臂,均流露出鄙视名教、轻蔑法度、崇尚虚无、放荡不羁的神情。
[研讨交流]史料体现了魏晋时期文化发展的原因有哪些 (历史解释、史料实证)
[破法]抓住关键信息:“胡汉服饰的双向互动”“士人领袖”“崇尚虚无、放荡不羁”结合所学进行分析。
[成果展示]
民族交融加强;士人阶层兴起,消极避世;儒、佛、道思想并立,魏晋玄学的形成。
2.论证观点——魏晋南北朝文化的影响
史料 尤其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学,这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个具有文学的自觉意识、在各方面富于创新精神的时代。 。① 。②
——摘编自章培恒、骆玉明《中国文学史》
[研讨交流]指出材料中说明唐朝文化与魏晋南北朝文化之间关系的观点,并对此进行论证。(唯物史观、历史解释)
[破法]抓住关键信息:由①②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
[成果展示]
观点: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是唐朝文化发展的基础。
论证:魏晋南北朝文学的自觉、创新特色为唐朝文学的发展提供了原则以及多样发展的可能性。
【史论阐释】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文化的特点
特点 阐释
分裂 烙印 南北民歌风格的迥异;外来佛教及其艺术存在南北差异
民族 交融 具有代表性的文化成就体现了不同民族之间交融的风格
思想 活跃 道教官方化,反佛斗争激烈,玄学一度盛行,儒、道、佛开始出现合流的迹象
科技 突出 祖冲之对圆周率的计算、贾思勰的《齐民要术》和裴秀的《禹贡地域图》
承上 启下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文化的发展,既是对前朝文化的发展,又为隋唐文化的繁荣昌盛奠定了基础
佛学 交流 中亚、天竺高僧来华传播佛教,东晋的法显到天竺学习佛教经典
点拨  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国内各民族大交融,中西文化交流频繁,当时人们的思想较为开放,原先的封闭状态被打破了,促进了文化的发展。
主题二  隋唐时期的文化成就
【情境探究】
1.获取信息——隋唐文化繁荣的原因
史料 规模空前的统一和强盛,气派空前的宽容和摄取,呼唤来一个丰富浓烈的艺术世界。英国学者韦尔斯描述道:在整个7、8、9世纪中,中国是世界上最安定、最文明的国家,许许多多中国人生活在治理有序的、优美的、和谐的环境中。当西方人的心灵为神学所缠迷而处于蒙昧黑暗之中,中国人的思想却是开放的、兼收并蓄而好探求的。
——摘编自冯天瑜等《中华文化史》
[研讨交流]据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隋唐文化高度发达的原因。(时空观念、历史解释)
[破法]抓住关键信息:“统一和强盛”“最安定、最文明的国家”“中国人的思想却是开放的、兼收并蓄而好探求的”进行分析。
[成果展示]
国家统一、社会安定;经济繁荣;科举制的推动;文化政策开明(兼收并蓄)。
2.分析问题——唐朝文化的特点
史料 唐代儒学较多地吸取了佛教和道教的思想,而盛行于唐代的佛教,既有本土发展起来的禅宗,也有从天竺引进的法相宗,还有中印合璧的天台宗等。唐代敦煌壁画中的飞天形象,是印度的乾达婆、希腊天使和道教羽人等多元文化因素的混合物。唐代大型歌舞《霓裳羽衣舞曲》则源于印度的婆罗门曲,并含有胡旋舞等中亚歌舞元素。
——张国刚《唐代开放与兴盛的当代思考》
[研讨交流] 概括唐代思想文化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形成的原因。(历史解释、家国情怀)
[破法]抓住关键信息:“吸取了佛教和道教的思想”“本土”“印度”“希腊”“多元文化因素的混合物”
[成果展示]
特点:多元性。原因:唐朝实行开放的对外政策;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对外交往频繁等。
3.论证观点——对唐文化圈形成的认识
史料一 关于唐文化圈问题,有的学者认为, 。①
史料二 文化圈的概念应该是:某一地区的诸国家中,某一个先进的文化国,以其特有文化吸引着周边国家,这里既包含着先进的文化国主动向后进的周边国家传播文化,又包括落后的周边国家对先进文化的向心力。…… 。②
——摘编自《中外关系史论丛》
[研讨交流]史料一与史料二对唐文化圈的形成问题看法有何不同 你认为哪一观点更正确 (唯物史观、历史解释)
[破法]抓住关键信息①②并结合所学分析。
[成果展示]
不同:史料一认为唐文化圈的形成是由于唐朝对周边国家采用军事、政治和文化等强制手段。史料二认为唐文化圈的形成是由于唐朝繁荣的文化对周边落后国家具有强大的吸引力,使周边国家引进唐文化并结合本国特点加以吸收和消化。
历史证明史料二的观点是正确的,符合历史事实,因而更加科学。
【史论阐释】
  隋唐时期文化繁荣的原因、特点及影响
  1.原因
方面 阐释
前提 国家统一强盛、经济繁荣,为文化的繁荣奠定了基础
政策 隋唐统治者推行开明、兼容的文化政策,为其发展创造了有利氛围
民族 国内各民族交往密切,文化相互交流、融合
对外 中外交往频繁,文化上吸取了外来优秀成分
基础 隋唐继承发扬了历代的传统文化,尤其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
  2.特点
特点 阐释
全面 繁荣 隋唐文化在科技、宗教、哲学、史学、教育、文学、艺术等方面全面繁荣
兼收 并蓄 (1)国内各族在文化上互相交流、交融,为中华文化增添了刚劲、豪爽、热烈、活泼的多民族色彩;(2)中国与亚洲其他国家、欧洲甚至非洲都有频繁的往来,文化上得以吸收外来优秀成分
世界 领先 (1)隋唐时期已有了雕版印刷术和火药;(2)僧一行测算出了地球子午线长度;(3)《唐本草》是世界上最早由国家颁行的药典
影响 深远 隋唐文化对中国文化的发展和世界文明史都产生了重要影响,形成了中华文化圈,成为东方文明的中心
  3.影响
(1)促进了唐代经济进一步繁荣,文化更加丰富多彩。国外土特产品输入中国,外来宗教在中国广泛传播。
(2)加强了中国同亚、欧、非各国之间的友好关系以及人民之间的相互了解和友谊。
(3)唐代的政治、经济、文化对亚洲和世界的经济、文化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课堂练习
【题组1】儒学、道教与佛教的发展
1.(2022·广东合格考)从两汉至隋唐,约有五千卷佛经被译为汉文。中国古代学者往往以儒道学说和人们易于理解的概念来翻译和讲解佛经,如“道”“心”“理”“本无”。它们成为佛教与儒、道等中国文化融汇的重要概念。这反映了 (  )
A.佛教渐趋本土化
B.儒学正统地位受到挑战
C.儒学吸收佛道思想
D.佛教的发展受到了遏制
2.(2023·韶关高一检测)图一、图二作为史料,最能说明魏晋至隋唐时期 (  )
A.佛教的本土化趋势
B.统治阶级好大喜功
C.思想领域的活跃性
D.百姓徭役负担沉重
【补偿训练】
魏晋南北朝时期,思想活跃,宗教呈现多元特征。这一时期道教 (  )
A.获得独尊地位
B.在洛阳修建了白马寺
C.主张“贵儒”和“尊道”
D.渐趋中国本土化
3.据韩愈《原道》描述,当时僧人、道士均视孔子为“吾师(释迦牟尼、老子)之弟子”, 而儒者们“乐其诞而自小”。为此,韩愈主张 (  )
A.贵儒尊道 B.无为而治
C.复古崇儒 D.三教并行
【题组2】文学艺术
4.有人认为,之所以成为“诗圣”,关键是他有宽广、伟大的“襟怀”。“诗圣”是(  )
A.李白 B.杜甫 C.白居易 D.王维
5. 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出现了“诗圣”“书圣”“画圣”等杰出人物。下列人物中被称为“书圣”的是 (  )
A.王羲之  B.吴道子
C.贾思勰 D.祖冲之
6.(2023·汕头高一检测)下图是唐代《送子天王图》(局部),该画的作者是 (  )
A.柳公权 B.吴道子
C.顾恺之 D.颜真卿
【补偿训练】
2020年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发布了目前首例考古发掘出土的颜真卿早期书法作品(如下图)。据此可知该书法作品 (  )
A.奠定颜真卿“书圣”历史地位
B.体现唐代楷书注重法度的特征
C.融合北朝秀美和南朝雄健风格
D.明显具有“以形写神”的风格
【题组3】科技
7.月球上有一座环形山是以一位中国古代数学家的名字命名的,因为他是世界上第一个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后第七位的人,他是 (  )
A.贾思勰 B.裴秀
C.孙思邈 D.祖冲之
8.唐代某部药典的编著以《本草经集注》为蓝本,它是世界上最早由国家颁行的药典。这部药典是 (  )
A.《神农本草经》 B.《千金方》
C.《唐本草》 D.《黄帝内经》
【补偿训练】
孙思邈在《千金方》中指出,救治病人时要心境平和,对病人要心怀慈悲,无论病人贫穷贵贱,都要一视同仁。这一言论 (  )
A.以法律形式明确医者职责
B.有助于培养医者的责任心
C.表明唐代的医学发展迅速
D.体现了孙思邈高超的医术
【题组4】中外文化交流
9.(2023·清远高一检测)唐朝时,蔬菜品种日益丰富,开始出现原产于地中海的莴苣、印度的刀豆、波棱国(今尼泊尔)的菠菜。这一情况反映出唐朝 (  )
A.农业生产的发达 B.西域都护的设置
C.对外交流的繁荣 D.通商口岸的开放
10.唐朝高僧玄奘在贞观初年西行前往天竺取经,高僧鉴真六次东渡日本传授佛法。新罗、日本向唐朝派遣了许多使节和留学生。以上史实描述的是 (  )
A.政治制度的创新 B.经济的迅速发展
C.文学艺术的繁荣 D.中外文化的交流第8课 三国至隋唐的文化 
课标·定位 核心·导学
认识三国两晋南北朝至隋唐时期思想文化领域的新成就。(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唯物史观) 1.注意“两个特点”:文化的多元化和文化的兼收并蓄 2.把握“四个方面”:思想活跃;文学艺术繁荣;科学技术成就突出;中外文化交流频繁
学习任务一  思想和文学艺术
【活动1】阅读教材第一目,思考魏晋南北朝至隋唐时期思想和文艺领域发生的变化。
1.儒学、道教和佛教的发展
(1)魏晋时期
道教 在民间广为传播,受到儒学的影响,主张“贵儒”和“尊道”
佛教 在中国盛行,吸收儒、道思想,渐趋本土化
儒学 开始吸收佛教和道教精神,有了新发展
(2)隋唐时期
隋 儒学家提出儒、佛、道“三教合归儒”,主张以儒学为主,调和并吸收佛教、道教理论
唐 ①奉行三教并行政策,奉老子为祖先,道教最受尊崇。②武则天时,佛教在社会上也有很大发展,形成不同宗派,禅宗对后世影响最大
2.反佛思想
(1)原因:佛教盛行,广修寺庙,耗费了大量的钱财,严重影响到政府财政收入。
(2)表现
南朝 无神论思想家范缜提出人的精神和肉体是统一的,对佛教进行抨击
其他 北魏、北周及唐朝等统治者几度灭佛
(3)影响:佛教文化遭受损失,但佛教的发展并未从根本上受到遏制。
3.儒学复兴
原因 佛教和道教的发展使儒学的正统地位受到挑战
代表人物 韩愈
目的 维护封建统治
主张 用儒家的天命论和封建纲常来反对佛教的观点
影响 巩固儒学主流思想的统治地位
[教材·再开发]
阅读教材“历史纵横——魏晋玄学”,思考魏晋玄学产生的背景。
提示:统治阶级内部斗争激烈,社会动荡。
【活动2】阅读教材第二目,掌握魏晋南北朝至隋唐时期文学艺术的主要成就。
1.文学
(1)东汉:东汉末年出现了以曹操父子为代表的建安文学。
(2)魏晋南北朝:东晋陶渊明的田园诗、南朝骈文、南北朝民歌等风格各异的文学形式。
(3)唐朝
①概况:流传下来的有两千多位诗人创作的近五万首诗歌,很多脍炙人口的佳作,成为千古绝唱。
②代表:李白、杜甫的诗作代表了唐诗的最高成就,他们分别被誉为“诗仙”和“诗圣”。
2.艺术
(1)书法
东汉末年 成为一种艺术
魏晋南北 朝时期 ①概况:隶书、草书、行书和楷书等各种书体均已完备 ②代表: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世称“书圣”
隋唐时期 ①特点:书法艺术融汇了南朝的秀美和北朝的雄健,创出新风格 ②代表:颜真卿气势雄浑的颜体和柳公权骨力遒劲的柳体最为有名
(2)绘画
①东晋:顾恺之提出“以形写神”,代表作《女史箴图》和《洛神赋图》。
②隋唐
特点 题材广泛,风格多样:a.宗教画生活气息浓厚;b.人物画注重表现人的形态;山水、花鸟也成为绘画主题
代表人物 唐朝的吴道子被尊为“画圣”
(3)石窟艺术
①背景:魏晋至隋唐时期,因佛教广泛传播而修造的石窟很多。
②代表:山西大同云冈石窟、河南洛阳龙门石窟、甘肃敦煌莫高窟等。
[教材·再开发]
观察课本“敦煌莫高窟壁画《胡旋舞》”图文资料,说明其史料价值。
提示:对于研究隋唐时期壁画艺术、民族交融和中外文化的交流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
学习任务二 科技和中外文化交流
【活动1】阅读教材第三目,梳理魏晋南北朝至隋唐时期的科技成就。
1.魏晋南北朝
数学 南朝祖冲之精确地算出圆周率
农学 北朝贾思勰的《齐民要术》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
地理学 西晋地图学家裴秀绘制《禹贡地域图》,提出绘制地图的方法
2.隋唐时期
建筑 隋朝工匠李春设计并主持建造赵州桥,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石拱桥
印刷术 唐朝已经有了雕版印刷的佛经、日历和书籍
火药 唐中期的书籍记载了火药的配方;唐末,火药开始用于战争,火箭是最早的火药武器
天文 唐朝僧一行测算出地球子午线长度
医学 孙思邈完成医学名著《千金方》;唐高宗时编修的《唐本草》,是世界上最早由国家颁行的药典
[易错·明辨析]
(1)北朝贾思勰的《齐民要术》是最早的农书。 ( × )
提示:《齐民要术》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农书。
(2)赵州桥是世界现存最古老的石拱桥。 ( √ )
(3)《唐本草》是世界上最早由国家颁行的药典。 ( √ )
【活动2】阅读教材第四目,概括魏晋南北朝至隋唐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史实。
1.佛教东传
(1)高僧来华:从东汉到北朝,陆续有中亚、天竺的高僧来华,将大批佛经翻译成汉文。
(2)西行取经:①东晋的法显从长安出发,经西域至天竺,收集了大批梵文经典。②唐朝的高僧玄奘前往天竺取经,在那烂陀寺钻研多年,又到许多国家周游讲学,成为公认的佛学大师。
(3)影响:伴随佛教东传而来的异域文化,在很多方面对中国产生了深远影响。
2.影响周边
(1)鉴真东渡:唐朝高僧鉴真六次东渡,历尽艰险最终到达日本,传授佛法。
(2)学问僧来华:日本、新罗等国常常派学问僧来长安求法。如日本的高僧空海回国时携带了许多佛经和诗文集。
(3)影响:这些交流对日本等周边国家的文化发展有着重要贡献。
3.其他方面
城市 唐都城长安聚集了许多国家和地区的使节、商人、侨民,成为当时的国际大都会
留学生 新罗、日本向唐朝派遣了许多使节和留学生,有的留学生还在唐朝考中进士
商人 唐朝后期,不少西亚商人在广州、泉州等港口城市定居
[情境·新创设]
如图为现存于陕西历史博物馆的“唐三彩骆驼载乐俑”,驼背上7位男子身着圆领窄袖长袍,正在演奏琵琶、箫等来自西域和中原的乐器,生动形象地展现了当时流行于长安城的杂技节目“骆驼载乐”。
思考:该文物反映了唐代文化怎样的特点
提示:兼容并包。
主题一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成就
【情境探究】
1.获取信息——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化发展的原因
史料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服饰呈现出两个特点:一是追求飘逸的魏晋风度的形成;二是胡汉服饰的双向互动。从南京出土的“竹林七贤”画像砖上可以清晰地看到,士人领袖们都穿着十分宽大的衣衫,敞着衣领,袒胸露臂,均流露出鄙视名教、轻蔑法度、崇尚虚无、放荡不羁的神情。
[研讨交流]史料体现了魏晋时期文化发展的原因有哪些 (历史解释、史料实证)
[破法]抓住关键信息:“胡汉服饰的双向互动”“士人领袖”“崇尚虚无、放荡不羁”结合所学进行分析。
[成果展示]
民族交融加强;士人阶层兴起,消极避世;儒、佛、道思想并立,魏晋玄学的形成。
2.论证观点——魏晋南北朝文化的影响
史料 尤其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学,这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个具有文学的自觉意识、在各方面富于创新精神的时代。它为后代的文学确立了一些重要的原则,开辟了各种新的道路,提供了多样的发展可能性。①没有这么一个基础,唐代文学——尤其是唐诗的进一步繁荣是不可想象的。②
——摘编自章培恒、骆玉明《中国文学史》
[研讨交流]指出材料中说明唐朝文化与魏晋南北朝文化之间关系的观点,并对此进行论证。(唯物史观、历史解释)
[破法]抓住关键信息:由①②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
[成果展示]
观点: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是唐朝文化发展的基础。
论证:魏晋南北朝文学的自觉、创新特色为唐朝文学的发展提供了原则以及多样发展的可能性。
【史论阐释】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文化的特点
特点 阐释
分裂 烙印 南北民歌风格的迥异;外来佛教及其艺术存在南北差异
民族 交融 具有代表性的文化成就体现了不同民族之间交融的风格
思想 活跃 道教官方化,反佛斗争激烈,玄学一度盛行,儒、道、佛开始出现合流的迹象
科技 突出 祖冲之对圆周率的计算、贾思勰的《齐民要术》和裴秀的《禹贡地域图》
承上 启下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文化的发展,既是对前朝文化的发展,又为隋唐文化的繁荣昌盛奠定了基础
佛学 交流 中亚、天竺高僧来华传播佛教,东晋的法显到天竺学习佛教经典
点拨  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国内各民族大交融,中西文化交流频繁,当时人们的思想较为开放,原先的封闭状态被打破了,促进了文化的发展。
主题二  隋唐时期的文化成就
【情境探究】
1.获取信息——隋唐文化繁荣的原因
史料 规模空前的统一和强盛,气派空前的宽容和摄取,呼唤来一个丰富浓烈的艺术世界。英国学者韦尔斯描述道:在整个7、8、9世纪中,中国是世界上最安定、最文明的国家,许许多多中国人生活在治理有序的、优美的、和谐的环境中。当西方人的心灵为神学所缠迷而处于蒙昧黑暗之中,中国人的思想却是开放的、兼收并蓄而好探求的。
——摘编自冯天瑜等《中华文化史》
[研讨交流]据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隋唐文化高度发达的原因。(时空观念、历史解释)
[破法]抓住关键信息:“统一和强盛”“最安定、最文明的国家”“中国人的思想却是开放的、兼收并蓄而好探求的”进行分析。
[成果展示]
国家统一、社会安定;经济繁荣;科举制的推动;文化政策开明(兼收并蓄)。
2.分析问题——唐朝文化的特点
史料 唐代儒学较多地吸取了佛教和道教的思想,而盛行于唐代的佛教,既有本土发展起来的禅宗,也有从天竺引进的法相宗,还有中印合璧的天台宗等。唐代敦煌壁画中的飞天形象,是印度的乾达婆、希腊天使和道教羽人等多元文化因素的混合物。唐代大型歌舞《霓裳羽衣舞曲》则源于印度的婆罗门曲,并含有胡旋舞等中亚歌舞元素。
——张国刚《唐代开放与兴盛的当代思考》
[研讨交流] 概括唐代思想文化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形成的原因。(历史解释、家国情怀)
[破法]抓住关键信息:“吸取了佛教和道教的思想”“本土”“印度”“希腊”“多元文化因素的混合物”
[成果展示]
特点:多元性。原因:唐朝实行开放的对外政策;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对外交往频繁等。
3.论证观点——对唐文化圈形成的认识
史料一 关于唐文化圈问题,有的学者认为,它的形成是由于构成国家的主要民族,采取军事的、政治的和文化的种种形式,对领域外的其他民族国家,建立一种君臣关系。①
史料二 文化圈的概念应该是:某一地区的诸国家中,某一个先进的文化国,以其特有文化吸引着周边国家,这里既包含着先进的文化国主动向后进的周边国家传播文化,又包括落后的周边国家对先进文化的向心力。……唐王朝的强大和文化上的繁荣,像一块巨大的磁石,吸引了周边各国的统治者和人民,他们为缩短与唐王朝文化上的差距,不遗余力地把唐文化引入本国,并结合本国的特点,有选择地加以消化和吸收。②
——摘编自《中外关系史论丛》
[研讨交流]史料一与史料二对唐文化圈的形成问题看法有何不同 你认为哪一观点更正确 (唯物史观、历史解释)
[破法]抓住关键信息①②并结合所学分析。
[成果展示]
不同:史料一认为唐文化圈的形成是由于唐朝对周边国家采用军事、政治和文化等强制手段。史料二认为唐文化圈的形成是由于唐朝繁荣的文化对周边落后国家具有强大的吸引力,使周边国家引进唐文化并结合本国特点加以吸收和消化。
历史证明史料二的观点是正确的,符合历史事实,因而更加科学。
【史论阐释】
  隋唐时期文化繁荣的原因、特点及影响
  1.原因
方面 阐释
前提 国家统一强盛、经济繁荣,为文化的繁荣奠定了基础
政策 隋唐统治者推行开明、兼容的文化政策,为其发展创造了有利氛围
民族 国内各民族交往密切,文化相互交流、融合
对外 中外交往频繁,文化上吸取了外来优秀成分
基础 隋唐继承发扬了历代的传统文化,尤其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
  2.特点
特点 阐释
全面 繁荣 隋唐文化在科技、宗教、哲学、史学、教育、文学、艺术等方面全面繁荣
兼收 并蓄 (1)国内各族在文化上互相交流、交融,为中华文化增添了刚劲、豪爽、热烈、活泼的多民族色彩;(2)中国与亚洲其他国家、欧洲甚至非洲都有频繁的往来,文化上得以吸收外来优秀成分
世界 领先 (1)隋唐时期已有了雕版印刷术和火药;(2)僧一行测算出了地球子午线长度;(3)《唐本草》是世界上最早由国家颁行的药典
影响 深远 隋唐文化对中国文化的发展和世界文明史都产生了重要影响,形成了中华文化圈,成为东方文明的中心
  3.影响
(1)促进了唐代经济进一步繁荣,文化更加丰富多彩。国外土特产品输入中国,外来宗教在中国广泛传播。
(2)加强了中国同亚、欧、非各国之间的友好关系以及人民之间的相互了解和友谊。
(3)唐代的政治、经济、文化对亚洲和世界的经济、文化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课堂练习
【题组1】儒学、道教与佛教的发展
1.(2022·广东合格考)从两汉至隋唐,约有五千卷佛经被译为汉文。中国古代学者往往以儒道学说和人们易于理解的概念来翻译和讲解佛经,如“道”“心”“理”“本无”。它们成为佛教与儒、道等中国文化融汇的重要概念。这反映了 (  )
A.佛教渐趋本土化
B.儒学正统地位受到挑战
C.儒学吸收佛道思想
D.佛教的发展受到了遏制
解析:选A。本题考查两汉至隋唐时期佛教的发展。中国古代学者以儒道学说来翻译和讲解佛经,使得佛教与中国传统文化融合,反映了佛教渐趋本土化,故选A。从两汉至隋唐,儒家思想一直是中国的正统思想,排除B;材料反映的是佛教思想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融合,并非强调儒学吸收佛道思想,排除C;材料无法体现佛教的发展受到了遏制,排除D。
【深化点拨】魏晋南北朝时期,下层社会的普通民众不仅承受着各种战乱的痛苦,而且受着水旱等自然灾害的威胁,他们渴望解脱苦难,这就为宗教的传播提供了社会基础。
2.(2023·韶关高一检测)图一、图二作为史料,最能说明魏晋至隋唐时期 (  )
A.佛教的本土化趋势
B.统治阶级好大喜功
C.思想领域的活跃性
D.百姓徭役负担沉重
解析:选A。根据材料“龙门石窟”“敦煌莫高窟”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汉末年,佛教传入中国,魏晋至隋唐时期,佛教与中国的儒学和道教相融合,本土化趋势明显,A正确;材料中没有体现统治阶级好大喜功,排除B;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思想领域的活跃性,排除C;根据材料信息,无法判定百姓徭役负担沉重,排除D。
【补偿训练】
魏晋南北朝时期,思想活跃,宗教呈现多元特征。这一时期道教 (  )
A.获得独尊地位
B.在洛阳修建了白马寺
C.主张“贵儒”和“尊道”
D.渐趋中国本土化
解析:选C。本题考查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思想。魏晋时期的道教主张“贵儒”和“尊道”,故选C。A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白马寺是佛教的产物,B排除;道教是中国的本土宗教,D排除。
3.据韩愈《原道》描述,当时僧人、道士均视孔子为“吾师(释迦牟尼、老子)之弟子”, 而儒者们“乐其诞而自小”。为此,韩愈主张 (  )
A.贵儒尊道 B.无为而治
C.复古崇儒 D.三教并行
解析:选C。本题考查韩愈复兴儒学。从题干材料“当时僧人、道士均视孔子为‘吾师(释迦牟尼、老子)之弟子’”可知,儒学的正统地位受到挑战,因此韩愈主张复兴儒学,故选C。材料无法体现主张“尊道”“三教并行”,排除A、D;道家主张无为而治,不符合韩愈的主张,排除B。
【题组2】文学艺术
4.有人认为,之所以成为“诗圣”,关键是他有宽广、伟大的“襟怀”。“诗圣”是(  )
A.李白 B.杜甫 C.白居易 D.王维
解析:选B。本题考查唐代的文学。杜甫的诗歌被后人称作“诗史”,杜甫则有“诗圣”之美誉,故选B。李白被后人称作“诗仙”,排除A;白居易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王维是盛唐山水诗派代表,都与“诗圣”无关,排除C、D。
5. 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出现了“诗圣”“书圣”“画圣”等杰出人物。下列人物中被称为“书圣”的是 (  )
A.王羲之  B.吴道子
C.贾思勰 D.祖冲之
解析:选A。本题考查魏晋时期的书法艺术。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被称为“书圣”,故选A。B是画家,C是农学家,D的主要贡献是数学方面,均排除。
6.(2023·汕头高一检测)下图是唐代《送子天王图》(局部),该画的作者是 (  )
A.柳公权 B.吴道子
C.顾恺之 D.颜真卿
解析:选B。本题考查唐代的绘画艺术。《送子天王图》是唐代画家吴道子的代表画作,故选B。柳公权和颜真卿是书法家,排除A、D;顾恺之是东晋时期的画家,排除C。
【补偿训练】
2020年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发布了目前首例考古发掘出土的颜真卿早期书法作品(如下图)。据此可知该书法作品 (  )
A.奠定颜真卿“书圣”历史地位
B.体现唐代楷书注重法度的特征
C.融合北朝秀美和南朝雄健风格
D.明显具有“以形写神”的风格
解析:选B。本题考查唐代的书法艺术。颜真卿的楷书气势雄浑,严谨庄重,体现出唐代楷书注重法度的特征,故选B。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世称“书圣”,排除A;隋唐书法融合南朝的秀美和北朝的雄健,排除C;“以形写神”是东晋顾恺之的绘画风格,颜真卿是唐朝书法家,排除D。
【题组3】科技
7.月球上有一座环形山是以一位中国古代数学家的名字命名的,因为他是世界上第一个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后第七位的人,他是 (  )
A.贾思勰 B.裴秀
C.孙思邈 D.祖冲之
解析:选D。本题考查魏晋时期的科技。祖冲之是世界上第一个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后第七位的人,故选D。贾思勰是农学家,A排除;裴秀是地图学家,B排除;孙思邈的成就主要是医学方面,C排除。
8.唐代某部药典的编著以《本草经集注》为蓝本,它是世界上最早由国家颁行的药典。这部药典是 (  )
A.《神农本草经》 B.《千金方》
C.《唐本草》 D.《黄帝内经》
解析:选C。本题考查唐代的科技。唐朝的《唐本草》是世界上最早由国家颁行的药典,故选C。《神农本草经》是东汉时的药物学专著,排除A;《千金方》是孙思邈的医学专著,并非国家颁行的,排除B;《黄帝内经》成书于战国至西汉间,排除D。
【补偿训练】
孙思邈在《千金方》中指出,救治病人时要心境平和,对病人要心怀慈悲,无论病人贫穷贵贱,都要一视同仁。这一言论 (  )
A.以法律形式明确医者职责
B.有助于培养医者的责任心
C.表明唐代的医学发展迅速
D.体现了孙思邈高超的医术
解析:选B。本题考查唐代的科技。由材料“心境平和”“心怀慈悲”“一视同仁”可知,这要求医者抛开功利,一心救死扶伤,有助于培养医者的责任心,故选B。《千金方》是医书而非法律文献,排除A;材料主要是揭示医者的职业道德规范,排除C;材料没有涉及孙思邈的医术,排除D。
【题组4】中外文化交流
9.(2023·清远高一检测)唐朝时,蔬菜品种日益丰富,开始出现原产于地中海的莴苣、印度的刀豆、波棱国(今尼泊尔)的菠菜。这一情况反映出唐朝 (  )
A.农业生产的发达 B.西域都护的设置
C.对外交流的繁荣 D.通商口岸的开放
解析:选C。材料反映了唐朝时期其他国家的蔬菜传入中国的情况。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朝经济发达,对外开放,外来蔬菜的大量传入说明当时对外交流的繁荣,C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唐朝对外交流的繁荣,与唐朝农业生产情况无关,排除A;西域都护设置于西汉时期,排除B;通商口岸通常指的是近代西方列强通过不平等条约强迫清政府开放的商埠,排除D。
10.唐朝高僧玄奘在贞观初年西行前往天竺取经,高僧鉴真六次东渡日本传授佛法。新罗、日本向唐朝派遣了许多使节和留学生。以上史实描述的是 (  )
A.政治制度的创新 B.经济的迅速发展
C.文学艺术的繁荣 D.中外文化的交流
解析:选D。本题考查唐代的对外交流。从题干材料玄奘西行前往天竺取经、 鉴真东渡日本传授佛法可知体现了中外文化的交流,故选D。A、B、C与题干材料无关,排除。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