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塘月色》——荷月之景与有我之境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1.通过朗读,体会月下荷塘的朦胧幽静之美,借助对动词、形容词和意象、 手法的分析,把握文章观察景物的角度和表现景物的手法,学会运用比喻和通感表现景物 特点,学习作者如何在景物中自然地融入感情。 2.梳理文章的感情线索,结合朱自清的生活处境,理解他“不宁静-宁静-不宁静 ”的 情感变化,感悟月下荷塘的宁静自由之境。 3.品味文章语言的自然流畅、典雅诗意,通过分析重点语句,体会朱自清融情于景、 复杂、含蓄的情感表达方式。 教学重点:把握文章观察景物的角度和表现景物的手法,学会运用比喻和通感表现景 物特点,学习作者如何在景物中自然地融入感情。 教学难点:理解作者“不宁静-宁静-不宁静 ”的情感变化,感悟月下荷塘的理想色彩。
教学过程
时间 教学 环节 主要师生活动
3 分 钟 一、初 读全 文,感 知荷 塘之 美 学习任务:找到文章直接描写荷塘月色的段落,并划分层次,概括景物特 点。 明确:第 4 段月下荷塘:风姿绰约又幽静淡远 第 5 段荷塘月色:缥缈轻柔 第 6 段荷塘周围:幽暗迷蒙
20 分钟 二:细 析写 景,把 握艺 术手 法 教师布置任务:思考并分析朱自清用了哪些方法来呈现和突出荷塘月 色的特点?和同学进行交流,并完成表格。 学生学习状态预设:学生阅读课文的 4-6 段,圈点勾画并提取关键字 词和语句,分析并交流找到的写景方法,完成学习任务单。 明确:写景方法 1:运用了许多精妙生动的动词和形容词,创造出十 分富有优美又富有场景感的景象。 写景方法 2: 由眼前的景物展开多情而细腻的想象,大量运用比喻、 通感、拟人、衬托等手法,进一步写活了荷塘月色的梦幻与诗意。 写景方法 3:对景物的描写是多角度、多层次的。远近、高低、动静、 虚实、疏密、浓淡的排布复杂而又和谐。 教师小结:在对如此诗情画意的描写中,我们能够感受到朱自清对于 这一荷塘月色无限喜爱,以及在醉心投入的欣赏过程中,他内心的一种安 宁幽静的状态。
10 分钟 三:梳 理情 感,体 悟宁 静之 境 1、分析文段第 1-3 段的作用。 学生学习状态预设:阅读文章 1-3 段,圈点勾画关键词,思考作用。 明确:这三段告诉我们,荷塘并非一直如此朦胧幽静,往日的荷塘及 其四周是幽僻的、寂寞的、阴森森有些怕人的,而今晚的荷塘“却很好 ”, 是“另有一番样子 ”的。 今晚有了淡淡的满月的光。荷塘成为了一个理想的时空,朱自清也“像 超出了平常的自己,到了另一世界里 ”。于是荷塘月色的诗情画意成为了 可能。 2、教师布置任务:朱自清“平常的自己 ”是怎样的?今天晚上又有何不 同?再次通读全文,圈点勾画能够表现作者情绪状态的字词语句,并完成 任务单上的表格。 学生学习状态预设:通读全文,圈点勾画能够表现作者情绪状态的字 词语句,梳理作者的情绪状态变化。 明确:从第 3 段可知,“平常的 ”朱自清“爱热闹,也爱冷静;爱群 居,也爱独处 ”,但只有“像今晚上,一个人在这苍茫的月下,什么都可 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便觉得是个自由的人。白天里一定要做的事,一 定要说的话,现在都可不理 ”,感受到“独处的妙处 ”。可见,平日的他 并没有太多的机会独处,有许多“一定要做的事,一定要说的话 ”,且不 能不理。他也有许多可以想却不能想、不愿意想却不可以不想的事,并不 自由。因而他可能常常是像未到荷塘前的这几天一样,“心里颇不宁静 ” 的。 这篇散文写于 1927 年 7 月,在个人生活和时代命运的双重夹击之下, 朱自清有着许多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不可躲避的苦恼。在日常的生活中,他 更多地要去理性地考虑一切。他是受约束的、被压抑的。在这样一个妻子 和孩子都已经安睡,满月的光淡淡地流泻下来的夜晚,他才能够暂时抽身 出来,带上门,将一切日常烦扰关在门后,超出了平常的处于社会中的自 己,而重新成为真正的他自己,找到内心的宁静。荷塘的柔美多情和月色 的缥缈轻柔安抚了他不宁静的心绪,使得他越看越投入,全然沉醉于这梦 一般的情境之中。
3、分析文章最后“采莲的事情 ”这一部分的作用。 明确:一方面,采莲是江南的事情。江南是朱自清的故乡,能够给烦忧中 的他带来一份故乡的抚慰。另一方面,六朝时期的江南采莲是一幅少年嬉 游,风流坦荡的情景。而这样一种青春恣肆恰恰是将近中年、为家庭时局 所牵累的朱自清再也无法体验的生活状态。他对江南采莲旧事的惦念实则 是对那种全然无所顾忌、无所牵挂的自由生命状态的向往,是对那种纯净 热烈的、风流坦荡的精神自我的期盼。
3 分 钟 四、小 结 现实生活中的朱自清是“颇不宁静 ”的,可是当他轻轻地带上门,来 到这只属于他的一片天地,淡淡的月光不只流泻在荷塘之上,也流泻在他 的心里,疗愈了他在现实生活中的疲惫苦闷,为他营造出一片精神的桃花 源。在这样的荷香月色之中,他不仅是丈夫,也不只是父亲,他还是朱自 清。因此,我们才能够更加理解他为什么要用如此细腻多情的笔,用尽比 喻、通感、拟人等等方法,绣花般地来描摹荷塘月色之美。荷花所象征着 的出淤泥而不染的精神境界和月所指涉的美好纯净的理想追求,在这个夜 晚实实在在地包围了他,容纳了他,让他沉醉于其中,他在这里找到了他 自己。只是,这种斩断了一切现实烦扰的、梦幻一般的宁静自由只能是暂 时的,当树上的蝉声与水里的蛙声将他猛然惊醒,不觉便已走回到了家门 口,他仍然得轻轻地推开那扇现实的门,回到平常的自我和不宁静的世界, 恢复成一个丈夫、一位父亲,一个承担责任与烦扰的人。
2 分 钟 作业 对朱自清而言,独处的妙处是“一个人享用这无边的荷香月色 ”。对 你而言,“独处的妙处 ”是什么呢?请用一段 150-200 字左右的文字将其 表现出来,并在其中正确地使用比喻和通感两种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