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 第 2 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通过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变动和经济发展,理解战国时期变法运动的必然性 了解老子、孔子学说和“百家争鸣 ”的局面及其意义。 教学重点:从时代巨变理解战国时期变法的必然性 教学难点:如何认识“春秋战国时代的变革,并非局部的、一事一物的兴替,而是由一 系列相关性变迁运动构成的大变局 ”。 核心素养培养:唯物史观(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社会存在决 定社会意识、经济发展与社会变革的辩证作用)、历史解释(运用史料对春秋战国时代的政 治、经济变化进行分析解释)、时空观念(商鞅变法及法家思想对时代潮流的顺应)、家国情 怀(华夏认同观念的形成) 板 书 设 计 :
诸侯纷争与变 一、春秋战国时代发生的重大变化 . 列国纷争和华夏认同 . 经济的重大发展 . 士阶层的崛起与百家争鸣的出现 二、应时代变化而产生的列国变法 . 变法的必要性 . 变法的作用和影响
法运动
教学过程
时间 教学环节 主要师生活动
3 分钟 导入 教师出示材料,抛出本课核心问题,如何来认识“春秋 战国时代的变革,并非局部的、一事一物的兴替,而是 由一系列相关性变迁运动构成的大变局。”
18 分钟 新课 讲授 第一部分:春秋战国时代发生的重大变化 . 列国纷争和华夏认同 教师通过出示史料以及“春秋和战国形势图 ”,引导学生 分析解释春秋战国时期的礼崩乐坏、政治动荡、战争频 仍、民不聊生、民族交融等政治局面的直观变化。 . 经济的重大发展 教师通过出示图片、史料等,从农业、水利工程、工商 业等方面引导学生了解春秋战国时期经济的重大进展。 . 士阶层的崛起与百家争鸣的出现 教师通过出示史料,说明士阶层崛起、议政的原因,通 过图片、表格和史料帮助学生理解“百家争鸣 ”出现的 背景以及“百家争鸣 ”的含义,对儒家、道家、法家、 墨家进行分别的介绍以及表格的比较,引导学生分析各 学派在治国思想上的异同。 第二部分:应时代变化而产生的各国变法 . 变法的必然性 教师通过出示材料,引导学生理解各国变法是在生产力 发展引发生产关系变化后出现的顺应历史潮流的重要变 革。 . 变法的内容与作用 教师通过材料,带领学生比较秦国在商鞅变法前后的变 化,使学生认识到商鞅变法对秦国崛起、实现“大一统 ” 的重要作用。教师带领学生从政治、经济、军事、社会 管理等方面,对商鞅变法的内容及作用进行逐一的分析, 引导学生理解商鞅变法对社会转型的重要推动作用。
3 分钟 小结 教师通过图示,引发学生思考经济发展与社会变革的辩 证关系,培养学生建立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 决定上层建筑、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唯物史观。
1 分钟 作业 请大家在课后查阅资料,进行更深刻的思考,利用史实, 结合所学,来分析解释为何法家思想帮助秦国完成了统 一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