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期中综合训练(1-2单元)(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期中综合训练(1-2单元)(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6.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教科版(2017秋)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3-11-18 09:34:0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期中综合训练(1-2单元)
一、选择题
1.吸气时,气体经过呼吸器官顺序正确的是( )。
A.鼻腔→肺→气管 B.鼻腔→气管→肺 C.气管→鼻腔→肺
2.小肠的作用是( )。
A.传送食物至胃
B.储存和搅拌食物
C.完成消化和吸收
3.我们耳朵里的( )将声波转化为振动,然后通过其他器官将声音信号传入中耳、内耳。
A.鼓膜 B.听小骨 C.耳蜗
4.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我们可以用碘液检验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
B.弹簧测力计使用时,测量的力能超出测力计刻度标出的最大数量
C.100米赛跑后,小明气喘吁吁,他认为自己呼吸次数增加了,但是心跳的次数没有增加
5.老人要多喝牛奶,是因为牛奶中含有丰富的( )。
A.钙 B.营养 C.脂肪
6.在“平衡膳食宝塔”中( )食物要放在最顶层。
A.油脂类 B.鱼虾类 C.谷类
7.新冠肺炎是新型冠状病毒破坏呼吸器官所造成的一种病,预防新冠最主要的是( )。
A.佩戴口罩 B.不张开嘴巴 C.多吃水果
8.人的呼吸实际上是在进行气体交换,其中进入血液的气体是( )。
A.二氧化碳 B.氮气 C.氧气
二、填空题
9.小周同学最喜欢的食物是面条,这种食物富含的营养物质是 ,这种营养物质的作用是 ;这种食物进入人体后将主要在 被消化、吸收,最后通过 吸收多余的水分,形成粪便。
10.水果和蔬菜中主要含有的营养成分是( )和 ( )。
11.呼吸的过程是气体交换的过程,使氧气进入血液,同时排出( ),肺是身体气体交换的( )。
12.中耳部分包含有一个薄薄的半透明的膜叫作( ),与它相连的、像骨头一样的东西叫( )。
13.我们无时无刻不在( ),呼吸是我们的身体从外界吸入( ),呼出( )的过程,这两种气体对生命具有重要的意义。
14.用相同的力拨动钢尺时,钢尺伸出桌面越短,发出的声音越( );钢尺伸出桌面越长,发出的声音越( )。
15.短而细的物体发出的声音 ,长而粗的物体出的声音 。
16.一个人每分钟的心跳次数一般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脉搏次数。
17.我们吸气时,含有氧气的空气由鼻腔或 进入肺,此时胸腔 ,腹部 。呼气时,呼出的气体与吸入的气体比较, 的含量基本没有变化, 含量增加了, 含量减少了。
18.音叉是一种发声仪器,用来 乐器和 音高。
19.声带就像一根皮带。当我们发声时,声带变紧,并快速( ),产生声音。声带越紧,发出的声音越( )。
20.一根橡皮筋,用相同的力量拨动时,橡皮筋拉得越紧,声音越 ,拉得越松,声音越 。(选填“高”或“低”)
三、判断题
21.我们听到的声音有强有弱,有高有低,各不相同。( )
22.我们每时每刻都要呼吸。( )
23.钟声是钟铃振动产生的,风声是空气振动产生的。( )
24.只有营养均衡,才能保证我们正常的生活和成长。( )
25.口琴的簧片越长,声音越低;簧片越短,声音越高。( )
四、连线题
26.将下列器官连线分类。
血管 胃 心脏 肺 气管
呼吸器官 消化器官
五、简答题
27.二胡只有两根弦,它是怎样发出高低不同、强弱不同的声音的?
28.为了保护听力,应控制噪声。请你写出保护人耳的方法。
29.抽出玻璃罩内的空气,闹钟的声音有什么变化?怎样解释我们看到的现象?声音的传播与空气有关系吗?
30.什么是肺活量?怎样做能提升我们的肺活量?
试卷第2页,共3页
试卷第3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B
2.C
3.A
4.A
5.A
6.A
7.A
8.C
9. 糖类 主要供能物质 小肠 大肠
10. 维生素 矿物质
11. 二氧化碳 中转站
12. 鼓膜 听小骨
13. 呼吸 氧气 二氧化碳
14. 高 低
15. 高 低
16.等于
17. 口腔 扩张 收缩
氮气 二氧化碳 氧气
18. 调整 测量
19. 振动 高
20. 高 低
21.√
22.√
23.√
24.√
25.√
26.
27.二胡虽然只有两根弦,但弦的振动能发出高低不同的声音;弦越短,振动频率就越快,声音就越高越脆。
28.降低噪音类:装隔音棉/隔音玻璃、戴耳罩,从源头处降低噪音。保护身体类:早睡早起,防止耳朵发炎等等。
29.声音会消失。真空不能传播声音。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空气被抽出后,声音就不能传播了。
30.答:肺活量是人体吸入最多空气后,呼出去空气的量。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可以提升我们的肺活量。
答案第2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