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15课 两次鸦片战争 课件(共19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15课 两次鸦片战争 课件(共19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9.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11-19 23:29:1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9张PPT)
第五单元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
第15课两次鸦片战争
课标要求:
1、认识两次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概述这一时期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事迹及意义。
2、认识列强侵华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封建社会
君主专制
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
文字狱、八股取士
装备陈旧、战力低下
船坚炮利
工业革命,确立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启蒙运动,思想解放
资产阶级代议制
闭关锁国
侵略扩张
一、世界的参差——19世纪中期的世界与中国
(一)鸦片战争前中英国情对比:
西方:工业文明(资本主义)
中国:农业文明(封建主义)
1840年前中国和世界形势图
法国从越南打开侵入亚洲的缺口。
俄国势力侵及中国东北和新疆地区。
英国在美洲、非洲夺取殖民地的同时,把目标对准了亚洲。
美国商人活跃于世界各地,积极参与侵华活动。
列强
环伺
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资本主义快速发展
寻求海外市场和生产原料
英国棉纺厂
二、碰撞与冲突——两次鸦片战争
(一)第一次鸦片战争:
1、英国发动战争的原因:
鸦片战争前中英正当贸易情况表 年度 英国输华 中国输英 中国对英国贸易
1795-1799 5373015 5799722 (+)346957
1830-1833 7335023 9950286 (+)2615263
英国把鸦片大量输入中国后,中国变为入超(贸易逆差)
正当贸易中,中国始终处于出超地位(贸易顺差)
鸦片在中英贸易中的比重(1837-1838年) 英国输华 中国输英 中国对英国
贸易
正当贸易 鸦片贸易 总值 总值 220万 340万 560万 310万 (-)250万
英国为了扭转贸易逆差,开始大量向中国走私鸦片
①根本原因:打开中国市场,倾销商品,掠夺原料。
二、碰撞与冲突——两次鸦片战争
(一)第一次鸦片战争:
1、英国发动战争的原因:
虎门销烟
“(禁烟运动)给了我们一个战争的机会……可以使我们终于乘战胜之余威,提出我们自己的条件,强迫中国接受。这种机会也许、不会再来,是不可能轻易放过的。”
——《安得鲁·韩德森致拉本特函》
②直接原因:英国以禁烟运动为借口,企图以武力打开中国市场。
③重要原因:中国闭关锁国,逐渐落后于西方,清廷统治危机严重。
损害健康
加重人民负担
白银外流
加剧政治腐败
削弱军队战斗力
2、过程及结果:(1840—1842)
条约 内容 影响
《南京条约》
《五口通商章程》
《虎门条约》
《望厦条约》
《黄埔条约》
破坏中国领土主权
加重人民负担
打开中国东南门户,
改变了中国的对外贸易中心
破坏中国关税主权
破坏中国司法主权
破坏中国贸易主权
破坏中国领海主权
列强在华租界前身
割地(香港岛)
赔款(2100万银元)
五口通商(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
协定关税
领事裁判权
片面最惠国待遇
“巡查贸易”
居住传教权
领事裁判权:英国人在中国犯罪,中国法律不能管理。这种特权亦称“治外法权”,严重侵犯了所在国的司法主权。
体现了英国工业革命后自由贸易的经济政策,值百抽五的低关税,便于英国倾销商品,掠夺原料,最能反映了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本质意图。
最惠国待遇是指一国给予另一国享受现时或将来所给予任何第三国同样的一切优惠、特权或豁免权等待遇。
片面最惠国待遇就是外国要求中国给予最惠国待遇,但它们并不把最惠国待遇给予中国,因此是“片面”的、单方面的。
租界:帝国主义国家通过不平等条约,强迫半殖民地国家在通商都市内“租借”给他们“居留和经商”的地区。在该地区,该资本主义国家拥有行政自治权和治外法权(领事裁判权)。因此,租界也被称为“国中之国”。
二、碰撞与冲突——两次鸦片战争
(一)第一次鸦片战争:
3、影响:
(1)政治上:中国的主权开始遭到严重破坏,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2)经济上:中国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成为西方资本主义经济的附庸;自然经济开始解体,为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创造了条件,推动了中国经济的近代化进程。
(3)对外关系上:打破了中国闭关锁国的局面,中国国门被迫开放。
(4)思想上:有识之士萌发向西方学习的思想,开眼看世界。
半殖民地是指丧失了部分的而非全部的独立自主权。它是指一个国家形式上有自己政府,但是实际上在政治、经济等各方面都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外国殖民主义的控制和奴役的社会形态。即主权不能完全自主。
半封建是指形式上仍是封建统治和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实际上社会状态已逐渐近代化,资本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因素在不断发展壮大,即既保存了封建主义、又发展了资本主义。
【知识拓展】深刻理解鸦片战争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1)社会性质:中国由封建社会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主要矛盾: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国内的阶级矛盾变为外国资本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
(3)革命任务:反侵略/反帝、反封建。
(4)革命性质:民主革命兴起。
(5)经济结构:自然经济由开始解体,新的经济因素出现并逐步发展。
(6)思想领域:部分中国人开眼看世界。
二、碰撞与冲突——两次鸦片战争
(二)第二次鸦片战争:
1、原因:
人口 人均棉纺织品消费量
中国 3.6亿 0.75便士
洪都拉斯 1.46万 934.5便士
(1)根本: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发展迅速,列强急于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
(2)直接:英法等国提出的修约要求遭到清政府的拒绝。
(3)为了实现鸦片贸易合法化的目的。
(4)借口(导火线):英国“亚罗号事件”、法国“马神甫事件”。
2、过程:
1856年,以亚罗号事件为借口,英法联军占领广州;
1858年,侵入天津。
1859年,联军再次北上;
1860年8月,占领天津;
1860年10月,占领北京,火烧圆明园。
签订
《天津条约》
签订《北京条约》
条约 时间 签约国家
《天津条约》 1858 中英、中法
《北京条约》 1860 中英、中法
英法获得割地、赔款、开放通商口岸、内河航运权等权益;
鸦片以“洋药”,纳税进口,实现鸦片贸易合法化。
华工出国合法化。
营口
烟台
南京
镇江
汉口
九江
汕头
琼州
淡水
台湾
天津
通商口岸
《北京条约》
被割占
《瑷珲条约》割占
60多万平方千米
《勘分西北界约记》被割占
俄国侵占中国领土
条约 时间 签约国家
《北京条约》 1860 中俄
《瑷珲条约》 1858 中俄
俄国抢占黑龙江以北、乌苏里江以东100余万平方千米的中国土地,还把俄方提出的边界走向强加给中国,为此后大规模侵占中国领土制造根据。
(1)政治: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加深。
(2)经济: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洋务运动兴起,中国的工业化开始起步,促进中国经济近代化。
(3)思想:中体西用思想兴起,天朝上国思想开始动摇。
(4)外交:清政府开始被列强控制,中外反动势力公开勾结,共同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朝贡体系逐步被条约体系取代,外交逐步开始近代化。
二、碰撞与冲突——两次鸦片战争
(二)第二次鸦片战争:
3、影响:
鸦片战争 第二次鸦片战争
根本原因 打开中国市场 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
战争性质 都是非正义的侵略战争 战争过程 侵略力量 英国 英、法、美、俄
侵略时间 2年 4年
侵略范围 主要在长江以南沿海地区 从沿海深入内地
战争危害和影响 开放口岸 和割地 开五口;割香港岛 增开十一口,英割九龙司地方一区;俄占我国北方大片领土
社会性质 开始沦为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
进一步加深
思考:两次鸦片战争之间
有什么联系?
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
开明
士大夫
封闭
愚昧
麻木
冷漠
开眼
看世界
三、觉醒与反思——开眼看世界
统治者
根据材料概况鸦片战后国内各阶层的反应
“鸦片战争接近尾声时,道光皇帝询问英国俘虏的:该国地方周围几许?所属国共有若干?英吉利至回疆各部,有无旱路可通?平素有无往来?”
——《筹办夷务始末》(道光帝)
普通民众
林则徐:“彼之大炮远及十里内外,若我炮不能及彼,彼炮先已及我,是器不良也。”
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
“议和之后,都门仍复恬嬉,大有雨过忘雷之意。海疆之事,啭喉触讳,绝口不提,即茶坊酒肆之中,亦大书“免谈时事”四字,俨有诗书偶语之禁。”
(一)背景:
1、《南京条约》签订后,清朝统治阶层仍处于封闭、愚昧与腐朽的状态
2、有识之士萌发向西方学习的思想。
(二)主要表现:
三、觉醒与反思——开眼看世界
代表 林则徐 魏源 徐继畬
著作 《四洲志》 《海国图志》 《瀛寰志略》
内容 “开眼看世界第一人”, 收集有关西洋各国的消息情报和国际知识,包括国际法知识。 近代中国最早介绍外国历史地理的书籍之一,被誉为了解外国知识的“百科全书”。书中提出了“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思想。 系统介绍当时世界上近80个国家和地区的地理位置、历史变迁、经济文化、风土人情,是中国近代第一部世界地理著作。
(三)评价:
1、进步性:初步提出了向西方学习以求自强的主张,逐渐成为中国近代的思想主流。
2、局限性:对西方的了解停留在器物层面,未能付诸实践和突破封建制度。
反思:鸦片战争给我们带来哪些启示?
材料一 鸦片战争的真实意义,就是用火与剑的形式,告诉中国人的使命:中国必须近代化,符合世界之潮流。 ——茅海建《天朝的崩溃》
材料二 在这些战争中所遭受的耻辱性的失败,迫使中国人打开大门,借宿他们对西方的屈尊态度,重新评价他们的传统文明。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保持开放姿态,顺应世界潮流
客观认识自身不足,
积极学习他国
铭记历史,
居安思危
发展才是硬道理
1、(2023·北京)关于鸦片战争,有人认为,“自由贸易者背后的经济能力极其强大,无法遏制或阻挡”“如果在鸦片之外还有其他好的选择,比如说糖蜜或者大米,这场冲突就可能被称为糖蜜战争或者大米战争”。对于上述观点,认识正确的是( )
①滥用了自由贸易原则;②混淆了毒品与一般商品的区别;
③没有揭示英国发动战争的侵略本质;
④意在说明英国发动战争是偶然事件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A
2、(2021·浙江)有史家言:“晚清学术界之风气,倡经世以谋富强,讲掌故以明国是,崇今文以谈变法,究舆地以筹边防。凡此数学,魏氏或倡导之,或光大之。”文中的“魏氏”( )
①首倡经世之学 ②推崇民主革命
③主张“师夷长技” ④关注世界史地
A.①② B.③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3、(2022·全国甲卷)1846年,上海的进口货值较前一年下降13%,1847年又减少5.4%,1848年更大幅度地下降20.1%。此后虽有回升,但极不稳定,一直到1854年还没有恢复到1845年的水平。这可用于说明,进口货值的下降( )
A.阻止了自然经济的解体
B.导致西方商品倾销重心转移
C.促使传统手工业的恢复
D.成为列强进一步侵华的借口
B
D
4、(2023·辽宁)1842年,清廷拟照英军兵船式样造新船,“并以船炮图说,饬江苏、福建、浙江三省督抚详勘”。浙江巡抚认为现有旧船“虽不能争胜于外洋,尚可牵制于内港”,“与其务高大之名”,不若造“适用之船”,其他督抚亦有相似意见。道光皇帝遂决定“暂缓办理”。这反映出( )
A.因循守旧思想阻碍革新 B.中央与地方矛盾尖锐
C.中体西用思想影响广泛 D.清政府行政效率低下
A
5、(2020·浙江卷)论及晚清时期的不平等条约,有学者注意到:“签署治外法权条款则是出于以下权宜的想法,即这些说不同的语言并有着奇怪习俗的夷人应该获准管理自己——以显示中国的宽宏大量,并减轻管辖他们的任务。”清政府的这种认知反映了( )
A.极力维护朝贡贸易体制
B.抛弃了闭关锁国的政策
C.努力走出天朝上国的幻梦
D.对司法主权的完整性遭到破坏仍懵懂无知
D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