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桂花雨》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3《桂花雨》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5.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11-18 18:34:2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五年级上册《桂花雨》教案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掌握本课的生字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通过学习,学生能够理解课文内容,想象课文描写的情景,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情感,并体会文中散发的浓郁乡土气息和传统文化情怀。
重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对家乡和桂花的热爱之情,以及桂花雨带给人们的美好感受。
难点:帮助学生通过文本的解读,体会作者的乡愁情感和对传统文化的怀念。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秋天是一个充满香气的季节,而其中最令人陶醉的香气,莫过于桂花的香气了。想象一下,在凉爽的秋日,金黄的桂花飘落,仿佛一场芳香扑鼻的‘桂花雨’。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桂花雨》将带领大家走进这样一场美妙的‘雨’中,感受桂花的芬芳,体验家乡的风情。那么,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场‘桂花雨’,去品味其中蕴含的浓浓乡愁和美好回忆吧!”
二、自学课文
1、掌握两个新词。
2、自由读课文,想想桂花给我带来了哪些快乐。
3、试着理解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三、体会情感
理解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1、画出描写家乡桂花和这里桂花飘乡的句子。
2、对比理解:
为什么母亲却说这里的桂花比不上家乡的桂花呢
3、家乡院子里的桂花是我们私有的,我和母亲可以尽情地享受桂
花给我们带来的乐趣:闻花香,摇花乐,送桂花,泡桂花茶,做桂花饼。
可以说桂花已经成了母亲生活的一部分,是母亲怀着什么样的情感在区
分着桂花的香味
4.详细课文讲解。
【第1自然段讲解】
中秋节前后的故乡桂花盛开
中秋节,对于中国人来说,是一个承载着深厚情感和丰富传统的节日。而“故乡”的概念与中秋节相结合,更容易让人唤起对家乡的深深思念。
时令与桂花:
中秋节在农历八月十五,正值秋季。秋天是大自然的收获季节,此时的气候适中,天高云淡。而故乡的桂花,多选择在此时盛开,仿佛是大自然特意为中秋节准备的礼物。
桂花的文化意义:
桂花在中国文化中有着崇高的地位。它被誉为“月中之花”,因为中秋节的月亮最为明亮,人们相信月亮上有桂树,而桂花便是那桂树之花。因此,桂花与月亮、中秋节形成了深厚的文化联系。古人在中秋时节常常赏桂、咏桂,以此来表达对月亮和家乡的思念之情。
故乡的情结:
对于很多人来说,中秋节不仅仅是一个节日,更是对家乡、对亲人深深的思念。而桂花,作为中秋节的象征,自然也与故乡紧紧联系在一起。每当中秋节前后,闻到那熟悉的桂花香,很多人的思绪都会被带回到遥远的故乡,回忆起儿时的中秋夜,与家人围坐一起,赏月、吃月饼的情景。
总结:
中秋节前后的故乡桂花盛开,不仅仅是一个自然现象,更是中国文化与情感的集中体现。桂花的香,已经与中秋节、与故乡紧紧地绑定在一起,成为了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记忆。
【第2自然段讲解】
小时候的花与桂花
这段描述开始带我们进入主人公的小时候,那时对于花的感受与认识。从一开始,作者就坦诚地说:“小时候,我无论对什么花,都不懂得欣赏。”这展现了一个孩子般纯真、未经世故的态度。
父亲的教育与指引:
父亲是一个很好的教育者,他尝试引导孩子去认识和欣赏各种花,所以他会“指指点点地告诉我,这是梅花,那是木兰花……”。但这样的教育,对于孩子来说,似乎只是一些名字和标签,并没有真正打动他的心。
桂花与其他花的对比:
外貌:作者提到,桂花树的样子“笨笨的”,这与梅树的姿态形成了鲜明对比。这里的“笨笨的”并不是贬义,而是描述了桂花树的朴实、不张扬。
可见性:在日常状态下,桂花树只有叶子,不像其他花那样显眼。即便是开花时,也需要仔细寻找,才能看到那些小花。这说明桂花并不是那种张扬、炫耀自己的花。
香气:但是,与外貌和可见性相反的是,桂花的香气非常迷人。这里使用了一个强烈的转折DD“可是”,紧接着描述了桂花的香气。这种香气,与其他花的特点形成了鲜明对比。
通过这段描述,我们可以看出作者对桂花的深厚情感。桂花虽然外貌普通、不显眼,但其香气却深深地吸引人。这也许暗示了一种生活态度:我们不应该只看外表,更应该注重内在的品质和内涵。同时,这也表达了作者对朴实、内敛但内心充满香气的人的赞美。
【第3自然段讲解】
故乡、台风与桂花
这段描述中,我们首先了解到故乡是一个靠海的地方。海边的生活与内陆自有不同,其中八月台风季节的威胁,是海边居民每年都要面对的现实。
桂花与台风的关联:
当桂花盛开的时候,它不仅仅意味着秋天的到来和中秋节的临近,对于母亲来说,它还意味着一种担忧。“可别来台风啊!”这句话透露出母亲内心的忧虑。为什么桂花与台风有关?因为桂花盛开正好是八月,也就是台风季节。如果台风来临,那些盛开的桂花可能会受到损害,母亲期望的桂花收成也可能会受到影响。
母亲的期望与乡情:
母亲每天都会在前后院子走动,这不仅仅是为了查看桂花的情况,更是为了心中那份对乡情的挂念。“只要不来台风,我就可以收几大箩。”这句话展现了母亲对桂花收成的期待。而后面“送一箩给胡家老爷爷,送一箩给毛家老婆婆”的描述,更是展现了乡里的互助与分享精神。母亲想要与乡邻分享桂花的香甜,也期望着与他们一同分享生活的点滴。
总结:
这段描述中,通过桂花与台风的关联,展现了母亲对家的担忧。同时,通过母亲的期望,我们也看到了乡里之间的深厚情感与互助精神。这不仅是对桂花的赞美,更是对家乡情感的深深思念。
【第4自然段讲解】
桂花盛开时的香气:
当桂花盛开时,其香气之浓郁是无法避免的议题。文中用“香飘十里”这样的夸张描述来展现桂花香气的浓烈。当然,实际上的香气不可能真的飘散十里,但这里使用夸张的手法是为了强调桂花的香气真的非常浓郁。接着文中又补充说,“至少前后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这里再次强调,桂花的香气是如此之浓,以至于附近的邻居都能闻到。
桂花的成熟与采摘:
桂花成熟时有一个特定的采摘方式DD“摇”。这种采摘方式能确保桂花的完整和新鲜。通过“摇”的方式,桂花从树上落下,朵朵都保持完整,并且是新鲜的。这是因为桂花如果自然凋落,尤其是被风雨吹落,其香味会受到很大的影响,与摇下来的桂花相比,香味要差很多。
桂花的价值与采摘时机的重要性: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桂花的价值不仅仅在于其浓郁的香气,还在于它的完整和新鲜程度。这也是为什么当桂花成熟时,人们会采用“摇”的方式来采摘。这种方式确保了桂花的完整和新鲜,从而使其香味得以最大程度地保留。而那些自然凋落的桂花,尽管它们也带有香气,但与新鲜摇落的桂花相比,其价值大打折扣。
总结:
这段描述向我们展现了桂花盛开时的壮观景象,以及人们对于桂花的独特情感和采摘技巧。桂花的香气、采摘方式以及其背后的价值,都深深体现了人们对于这一自然之物的热爱和珍惜。
【第5自然段讲解】
摇花的意义和期待:
对于主人公而言,摇花是一件非常重要和值得期待的事情。这种期待体现在“我总是缠着母亲问:‘妈,怎么还不摇桂花呢?’”这句话中。缠着母亲提问显示出主人公对摇桂花的急切期待。
母亲的判断与台风的威胁:
母亲对是否摇桂花的时机有着自己的判断。她会说:“还早呢,花开的时间太短,摇不下来的。”这显示出母亲对桂花的了解和对最佳摇花时机的把握。然而,当母亲看到天上布满阴云,她立刻意识到台风即将来临,因此决定提前摇桂花。
摇桂花的场景:
在台风威胁下,摇桂花变得更为紧迫和重要。主人公“可乐了”,这显示出他对于即将参与摇桂花的兴奋和喜悦。他帮助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这里的“使劲地摇”透露出主人公的力气和决心,以及他对桂花的热爱。
桂花落下的情景:
“摇哇摇,桂花纷纷落下来,我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这句话生动地描绘了桂花落下的美丽情景。桂花纷纷扬扬地落下,形成了一幅美丽的画面。而“我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则进一步强调了桂花盛开的壮观和人们对它的亲近。
主人公的感慨:
最后,主人公的喊叫:“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这句话用比喻的方式形象地描述了桂花落下的情景,并赞美了它的香气。这种感慨体现了主人公对桂花的深深喜爱和陶醉。
总结起来,这一段通过描绘主人公期待摇桂花、母亲对时机的把握、台风威胁下提前摇桂花、以及摇桂花时的场景和主人公的感慨,展现了作者对桂花的深情和喜爱,也表达了对自然美的赞美和珍视。
【第6自然段讲解】
桂花处理与利用:
在桂花摇落之后,人们会进行一系列的处理工作,以便更好地利用这些桂花。首先,他们需要“挑去小枝小叶”,这一步是为了确保桂花的纯净,去除不必要的杂质。
接下来,桂花需要“晒上几天太阳”。这一步骤不仅是为了干燥桂花,使其更易于保存,太阳的自然光线和热量也有助于提升桂花的香气。
晒干后,桂花会被“收在铁盒子里”。铁盒子是一个相对密封的容器,用于储存桂花,以保持其新鲜和香气。
桂花的用途:
泡茶:桂花可以用于泡茶,为茶叶增添一种独特的香气和口感。这种茶常常被人们喜爱,尤其是在炎热的夏季,一杯桂花茶可以带来清凉的感觉。
做糕饼:过年时,桂花还可以用于制作糕饼,如桂花糕、桂花饼等。这些糕饼不仅口感香甜,还带有桂花的独特香气,为节日增添了浓厚的氛围。
桂花的影响:
文中提到“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这句话表达了桂花的香气不仅仅是一时的,而是持久的。这也意味着桂花的价值不仅仅在于它的实用用途,还在于它给整个村子带来的美好氛围和香气。
总的来说,这段描述展现了桂花的多种用途和价值,以及它如何成为村子里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这种描述也传达了人们对桂花的深深喜爱和珍视之情。
【第7自然段讲解】
中学时期的经历与杭州的桂花山:
在主人公念中学的时候,全家搬到了杭州。杭州的这座小山,成为了主人公与桂花深厚情感的又一个纽带。这座小山“全是桂花树”,说明了桂花的数量之多,而“花开时那才是香飘十里”则再次用了夸张的手法来强调桂花香气之浓郁。
赏桂与对母亲的思念:
秋天是桂花盛开的季节,主人公会常到小山上去赏桂花。这不仅仅是对桂花的喜爱,更是对家乡和母亲的思念之情。赏桂成为了他与家乡之间的一种情感联系。
在回家时,主人公总会“捡一大袋桂花给母亲”。这一行为不仅仅是分享桂花的香气,更是对母亲的一种情感表达,试图通过桂花来传递自己对家乡的思念。
母亲的情怀与家乡的情感纽带:
然而,面对主人公带来的杭州桂花,母亲却表示:“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这句话并不仅仅是对两地桂花的比较,更深层次地揭示了母亲对家乡的深深思念。在家乡人眼中,即便外地的景物再美,也始终无法超越家乡的情感纽带。母亲的这句话,透露出她对家乡的深深眷恋。
总结:
这一段不仅展现了主人公与桂花之间的情感,更深入地展现了主人公和母亲对家乡的深深思念。桂花成为了一个情感的载体,连接着主人公、母亲与远方的家乡。通过桂花,我们看到了人们对家乡的深深热爱与眷恋。
【第8自然段讲解】
回忆的触发:
“于是,我又想起了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这句话是一个情感的转折点,由前面的描述引出了主人公对故乡童年时代的回忆。通常,日常生活中的某些小细节或者特定的气味、景象,会触发我们对过去的回忆。
“摇花乐”的解读:
“摇花乐”指的是主人公在童年时期,摇落桂花时的欢乐时光。这不仅是一种实际的乐趣,更是与亲人、家乡之间深厚情感的体现。在摇桂花的过程中,主人公感受到了家的温暖、亲情的深厚和乡情的浓郁。
桂花雨的象征:
“还有那摇落的阵阵桂花雨”。这里的“桂花雨”形象地描述了桂花纷纷落下的美丽景象。这种景象不仅具有视觉上的美感,更在情感上代表了家乡的美好、童年的纯真和时光的流转。
桂花雨也隐喻着时光流逝和人生的短暂。那些曾经的美好时光,就像落下的桂花,虽然短暂,但是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和美好的回忆。
总结:
这段话通过“摇花乐”和“桂花雨”两个意象,展现了主人公对故乡和童年时光的深深怀念。这种怀念不仅仅是对过去的回忆,更是对家乡、亲情和人生美好瞬间的珍视与感慨。同时,也传达了人生易逝,应珍惜当下的深刻人生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