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辽西联合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扫描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辽宁省辽西联合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扫描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11-18 10:15:13

文档简介

高一语文答案
1.B(3分)
B.“天地平行和圭表影长‘千里差一寸’的误差”表述不当,原文是“天地平行和圭表影长
‘千里差一寸’的基本假设有误”。
2.C(3分)
A.曲解文意。材料二第一段“古人一直认为天地是由阴阳二气生成的,从这个理念出发,如
果承认这一前提,就得承认盖天说是正确的,因为阳气轻清,阴气重浊,轻清者上浮为天,
重浊者下凝为地。但古人在争论中,并不以阴阳学说作为判断依据,他们所关注的,是究竟
哪种学说更符合观测结果”,据此可知古人在争论中,并不以阴阳学说作为判断依据。
B.“天地人互相对应”曲解文意,原文是“天地对应和天人对应”。
D.“朱熹提出的宣夜说比西方著名自然哲学家笛卡尔的宇宙演化漩涡说早400多年”张冠
李戴。材料一第四段“宣夜说是一种认为宇宙无限的气宇宙论,是汉代的郗萌提出的学
说…这个宇宙演化理论虽然还很粗糙,但其气漩涡论却比西方著名自然哲学家笛卡尔的宇
宙演化漩涡说早400多年”,据此看出,宣夜说不是朱熹提出,而且“比西方著名自然哲学
家笛卡尔的宇宙演化漩涡说早400多年”的是“气漩涡论”,不是“宣夜说”。
3.D(3分)
D.论断解释了日食发生的原因,体现的是用理论解释现实,不符合材料二的观点。
4.①强调天地对应和天人对应;②看其是否符合实际情况:③政治和宗教等非学术因素不
介入到学术研究中。(一点1分,三点4分)
5.①引用说明法:材料一引用东汉张衡的《浑天仪注》中对浑天说的形象描写;材料二引
用祖暅的话证明古人“所关注的,是究竟哪种学说更符合观测结果”。②作比较说明法:材
料一介绍中国古代宇宙论强调天地对应、天人对应时与西方的星座体系,以神话中的事物为
主做对比:材料二介绍中国古代天文学重视实际校验的传统时,与希腊天文学的某些特点做
对比。(每点2分)
6.A(3分)
A.“主动配合刘禅‘装’的表演”错误,结合“他不敢在任何人的面前把自己的心思坦露出
来”可知,大臣们并不知道刘禅的内心想法,是出于真正的痛心才会如此。
7.C(3分)
C.“对刘禅自我满足生活状态的失望”错。道士的话暗示刘禅他知道刘禅的心思,刘禅并不
是像他表面呈现的那样乐不思蜀。
8.①刘禅虽然强烈思念蜀国,但是却不敢表露,只好借助幻想;②刘禅沉迷根雕,雕刻飞
鸟,有想飞的内心冲动,所以刘禅变蛋化鸟这一情节合乎刘禅内心的冲动:③道士赠书给
刘禅,让刘禅变蛋化鸟的情节有了方法的来源:④耳目满庭的生活环境,让刘禅心理异化,
因而使变蛋化鸟这一情节有了产生的基础。(一点2分,答对三点即可)
9.①人物形象更丰满,凸显了刘禅小心谨慎、弱小的形象:②深化主题,揭示出想飞翔却
没有做飞翔准备的矛盾,令人深思;③符合情节发展内在逻辑,增强小说艺术的真实性;④
打破读者心理预期,给人留下了更多想象回味空间。(一点2分,答对三点即可)
10.D(3分)
11.B(3分)
B.“补充为校书郎”错。“补”指官员由候补而正式上任,不是补充。
12.B(3分)
B.“直言皇帝发的告示有错,皇帝以此贬斥他出京为江州刺史”错。结合原文“帝未谕,辄
进曰:‘陛下误矣。’…帝悟,待之如初”,可见皇帝的告示还没有发出,并且也未因为
此事将他贬官。出京为江州刺史是另有它因。
第1页共4页2023一一2024学年度上学期辽西联合校高一期中考试
遵循某种先验的哲学观念。比如,古人一直认为天地是由阴阳二气生成的,从这个理念出发,
如果承认这一前提,就得承认盖天说是正确的,因为阳气轻清,阴气重浊,轻清者上浮为天,
语文试题
重浊者下凝为地。但古人在争论中,并不以阴阳学说作为判断依据,他们所关注的,是究竞
哪种学说更符合观测结果。对此,南北朝时期著名科学家祖眶的一段话可作代表:自古论天
考生注意:
者多矣,而群氏纠纷,至相非毁。窃览同异,稽之典经,仰观辰极,傍瞩四维,睹日月之升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已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考生号条形码粘
降,察五星之见伏,校之以仪象,覆之以晷漏,则浑天之理,信而有征。(《隋书·天文志》
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祖暅比较了浑盖双方的差异,在查阅典籍记载的基础上,通过实地天文观测,并使用仪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
器进行校验,发现浑天说更符合实际,这才得出了浑天说可信这一结论。浑盖之争过程中表
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
现出来的重视实际校验的这种做法,是中国古代天文学的一个优秀传统。这一传统与希腊天
在本试卷上无效。
文学的某些特点有明显的不同。
3.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除了不以先验的哲学信念为依据判断是非之外,浑盖之争在其他方面的表现也完全符合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学术发展规律。政治和宗教等非学术因素没有介入到这场争论之中。南北朝时,南朝的梁武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
帝偏爱盖天说,曾集合群臣,公开宣讲盖天说。对于他的主张,天文学家中不以为然者大有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一5题。
人在,但梁武帝并未采用暴力手段迫害那些不相信盖天说者。佛教传入中国后,佛教主张的
材料一
宇宙结构模式,与浑天说亦不一致,但中国历史上从未有过以佛教学说为依据,强行要求人
中国古代在观测天象过程中对宇宙也有认识,形成了一些宇宙学说。其中影响较大的有
们放弃自己所信奉的宇宙结构学说的事例。宗教因素没有成为裁决浑盖是非的依据,也没有
三种:盖天说、浑天说和宣夜说。
人因为信奉某种宇宙理论而受到政治或宗教上的迫害。这些,无疑都是浑盖之争中值得肯定
盖天说以为“天圆地方”,“天象盖笠,地法覆盘”。这是对天地结构比较直观的认识。
的地方。
它对古代天文学的影响很大。汉代成书的《周脾算经》利用影长测量数据,试图把盖天说构
(节选自《天文学上的旷世之争》)】
造成-一个天地几何模型,说明日月出入、昼夜变化等各种天文现象。但由于天地平行和圭表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影长“千里差一寸”的基本假设有误,结果并不理想。不过盖天说对绘制星图、测量天体坐
A.盖天说、浑天说和宜夜说均体现了古人对宇宙的认识,在中国古代字宙学说中影响比较
标来说还是很有用的。汉代有一种星图叫“盖图”,大概就是按盖天说的原理绘制的。此外
大。
天体的赤道坐标在中国古代是“入宿度”和“去极度”,与盖天说并不矛盾。
B.《周髀算经》在说明天文现象时,由于天地平行和圭表影长“千里差一寸”的误差,结
汉代出现了浑天说,大概出现在太初改历之时。东汉张衡的《浑天仪注》对浑天说有非
果不理想。
常形象的描写:“浑天如鸡子,天体圆如弹丸,地如鸡中黄。”可见浑天说的本质就是对天
C.宜夜说对天文测量和天文历法没有产生实质性的作用,该说法认为“天”只不过是无边
球的认识。浑天说对后来天文观测的影响很大。有了浑天说,就有了浑仪,并且有可能在浑
无涯的气体。
仪上加黄道、白道等,使天体位置测量越来越精密。
D.南朝的梁武帝在浑盖之争中的态度与做法表明了政治因素没有成为裁决浑盖是非的依据
宣夜说是一种认为字宙无限的气宇宙论,是汉代的郁萌提出的学说。他认为“天”并没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有一个固定的天穹,而只不过是无边无涯的气体,日月星辰就在气体中飘浮游动。这种字宙
A.盖天说所主张的宇宙结构模式,是由“阳气轻清,上浮为天;阴气重浊,下凝为地”推
论虽然对天文测量和天文历法没有产生什么影响,却启发人们认识宇宙本原和天体演化。宋
断而出的。
代理学家朱熹更是根据这种气的字宙论提出了关于宇宙演化的猜想。他认为宇宙起先只是阴
B.探究天人之间的关系是中国古代天文学的目的,这起源于中国古代字宙论强调天地人互
阳二气,两者旋转摩擦,磨出一些渣滓,结在中央,便形成地。气之清者就上升成为日月星
相对应。
辰,在外周转不停。这个宇宙演化理论虽然还很粗糙,但其气漩涡论却比西方著名自然哲学
C.《浑天仪注》是浑天说的代表性著作,浑仪的产生是以浑天说的提出为背景的。
家笛卡尔的宇宙演化漩涡说早400多年。
D.朱熹提出的宣夜说比西方著名自然哲学家笛卡尔的字宙演化漩涡说早400多年。
中国古代宇宙论还有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强调天地对应和天人对应。中国古代的星官体
3.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不能支持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3分)
系是这一特点的突出表现。西方的传统开始于古埃及和古巴比伦,到古希腊时期形成星座体
A.唐代僧一行通过实际观测,破除了一千多年来流传的“寸差千里”的谬说。
系,以神话中的事物为主。中国星官体系则完全不同,它是把人间帝王社会搬到了天上。天
B.西汉天文学家邓平等人制定的《太初历》因非常符合实际天象被汉武帝采用。
地是名副其实的对应。正是有了这种对应,中国古代的天与人之间才那么接近。“天文”永
C.葛洪以太阳落入地平线时的状态这一事实为依据,指出其与盖天说的推论相反。
远与“人文”密切关联,所以中国古代的天文学,其根本的目的是探究天人关系,正如司马
D.西汉刘向在《开元占经》中的论断“日蚀者,月往蔽之”解释了日食发生的原因
迁所说,“究天人之际”。
4.古人在研究宇宙结构时秉持的原则有哪些?请结合材料概括。(4分)
(摘编自《中国古代天文学:何为“天极”》)
材料二:
纵观中国古代的这场旷世学术之争—浑盖之争,我们发现,古人在这场争论中,秉持
5.两则材料使用了哪些相同的说明方法,请举例分析。(4分)
着一个重要原则:判断一个学说是否正确,关键在于其是否符合实际情况,而不是看其是否
第1页共8页
第2页共8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