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走进花果山-10以内加减混合运算:小猴学钓鱼
教学目标
结合“小猴子学钓鱼”的具体情景,体会10以内数加减混合运算的意义,能正确口算10以内数加减混合运算。
引导学生提出问题,鼓励用多种算法去解决问题,初步学会有条理思考问题,培养应用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加减混合运算的意义。
教学难点正确计算10以内的加减混合运算,感受算法多样化。
三.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同学们,上一节课,顽皮的小猴子们给我们表演了跳水节目,你们喜欢吗?学生回答。 2、星期天到了!小猴子们又想出去玩了。不过,猴妈妈对自己的孩子要求十分的严格。她设置了三关,每一关都有不同的题目,哪只小猴子能够顺利的通过三关,它就可以出去玩,如果有一道题目做错了,那就只好在家里看门了。小猴子们可着急了,后来它们听说我们班的小朋友很聪明,就想请我们来帮忙,你们愿意吗?
3、同学们,你们看,小猴子们带着题目来了,让我们积极思考,用最短的时间帮它们解决问题。卡片展示:第一关的题目,分别是:1+9= 7-2= 5+0=
4、刚才我们顺利的帮小猴子们通过了第一关,下面让我们准备好过第二关卡片展示:第二关的题目,分别是:9-3-2= 6-4= 5+2+3=
5、同学们,你们真聪明!很快就帮小猴子们通过了两关,下面让我们全力以赴准备通过第三关。卡片展示:第三关的题目,分别是:10-4-3= 3+3+4= 8-1-5=0并让学生说一说是按什么顺序计算的。
6、同学们,你们真是好孩子!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帮小猴子顺利地通过了三关。我们和它们一起去玩吧!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1、出示教学情境图看!它们蹦蹦跳跳地来到了河边。瞧,它们在做什么呢?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课题:小猴学钓鱼
2、仔细看一看,小猴学钓鱼时发生了什么事呢?你能把它编成故事,讲给大家听吗?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情境图,能流畅、合理的编成一个完整的数学故事。
3、同学们的故事讲得真好!从刚才的故事中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你又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请把你的问题和想法在小组内交流一下。
4、哪个小组上来交流一下你们研究的结果? 指导学生在交流时分工合作,有的在实物投影上演示,有的板书,有的解释,有的补充。预计学生交流的结果如下: 问题1:现在有几只猴子学钓鱼? 算法一:5-3+1=3(只)算法二:5+1-3=3(只)问题2:现在鱼缸里有几条鱼? 算法一:3-1+2=4(条)算法二:3+2-1=4(条)在这一过程中一定要让学生说说为什么这么列,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能有条理的解决问题,能有条理的表达自己的观点。
5、还有其他的问题吗?让学生把自己的问题全都说出来。教师指着4个算式说:我们今天研究的是“加减混合运算”
师小结: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和连加、连减一样,都是从左面开始,分两步计算。
运用新知,巩固练习。
计算(目的:专项练习,巩固运算顺序)计算教材P49第3题,并想一想,你要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4+3-2= 6-2+5= 9-8+7=
7+3-5= 5-5+4= 0+9-3=
4+2-6= 8-3-3= 10-7+3=
结合学生的汇报,强调为了记住前两个数的得数,我们采用写下来的方法。这样可以使我们全心全意去计算,而不用担心忘记了得数,不能继续后面的计算任务。
看图列算式。让学生做教材P59第 1题。步骤:先看图编出数学故事,弄清题意,然后列算式,最后解释算式的意思。关键步骤是看图弄清题意,一定要让每个学生都能把图中的大体意思说出来。
(四)总结提高。通过今天的学习你都学到了什么?说给大家听一听,回家以后再说给爸爸妈妈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