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七 小小运动会——《十几减9》

文档属性

名称 青岛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七 小小运动会——《十几减9》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9.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青岛版(五四制)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3-11-18 11:58:3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七 小小运动会——《十几减9》
【教材分析】
本节课内容是在学习了10以内的加减法、20以内数的认识、20以内的进位加法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它是学习多位数计算的基础,也是对进一步学习其他数学知识必备的基础,在整个小学数学学习阶段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教材呈现的是足球射门比赛的情境,借助问题“几个没进呢?”引入对“十几减9”的口算方法的探索学习。
【学情分析】
《十几减9》是青岛版一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教学内容,是退位减法的起始课,对抽象思维薄弱的一年级的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 虽然“十几减9”是退位减法的起始课,但是学生对于“十几减9”的知识并不是一无所知。为了更加准确的确立教学目标,除了对教材进行精心解读外,教师在课前对1年级28名学生进行了课堂前测,前测内容为:有14个桃子,小猴子拿走了9个,还剩几个?(先圈一圈,再填一填。) □○□=□(个)从前测反馈看,第1题有75%的同学能够正确列式计算,出错的同学中,列式错误的占7.1%,计算错误的占17.9%。随后,我又对75%正确的学生进行了谈话交流:“14-9你是怎样计算的?”通过交流,我发现,有71.4%的学生是借助直观图,数出来的;有28.6%的学生能够用自己的语言表述计算过程。存在的问题主要在于:1.学生需要借助直观图,才能计算出14-9的得数。说明学生有自主探究的能力,但对于“十几减9”,没有形成一定的计算技能。2.大多数学生不能运用语言表述、符号抽象,进行“十几减9”的算法表征。基于此,我认为在本节课教学中,教师要在遵循学生的数学认知心理规律的基础上,通过“体验表征、图像表征、语言表征、符号表征”等多种形式,帮助学生形成完整的认知过程,建构并内化“十几减9”的计算法则,是本节课的难点所在。
【教学目标】
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理解减法的含义,掌握“十几减9”的退位减法的口算方法,并会用语言、算式等描述“十几减9”的口算方法。
借助小棒,经历探索“十几减9”计算方法的过程,体验算法多样化,初步会选择优化的方法口算“十几减9”。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十几减9”的口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十几减9”的算理,学会用“破十法”计算“十几减9”的口算。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听说森林里的动物商店今天开业了,我们一起去看看。仔细观察这幅图,你能找到哪些数学信息?学生交流信息。(师板书信息)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课件出示:还剩几支?(你提出了一个非常有价值的问题。)
师:谁会列算式?预设1:15-9 (师板书:15—9)预设2:15-9=6(你不仅会列算式,而且还能快速的算出得数。但是15-9=6是不是正确呢?还需要我们验证一下。师板书:?)师:这位同学用减法来解决这个问题,大家有没有问题要问问他?引导学生提问:为什么要用减法计算?
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1.动手操作,探究算法。15-9等于多少呢?或:15-9=6到底对不对呢?接下来,请大家利用老师提供的学具,想一想,摆一摆,看看到底怎样计算“15-9”。操作之前,请大家看学习要求:
师:咱们比一比,哪些同学会想会做,还会交流。(给学生充分的探究时间,教师巡视,注意发现不同的解决方法,对有困难的学生给予帮助。)
集体交流,理解算理。
师:接下来,我们举行一个交流会,请几位同学来当小老师,说说他是怎样计算15减9的。其余同学来当小评委,比比哪位小评委听得最认真,如果大家有问题,就随时举手提问。大家听明白了吗?哪位小老师先来?预设:学生可能会出现以下方法(1)一根一根减(如果没有这种方法,就不用讲)师:方法和他一样的举手。对于他的方法,大家有没有想说的?(2)破十法①谁来说说你的方法?师:他的方法谁听明白了?再来说一说刚才的过程(抽1个学生重复一遍思路)②师:我们随电脑小博士来梳理一下刚才的方法(演示)。③师:我们把这种方法记在黑板上。师边说边板书:我们把15分成10和5,5减9不够,我们就先从10里面减9,用算式表示就是:10-9=1,然后把剩下的1和5合起来,用算式表示就是:1+5=6。(师板书:10-9=1 1+5=6)(3)连减法还有不同方法吗?师:他的方法谁听明白了?谁能再来说说,他刚才是怎样拿走9根小棒的?师:我们再跟随电脑小博士来梳理一下这种方法(演示)。
师:我们也把这种方法记在黑板上。师边板书边说:从15里减去9,我们刚刚是先减去5,用算式表示就是:15-5=10,再从10里面减去4,就是10-4=6。(板书算式)
(4)想加算减法:除了这两种方法外,谁还有不同的方法计算15-9?说说是怎么想的?他是用我们学过的加法来解决减法,会用这种方法的同学,加法口算一定是非常熟练的。
3.对比反思,方法优化。
(1)对比反思
师:在计算15-9时,大家想出了这么多的方法。比较一下这两种方法(破十法和连减法),它们有没有相同的地方?引导学生发现:都有10减几。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都要从10里面去减呢?(因为个位的5个一减9个一不够减,所以都要把一个十换成是个一来计算。(2)方法优化
师:这些方法中,你最喜欢哪一种?说说你喜欢的理由(学生交流)教师适时引导学生再次梳理“破十法”的计算过程。师:小猴子也特别喜欢第一种方法,它用计数器来帮助思考的,我们一起来看看。(播放微视频:用计数器演示15-9的“破十法”过程)
师:小猴子的方法和我们的这种方法有没有相同的地方?引导生说出:计数器个位有5颗珠子,减9不够,就把十位上的一颗珠子换成了个位的10颗珠子。先从这10颗珠子里减去9颗,剩下的1颗和5颗合起来就是6颗,也是破十法。
三、尝试运用,发现规律。下面,我们就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来解决问题,请大家拿出这张练习单。一起来看要求:先圈一圈,再填一填。看谁完成的又对又快!师:(师巡视,挑学生的作品)
展示学生的作品:仔细观察这位同学的圈法,你有什么发现?预设:都是圈了9根。左边都剩下1根。从图上看,我们计算11-9,是把左边剩下的1根和右面的合起来,就是2。我们再来观察这些算式,你有什么发现?预设1:生:竖着看,减数不变。被减数一个比一个大一,差一个比一个大一。预设2:生:横着看,差比被减数的个位多1。师:为什么十几减9的得数,都比被减数的个位多1呢?(等待学生一会儿)
师:结合刚才我们圈一圈的记录单,看看你能不能找到答案?(引导学生结合圈一圈的记录单,明白十几减9时都是先用10-9=1,再加上个位上数,所以差比被减数的个位多1。)
师:你们看明白的了吗?根据这个规律,我们在计算十几减9时,就可以用被减数个位上的数加1来计算了。
四、巩固提升,解决问题。
1.帮小动物找座位。森林里要举行“联欢会”了,很多小动物都坐着“气球”来参加。(点课件)它们要请大家帮助安排座位呢!愿意帮忙的同学,用你的坐姿欢迎小动物出场吧!2.讲数学故事。你能编一个用“1□-9”来解决的数学故事吗?老师先讲一个数学故事:原来有12个苹果,吃了9个,还剩几个?(学生讲故事,其余学生口头列式计算。)
五、课堂小结。
师:孩子们,今天我们学习了十几减9的知识。其实,生活中还有许多的数学问题需要我们用数学的眼光去多观察、多思考、多想解决问题的方法。有了这些,你就拥有了一把打开数学知识大门的金钥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