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大树的故事》
【教学目标】
审美感知:引导学生回忆、观察生活中的树,了解大树的基本结构,感知其外形、姿态、色彩美。通过欣赏艺术作品感受美的特征,丰富学生审美体验,提升审美情趣。
艺术表现:在回忆、观察、体验中,感悟大树的结构及美感,想象出大树的相关故事,并用绘画或剪贴的方法表现有关大树的故事。
创意实践:基于对大树特征、种类的学习,运用美术材料或者工具变成一棵树,表达自己对树的认识,提高学生艺术实践能力。
文化理解:以审美文化为基点,将美术文化与自然科学知识相联系,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绿色生命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生活中大树的结构、外形等特点,利用大与小的关系表现大树与人、大树与动物之间的故事。
教学难点:画面构思和组织。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要带大家来一场奇特的童话森林之旅,你们想不想去啊?让我们一起走进童话森林,了解大树的故事。(板贴课题)
二、启发观察,感悟美感。
1.欣赏生活中的大树但是同学们,童话森林的大门上贴着这样的告示,这里的树木不想受到人类的打扰,进入此门者,必须变化成它们的一员—一棵树。那树有什么特点呢?依次引导学生从树冠、树枝、树干分析迎客松、梧桐树、猴面包树的特点。
(设计意图:了解树的种类、生长姿态并且为接下来讲解树的基本结构做铺垫。)
了解树的结构我们发现它们各有各的特点,其实它们也有相同点,你们发现了吗?想想老师刚才是从哪几个部位分析这些树的?(我来画,你来说)树冠、树枝、树干,大树还有一个部位被埋在泥土里,那叫什么?树根教师小结:树是由树冠、树枝、树干、树根这几部分组成。(板贴)
3.同桌合作装扮成树有了这些了解,相信我们变化的树一定能通过童话森林的大门。请同桌合作,利用美术材料或者道具变成一棵树并用动作表现出树的特点。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并且通过扮演巩固上面所学知识。)学生上台展示后教师也变化成一棵树。既然我们都已经装扮好了,那我们赶紧到童话森林看看吧!
三、欣赏名画《菩提树》,学习方法。
1.哇,童话森林里的树长的可真是奇特!同学们你们认识这棵树吗?(菩提树)这儿的菩提树与我们现实生活中的树可真不相同,外形有什么变化?树干变成什么颜色了?这的菩提树的外形和颜色真夸张。板书:夸张
2.它在这发生了哪些有趣的故事呢?因为它那独特而美丽的蓝色外衣格外引人注目,所以很多动物朋友都喜欢和他玩耍。你看这是谁?
3.我们都知道长颈鹿很高,但在这里,长颈鹿比大树矮了许多,这更加突出了大树的什么特点?板书:对比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及评述能力,学习夸张、对比的表现方法。)
欣赏学生作品。
师:让我们把视角移到树下,看看又有哪些有趣的故事发生。这是谁?他们在干什么?谁来讲讲这个故事?树洞呢?又发生哪些有趣的事呢?
教师小结:大树的各个部分都有可能发生有趣的故事。(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从多角度构思。)五、自编故事,大胆想象。
师:咦!谈话间,一只可爱的小兔子来到了我的身旁,它在我的脚下快乐的玩耍呢!一只小猴子倒挂在我的枝条上荡来荡去,大树们!快看看哪些小动物来到了你们的身边?(动物卡片在学生的抽屉里)你的新朋友在你身体的什么位置,在干什么呢?(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培养想象能力。)
六、教师范画。
师:可惜,游览时间已到,我们必须要离开这里,但是我们可以通过绘画和剪贴相结合的方法把在童话森林里的故事记录下来,小鸟在我的头上做了窝,斑马在我脚下悠闲的散步,狗熊调皮的躲到了我的身后(为了表现前后,狗熊被挡住的部分,还需要表现出来吗?)你们看我的朋友多多啊!再添画上环境,让画面更加完整。
学生作画。
师:想必在童话森林你也有很多难忘的故事。接下来,请同学们小组合作用绘画、剪贴这种形式,表现一幅关于大树故事的作品。要求:作品能表现出大树的特点;画面布局饱满、美观;故事生动有趣。作品完成后,每组派一个代表来讲一讲你们创作的大树的故事。
展示评价。
师:森林故事大会要开始了!我们由台下的观众决定哪个小组先来讲故事。谁来说一说你最想听哪一幅的故事,为什么?1.生评。2.小组代表讲。3.师总评。
拓展提升
1.让我们再来看看、和大树又有着怎样的故事呢?2.通过这次童话森林之旅,大树已然成为了我们的好朋友,相信以后你会和大树有更多有趣的故事,希望你能够记录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