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届五校直升班第三次联考化学试卷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题共 14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42 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答案 A B D C D D A B D B B D C B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 4 小题,共 58 分。
15.(16分)每空 2分
(1)恒压滴液漏斗 NH4Cl和 Ca(OH)2固体 导气,防倒吸
(2)NaClO+2NH3===NaCl+N2H4+H2O
(3)在装置 B、C之间加装盛有饱和食盐水的洗气瓶
4 + -( )①N2H4+2H +SO24 ===N2H6SO4↓
6.4 cV
②淀粉溶液 %
m
16.(16分)每空 2分
(1)12 X射线衍射法
(2) sp3 正交型黑磷 白磷为分子晶体,而正交型黑磷为混合晶体
(3)P (0.25,0.75,0.75) 11a
4
17.(14分)每空 2分
(1)① 3ClO-+ 2NO + 2OH-=3Cl-+ 2NO3-+ H2O
②随着电流强度的增大,导致 ClO-转化(歧化)为氧化性更弱的 ClO3-
(2) ①随 pH增大,活性炭上吸附的 OH-增多,生成 OH增多;pH继续增大时,OH-将 NH4+转化为 NH3,
不利于活性炭对氨氮的吸附 ② 26.7
(3)① FeSO4、H2O ② 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加入 NaOH 浓溶液并加热,产生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
纸变蓝的气体,则有 NH4+ ③pH越低,酸性越强,则 NO3-氧化性越强
18.(12分)每空 2分
(1)d
(2)①0.8 ②RTln(k 逆/k 正) [或 RT(lnk 逆-lnk 正)]③当温度升高到一定程度时,以反应Ⅱ为主(或反应Ⅰ平
衡逆向移动,反应Ⅱ平衡正向移动,反应Ⅱ为主/反应Ⅰ程度很小)
(3)在该条件下,反应Ⅰ速率大于反应Ⅱ,单位时间内生成的甲醇比 CO多
(4)44/P
{#{QQABBQCAoggAAAAAABgCEwUgCgAQkBAACAoGBFAIIAIAABNABCA=}#}高安二中 瑞金一中 樟树中学 宜丰中学 丰城九中 6.下列实验装置(部分夹持装置已略去)能达到对应实验目的的是( )
2025 届五校直升班第三次联考化学试卷
考试范围:高考范围 总分:100 分 时长:75 分钟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1 C-12 N-14 O-16 Li-7
一、选择题:本题共 14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42 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 2022年中国十大科技新闻之一是物理化学科学家联合突破海水无淡化原位直接电解制氢技
术,向大海要水要资源又有新进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用图甲测定中和热 B.用装置乙作为分馏的接收装置
A.氢能源代替化石能源可缓解海水酸化 B.H2、D2、T2互为同素异形体
C.图丙比较 AgCl和 Ag2S溶解度大小 D.图丁探究铁的吸氧腐蚀C.该过程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D.实验室电解水常加入少量稀盐酸增强导电性
7. 2022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对点击化学和生物正交化学做出贡献的三位科学家。我国科学家合
2. 下列化学用语表达前后相符的是( )
成一种点击化学试剂 X2YZM2Q,X分别与 Y、Z、M形成原子个数为 3、6、4的 18e-分子,19Q
A.一水合氨结构式: B. H O的 VSEPR模型: 衰变方程:
19Q 16 1 1a b M 20n 1 H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2
A. X的简单离子半径一定是周期表中最小的
C.羟基的电子式: B. 16M2和 18M2组成上属于同一种物质
C.同一周期中,第一电离能小于 Z的有 5种元素
D.基态 Fe原子的价层电子排布式: D. Y、M形成简单氢化物的还原性:Y>M
3.下列有关元素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 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简单氢化物的酸性越弱 A.CH4的燃烧热是 890.3kJ/mol,则表示 CH4的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B.由金属活动性顺序可知,钙比钠与水反应更剧烈 CH4(g)+2O2(g)=CO2(g)+2H2O(g) ΔH=-890.3 kJ/mol
C.碳酸氢钠和碳酸钠均可用作食品膨松剂 B.由 C(金刚石)=C(石墨) ΔH=-1.9 kJ/mol可知,石墨比金刚石稳定
D.Zn与浓硫酸反应时,浓硫酸同时体现酸性和氧化性 C.500°C、30MPa,将 0.5molN2和 1.5molH2置于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生成 NH3(g),
4.下列应用涉及的主要化学反应中生成物的总能量大于反应物的是( ) 放热 19.3kJ,其热化学方程式为:N2(g)+3H2(g) 2NH3(g) ΔH =-38.6kJ/mol
A.由铝粉与三氧化钨冶炼钨 B. NO2与 N2H4作为火箭推进剂 D.1mol钠蒸气与 2mol钠蒸气完全燃烧时,燃烧热不相同
C.由石灰石制取生石灰 D.利用酒精炉加热冷水 9.锰族元素铼的三氧化物 ReO3具有超低电阻率,可由 CO还原 Re2O7制得。其晶体结构与钙钛
5.下列有关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矿(如图)相似,Re占据了 Ti的位置,Ca的位置为空位。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铅蓄电池放电时的正极反应:PbO2+2e-+4H+=Pb2++2H2O A.基态 75Re原子的价电子排布式为 5d56s2
B.H3PO3(二元弱酸)溶液中滴加少量的 NaOH溶液:H3PO3+ 2OH-= HPO32-+ 2H2O B.Re的配位数为 6
C.“侯氏制碱法”中制备 NaHCO3:NH3+CO2+H2O = HCO3-+NH4+ C.Re位于体心时,O位于面心
D.向明矾溶液中滴加 Ba(OH)2溶液至沉淀质量最大: D.ReO3不能发生歧化反应
Al3++2SO42-+2Ba2++4OH- = [Al(OH)4]- +2BaSO4↓
1
{#{QQABBQCAoggAAAAAABgCEwUgCgAQkBAACAoGBFAIIAIAABNABCA=}#}
A. 总反应为取代反应 B.该反应过程中 C原子杂化方式有变化
10.呋喃( )和四氢呋喃( )常用作有机溶剂,呋喃中含 π6 π5 大 键。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C.加 C2H5ONa可以加快该反应的反应速率 D.该过程正逆反应的决速步骤不同
A.呋喃能与 H2发生加成反应 B.呋喃在乙醇中溶解度小于苯中的 14.已知 25℃时 Ka(HF)>Ka(HCN),常温下分别向 1L 1mol/L的 HF、HCN溶液中加 NaOH固体
C.呋喃与四氢呋喃中含σ 键数目比为 9:13 D.C—O—C键角:呋喃>四氢呋喃 (忽略温度和溶液体积变化),溶液中 pH随 lg[c(X-)/c(HX)](X表示 F或者 CN)变化情况如图
11.镍钴锰三元材料中 Ni为主要活泼元素,镍钴锰电极材料可表示为 Li1-aNixCoyMnzO2,x+y+z 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1,通常简写为 Li1-aMO2,Ni、Co、Mn三种元素分别显 A.图像中线 1表示 HF
+2、+3、+4价。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B.c、d两点表示的溶液中,阴离子总浓度 c小于 d
A.放电时 Ni元素最先失去电子 C.等物质的量 HCN与 NaCN溶于水形成的混合溶液显碱性
B.在 Li1-aMO2材料中,若 x:y:z=2:3:5,则 a=0.3 D.b点对应 pH=5.2
C.可从充分放电的石墨电极中回收金属锂
D.充电时,当转移 n mol电子,两极材料质量差为 14ng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 4 小题,共 58 分。
12.钼是人体所必须的微量元素之一,广泛应用于电气和电子技术、医药和农业等领域。氢气还 15.(16分)实验室模拟拉希法用氨和次氯酸钠反应制备肼(N2H4),并测定产品中肼的质量分
原辉钼矿原理为:MoS2(s)+4H2(g)+2Na2CO3(s) Mo(s)+2CO(g)+4H2O(g)+2Na2S(s) △H;平衡时的 数。制备装置如下图所示。
有关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已知:硫酸肼为无色无味鳞状结晶或斜方结晶,微溶于冷水,易溶于热水。回答下列问题:
(1)装置 C中仪器 b的名称是 ,装置 A试管中的试剂为 ,
仪器 a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图中线②表示 CO,线③表示 H2O . B.图中线④表示正反应的平衡常数
C D T 1300 (2)装置 B中制备肼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反应在高温下可以自发进行 . 1 应大于 ℃
13.某溴丁烷与乙醇反应的能量转化如图(“ ”表示过渡态)。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3)上述装置存在一处缺陷,会导致肼的产率降低,改进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①探究性质:取装置 B中溶液,加入适量稀硫酸振荡,置于冰水浴冷却,试管底部得到结
晶。写出生成结晶的离子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测定产品中肼的质量分数:称取 m g装置 B中溶液,加入适量 NaHCO3固体(滴定过程中,调
节溶液的 pH保持在 6.5左右),加水配成 100 mL溶液,移取 25.00 mL置于锥形瓶中,并滴加
2~3滴指示剂,用 c mol·L-1的碘溶液滴定,滴定过程中有无色无味无毒气体产生。滴定过程中指
示剂可选用 ,滴定终点平均消耗标准溶液 V mL,产品中肼质量分数的表达式为
_________________。
2
{#{QQABBQCAoggAAAAAABgCEwUgCgAQkBAACAoGBFAIIAIAABNABCA=}#}
16.(16分)磷的单质及其化合物用途非常广泛。回答下列问题: 17.(14分)NOx是空气的污染物,废水中的氨氮(以 NH3、NH4+存在)和硝态氮(以 NO2-、NO3-存
(1)白磷晶胞属于面心立方最密堆积,每个P 周围距离最近的P 个数为 ;白磷隔绝空气 在)会引起水体富营养化,需经处理后才能排放。4 4
(1)电解氧化吸收法可将废气中的 NOx转变为 NO3-。电解 0.1 mol·L-1NaCl溶液时,溶液中相关加热转化为红磷,红磷是巨型分子,无定型结构,能证明白磷是晶体的实验验证方法
成分的浓度变化与电流强度的关系如图-1所示。向 0.1 mol·L-1NaCl溶液中通入 NO,测得电流强
是 。
度与 NO的脱除率的关系如图-2所示。
(2)黑磷晶体是一种新型材料,其中正交型黑磷具有类似石墨的片层结构。正交型黑磷中 P原子
的杂化方式为 。白磷和正交型黑磷相比,熔点较高的是 ,原因
是 。
①电解 NaCl溶液作吸收液时,若电流强度为 4A,吸收 NO的反应离子方程式为 。
②当电流强度大于 4A后,NO去除率下降,其原因是 。
(2)某氮肥厂处理氨氮废水的方案如图,回答下列问题:
(3)BP是一种超硬耐磨涂层材料,晶胞结构与金刚石晶胞相似,其晶胞可看作金刚石晶胞内部 ①“氧化池”中可用活性炭—臭氧可处理高浓度氨氮废水。氧化机理如图-3所示。*表示吸附在活性
的 C原子被 B原子替代,顶点和面心的 C原子被 P原子替代,晶胞参数为 a pm。沿 z轴从上往下 炭表面的物质,·OH为羟基自由基。其它条件不变,调节 pH,废水中氨氮去除率随 pH的变化如
俯视的晶胞投影图如下所示。 图-4所示。随 pH增大氨氮去除率先明显增大后变化较小的可能原因是 。
①投影图中原子 5代表原子 (填“P”或“B”)。
②若投影图中原子 6的分数坐标是(1,0.5,0.5) ,则原子 1的分数坐标是 ,原
②“反硝化池”中发生的变化为:HNO3→NO2-→N2。1 mol HNO3完全转化理论上消耗甲醇的质量
子 1、6之间的距离为 pm。
为 g(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3
{#{QQABBQCAoggAAAAAABgCEwUgCgAQkBAACAoGBFAIIAIAABNABCA=}#}
(3)纳米 Fe可还原去除水中的硝酸盐污染物。 (3)其他条件相同时,反应温度对 CH3OH选择性的影响如下图所示:
已知:i.纳米 Fe具有很高的活性,易被氧化使表面形成氧化层
ii.纳米 Fe 将 NO3-还原为 NH4+的转化关系如下:
①纳米 Fe的制备原理:FeSO4+2NaBH4+6H2O=2B(OH)3+Fe+7H2↑+Na2SO4 ;已知电负性
H>B,则该反应中氧化剂是 (填化学式)。
②检验还原后的溶液中存在 NH +的实验方法是 。 由图可知,温度相同时 CH3OH选择性的实验值略高于其平衡值,可能的原因是 。4
③溶液初始 pH较低有利于 NO -的去除,其可能的原因是 。 (4)利用甲醇分解制取烯烃,涉及反应如下。3
a.2CH3OH(g)=C2H4(g)+2H2O(g)
18.(12分)近年,甲醇的制取与应用在全球引发了关于“甲醇经济”的广泛探讨。二氧化碳加氢制 b.3CH3OH(g)=C3H6(g)+3H2O(g)
甲醇已经成为研究热点,在某 CO2催化加氢制 CH3OH的反应体系中,发生的主要反应如下: c.3C2H4(g) 2C3H6(g)
I.CO2(g)+3H2(g)→CH3OH(g)+H2O(g) ΔH1<0 恒压条件下,平衡体系中各物质的物质的量分数随温度变化如图所示:
II.CO2(g)+H2(g)→CO(g)+H2O(g) ΔH2>0
回答下列问题:
(1)下列能说明反应 I一定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填标号)。
a.v 正(CO2)=3v 逆(H2) b.平衡常数不再发生变化
c.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发生变化 d.混合气体中 H2O(g)的百分含量保持不变
(2)在催化剂作用下,将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 16的 CO2和 H2的混合气体充入一恒容密闭容器中
发生反应 I、II。已知反应 II的反应速率 v 正=k 正x(CO2)·x(H2),v 逆=k 逆x(CO)·x(H2O),k 正、k 逆为 已知 650K时,2x(C2H4)=x(C3H6),平衡体系总压强为 P,则 650K反应 c的平衡常数
速率常数,x为物质的量分数。 Kp= 。(用含 P的式子表示)
①当 CO2转化率达到 60%时,反应达到平衡状态,这时 CO2和 H2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 23,若
反应 II的 k 正=20mol·L-1·s-1,平衡时反应速率 v 逆= mol·L-1·s-1;
E
②Arrhenius经验公式为 Rlnk=- a +C,其中 Ea为活化能,T为热力学温度,k为速率常数,R
T
-
和 C为常数,则ΔH2= kJ·mol 1(用含 k 正、k 逆、T、R的代数式表示)。
③由实验测得,随着温度的逐渐升高,平衡时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几乎又变回 16,原因
是 。
4
{#{QQABBQCAoggAAAAAABgCEwUgCgAQkBAACAoGBFAIIAIAABNABC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