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固县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
生物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30小题,每小题2分,每个小题均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下图所示为人体体液相关组成及各成分间的关系,请依次填出①~⑤相关内容( )
A.细胞内液 血浆 组织液 淋巴 细胞外液
B.细胞外液 血浆 淋巴 组织液 细胞内液
C.细胞外液 组织液 血浆 淋巴 细胞内液
D.细胞内液 血浆 淋巴 组织液 细胞外液
2.毛细血管壁和毛细淋巴管壁均由单层上皮细胞组成。这两种细胞所生活的具体内环境分别是( )
A.血浆和淋巴;血浆和组织液 B.血液和组织液;血液和淋巴
C.组织液和淋巴;组织液和血浆 D.血浆和组织液;组织液和淋巴
3.下列关于内环境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内环境是细胞赖以生存的液体环境
B.内环境是细胞内的环境,即细胞内液
C.高等动物体内的细胞一般要通过内环境才能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D.内环境主要由血浆、组织液、淋巴构成
4.下列各组物质中全是内环境成分的是( )
A.O2、CO2、血红蛋白、H+ B.呼吸酶、抗体、激素、H2O
C.纤维蛋白原、Ca2+、载体 D.Na+、HPO42-、葡萄糖、氨基酸
5.正常人的血浆渗透压约为770 kPa,其大小与下列哪一项无关( )
A.血浆中蛋白质的含量 B.血浆中Cl-的含量 C.红细胞内血红蛋白的含量 D.血浆中Na+的含量
6.稳态的维持要依靠机体的调节,但外界环境也会影响稳态,下列事实哪一项不是外界环境因素变化引起的( )
A.夏天长期待在空调房间容易引起“空调病” B.有人到青藏高原后会头疼乏力、血压升高
C.人屏息一段时间后,呼吸运动会明显加强 D.长期处于高温环境可能会引起“中暑”
7.下列哪项是对内环境稳态实质的描述( )
A.是在神经、体液与免疫共同调节下实现的
B.内环境的成分和温度、pH等理化性质呈现动态平衡
C.是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的结果D.是体内细胞生活不可缺少的条件
8.剧烈运动使血浆中酸性物质增加,但血浆pH值变化很小,此时最直接起到稳定pH值作用的是( )
A.血液中激素的调节作用 B.泌尿系统对酸性物质的及时排泄作用
C.呼吸系统参与了血浆pH值的调节 D.血液中的缓冲物质发挥了作用
9.人体皮肤表皮细胞获得O2是直接从( )
A.周围的空气中得到 B.周围的水中得到 C.组织液中得到 D.血浆中得到
10.组织液生成增多,大量积累在组织间隙,导致组织水肿。下列不会引起组织水肿的是( )
A.营养不良,血浆蛋白含量减少 B.花粉过敏,使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大
C饮食过咸,导致血浆渗透压过高 D.淋巴结发炎,淋巴回流受阻
11.生物个体内的稳态是指在“神经—体液—免疫”的调节作用下,通过各组织器官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的状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内环境主要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组成,激素、血红蛋白和氨基酸都属于人体内环境的组成成分
B.胰腺、唾液腺产生的分泌物,均直接排放到内环境
C.组织液是体内绝大多数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
D.血糖浓度、尿液浓度、体内温度、细胞外液渗透压的相对稳定都属于内环境的稳态
12.反射与反射弧的关系是( )
A.反射活动可以不通过反射弧来实现 B.反射活动的完成必须通过反射弧来实现
C.只要反射弧完整,必定会出现反射活动 D.反射和反射弧在性质上是完全相同的
13.下列有关排尿反射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高位截瘫患者既能产生尿意又能排尿 B.成人排尿的低级中枢在脊髓
C.婴儿尿床与大脑皮层发育不全有关 D.感受器和效应器都位于膀胱
14.下列有关神经兴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静息状态时神经元的细胞膜内外没有离子进出
B.组织液中Na+浓度增大,则神经元的静息电位减小
C.突触间隙中的神经递质经主动运输穿过突触后膜而传递兴奋
D.神经纤维接受刺激产生的兴奋以电信号的形式传导
15.已知突触前神经元释放的某种递质可使突触后神经元兴奋,当完成一次兴奋传递后,该种递质立即被分解。某种药物可以阻止该种递质的分解,这种药物的即时效应是( )
A.突触前神经元持续性兴奋 B.突触后神经元持续性兴奋
C.突触前神经元持续性抑制 D.突触后神经元持续性抑制
16.如图表示三个突触连接的神经元,在箭头处施加强刺激,则能测到电位变化的位置是( )
A.a和b处 B.a、b和c处 C.b、c、d和e处 D.a、b、c、d和e处
17.某饲养员长期给海狮喂食,海狮听到该饲养员的脚步声就分泌唾液。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这一过程需要高级神经中枢和低级神经中枢共同参与
B.食物引起味觉属于反射活动
C.食物引起味觉和脚步声引起唾液分泌属于不同类型的反射
D.这一反射属于非条件反射
18.下列能正确表示神经纤维受刺激时,刺激点膜电位由静息状态转为兴奋状态的过程是( )
A.①→④ B.②→③ C.③→② D.④→①
19.下列关于兴奋的传导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神经纤维内以电信号的形式传导兴奋
B.突触小体可完成“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
C.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的方向与突触小泡移动的方向相反
D.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只能使突触后膜产生兴奋
20.在一起交通事故中某人大脑受伤,不能说话但能听懂别人的话.则受损部位是大脑皮层的( )
A.W区 B.V区 C.S区 D.H区
21.下列与反射弧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效应器的活动包括腺体分泌和肌肉收缩
B.效应器的结构受到损伤会影响反射活动的完成
C.突触后膜上有能与神经递质特异性结合的受体
D.同一反射弧中感受器的兴奋与效应器的反应同时发生
22.下列有关高等动物激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由内分泌器官或细胞分泌 B.直接进入血液
C.激素的化学成分都是蛋白质 D.血液里含量极少,但对动物的生命活动起重要的调节作用
23.葡萄糖是人体所需的一种单糖。下列关于人体内葡萄糖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葡萄糖是人体血浆的重要组成成分,其含量受激素的调节
B.葡萄糖是机体能量的重要来源,能经自由扩散通过细胞膜
C.血液中的葡萄糖进入肝细胞可被氧化分解或转化为肝糖原
D.血液中的葡萄糖进入人体脂肪组织细胞可转变为甘油三酯
24.下列关于人体血糖平衡调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胰岛细胞产生的激素均能降低血糖含量
B.胰岛A细胞和B细胞协同调节血糖平衡
C.细胞内葡萄糖的氧化利用发生障碍,可导致血糖持续升高
D.糖尿病是由人经常摄入过量的糖引起的
25.下列有关促胰液素发现史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促胰液素是人们发现的第一种激素,是由胰腺分泌的
B.斯他林和贝利斯的实验证明了胰液的分泌不受神经调节控制
C.沃泰默实验中,其中一组实验组排除了小肠结构存在的必要
D.促胰液素的作用是促进胰腺分泌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
26.下列有关人体糖代谢及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血糖浓度升高能使胰岛A细胞分泌活动增强
B.饥饿时首先被利用的是肌糖原,其后是脂肪
C.糖类分解释放的能量只有少部分转移到ATP
D.多食少动,糖类易转变成脂肪和必需氨基酸
27.关于激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肾上腺素发挥作用后被灭活 B.激素只在细胞表面发挥作用
C.激素调节过程中存在反馈调节 D.对血样中相关激素水平的分析可帮助诊断甲状腺疾病
28.关于甲状腺激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受下丘脑和垂体的调节
B.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时,机体耗氧量和产热量都增加
C.促甲状腺激素只作用于甲状腺,而甲状腺激素可作用于多种器官
D.血液中甲状腺激素水平降低会引起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分泌减少
29.完成呼吸、排尿、阅读反射的神经中枢依次位于( )
A. 脊髓、大脑、大脑 B. 脑干、脊髓、大脑C. 大脑、脊髓、大脑 D. 脊髓、脊髓、脑干
30.关于人脑相关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下丘脑与调节体温、水盐平衡和生物节律等功能有关B.脑干中有许多维持生命活动必要的中枢
C.小脑具有控制生物节律的作用D.脊髓是调节躯体运动的低级中枢
二、非选择题(共40分,每空2分)
31.(10分,每空2分)图为人体反射弧模式图,识图作答:
(1)如图,兴奋在神经元之间是通过突触来传递的,当兴奋通过轴突传导到突触小体时,突触小体内的突触小泡就将 通过突触前膜释放到突触间隙里,作用于⑤ , 使该神经元产生兴奋或抑制。
(2)经过上图结构时,兴奋传递的方向只能是 (填“双”或“单”)向的,原因是 。
(3)请用箭头(“↑”或“↓”)在图示左边的长框中标出神经冲动的传递方向(2分)。
32.(12分,每空2分)人在运动时会发生一系列生理变化,机体可通过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维持内环境的稳态。回答下列问题。
(1)运动时,某种自主神经的活动占优势使心跳加快,这种自主神经是 。
(2)剧烈运动时,机体耗氧量增加、葡萄糖氧化分解产生大量CO2,CO2进入血液使呼吸运动加快。CO2使呼吸运动加快的原因是 。
(3)运动时葡萄糖消耗加快,胰高血糖素等激素分泌增加,以维持血糖相对稳定。胰高血糖素在升高血糖浓度方面所起的作用是 。
(4)运动中出汗失水导致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垂体释放的某种激素增加,促进肾小管、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该激素是 。若大量失水使细胞外液量减少以及血钠含量降低时,可使醛固酮分泌增加。醛固酮的主要功能是 。
(5)人在进行剧烈运动时会大量出汗,因此在大量出汗后,为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可以在饮水的同时适当补充一些 。
34.(8分,每空2分)给奶牛挤奶时其乳头上的感受器会受到刺激,产生的兴奋沿着传入神经传到脊髓能反射性地引起乳腺排乳;同时该兴奋还能上传到下丘脑促使其合成催产素,进而促进乳腺排乳。回答下列问题:
(1)在完成一个反射的过程中,一个神经元和另个神经元之间的信息传递是通过 这一结构来完成的。
(2)上述排乳调节过程中,存在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通常在哺乳动物体内,这两种调节方式之间的关系是 。
(3)牛奶的主要成分有乳糖和蛋白质等,组成乳糖的2种单糖是 。牛奶中含有人体所需的必需氨基酸,必需氨基酸是指 。
35.(10分,每空2分)哺乳动物细胞之间的信息交流是其生命活动所必需的。请参照表中内容,围绕细胞间的信息交流完成下表,以体现激素和靶器官(或靶细胞)响应之间的对应关系。
内分泌腺或 内分泌细胞 激素 激素运输 靶器官或靶细胞 靶器官或靶细胞的响应
肾上腺 肾上腺素 (3)通过____运输 (4)__________ 心率加快
胰岛B细胞 (1)________ 肝细胞 促进肝糖原的合成
垂体 (2)________ 甲状腺 (5)______________
城固县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
试题答案
1-5 BDBDC
6-10 CBDCC
11-15 CBADB
16-20 CADAC
21-25 DCBCB
26-30 CBDBC
31.
(1)神经递质 突触后膜
(2)单 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
(3)略
无机盐
33.
. 突触 (2). 有些内分泌腺直接或间接地受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内分泌腺所分泌的激素也可以影响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 (3). 葡萄糖和半乳糖 (4). 人体细胞自身不能合成,必须从食物中获取的氨基酸
34
①. 胰岛素 ②. 促甲状腺激素 ③. 体液 ④. 心脏(心肌细胞) ⑤. 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