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课 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卢沟桥事变和南京大屠杀的历史事实,讲述中国人民抵抗日本侵略的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
2.叙述日本帝国主义在侵华过程中屠杀中国人民的滔天罪行。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历史资料的分析、归纳,学会分析、 归纳史料的方法。
2.发现历史与现实的联系,初步掌握史论结合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卢沟桥事变中爱国将领和军民英勇抗战的事迹,激发学生强烈的爱国情感,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和平生活。
2.认识到日本对华战争是一场残酷的侵略战争。
【教学重点】
七七事变和第二次国共合作。
【教学难点】
正确认识南京大屠杀及当今日本极力掩盖南京大屠杀的事实。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情景导入 生成问题
在北京西南郊外永定河上,横跨一座气势如虹的石桥,它就是卢沟桥。卢沟桥始建于金代,雕刻精美,是中国名桥。但在1937年7月7日晚,日本的枪声打破了卢沟桥的宁静,日本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中国人民奋起抵抗,揭开了中国全民族抗日战争的序幕。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第19课《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
二、新授课
目标导学一:七七事变
教师讲述:在上课之前,我们先看一段视频,让我们一起穿越时空,回到那个风雨飘摇、不堪回首的战争年代,一起还原一下历史真相。
教师引导:看完视频后请同学们带着问题阅读教材,找出七七事变的相关信息。(出示幻灯片)
学生回答:
1、时间:1937年7月7日;2、地点:卢沟桥。3、发动者:日本4、经过:日军以军事演习中一名士兵失踪为借口,进攻卢沟桥炮轰宛平城。5、影响:标志着中国全民族抗战开始。
教师重点讲述:
1、时间-1937年7月7日:注意红色字体是重要知识点,请同学们重点标注一下。重要原因有两点,一是因为它是日本全面侵华战争开始的时间,在这我们要需要整理一道中考题,近代日本发动的两次大规模的侵华战争,第一次是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第二次就是日本全面侵华战争,(1937年七七事变-1945年日本无条件投降),它是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的开始。第二因为发生在7月7日,所以称这次事变叫七七事变。
2、地点-卢沟桥:这也是重要的知识点,原因一是战争的地点是卢沟桥,因此七七事变又叫卢沟桥事变。第二需要注意的地方,为什么日军要在卢沟桥开炮?通过视频,我们已经知道卢沟桥位置十分重要,它是北平通往南方及其他地区的唯一通道,是中国在军事上的必争之地,由此看来,卢沟桥事变并非偶然,而是日本蓄谋已久的全面侵华战争的开始。
3、发动者:日本
4、经过-借口。同学们看借口一词,我们前面刚讲过的哪一次侵华战争日军同样也上演了这一幕,制造借口炮轰沈阳城(学生:九一八事变,制造借口柳条湖事件)这是日军一贯的行径,给自己的侵华战争披上合法的外衣。
5、影响(重点)-标志着中国全民族抗战开始。请同学们标注重点符号,我们历史学科特点,是重两头儿轻中间,两个头分别是原因和影响,所以影响是本课的重点。全民族指国民党共产党和各阶层都积极抗战,也就是全国人民积极抗战。我们趁热打铁看一道中考题。
中考题:全国性的抗日战争爆发的标志是( )
A.九一八事变 B.一·二八事变
C.七七事变 D.八一三事变
学生抢答:C
教师:重点区分:九一八事变和七七事变,从时间和意义上加以区分。
学生:九一八事变:1931年9月18日,标志中国人民局部抗战的开始。七七事变:1937年7月7日,标志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始。
教师: 面对日军的侵略,驻守北平的国民党第二十九军英勇抵抗,出现了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那爱国将领有哪些?我们学习第六个问题6、爱国将领(同时出示材料)
材料:命令前线官兵坚决抵抗,卢沟桥即尔等之坟墓,应与桥共存亡,不得后退!
——国民党第二十九军司令部军令
教师:此命令体现了怎样的决心?
学生:坚决抵抗、誓死抗争的决心。
教师:(展示图片)两位英雄图片及豪言壮语。提醒学生注意佟麟阁赵登禹两位英雄名字的书写和正确的读音。要求学生起立大声齐读。引出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并告诉学生这才是我们心中的英雄 。
教师:尽管中国军民英勇抵抗,但日军蓄谋已久来势凶猛,卢沟桥失手,两位英雄壮烈牺牲,结果怎样?
学生: 1937 年 7 月底北平和天津相继失陷。
教师:七七事变后,中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面对日寇大举入侵,国共两党有何反应? (出示幻灯片展示材料)
材料一:日本帝国主义武力侵占平津与华北的危险,已经放在每一个中国人的面前。全中国的同胞们!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只有全民族实行抗战,才是我们的出路!
—— 7 月 8中共中央《为日军进攻卢沟桥通电》
材料二:“如果战端一开,那就是地无分南北,年无分老幼,无论何人,皆有守土抗战之责任,皆应抱定牺牲一切之决心。”
--7 月 17 日蒋介石“最后关头”演说
以上两则材料体现了国共两党有着什么样的共同主张?
学生:研读材料,讨论分析
教师:国共两党都有握手言和,团结合作,一致抗日的共同主张,于是中国历史上实现了国共的第二次合作,下面我们一起学习第二个子目:第二次国共合作。
目标导学二:第二次国共合作
教师:出示图片并讲述这是敬爱的毛主席在此时此刻的一句话,代表了他的心声,我们齐读这句话。
师生齐读: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万岁。
——毛泽东
教师强调:“万岁”一词体现了国共合作的重要性。
教师:第二子目包括四个问题:1、背景2、合作的表现3合作的标志4、合作意义。(出示幻灯片)请同学们阅读教材,回答问题。
1、背景:教师提示,是在什么事件的推动下加快了合作的步伐。
学生回答: 日本侵略者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后,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分别发表声明,抗议日本侵略,表明抗战立场,加快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步伐。
教师:对,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的开始的标志又是七七事变,所以我们从日本侵略者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后补充,即七七事变后。同学们注意:七七事变是推动国共第二次合作的因素,而不是标志国共第二次合作。
2、合作的表现
学生回答:国共两党达成协议。将中国工农红军主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朱德、彭德怀为正副总指挥;红军长征后留在南方八省的游击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四军,叶挺为军长。
教师讲述:从此,红军取下八角帽,摘下红五星,穿上国民革命军的军服,积极地奔赴抗日的战场。
3、合作的标志
教师讲述:合作吗,就得双方都得同意,一直以来都是中共积极的倡导,可是老蒋这个老顽固一意孤行,坚持内战,所以只有国民党公开表态才行。
学生回答:1937年9月,国民党公开发表中共中央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蒋介石也发表谈话,实际上承认中国共产党的合法地位。
4、合作意义(重点)
学生回答:以国共合作为主体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国共团结御侮、全民族抗战的局面开始形成。
教师:区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和正式建立的标志分别是什么?
学生回答:初步形成: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正式建立:37年9月国民党公开发表中共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
教师提问:同学们回忆第一次国共合作初步形成和正式建立的标志又分别是什么?
学生回答:初步形成是中共三大的召开,正式建立是国民党一大的召开。
教师:(幻灯片出示材料)
材料一 无论日本军队此后如何在东北寻衅,我方应予不抵抗力避冲突。
——1931年蒋介石给张学良密电
材料二 古人所谓“攘外必先安内”,我们应当确认革命军当前责任,第一个乃剿匪来安内,第二个才是抗日来攘外。
——1933年蒋介石对各级剿共军官的讲话
材料三 如果战端一开,那就是地无分南北,年无分老幼,无论何人,皆有守土抗战之责,皆应抱定牺牲一切之决心。
——1937年蒋介石 “最后关头”演说
问题:材料一、二、三分别是蒋介石在不同时期所发的电文和演说三个材料分别反映了什么样的政策 由此可以看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学生回答政策:材料一:不抵抗政策。材料二:攘外必先安内政策。材料三:坚决抵抗日本的侵略。
教师讲解: 认真审题分析第二问找出关键词是主要矛盾和变化。首先要知道中国社会的矛盾有哪些,材料题吗必须要通过材料来分析,根据所学知识我们知道第一二则材料蒋介石实行不抵抗政策的原因是集中力量剿共,体现国共两党之间的国内阶级矛盾是主要矛盾,通过第三则材料分析,随着日本侵略的加深,中日民族矛盾又成为主要矛盾。
学生回答变化:随着日本侵略的加剧,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由国共两党、两个阶级的矛盾转变为中日两个国家、两个民族的矛盾。
教师过渡: 七七事变后,日军继续南下进攻上海,扩大侵略范围,并扬言三个月灭亡中国。于是爆发了淞沪会战,我们学习第三个子目淞沪会战。
目标导学三:淞沪会战
1.起止时间:1937年8月13日-11月
教师展示图片:《上海守军奋起抗击日军》,强调中国守军艰苦奋斗。
2.教师引导:请同学们阅读教材,说出淞沪会战中的主要战役及英雄有哪些?
学生回答:①宝山保卫战(姚子青)②四行仓库战斗(谢晋元)
3.教师提问:淞沪会战的结果如何?
学生回答:1937年11月,上海沦陷,打死打伤日军4万多人,淞沪会战结束。
4、教师提问:有什么影响?
学生回答:打破了日本3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激发了全国人民的斗志。(重点)
教师过渡:日军进攻上海后不久,就向南京进犯。制造了震惊中外的南京大屠杀,犯下了滔天罪行。我们学习第四子目南京大屠杀
目标导学四:南京大屠杀
教师:先播放一段视频《南京大屠杀》并出示问题,要求带问题阅读第四子目
学生回答:
1、时间:1937年12月13日(公祭日)
教师讲解:公祭日指一个国家遇到重大的民族灾难而设立的纪念活动。
2、迁都:日军攻陷南京。南京国民政府迁往重庆,作为战时陪都。
3.暴行:烧杀淫掠,无恶不作。(有的被当做练习射击的靶子,有的被当作练习刺杀的对象。有的被活埋)6周之内,屠杀手无寸铁的居民和放下武器的士兵30万人以上。
教师:同学们让我们停住历史的脚步,再次通过图片来见证日本的惨无人道野蛮的罪行。(出示图片)
教师强调:我们要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这真是无数革命烈士用鲜血换来的。为了纪念我们死难的同胞,每年的12月13日成为国家公祭日。我们来看一组图片。要求学生齐读习近平主席在公祭日仪式上的讲话。
学生齐读:习近平主席在公祭日仪式上的讲话。
教师:面对这场惨绝人寰的大屠杀,今天我们应该怎么做?(合作探究)
学生:小组讨论
1、不忘国耻,以史为鉴,面向未来。
2、远离战争,珍爱和平。
3、努力学习,早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绝不让这样的历史悲剧重演。
三、小结
教师:在抗日救亡的洪流中,文艺工作者也做出了重大的贡献,比如田汉作词聂耳作曲的义勇军进行曲,也就是我们的国歌就是在抗日期间诞生的。最后我们全体起立齐唱国歌,一是缅怀死去的革命烈士,二是时刻提醒我们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师生:面对五星红旗共唱国歌。
四、教学反思
这是本单元中最难讲的一课,特别是在南京大屠杀的讲述中,带有很强的情感教育,要使学生深刻认识到日军在我国所犯下的滔天罪行,课前准备充分备教材,更要备学生和学生互动的环节比较多,角色扮演等活动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2、教学设计中运用了大量录像图片文字资料,增强了学生的感性认识。切实让学生触摸到了历史,突出爱国主义,情感教育,3、教材要大胆处理,可增可减,要把握重点,突破好难点,注重体现以人为本,4、由于本课学生活动较多,对教师的课堂驾驭能力的要求较高,在教学环节的设计上还应更精致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