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合肥市六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卷(PDF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安徽省合肥市六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卷(PDF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26.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11-18 17:15:10

文档简介

合肥六校联盟 2023—2024 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联考
高二年级语文试卷
(考试时间:150 分钟 满分:150 分)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
(一)现代文阅读 I(本题共 5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5 题。
材料一:
文化的重要功能是以文化人,其最深层的积淀和影响是对人格的培养。源远
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在数千年漫长发展中不断塑造和培育的正面人
格,就是被历代中华儿女广泛接受并尊崇的君子人格。
“君子”一词早在西周时期就已经流行,主要是贵族和执政者的代称。但孔
子在构思和传布自己的儒家学说时,对君子的内涵进行改造,赋予其许多优秀道
德的意蕴。如果说,孔子在构思和传扬儒家学说时,思考的轴心问题是探求如何
立身处世,那么他苦苦追寻的结果,就是做人要做君子。
孔子塑造的君子人格,伴随《论语》的流传而走入人们的心灵。儒家学派的
后继者如孟子、荀子等,对君子人格张扬申说。与儒家学派有颇多论争的墨家学
派和法家学派,对君子人格也欣赏有加,如《墨子》中的“不义不富,不义不贵,
不义不亲,不义不近”,《韩非子》中的“君子不蔽人之美,不言人之恶”等等,
都是对君子人格的高度肯定。虽然道家学派在诸多思想观念上与儒家学派判然有
别,但在看待君子人格上,两者颇为一致。至于被誉为“群经之首”的《周易》
更是对君子人格赞不绝口,如“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
德载物”。张岱年等哲学家认为这是对君子形象的生动描绘。于是,君子人格受
到上至历代政治家、思想家及文人士大夫,下至社会底层百姓的广泛认同和追从。
从先秦至清末,有关君子和君子文化的描述数不胜数,而且在传统戏剧、民
间说唱、民俗礼仪及家教家训中俯拾即是。君子文化及君子形象还渗透和融入我
们日常生活及器物之中,如中国人自古就有爱玉的传统,实源于“君子比德于玉”
的观念。
君子概念历久弥新,至今仍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尽管当今社会发展迅速,
观念多变,文化多样,但只要是中国人,都乐于被人看作君子,而决不愿意被人
视为小人。君子人格在不同阶层的人群中都有相当的知晓度和认同度,君子风范
在今天仍被绝大多数中国人奉为做人的圭臬。“君子一言,驷马难追”“君子成
人之美”“近君子远小人”“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君子和而不同,小人
同而不和”等,这些至今活在人们口头的君子格言,已不同程度地成为中华儿女
做人做事的人生信条。
君子作为中华民族千锤百炼的人格基因,是凸显中华文化“精气神”的典范
人格模式,彰显着中华民族深沉的精神追求和独特的精神标识,是烛照中华儿女
历经坎坷而跋涉向前的人格力量和心理支撑。
(摘编自钱念孙《君子:千锤百炼的人格基因》)
材料二:
如果说绅士、骑士、牛仔是西方文化人格的表征,那么中华文化人格则体现
为“君子”。君子文化,无疑是联系中国人的血脉之根。
春秋时期,礼崩乐坏,天子式微,君子不再纯粹作为政治上的统治者,而以
道德修养的践行者被儒家推崇,并被赋予新的人文内涵,一举成为济世的高标。
高二年级语文试卷 第 1页 共 8页
{#{QQABIQKEggAAABBAARgCEwEQCAAQkBGACAoGRFAEIAAAwAFABCA=}#}
由此,君子集智慧与美德于一身。君子形象成为文学家们最为迷恋的书写对象。
从《诗经》起,中国文学塑造了一系列卓尔不群的君子形象,有岳飞、关羽等忠
烈君子,有赵云等勇毅君子……
当然,做君子不可能没有门槛。因此,君子文化对君子的外在和内在都有质
的规定。就外在而言,君子的穿着打扮,言谈举止都有标配,如“毋侧听,毋噭
应,毋淫视,毋怠荒”。对君子的内在要求则更为恢宏、深远。修身养性是低配,
齐家治国平天下才是终极目标。欲实现这样的高标,主要依凭才学,不仅需要“学
富五车,才高八斗”,而且还得富有文人雅趣。当君子内外兼修,自然就剔除了
权势阶层的倨傲,增加了温良恭俭让等人文内涵,从而成为一种美好的文化精神,
流淌在中华大地上。
君子文化是中华文化最具生命力的一种文化基因。完成了君子人格塑型,才
能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具有审美内涵的“人”。对于普通人来说,虽不能与君
子同一,但具有君子意识或君子风范,便值得称道,做个君子,不但预示了人生
方向,而且确立了最具终极意义的人生价值追求。君子既是中华文化的普世价值,
又是中华文化人格的品牌标识。
弘扬君子人格的正能量,是传播中华优秀君子文化的必由之路。君子一度被
矮化为“文弱书生”,这显然是对君子的误解。君子不等于文弱,君子文化不等
于腐儒文化,不等于没有血性和勇武。当下,君子文化的式微,缘于精致的利己
主义和极端的个人主义大行其道,以及现代性焦虑和人文精神信仰的断裂。事实
上,当下是弘扬君子文化的最好时代,因为大众受教育程度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
高。
(摘编自张国龙、凌丽君《中华民族的精魂:君子人格和君子文化》)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君子人格是中华传统文化在漫长发展进程中不断塑造和培育的被历代中国人
广泛接受、尊崇的正面的人格范式。
B.“君子”一词在西周时期主要指贵族和执政者,后经孔子对其进行内涵改造,
便被赋予了许多优秀道德的意蕴。
C.《周易》对君子形象的生动描绘使得君子人格受到历代政治家、思想家、文人
士大夫及底层百姓的广泛认同和追从。
D.中国人爱玉的传统实源于“君子比德于玉”的观念,这说明君子文化及君子形
象已渗透和融入到日常生活及器物中。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一项是(3分)
A.西方文化人格体现为绅士、骑士、牛仔,中华文化人格体现为“君子”,后者
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且明显优于前者。
B.春秋时期,礼崩乐坏,天子式微,在这种历史背景下,“君子”被赋予了新的
人文内涵,不再纯粹作为政治上的统治者。
C.君子只有剔除权势阶层的倨傲,才能内外兼修,增加温良恭俭让等人文内涵,
成为中华文化最具生命力的一种文化基因。
D.君子以道德修养的践行者被推崇,却缺失了血性和勇武,因而我们传承君子文
化时,也应该正视其中存在的一些瑕疵。
3.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最能体现材料二中“君子文化对君子的内在有质的
规定”的一项是(3分)
A.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
B.藏器于身,待时而动。
高二年级语文试卷 第 2页 共 8页
{#{QQABIQKEggAAABBAARgCEwEQCAAQkBGACAoGRFAEIAAAwAFABCA=}#}
C.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
D.有力如虎,执辔如组。
4.材料一和材料二都论述了君子文化,但各有侧重,请简要概括。(4分)
5.“当下是弘扬君子文化的最好时代”,时代青年当仁不让,请结合材料二谈谈
我们该如何去做?(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 4 小题,16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6~9 题。
老人与海(节选)
海明威
“东北风,微风,”老人说,“天气对我有利啊,鱼儿。”
他的左手抽筋还没完全好,但它慢慢能张开。
“我讨厌抽筋,”他想,“这是身体的背叛。”有时人们会因为食物中毒上
吐下泻,在众目睽睽之下大煞风景。他觉得抽筋也是对自己的羞辱,尤其是孤身
一人的时候。
太阳落下去的时候,为了给自己打气,他想起了那次在卡萨布兰卡的一家小
酒馆里,他跟一个从西恩富戈斯来的大块头黑人比手劲,那个黑人是码头上力气
最大的。整整一天一夜,他们俩把胳膊肘撑在桌面那道粉笔线上,前臂伸直,两
只手紧紧握在一起。两人都试图把对方的手压倒在桌面上。煤油灯下,他一直盯
着那个黑人的胳膊、手和脸。相持八个小时之后,他们每四个小时换一次裁判,
好让裁判有时间睡觉。血从他和那个黑人的指甲缝里渗了出来,他们俩都死死地
盯着对方的眼睛、手和前臂,人们走进走出,坐在靠墙的高脚椅上观看。墙壁是
木制的,漆成明亮的蓝色,灯光把他们两人的影子投射到墙上。黑人的影子大得
出奇,随着微风吹动灯盏,巨大的影子在墙上摇曳。
整个晚上,两个人风水轮流转,人们把朗姆酒送到那个黑人嘴边,给他点燃
香烟。朗姆酒一下肚,那黑人就会拼命使劲儿,有一回他把老人的手扳下去将近
三英寸,那时候的老人还不是老人,而是“冠军”圣地亚哥。但是老人又把手扳
了回来,两人成了平手。当时,他有把握击败黑人,那是个好样的黑人,一个了
不起的运动员。天亮时,人们要求把比赛定为平局,可裁判却直摇头。老人用足
了力气,硬是把黑人的手一点点往下扳,直到落在木头桌面上。比赛从星期天早
上开始,一直到下个星期一早上才结束。人们要求算作平局,因为他们得到码头
上去干活儿,把成袋的蔗糖装上船,或者到哈瓦那煤行去上工。其实人人都想让
比赛有始有终。可不管怎么说,他结束了这场角逐,而且是赶在大家必须去干活
儿之前。
打那以后好一阵子,人人都管他叫“冠军”。春天里他们又进行了一场比赛。
他轻而易举就赢了,因为在第一场比赛中,那个来自西恩富戈斯的黑人被他打垮
了自信心。后来他又比赛过几次,就不再参加了。他坚信,只要自己一心想要做
到,就能打败任何人。他也确信不疑地认为,掰手腕对用来钓鱼的右手不大好。
在几次练习赛中,他曾经试着用左手,可他的左手总是不听使唤,不怎么得力,
他对左手毫无信赖可言。
此刻还有一点阳光,老人想直到晚上天气转冷之前,这只手应该不会再抽筋,
高二年级语文试卷 第 3页 共 8页
{#{QQABIQKEggAAABBAARgCEwEQCAAQkBGACAoGRFAEIAAAwAFABCA=}#}
可是到了晚上,真担心它会出什么幺蛾子。
一架飞机从他头顶上飞过,沿着航线前往迈阿密,他眼看着飞机的影子惊起
一群群飞鱼。
“有这么多飞鱼,说明附近一定有鲯鳅。”他一边说着一边把身子向后仰,
他想试着向船后靠,去看看那鱼群,但是因为海水颠簸,他只能暂时坐着不动。
小船在慢慢地前进,他一直望着飞机,直到它消失在视线尽头。
坐在飞机里一定会觉得很新奇,他想。不知道从那么高的地方望下来,大海
是什么样子?要是他们飞得不是太高,一定能从空中清楚地看到鱼。在捕鱼船上
的时候,我待在桅顶横杆上,在那么高的地方甚至也能看到不少东西。从那儿往
下看,鲯鳅的颜色显得更绿,你能看见它们身上的条纹和紫色斑点,还有游动着
的整个鱼群。为什么在黑沉沉的海流中飞快游动的鱼,背部都是紫色的,而且一
般来说都有紫色条纹,又或斑点?鲯鳅看上去是绿色的,这当然是因为它们实际
上是金黄色的。不过,当它们实在饿极了要吃食的时候,身体两侧会现出紫色条
纹,跟大马林鱼一样,这是因为愤怒吗?还是因为他们极速逃窜所引起的?
天快黑的时候,老人那根粗钓线被一条鲯鳅咬住了。他第一次看见那条鲯鳅
是在它跃出水面的时候,在最后一缕阳光的照射下,它呈现出真金一般的颜色,
在空中狂乱地挣扎摇摆。那条鲯鳅惊慌得一次次跃出水面,好像在做杂技表演。
老人费力地挪到船尾,蹲下身子,用右手和右臂拽着粗钓线,左手把鲯鳅往回拉,
每扯回一段钓线,就用赤着的左脚踩住。等鱼到了船尾,绝望地来回乱窜乱跳,
像尖刀一样砰砰地砍向船身。老人探出身去,把这条带着紫色斑点、金光灿灿的
鲯鳅拎进船里。那鱼的嘴在钩子上抽搐一般急促地张合不停,又长又扁的身体、
尾巴和脑袋在船底乱撞一气,直到老人用木棍猛击那金闪闪的鱼头,它才颤抖一
阵,纹丝不动了。
老人把鱼从钩子上取下来,又装上一条沙丁鱼做鱼饵,扔进海里,然后他慢
慢挪到船头。他洗了洗左手,在裤子上擦干。他把沉重的钓线从右手换到左手,
又在海水里洗了洗右手,这当儿,他眼里望着太阳沉入大海,还有那斜入水中的
粗钓线。
“你们还是老样子,一点儿没变。”老人说。不过,他观察着拍打在手上的
水流,发觉船走得明显慢了。
“我来把两只桨横绑在船尾,这样一来,夜里就能让它慢下来,”他说,“你
们能熬夜,我也行。”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血从他和那个黑人的指甲缝里渗了出来”,不仅表现了比赛僵持之久,更体
现了老人面对强大对手永不服输的意志。
B.作者为展现老人钓鲯鳅的过程,运用了“挪”“拽”“拉”等一系列动词,表
明了老人捕鱼动作熟练却又异常艰辛。
C.小说首尾两句话,“天气对我有利啊,鱼儿”和“你们能熬夜,我也行”体现
出了老人将鱼视为同类和平等对手的观念。
D.作者细致描写老人成功捕获鲯鳅后用海水洗手的场景,表现了老人悠闲自得、
心满意足的状态,凸显老人的自信和从容。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中运用大段文字描写飞机过后老人的心理活动,从老人自身角度表达所思所
想,使其形象更加真实、立体。
B.老人掰手腕时奋力拼搏和捕鱼时全力以赴,体现了西方崇尚个人战斗意识,强
高二年级语文试卷 第 4页 共 8页
{#{QQABIQKEggAAABBAARgCEwEQCAAQkBGACAoGRFAEIAAAwAFABCA=}#}
调为自我而战,为灵魂尊严而战。
C.小说运用了丰富的细节描写和多样的修辞手法,使叙事风格简明、生动、热烈、
典雅,极具海明威的个人特色。
D.小说不断切换人称视角,不仅避免了叙述的单一性和局限性,而且能够充分全
面地叙述故事和呈现人物。
8.圣地亚哥代表了海明威心目中理想的“硬汉”形象,请谈谈本文是如何具体塑
造老人“硬汉”形象的。(4分)
9.小说插叙了圣地亚哥比赛掰手腕的情景,请分析其作用。(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5 小题,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4 题。
材料一:
古者先王尽力于亲民,加事于明法。彼法明,则忠臣劝;罚必,则邪臣止。
忠劝邪止而地广主尊者,秦是也;群臣朋.党.比周以隐正道,行私曲而地削主卑者,
山东是也。乱弱者亡,人之性也;治强者王,古之道也。越王勾践恃大朋之龟与
吴战而不胜,身臣入宦于吴反国弃龟明法亲民以报吴则夫差为擒。故恃鬼神者慢
于法,恃诸侯者危其国。曹恃齐而不听宋,齐攻荆而宋灭曹。邢恃吴而不听齐,
越伐吴而齐灭邢。许恃荆而不听魏,荆攻宋而魏灭许。郑恃魏而不听韩,魏攻荆
而韩灭郑。今者韩国小而恃大国,主慢而听秦、魏,恃齐、荆为用,而小国愈亡。
故恃人不足以广壤,而韩不见也。荆为攻魏而加兵许、鄢,齐攻任、扈而削魏,
不足以存郑,而韩弗知也。此皆不明其法禁以治其国,恃外以灭其社稷者也。
臣故曰:明于治之数,则国虽小,富;赏罚敬信,民虽寡,强。赏罚无度,
国虽大,兵弱者,地非其地,民非其民也。无地无民,尧、舜不能以王,三代不
能以强。人主又以过予,人臣又以徒取。舍法律而言先王以明古之功者,上任之
以国。臣故曰:是原古之功,以古之赏赏今之人也。主以是过予,而臣以此徒取
矣。主过予则臣偷幸.;臣徒取则功不尊。无功者受赏,则财匮而民望;财匮而民.
望.,则民不尽力矣。故用赏过者失民,用刑过者民不畏。有赏不足以劝,有刑不
足以禁,则国虽大,必危。故曰:小知不可使谋事,小忠不可使主法。
(选自《韩非子·饰邪》)
材料二:
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其微易散。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为者败之,
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
慎终如始,则无败事。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
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
(选自《老子》第六十四章)
【注】大朋之龟:又称“十朋之龟”,指用以占吉凶、决疑难的十类龟,古人视
为大宝。
高二年级语文试卷 第 5页 共 8页
{#{QQABIQKEggAAABBAARgCEwEQCAAQkBGACAoGRFAEIAAAwAFABCA=}#}
10.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
案标号涂黑。(3分)
身臣入[A]宦于吴[B]反国[C]弃龟[D]明法[E]亲民[F]以报[G]吴
[H]则夫差为擒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朋党”,指为争权夺利、排斥异己而结合起来的集团,在本文意为拉帮结派。
B.“幸”,意为侥幸,与《鸿门宴》中“妇女无所幸”的“幸”意思不同。
C.“民望”,民众心生怨恨,与现代汉语“众望所归”的“众望”意思不同。
D.“其安易持”中的“安”与《大学之道》中“静而后能安”的“安”意思相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材料一运用了对比论证方法,以秦国和山东六国的国运对比,来证明彰明法度
的重要性。
B.材料一运用了举例论证方法,选用越王勾践的故事,从正面论证了治理国家要
彰明法度。
C.材料一中用较大篇幅说明韩国的灭亡的原因,指明其灭亡原因完全在于它自身
不彰明法度。
D.材料二运用“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等自然、社会现象说明“为之于未有,治
之于未乱”的观点。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忠劝邪止而地广主尊者,秦是也。(4分)
(2)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4分)
14.在治国理政的理念上,老子和韩非子有何不同?请结合选文简要概括。(3
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 15~16 题。
示秬秸①
张 耒
北邻卖饼儿,每五鼓未旦,即绕街呼卖,虽大寒烈风不废,而时略不少
差也。因为作诗,且有所警,示秬、秸。
城头月落霜如雪,楼头五更声欲绝。
捧盘出户歌一声,市楼东西人未行。
北风吹衣射我饼,不忧衣单忧饼冷。
业无高卑志当坚,男儿有求安得闲。
【注】①秬秸:张耒二子张秬、张秸。张耒,北宋著名文学家,曾官太常
寺少卿。
15.下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诗前小序交代了本诗写作的起因和目的,凸显了诗作内容的真实性。
B.“歌一声”与下句中的“人未行”形成对比,表现卖饼儿早起辛勤叫卖。
C.“北风吹衣射我饼”,用第一人称,诗人完全走进了卖饼儿的精神世界。
D.诗人以诗劝诫儿子,如果不志向坚定、有所追求,将来难有安闲的生活。
高二年级语文试卷 第 6页 共 8页
{#{QQABIQKEggAAABBAARgCEwEQCAAQkBGACAoGRFAEIAAAwAFABCA=}#}
16.《宋史》记载:“张耒作诗晚岁益务平淡,效白居易体。”请你结合本诗
从语言风格和现实意义两个方面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6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
(本题共 1 小题,6 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 分)
(1)《春江花月夜》中“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以云喻游子,写游子漂
泊远行,蕴含无尽相思之愁。
(2)《大学之道》中“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提出普天之下,不论身份
高低,都应将加强个人品德修养作为根本。
(3)“酒”是古代文人笔下常见的意象之一,但有些文人在诗文中不爱直说“酒”,
喜欢用酒的别称雅号或与酒有关的器皿来指代“酒”,借此抒发丰富的情感,如
“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 I(本题共 3 小题,1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8~20 题。
我国早在 2008 年 6 月就开始实行“限塑令”,在此之前,我国城乡居
民每天买菜要用掉 10 亿个塑料袋,塑料袋使用量年均增速一度超过
20%。 ① ,塑料袋使用量年均增速下降到 3%以内,主要商
品零售场所塑料袋使用量年均减少 20 万吨。 ② ,但规模
依然庞大。“白色污染”的治理形势因“限塑令”在外卖餐饮和快递行业
迅速发展的冲击下沦为一种摆设而更加严峻。实践证明,寻找塑料替代品
是.减少塑料使用、减轻塑料污染、从源头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基于此,
我国与国际竹藤组织联合倡议并启动“以竹代塑”全球行动计划,以有效
治理塑料污染。竹子作为绿色、低碳、可降解的生物质材料,在这一领域
大有可为。据悉,我国现有竹子 500 余种,竹林面积超过 700 万公顷,到
2025 年,全国竹产业总产值将突破 7000 亿元;到 2035 年,全国竹产业总
产值将超过 1 万亿元。可见, ③ ,我国不妨先行一步。
18.下列句子中的“是”和文中加点的“是”,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 分)
A.这个秘密我是绝对不会告诉你的。
B.是个有良知的人都会像我这么做的。
C.教室讲桌上的那本语文书是我的。
D.“学习,永远不晚。”高尔基如是说。
19.文中画波浪线句子是一个长句,请改成三个语意连贯的短句,可少量增
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4 分)
20.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
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 10 个字。(6 分)
高二年级语文试卷 第 7页 共 8页
{#{QQABIQKEggAAABBAARgCEwEQCAAQkBGACAoGRFAEIAAAwAFABCA=}#}
(二)语言文字运用 II(本题共 2 小题,7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21~22 题。
中国画需要题跋。题与画每每 ① ,好画还须有好题。题得
好,对于画不啻是 ② 。但反过来,假使题得不好,那真真是佛
头着粪,整个的画面都要为它破坏。
抱石肯把他辛苦的劳作拿来让我题,他必然相信我至少不至于题
得怎么坏。以前我曾替他题过一张《瞿塘图》,题得特别拙劣,至今
犹 ③ 。目前经验虽然又多了一些,但也不敢说有十分的把握。
辞要好,字要好,款式要好,要和画的内容、形式、风格恰相配
称,使题词成为画的一个有机的部分,这实在不是容易的事。而且据
我自己的经验,好的画确实是比较好题。要打个不十分伦类的比譬吧,
就好比好的马比较好骑那样。经受过训练的马,只要略通骑术,它差
不多事事可以如人意。即使你是初次学骑,它也不会让你十分着难。
没有经过训练的劣马,那是不敢领教的。
好的画不仅可以诱发题者的兴趣,而且可以启迪题者的心思。你
对着一幅名画,只要能够用心地读它,它会引你到达一些意想不到的
境地。由于心思的焕发、兴趣的葱茏,便自然会得到比较适意的词、
比较适意的字、比较适意的风格。
——好的,题吧,大胆的题吧。
21.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 分)
2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是一个类比推理,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其推理过程。
(4 分)
四、写作(60 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 分)
有人认为,人生应该过得有意思,多做一些让自己感到快乐、有趣的事;也
有人认为,人生应当活得有意义,多做一些有人生价值和社会价值的事。“有意
思”具有个人化、暂时性的内涵,它让平淡的人生有了鲜活的亮色;“有意义”,
体现了社会性、永恒性的内涵,它让平凡的人生变得坚实而厚重。
以上这段文字,引发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
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少于 800 字。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
高二年级语文试卷 第 8页 共 8页
{#{QQABIQKEggAAABBAARgCEwEQCAAQkBGACAoGRFAEIAAAwAFABCA=}#}合肥六校联盟 2023—2024 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联考
高二年级语文参考答案
1.【答案】C【解析】C.因果关系不成立。
2.【答案】B【解析】A.“且明显优于前者”于文无据,材料二只是提到中华文
化人格与西方文化人格的不同,并没有将二者进行比较。C.“君子只有剔除权势
阶层的倨傲,才能内外兼修”错,根据材料二第 3段中的“当君子内外兼修,自
然就剔除了权势阶层的倨傲,增加了温良恭俭让等人文内涵”可知,选项错;D.
“却缺失了血性和勇武”错,由材料二第 5 段 “君子文化不等于腐儒文化,不
等于没有血性和勇武。” 可知君子文化亦有血性和勇武,且“因而”因果不成
立。
3.【答案】B【解析】A.君子饮食不追求饱足,居住不追求安适,是对君子生活
的规定;C.思考眼睛是否看明白,思考耳朵是否听懂,待人是否温和,举止是否
恭敬,是对君子言谈举止的规定;D.强健有力如猛虎,手执缰绳如丝带一般轻松,
是对君子动作力量的规定;ACD 三项都是对君子外在的要求;B.“君子有卓越的
才能,超群的技艺,不到处炫耀,而是在必要的时刻把才能或技艺施展出来。”
属内在品德的涵养。
4. ①材料一侧重谈君子人格的发展过程及历久弥新的影响力;②材料二侧重谈
君子文化对君子内外的规定及弘扬君子文化的意义。(每点 2分)
5. ①君子文化是联系中国人的血脉之根,是中华文化最具生命力的一种文化基
因,所以当代青年应努力传承君子文化优良基因;②当代青年受教育程度普遍提
高,应努力塑造和培育自己的君子人格,内外兼修,使自己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
具有审美内涵的人;③当代青年应确立最具终极意义的人生价值追求,缓解现代
性焦虑,树立人文精神信仰,努力弘扬君子文化。(每点 2分)
6.【答案】D【解析】“悠闲自得”错。
7.【答案】C【解析】修辞手法并不多样,风格也不是热烈、典雅。
8. ①在老人钓鲯鳅的过程,作者通过对动作精确、细致的刻画和对内心独白的
描写,从正面刻画出老人勇敢坚毅的硬汉形象;②在掰手腕的比赛过程中,作者
通过裁判、观众和黑人的不同反应,从侧面衬托出了老人不屈不挠的硬汉形象。
(每点 2分)
{#{QQABIQKEggAAABBAARgCEwEQCAAQkBGACAoGRFAEIAAAwAFABCA=}#}
9.①圣地亚哥在左手抽筋的情况下,想起了比赛,符合他此时的心理,在情节设
置上有合理性;②表现圣地亚哥疲倦时,为自己增加信心;③凸显圣地亚哥刚毅
顽强,永不服输的精神形象;④加大了故事容量,充实了文章内容。
(每点 2分,任意回答 3点可得满分)
10.【答案】BDH 【解析】自己做俘虏到吴国去服贱役,回国以后抛弃龟卜,彰
明法度、亲近民众以报复吴国,结果吴王夫差被他活捉。“于吴”作“入宦”的
状语,状语后置句,所以“吴”后 B处断开;“反国弃龟”中“反国”是时间状
语,“弃龟”是动宾结构,后面 D处断开;“明法亲民以报吴”中“以”表目的,
连接“明法亲民”的做法和“报吴”的目的,中间不断开,“吴”后 H处断开。
故选 BDH。
11.【答案】D【解析】A.正确。B.正确。侥幸;宠幸。句意:君主错误地给予奖
赏,臣下就会抱有侥幸心理。/妇女没有被宠幸的。C.正确。民众心生怨恨;众
人的希望。句意:国家的财力就会匮乏而民众就会心生怨恨。/形容某人威望很
高,受到大家敬仰和信赖。D.错误。安然未变;性情安和。句意:事物安然未生
变的时候容易持守。/镇静不躁才能够性情安和。故选 D。
12.【答案】C 【解析】“指明其灭亡原因完全在于它自身不彰明法度”错误。
原文“此皆不明其法禁以治其国,恃外以灭其社稷者也”,可见还有“恃外”这
个原因。故选 C。
13.(1)忠臣自我勉励、奸臣停止作恶而国土得到拓展,君主因此尊贵,秦国就
是这样的。
(“劝”,勉励;“广”,得到拓展;各一分,句意两分。)
(2)一般人做事,常在接近成功时招致失败。审慎面对事情的终结,一如开始
时那样,就不会失败。
( “几”,接近;“慎”,审慎;各一分,句意两分。)
14. ①韩非子主张治国理政应当彰明法度(赏罚符合法度)。
②老子则主张无为,顺应自然规律不妄为。
(一点 2分,两点 3分。)
【解析】由“古者先王尽力于亲民,加事于明法。被法明,则忠臣劝;罚必,则
邪臣止”“臣故曰:明于治之数,则国虽小,富;赏罚敬信,民虽寡,强。赏罚
无度,国虽大,兵弱者,地非其地,民非其民也”可知,韩非子主张治国理政应
{#{QQABIQKEggAAABBAARgCEwEQCAAQkBGACAoGRFAEIAAAwAFABCA=}#}
当彰明法度(赏罚符合法度)。由“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可
知,老子则主张无为,顺应自然规律不妄为。
15.【答案】D【解析】D项“诗人以诗劝诫儿子,如果不志向坚定、有所追求,
将来难有安闲的生活”错误,诗人用意在告诫儿子要志向坚定、有所追求,不
能贪求安闲。故选 D。
16. ①这句话意为张耒诗歌既具有白居易浅显易懂、平实如话的语言风格,同时
具有反映社会现实、补察时政的意义。
②诗歌语言通俗浅显、平实如话。写景语言“城头月落”“楼头五更”直接
道来,没有任何修饰,“霜如雪”的比喻浅近明白;叙事语言“捧盘出户”
“市楼东西”等近似日常口语。
③诗歌表现了卖饼儿贫困艰难的生活处境,透露出诗人对底层百姓生活际遇的关
怀与同情。
【解析】《宋史》记载张耒:“作诗晚岁益务平淡,效白居易体。”这句话意为
张耒晚年作诗更加平实如话,这是在效仿白居易体“自然”、“浅易”的语言风
格,同时诗歌内容也与白诗相似,具有反映社会现实、补察时政的意义。钱钟书
先生认为,在苏门四学士中,张耒的诗作最富有关怀人民的内容,本诗就是一个
很好的例证。诗歌中的写景语言如“城头月落”“楼头五更”直接道来,没
有任何修饰,“霜如雪”的比喻浅近;叙事语言“捧盘出户”“市楼东西”
等近似日常口语。诗歌真实的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百姓生活,细腻的描写了卖饼
儿的心理,卖饼儿不但不忧自己衣服单薄,却希望天气更冷,表现了卖饼儿生活
处境的艰难,透露出诗人对底层百姓生活际遇的关怀与同情。
17. (1)白云一片去悠悠 青枫浦上不胜愁
(2)自天子以至于庶人 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3)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
18.【答案】C【解析】A.与“的”字配合使用,有强调的作用。B.用在句首,加
重语气。C.与例句相同,都为动词,表判断。D.代词,这样。
{#{QQABIQKEggAAABBAARgCEwEQCAAQkBGACAoGRFAEIAAAwAFABCA=}#}
19.外卖餐饮和快递行业迅速发展,“限塑令”已沦为一种摆设,“白色污染”
的治理形势更加严峻。
(4分。每句 1分,语序正确 1分。语序虽然和答案不一样,但是逻辑关系表述
正确也可酌情给分。)
【解析】此题要求将长句改成三个较短的句子,属于长句变短句。先分析长句的
句子成分,找出主干,即“‘白色污染’的治理形势更加严峻”,将其作为其中的
一个短句;然后再分析句子的其他成分,会找到“发展”一词,该词对应的主语是
“外卖餐饮和快递行业”,因此可得“外卖餐饮和快递行业迅速发展”这句话,
可作为在个短句之一;最后句子剩下了“因、限塑令、冲击下、沦为一种摆设”
这些词语,通过适当添加和减少词语将其变成一句话,可得“‘限塑令’已沦为
一种摆设”。最后调整好句子的先后顺序,使其表意明确,且不改变原意。
20.①“限塑令”实施之后②塑料制品使用量在减少 ③实行“以竹代塑”
【解析】结合“我国早在 2008 年 6 月就开始实行‘限塑令’”,填写“‘限
塑令’实施之后”;结合“但规模依然庞大”,前面填写“塑料制品使用量
在减少”;结合“我国与国际竹藤组织联合倡议并启动‘以竹代塑’全球
行动计划”、“我国不妨先行一步”,填写“实行‘以竹代塑’”。
21. ①相得益彰 ②锦上添花 ③耿耿于怀
【解析】第一条横线所在处应明确 “题”与“画”的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的关
系,表意准确即可。还可填入:相辅相成、珠联璧合、珠连璧合、珠联玉映、相
映成趣、交相辉映。第二条横线所在处应填入表示“题”对“画”正面影响的成
语,表意准确即可。还可填入:画龙点睛、点睛之笔。第三条所在处应填入表示
难以忘记或羞愧、内疚、自责、后悔等情绪的成语,表意准确即可。还可填入:
历历在目、难以忘怀、羞愧难当、 问心有愧、于心有愧、如鲠在喉、不堪回首。
22.①将骑马与题画进行类比;②好马就好骑,类比推理出好画就好题。
【解析】(1)推理的前提,2分。①类比的前提可表述为“将骑马和题画类比”,
即表达出“骑手”与“马”之间的关系与“画”与“题画”之间的关系具有相似
性,意思对即可;“骑马”和“题画”两者顺序可调换;“类比”一词可表述为
“比较”“相比”“比作”等;②未准确扣住语段中心话题,如“将马和画类比”,
只得 1 分;③类比对象不匹配,如“将画和骑马类比” ,只得 1分;④混淆结
论与前提,如“将好题与好骑类比”或“将好骑与好题类比”,只得 1分;⑤将
{#{QQABIQKEggAAABBAARgCEwEQCAAQkBGACAoGRFAEIAAAwAFABCA=}#}
“类比”写成 “比喻”“像”“对比”等,不得分。(2)过程与结论,2 分。
①从“好马就好骑”(1 分)类比推理出“好画就好题”的结论(1 分);或从“好
画就好题” (1 分)类比推理出“好马就好骑”的结论(1 分);②类比推理可以表
述为 “类比为”“推理出” “先……再……最后”……;(3)推理前提错误,
按“过程与结论”评分。
23.【解析】通过阅读材料不难发现,材料有“有意思”“有意义”两个关键词。
“意思”一词,是有“情趣、趣味”的含义;“意义”一词,是有“价值、作用”
的含义。本题包含有两个方面,我们可以称为二元关系型材料作文。对于关系型
的题目,审题的任务就是审出其中的两元关系。比如我们可以建立如下关系:(1)
我们的生活不需要有意思,需要有意义,或我们的生活不需要有意义,需要有意
思。(选择关系);(2)我们的生活既要有意思,又要有意义。(并列关系);
(3)我们的生活不仅要有意思,更要有意义。(递进关系);(4)无论我们的
生活有无意思,但一定要有意义。(条件关系),然后根据作文体现“正能量”
的原则,选择其中合情合理的关系立意。比如可以将文章的主体部分设计成三个
层次,第一层,生活不能仅仅关注“有意义”,还应该关注“有意思”;第二层,
生活不能仅仅停留在“有意思”,更要注重“有意义”;第三层,让生活既“有
意思”,又“有意义”。
参考立意:
(1)“有意义”之外还应“有意思”。
(2)生活的本质还应是“有意义”。
(3)“有意思”与“有意义”相辅相成。
文言文参考译文:
材料一:
古代的先王尽力于亲近民众,从事于彰明法度。彰明法度,忠臣就能自我勉
励;刑罚必行,奸臣就停止作恶。忠臣自我勉励,奸臣停止作恶而国土得到拓展,
君主因此尊贵,秦国就是这样的;群臣拉帮结伙,紧密勾结来破坏法治,谋私营
利因而使国土削弱,君主卑下,崤山以东的六国就是这样的。混乱弱小的国家就
衰亡,这是人事的常规;社会安定而强盛的国家就称霸天下,这是自古以来的道
理。越王勾践依仗贵重的龟甲占卜来与吴国打仗而不能取胜,自己做俘虏到吴国
去服贱役,回国以后抛弃龟卜,彰明法度、亲近民众以报复吴国,结果吴王夫差
{#{QQABIQKEggAAABBAARgCEwEQCAAQkBGACAoGRFAEIAAAwAFABCA=}#}
被他活捉。所以依仗鬼神保佑的就会忽视法治,依仗别的诸侯国的就会危害自己
的国家。曹国依仗齐国而不听从宋国,齐国进攻楚国的时候宋国便灭掉了曹国。
楚国依仗吴国而不听从齐国,赵国攻打吴国的时候齐国消灭了楚国。许国依仗楚
国而不听从魏国,楚国进攻宋国的时候魏国便灭掉了许国。郑国依仗魏国而不听
从韩国,魏国攻打楚国的时候韩国就消灭了郑国。现在韩国弱小而依仗大国,君
主不重视法治而听从秦国、魏国,依仗齐国、楚国可以利用,而使韩国越来越衰
亡。所以依仗别人不能拓广自己的疆土,但韩国看不到这一点。楚国为了进攻魏
国而对许、鄢用兵,齐国进攻任、扈而侵夺魏地;但这些都不足以保存韩国,而
韩国不明白这一点。这些都是不彰明法律禁令来治理自己的国家,依仗国外的势
力而使自己的国家灭亡的例子。
我所以说:认识到治理国家的法术,那么国家虽然小,可以富足;赏罚谨慎
而诚信,民众虽然少,国家可以强盛。赏罚没有准则,国家虽广大,但军队弱小,
那么土地可能会不属于自己,民众也会不属于自己。没有了土地和民众,尧、舜
也不能统治天下,夏、商、周三个朝代也不能强盛。君主又错误地给予奖励,臣
民又白白地取得赏赐。那些置国法于不顾而谈论先王明君功绩的人,君主却把国
事委托给他,我所以说:这是指望古代君主那样的功绩,用古代君主给臣下的奖
赏赏赐给今天的人;君主用这种形式错误地给予奖赏,臣下用这种形式白白地取
得赏赐。君主错误地给予奖赏,臣下就会抱有侥幸心理,臣下白白地取得了奖赏,
那么功劳就不显得尊贵。没有功劳的人受到奖赏,国家的财力就会匮乏而民众就
会心生怨恨,国家财力匮乏而民众埋怨,那么民众就不会为君主尽力了。所以使
用奖赏错误就会失去民众,使用刑罚太滥民众就不再害怕。有奖赏不能起到鼓励
作用,有刑罚不能起到禁止的作用,那么一个国家即使强大,也一定会危险。所
以说:一点小聪明不可以去谋划事情,只对私人效忠的人不能让他掌管法制。
(选自《韩非子·饰邪》》)
材料二:
事物安然未生变的时候容易持守,问题还没有显露迹象的时候容易解决,事
物脆弱的时候容易分离,事物细微的时候容易散失。要在事情未发生时就做,要
在祸乱没有产生以前就处理妥当。合抱的大木,是从细小的萌芽生长起来的;九
层的高台,是从一筐筐泥土建筑起来的;千里的远行,是从脚下举步走出来的。
{#{QQABIQKEggAAABBAARgCEwEQCAAQkBGACAoGRFAEIAAAwAFABCA=}#}
动手去做就会坏事,有所把持的就会失去。所以圣人不求有所作为,因此不会败
事;不执意把持,因此不会丧失。一般人做事,常在接近成功时遭致失败。审慎
面对事情的终结,一如开始时那样,就不会失败。所以圣人想要常人所不想要的,
不珍爱难得的货品;学习常人所不学习的,补救众人所犯的过错。以辅助万物的
自然变化而不加以干预。
(选自《老子》第六十四章)
{#{QQABIQKEggAAABBAARgCEwEQCAAQkBGACAoGRFAEIAAAwAFABCA=}#}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