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 科学探究
一 、选择题
1.小明为了选一个弹性比较好的篮球参加测试, 他依次将几只篮球举过头顶并静止释放, 观察篮球反
弹的高度进行选择。小明的行为类似于科学探究中的( )
A.提出猜想和假设 B.制订探究方案
C.获取事实与证据 D.解释、检验与评价
2.著名科学家牛顿从苹果落地现象出发,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他的发现最初来源于( )
A.观察 B.调查 C.实验 D.阅读
3.科学探究的第一步是( )
A.猜想与假设 B.交流合作 C.提出问题 D.分析论证
4.某同学在森林公园游玩时,发现一只松鼠在竹林里出现。它是不是也吃竹笋呢?为了验证自己的疑 问, 他拔了几棵新鲜竹笋放在路边, 然后静静地躲在一旁观察,一段时间后果真发现松鼠津津有味地
啃了起来,对于以上划线部分这环节,属于科学探究环节中的( )
A.提出问题 B.获取事实和证据
C.设计实验方案 D.建立猜想和假设
5.下列做法中不正确的是( )
A.观察和实验是进行科学研究重要的方法
B.留心观察从探究身边的问题着手
C.科学要研究各种自然现象并寻找它们产生、发展的原因和规律
D.只要认真学好书本上的知识, 就能领略到科学的奥妙
6.当你感冒到医院看病时, 通常医生会问你是否头痛、咳嗽、鼻塞, 然后给你测体温。医生采取这些
行动的直接目的是为了( )
A.提出问题 B.建立假设
C.获取事实与证据 D.交流和评价
第 1 页(共 10 页)
7.在购买西瓜时,我们习惯用手来“拍打西瓜 ”,然后根据发出的声音来判断西瓜是否已经成熟。“拍
打西瓜 ”这个环节, 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
A.得出结论 B.提出问题
C.猜想与假设 D.收集事实证据
8.问题是探究之源,课堂上我们一般会根据情景及生活经验,提出明确而科学的问题。在探究“鸟的
生殖和发育 ”时,提出的不属于科学问题的是( )
A.养鸡场孵化箱里的蛋是种蛋, 为什么种蛋能孵化出小鸡
B.鸟蛋颜色、大小不一,但结构都一样, 我想知道鸟蛋是怎样孵出小鸟的
C.假如树林中没有鸟, 谁来捉害虫
D.刚孵出的小鸡毛茸茸的,到处乱跑,可刚孵出的小燕子全身无毛,为什么会如此不同
9.到商店购买乒乓球时,陈明同学总要将几只乒乓球从选定的位置放手,观察乒乓球反弹的高度,选 择反弹较高的乒乓球。陈明的行为类似于科学探究中的( )
A.发现并提出问题 B.做出猜想和假设
C.观察、实验收集证据 D.交流合作、评价证据
10.学校科学实验小组为研究食物对面包虫生长的影响,将刚孵化出来的幼虫分为甲、乙、丙、丁四组,
喂食含有多种物质的食物,表格中“ - ”表示不含有该物质,则在研究过程中作为对照组的是( )
物质 甲 乙 丙 丁
抗生素 - 0.2 0.2 0.2
维生素 0.4 - 0.4 0.4
蛋白质 47 47 47 -
脂肪 52 52 52 52
糖类 61 61 61 61
A.甲组 B.乙组 C.丙组 D.丁组
二 、填空题
11.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是: 提出 、建立 、设计 、进
行 、检验与评价、报告与 。
12.取一条活蚯蚓, 放在玻璃板上, 观察蚯蚓的外部形态及运动。
第 2 页(共 10 页)
(1)用手触摸蚯蚓的腹部,会有凹凸不平的感觉。用放大镜观察, 可以看到腹部有许多小突起, 这些
小突起就是 。
(2)在实验过程中,应该经常用浸水的湿棉球轻擦蚯蚓的体表,这是因为蚯蚓是靠 呼
吸。
(3)实验后应该如何处理蚯蚓? 。
13.夏天, 把冰块放入盛有水的玻璃杯中。
(1)你能观察到什么现象?
(2)由此请你提出一个需要解决的问
题:
三 、实验题
14.去年以来, 许多地方实施了禁止酒后驾车的“禁酒令 ”。为什么要实施“禁酒令 ”?小
敏猜想:
①可能是饮酒后人的反应能力下降;
②可能是饮酒后人对红、绿灯颜色的辨别能力下降;
(1)你的猜想,可能是饮酒后人 。
(2)为了验证猜想①, 小敏对一些成年人进行了饮酒前后反应能力的测试, 具体操作如下(如图):
A.小敏将直尺一端拿住,0 刻度朝下,让被测试者将拇指和食指放在直尺 0 刻度附近; B.小敏突然松开直尺, 被测试者迅速将直尺夹住, 记录被测试者夹住直尺处的刻度值:
C.被测试者重复上述实验 3 次,计算平均值填入表中。
参与人 A B C D E F G H I J K
第 3 页(共 10 页)
饮啤酒数/杯 2 2 4 4 6 6 8 8 10 10 10 杯以上
饮酒后反应/厘米 18 15 19 15 22 22 24 25 26 28 无法完成测试
饮酒前反应/厘米 14 13 14 12 13 14 13 12 12 13 13
a.小敏对参与人饮酒前进行测试的目的是 。
b.表中数据说明,饮酒后人的反应能力 。
四 、解答题
15.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是由 2019 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感染引起的传染病, 在全
球多个国家蔓延。
(1)核酸是病毒的 物质, 核酸检测结果阳性是机体被病毒感染的直接证据。
(2)本次疫情中, 研究人员通过研究发现,病毒侵入人体后, 机体会产生相应的抗体来抵御入侵,其 中 IgM 抗体和 IgG 抗体在机体内的含量变化如图。由图分析可知, 病毒初次进入机体后,经过一定的 潜伏期,刺激淋巴细胞合成并分泌 抗体进行早期防御,该抗体可持续数日至数周。其后出现 的是 抗体, 这种抗体可在体内持续较长时间。临床上的血清学检测便是检测血液样本中的这
两种抗体的存在及含量, 血清学检测阳性是机体被病毒感染的间接证据。
(3)在病毒的潜伏期, 通过血清学检测无法检出抗体,而通过核酸检测, 能判断处于早期的感染者, 但核酸检测受样本取材的影响较大。研究人员将二者联合检测,综合判读,核酸检测用于疾病的初筛, 确保“不漏”。血清学检测用于疾病的鉴别诊断,确保“不错”。如下表是部分患者的检测结果( “+”
表示阳性, “﹣ ”表示阴性,阳性表示含有, 阴性表示不含)。
第 4 页(共 10 页)
组别 核酸检测 血清学检测 患病情况
IgM 抗体 IgG 抗体
1 + + ﹣ 感染早期
2 + ﹣ ﹣
3 + + + 感染活跃期,但已产生持久免疫力的 IgG 抗体
4 ﹣ ﹣ +
5 ﹣ + + 恢复期患者
据表推测相应患者的患病情况: 第 2 组患者 ,第 4 组患者 。
A.感染中晚期,或者再次感染病毒 B.曾经感染过病毒,但体内病毒已被清除
C.感染早期, 病毒处于潜伏期 D.未感染过病毒
第 5 页(共 10 页)
1.5 科学探究答案解析
一 、选择题
1.C
【解析】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包括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
流,从科学探究环节方面切入。
小明依次将几只篮球举过头顶并静止释放,观察篮球反弹的高度进行选择, 如此操作是为了搜集能够
证明弹性好的篮球的真实性的有关事实, 这属于科学探究中的获取事实与证据, C 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 C
2.A
【解析】科学是一门实验学科, 观察和实验是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牛顿从苹果落地的现象出现,经过研究发现了引力定律, 最初来源于观察;
故答案为: A.
3.C
【解析】根据科学探究的一般步骤可判断选项
科学探究源自问题的发现,经历的过程是 :提出问题→提出假设→设计研究方案→实施方案(收集证
据) →检验假设→报告与交流。所以科学探究的第一步是:提出问题, C 选项正确,ABD 错误。
故选 C
4.B
【解析】科学探究的环节包括: 提出问题、建立猜想和假设、制定计划设计方案、获取事实和证据、
分析与认证、评估、合作与交流。
某同学在森林公园游玩时,发现一只松鼠在竹林里出现。它是不是也吃竹笋呢? 这是提出问题; 为 了验证自己的疑问, 他拔了几棵新鲜竹笋放在路边,然后静静地躲在一旁观察, 一段时间后果真发现
松鼠津津有味地啃了起来,这是获取事实和证据;
故选 B。
5.D
【解析】科学是一门学不完的重要科目,不单单是在书本中可以找到,更要在实际生活中探索和追求。
课本上的知识是重要的基础,但同时也要细心观察周围的事物,实验与思考再运用到实际, 按照科学
第 6 页(共 10 页)
探究的步骤去领略科学的奥秘,D 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 D
6.C
【解析】科学探究实验的一般步骤包括以下几个环节为: 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
得出结论、表达交流.其中进行实验和收集实验证据、分析和论证是不可缺少的步骤。
医生通常问你是否头痛、咳嗽、鼻塞, 然后给你测量体温, 医生采取这些活动是为了获取事实与依据,
从而得出结论。
故选 C。
7.D
【解析】科学探究的主要环节有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或设计方案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解释与结
论反思与评价拓展与迁移,据此结合题意进行分析判断。
购买西瓜时,我们会用手来拍打西瓜听声音, 然后根据声音来判断西瓜是否已经成熟。 “听声音 ”这
个环节,根据声音判断西瓜是否已经成熟,类似科学探究中的收集事实证据。
故选 C。
8.C
【解析】具有探究价值的科学问题主要是指来自于对自然现象的观察产生的疑问。学生在解决问题的
过程中能够提高科学的素养。
A: 养鸡场孵化箱里的蛋是种蛋,为什么种蛋能孵化出小鸡。是来自现象观察的科学问题, A 错误;
B: 鸟蛋颜色、大小不一,但结构都一样,我想知道鸟蛋是怎样孵出小鸟的。是来自现象观察的科学
问题, B 错误;
C: 假如树林中没有鸟, 谁来捉害虫。这个不是科学需要考虑的问题, 是社会问题,不属于科学问题,
C 正确;
D: 刚孵出的小鸡毛茸茸的,到处乱跑, 可刚孵出的小燕子全身无毛, 为什么会如此不同, 属于科学
问题, D 错误。
故选 C
9.C
【解析】科学探究析一般步骤为:提出问题,做出猜想和假设,设计实验方案, 观察、实验收集证据,
第 7 页(共 10 页)
得出结论, 评价与交流。
根据题中信息“陈明同学总要将几只乒乓球从选定的位置放手,观察乒乓球反弹的高度,选择反弹较 高的乒乓球 ”可知,这是动手实验,所以陈明的行为类似于科学探究中的观察、实验收集证据,C 选项
正确。 A.B、D 错误。
故选 C
10.C
【解析】一般来说, 不做处理的一组为对照组,做处理的为实验组。
A.表中甲组食物缺少抗生素,为实验组, A 不符合题意;
B、乙组食物缺少维生素,为实验组, B 不符合题意;
C、丙组食物不做处理, 为对照组,C 符合题意;
D、丁组食物缺少蛋白质,为实验组, D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 C
二 、填空题
11.问题; 猜想与假设; 研究方案; 实验并收集证据; 交流
【解析】.科学探究是科学学习的重要方式。科学探究源自问题的发现, 经历 的过程是 :提出问题→ 提出假设→设计研究方案→实施方案(收集证据)→ 检验假设→报告与交流。如果收集的证据不支持
假设, 则需要重新提出假 设并重新验证……
科学探究的过程是:提出问题→提出假设→设计研究方案→实施方案(收集证据)→ 检验假设→报告
与交流。
故答案为: 问题 猜想与假设 研究方案 实验并收集证据 合作
12.(1)刚毛
(2)温湿的体壁
(3)放回适合它生存的自然环境中
【解析】蚯蚓属于环节动物,由体节构成,靠刚毛运动, 靠湿润的体壁呼吸,据此解答。
(1)用手触摸蚯蚓近腹面处, 有粗糙的感觉, 用放大镜观察发现有许多突起,这是刚毛,它能协助蚯
蚓运动。
(2)蚯蚓是用湿润的体壁进行呼吸的,蚯蚓的体壁密布毛细血管,土壤中的氧气先溶解在体表的黏液
里,然后渗进体壁, 再进入体壁的毛细血管中,体内的二氧化碳也经体壁的毛细血管由体表排出,蚯 第 8 页(共 10 页)
蚓的呼吸要靠能分泌黏液、始终保持湿润的体壁来完成。
(3)蚯蚓是动物, 实验完成后, 不要虐待它, 让它回归自己生长的自然环境中。
故答案为:(1)刚毛(2)温湿的体壁(3) 放回适合它生存的自然环境中
13.(1)冰块逐渐熔化,玻璃杯外壁出现水珠,冰块浮在水面等
(2)冰熔化需具备什么条件或玻璃杯外壁为什么会出现水珠或冰为什么会浮在水面等(合理即可)
【解析】我们仔细观察, 还可以发现周围的各种事物都在发生着变化。许多奇妙的现象可以用相关的
科学原理进行解释。
(1)把冰块放入盛有水的玻璃杯中, 冰块温度较低,会从外界吸收热量而逐渐熔化;冰块熔化会使玻 璃杯的温度较低,此时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较冷的玻璃杯外壁而发生液化, 出现水珠; 由于冰的密度
比水小,所以后来会看到还没有熔化完的冰块浮在水面上。
(2)结合所观察到的现象提出问题即可,如:冰熔化需具备什么条件?玻璃杯外壁为什么会出现水珠?
或冰为什么会浮在水面上等等(合理即可)。
故答案为:(1)冰块逐渐熔化, 玻璃杯外壁出现水珠,冰块浮在水面等;(2)冰熔化需具备什么条件
或玻璃杯外壁为什么会出现水珠或冰为什么会浮在水面等(合理即可)
三 、实验题
14.(1)控制能力下降等
(2)设置对照组; 下降
【解析】控制变量在进行科学实验的概念,是指那些除了实验因素(自变量)以外的所有影响实验结果 的变量,这些变量不是本实验所要研究的变量,所以又称无关变量、无关因子、非实验因素或非实验
因子。
(1)猜想合理即可,如控制能力下降、情绪激动等;故答案为:控制能力下降(合理即可);
(2)该实验过程是验证饮酒后的反应速度,而测量饮酒前的反应速度, 是为了对照;由表格中的数据
可知, 饮酒越多抓住直尺刻度越大, 说明反应能力在下降;故答案为: 设置对照组;下降;
故答案为:(1)控制能力下降(合理即可);(2)设置对照组; 下降。
四 、解答题
15.(1)遗传
(2)IgM;IgG
第 9 页(共 10 页)
(3)C;B
【解析】病毒是由 RNA 和蛋白质构成的, RNA 就是核酸, 是病毒的遗传物质。感染早期出现 IgM 抗体,
后期出现 IgG 抗体; 此题主要考查学生根据图形理解和分析的能力;
(1) 核酸是病毒的遗传物质,核酸检测结果阳性是机体被病毒感染的直接证据。
(2) 由图分析可知, 病毒初次进入机体后,经过一定的潜伏期,刺激淋巴细胞合成并分泌 IgM 抗体进 行早期防御,该抗体可持续数日至数周。其后出现的是 IgG 抗体, 这种抗体可在体内持续较长时间。 临床上的血清学检测便是检测血液样本中的这两种抗体的存在及含量, 血清学检测阳性是机体被病毒
感染的间接证据。
(3)据表推测相应患者的患病情况: 第 2 组患者 C 感染早期, 病毒处于潜伏期 , 第 4 组患者
B.曾经感染过病毒,但体内病毒已被清除
故答案为:(1)遗传;(2)IgMIgG(3)C;B;
第 10 页(共 10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