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6课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 课件(共31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6课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 课件(共31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6.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11-20 14:18:1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1张PPT)
第6课
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
思考:我国历史上出现过很多盛世 ,而隋唐时期的盛世尤为著名,隋唐盛世是怎样的一幅历史画卷?它是如何形成的?它的兴亡又给后人怎样的历史启迪?
何为盛世?
农业帝国内部的平衡、稳定与秩序得到保障,人和土地的结合能够得到政策保证,文明就可以得到生存、发展与繁荣,即为所谓的盛世。


西周
东周
春秋
战国
秦汉
时空坐标
前1046-前771年
前770-前476年
前475-前221年
前221-220年
前2070-前1600年
前1600-前1046年
三国两晋南北朝
220-589年
581-907年
907-960年
隋唐
五代十国
隋唐帝国在其謂盛时期,政治稳定,经济繁荣,表现出蓬勃的生机和活力,不仅达到中国历史上的新高蒿就世界范围来看也称得上是最富庶、最文明的国度。
——张帆《辉煌与成熟:隋唐至明中叶的物质文明》
本课
主题
01

一、再造一统,繁荣富强盛世现
二、政策开明,民族交融边境安
三、制驰政怠,战争频繁天下乱
【学习目标】
1.通过理解“开皇之治”、“贞观之治”、武则天统治、“开元盛世”等,认识这些盛世(治世)在中国历史上的意义;
2.通过了学习理解唐朝开明的民族政策,对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的重要影响。
一、再造一统,繁荣富强盛世现
1.隋朝建立与南北统一
(一)隋朝
(1)隋朝建立:公元581年,北周外戚杨坚称帝,国号隋,定都长安。
(2)南北统一:公元589年,隋灭陈。
意义:隋灭陈,统一全国,结束了长期的分裂局面。

2.隋朝的兴盛----开皇之治及隋炀帝的历史贡献
(1)仓库在长安、洛阳两都和地方广设,既包括供应朝廷粮食和物资的仓库,也包括备水旱赈济、遍置于乡间的义仓,积储丰富。
(2)隋炀帝兴建的洛阳城,宏伟壮丽,闻名于世。
(3)隋炀帝时开通大运河。
经济:发展经济,编订户籍,统一南北币制和度量衡制度。
政治:创立三省六部制,加强中央集权,提高行政效率。
史称“开皇之治”
杜佑《通典·食货典》记载说:
隋氏西京太仓,东京含嘉仓、洛口仓,华州永丰仓,陕州太原仓,储米粟多者千万石,少者不减数百万石。天下义仓又皆充满。京都及并州库,布帛各数千万。而赐赉勋庸并出丰厚,亦魏晋以降之未有!
“计天下储积,得供五六十年” —《贞观政要》
促进了社会经济的迅速恢复和发展,使人口数量和垦田面积大幅度增长,隋朝成为疆域辽阔、国力强盛的王朝。
一、再造一统,繁荣富强盛世现
(一)隋朝
隋炀帝于605年至610年开通了永济渠、通济渠、邗沟和江南河,连成了一条贯通南北的大运河。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向北到涿郡,向南到余杭,沟通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全长2000多千米,是中国古代南北交通的大动脉,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一项伟大的水利建筑工程,也是世界上开凿最早、规模最大的运河。
问题探究2:结合教材P32【学习之窗】从多角度看修建开通大运河的利弊。
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
——唐·皮日休
千里长河一旦开,
亡隋波浪九天来。
银帆未落干戈起,
惆怅龙舟更不回。
——胡曾
有人说,大运河的开凿牵引沿线城市和腹地经济;
有人说,此艰巨工程对劳动人民是一场灾难,加速了隋朝的灭亡。
你同意哪一种观点?请结合史实加以论述。(要求:思路清晰,史论结合。)
贯通南北
巩固统一
经济发展
过度徭役
滥用刑罚
激化矛盾
隋朝——盛极一时,短命而亡
隋亡的原因?
①隋炀帝自恃强盛,大兴土木,穷奢极欲,又三次大举征伐高丽。
②生产遭到严重破坏,民不聊生,最终引发大规模起义。
【思考】怎样评价隋炀帝?
祖君彦:磬南山之竹,书罪无穷﹔决东海之波,流恶难尽。
李世民:隋炀帝承文帝余业,海内殷阜,若能常处关中,岂有倾败?遂不顾百姓,行幸无期,径往江都,不纳董纯、崔象等谏诤,身戮国灭,为天下笑。
暴政
3.隋朝的灭亡
“炀”
好内远礼,去礼远众
逆天虐民,好内殆政
薄情寡义,离德荒国
——《周书·谥法》
思考
★说说你是如何评价隋炀帝?
暴君≠昏君(隋炀帝无德但有功)
隋炀帝三征高丽、兴修大运河,可见其有政治抱负,但在实现个人政治理想的道路上,却忽略的百姓的承受能力,是一个绝对的个人英雄主义者。
何谓暴君?暴君一定是昏君吗?
坚持唯物主义历史观:辩证分析
【思考】秦朝和隋朝有哪些相似之处
隋虽短命而亡但影响深远,简要分析隋朝对后世的影响
结束分裂,再造一统
制度创新,影响后世
开通运河,贯通南北
历史教训,惩戒后人
1.结束长期分裂局面,实现全国统一。
2.都建立了一些开创性的制度并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如秦朝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隋朝的三省六部制、科举制和以庸代役。
3.都有举世瞩目的伟大工程,如秦朝万里长城,隋朝大运河。
4.都因大兴土木,实行暴政,导致大规模农民大起义,都是二世而亡。
5.都为继起的封建王朝提供了教训。西汉接受秦亡教训,实行休养生息政策;唐朝接受隋亡教训,调整统治政策,而出现繁荣局面。
一、再造一统,繁荣富强盛世现
(二)唐朝
唐高祖李渊
唐太宗李世民
唐朝疆域图(669年)
从太原起兵到玄武门之变
617年
618年
626年
1.唐朝的建立与统一

618年,李渊接受其所立的隋恭帝的禅让称帝,建立唐朝,定都长安,并逐步消灭各地割据势力,统一全国。
阅读课本,并思考:大唐盛世是如何形成的?有何表现?
唐太宗(627—649)
一、再造一统,繁荣富强盛世现
(二)唐朝
贞观之治—
恢复稳定;
武周政治—
持续发展;
开元之治—
空前繁荣。
2.大唐盛世
(1)“贞观之治”
(2)武周政治--武则天的统治
经济
政治
文化
读教材,归纳太宗的统治措施
轻徭薄赋,劝课农桑,戒奢从简
知人善任,虚怀纳谏,革新政治
尊崇儒学,大兴科举,大办学校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贞观政要》
房谋杜断
“天下大捻,流散者咸归故里,米斗不过三四钱,终岁断死刑才29人,东至于海,南极五岭,皆外户不闭,行旅不赍粮,取给于道路焉。—《资治通鉴》
2.大唐盛世
宋代洪迈说:“汉之武帝、唐之武后,不可谓不明”。清代赵翼谓其为“女中英主”。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九州道路无豺虎,远行不劳吉日出。
齐纨鲁缟车班班,男耕女桑不相失。
这首诗描述的是哪个时期的什么景象?
唐玄宗统治前期,人口众多、粮食丰盈、国库充实、百姓富足的景象。
阅读教材,你知道出现这些景象是因为唐玄宗采取了哪些措施吗?
(3)“开元盛世”
政治
经济
文化
军事
选贤任能,改革吏治
发展生产,改革税制
大兴文治,编修经籍
改革兵制--改府兵制为募兵制
曲辕犁
农业
标志着中国古代耕梨基本定型
盛世繁华——经济发展
筒车(灌溉工具)
手工业:“南青(瓷)北白(瓷)”
越窑青瓷
邢窑白瓷
唐三彩
盛世繁华——经济发展
盛世繁华——经济发展
钱柜
商业
探究思考1:——为什么会出现盛世?
与民休息(修养生息)、去奢省费(提倡节俭)、轻摇薄赋(缓解矛盾)
选用廉吏(整顿吏治)、先存百姓(重视民力)、善于纳谏(政治开明)
君臣关系(君臣共治)、同心同德(上下一心)、社会稳定(国家统一)
制度创新(政治保障);大兴文治(选贤任能);劝课农桑(发展生产)
统一思想(强调教化);保护小农(抑制兼并);户籍管理(社会稳定)
生产力的提高;农耕经济发展;南北经济交流
特点:政策开明 措施灵活 方式多样
灭东突厥
灭西突厥,设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
册封回纥首领为怀仁可汗
册封靺鞨族的首领大祚荣为渤海君王
与吐蕃和亲(7世纪)、会盟(9世纪)
①武力征服:贞观年间,击败并俘获东突厥可汗;唐高宗灭掉西突厥
②设立机构:设置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加强对西域的管理。
③册封首领:册封靺鞨族粟末部首领大祚荣为渤海郡王
④政治和亲:文成公主入藏,唐蕃和亲
⑤会盟通好:9世纪中期,唐与吐蕃会盟(唐穆宗时期:唐蕃长庆会盟)
★自主学习:阅读教材并结合地图,概括唐朝处理民族关系的五种途径及特点。
二、政策开明,民族交融边境安
唐对归附和被征服的少数民族,一般都实行“以夷治夷”的政策,让他们自己管理自己本民族的事物。 羁縻府州制度既保留少数民族传统的行政管理制度又将少数民族地区纳入国家统一行政设置之中,加授各族首领担任唐朝地方政府——羁縻州的都督、刺史等官,并且世袭其职,让他们继续统辖本族人民。这就构成唐的“一国两制”。
知识拓展——羁縻府州制度
魏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方式:
民族迁徙+争战割据+各族同化
唐朝的民族交融方式:
战争统一+政令措施+友好往来+和亲联姻+上层归附+经贸往来+文化影响
敦煌莫高窟第23窟壁画《雨中耕作图》
该图反映了唐代敦煌地区的农业生产的生动画面。而敦煌地区的人口也由新旧《唐书 地理志》所载的“户4265,ロ16250”增长为《通典》所载的“户6395,口32234”,人口几乎增长一倍。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归纳唐朝开明民族政策的历史意义
思考角度:①有利于推动民族融合
②有利于祖国边疆开发
③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和巩固
唐·阎立本·《步辇图》
敦煌莫高窟第23窟壁画《雨中耕作图》
该图反映了唐代敦煌地区的农业生产的生动画面。而敦煌地区的人口也由新旧《唐书 地理志》所载的“户4265,ロ16250”增长为《通典》所载的“户6395,口32234”,人口几乎增长一倍。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归纳唐朝开明民族政策的历史意义
思考角度:①有利于推动民族融合
②有利于祖国边疆开发
③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和巩固
唐·阎立本·《步辇图》
★思考点:隋唐盛世形成的原因有哪些?
社会:经历长期战乱,统一安定是民心所向;
政治:实现了国家的大一统,唐朝注重吏治改革,选贤任能,统治者能从谏如流;
经济:唐朝注重生产发展,规范赋税徭役;
文化:开创并完善科举制,大兴文治,重视教育;
民族关系:采取较为平等的民族政策,有利于统一与安定,民族交往密切。
随堂检测:1.唐贞观初年,长安城各色民族混杂,如突厥人“居长安者近且万家”(大约50000人左右),其中,除以政治目的而居留的官员外,以经商和贸易为目的安居长安者为数不少。这不要反映了当时( )
A.各民族间的交往很频繁 B.长安居住的突厥人最多
C.开放包容的民族政策 D.对外贸易的繁荣景象
2.唐太宗对于降服或内服的少数民族,奉行“夷狄亦人,以德治之,可使如一家”的开明理念,推行以羁縻府州为主的和平民族政策,不轻易用兵,且以诚相待。据此分析,羁縻府州政策的推行( )
A.使寒门子弟可以加入到统治阶级队伍中来
B.为贞观之治赢得了一个和谐的外部环境
C.提高了中央政府的行政效率
D.扩大了唐王朝的国际影响力
根据材料“和平民族政策,不轻易用兵、以诚相待,可知这为贞观之治赢得了和谐的外部环境。故选B项。
B
根据材料“长安城各色民族鱼龙混杂”,说明唐朝民族政策较为开放包容。故选C项。
C
三、制驰政怠,战争频繁天下乱
1.安史之乱
①边疆危机:边疆形势随着版图的拓展日益紧张;
②军事失当:任用胡人担任节度使;兵力外重内轻。
③政治腐败:唐玄宗统治后期,沉于享乐,怠于政事;
(1)原因:
文武将吏,擅自置署,贡赋不入平于朝廷。虽称藩臣,实非王臣也。
——后晋刘昫等《旧唐书》
节度使:掌握边镇武力的官员,因受职之时,朝廷赐以旌节,故称节度使。后来其权力扩大,不仅领兵,而且把持民政与财赋。节度使盘踞一方,在当时被称为藩镇。
晚年益肥壮,腹垂过膝,重三百三十斤,每行以肩膊左右抬挽其身,方能移步。至玄宗前,作胡旋舞,疾如风焉。
——《旧唐书》
安史之乱
755年,安禄山借口朝廷出现奸臣,和部将史思明发动叛乱。史称“安史之乱 ”。
756年,安禄山于洛阳称帝,国号“大燕”。
763年,唐朝平定叛乱。
(2)过程:
27
材料一:宫室焚烧,十不存一,……人烟断绝,千里萧条。
——《旧唐书·郭子仪传》
材料二:安史之乱后,中原地区陷入了长达百年的藩镇割据的混乱状态,相对和平的南方再次成为中原居民逃避战火的首选之地。从湖北荆州至湖南常德一带,因移民而增加户口十倍。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安史之乱所造成的影响
①破坏社会经济,唐朝从此由盛转衰。
②形成藩镇割据局面,削弱中央集权
③黄河流域经济遭到严重破坏,北民南迁,经济重心开始南移。
2.藩镇割据:“安史之乱”期间和以后,唐朝陆续增设节度使。节度使名义上是唐朝的藩镇,但有些藩镇独立性强,实为割据势力。这种藩镇割据局面在唐朝后期持续了100多年。藩镇之间、藩镇与中央之间不断争战,严重削弱了唐朝统治。
既有其土地,
又有其人民,
又有其兵甲,
又有其财富。
——《新唐书》
材料:藩镇做为整体,在唐末农民战争之前,是唐朝国家机器的重要组成部分。做为中央的地方行政机构,它的存在,保障了中央王朝的生存,维持了庞大国家机器的运转。但是,自唐末农民战争开始,藩镇的本质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或在农民战争中保存实力,或借农民战争之机脱离唐廷自立,做为中央地方行政机构的藩镇已不复存在,变成了瓦解李唐统治的因素,肢解了大唐帝国,使唐廷彻底丧失了对地方的控制。
——程志:《晚唐藩镇与唐朝灭亡》
归纳唐朝晚期藩镇的影响,指出导致其影响发生变化的原因。
影响:延续或瓦解唐朝统治。
原因:唐末农民起义。
高考真题:(2018·全国Ⅰ卷,25) 据学者研究, 唐朝“安史之乱” 后百余年间的藩镇基本情况如下表所示。由此可知, 这一时期的藩镇( )
A.控制了朝廷财政收入 B.彼此之间攻伐不已
C.注重维护中央的权威 D.延续了唐朝的统治
D
关于唐朝的藩镇,有这样的说法:东南型从财力上支撑朝廷,边疆型(西北)从武力上奠定了关中,中原型从军事上镇遏叛镇。
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中央集权,但又延续了唐朝的统治。
藩镇相互征战,对社会经济造成巨大破坏,影响了中央财政,但藩镇内部经济又有一定的发展
唐政府为解决藩镇问题,提高宦官权力,导致后面宦官专权乱政及党争不断(例如牛李党争)
3.黄巢起义与唐的灭亡
(1)背景:唐朝后期,宦官专权和朋党之争加剧。
(2)概况:875年,黄巢领导的农民起义爆发。起义军横扫大半个中国,一度攻占长安,沉重地打击了唐朝的统治。黄巢起义军的将领朱温降唐,被封为节度使。他与其他藩镇联合镇压黄巢起义,逐渐控制政权。
907年,朱温废唐称帝,国号梁,史称后梁。唐朝灭亡。
五 代
五代指的是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次第更迭的政权。
十 国
十国指五代之外南方先后并立的九个割据政权,连同北汉,统称十国。
黄河流域
五代十国是唐末农民起义以后割据局面扩大到全国而形成的。五代……实际上是五个大藩镇。
——《中国大通史·隋唐五代上》
4.五代十国
"三代之王有其时而能为之,汉文有其时而不为,周世宗则无其时而为之者也。"---朱元璋
五代十国是藩镇割据局势的延续,各藩镇间相互兼并的结果是逐步趋向统一
1.唐太宗“以天下为家”,“惟贤是与”。既用“西北骁武之士,又用“东南儒生”;既用秦王府旧人,也用东宫旧仇;既用高祖遗臣,也提拔寒微士人、任用少数民族精英。材料表明,贞观之治得益于( )
A、宗法制的深远影响 B、统治者的革新魄力
C、统治集团的开放性 D、科举制的发展完善
2.唐玄宗曾下诏:“马牛驴皆能任重致远,济人使用,先有处分,不令宰杀”,并派出御史专门“纠察”。这反映了唐代( )
A、重农抑商政策得到了强化 B、对地方事务管理相当严格
C、刑罚严苛且涉及领域广泛 D、统治者对社会生产的重视
材料体现了唐太宗在用人方面包容开放的一面,故选C项。
材料反映的是唐代不允许民间随意宰杀马牛驴,主要原因是利用马牛驴辅助 农业生产,体现了统治者对社会生产的重视,故选D项。
C
D
探究思考2:——隋唐盛世与衰亡的历史启示?
1.清明的政治、安定的社会环境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保证和必要前提;
2.统治者的个人作为至关重要;
3.正确认识人民群众的伟大,使之有效地为社会作出贡献……
【本课小结】
618
唐太宗
875
唐朝建立
贞观之治
武则天
唐玄宗
改国号周
开元盛世
755
763
907
安史之乱
黄巢起义
朱温灭唐
581
隋朝建立
589
隋朝统一
大运河
960
北宋建立
【阶段特征】
政治 国家统一, 政局稳定,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完善。
经济 封建经济空前繁荣。安史之乱后, 全国经济重心开始南移。
思想文化 “三教合一”,儒学复兴;唐朝文化博大精深, 世界领先。
民族关系 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 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发展。
开皇之治
605
五代十国
盛世滋生危机 动荡孕育新生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