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4张PPT)
选必上册第四单元解读
部编版高中语文
任务群解读丨单元教材分析丨单元学习目标丨单元课时安排
目录
CONTENTS
PART-01
学习任务群解读
PART-02
学业质量标准
PART-03
单元教材分析
PART-04
单元学习目标
PART-05
单元课时安排
任务群解读
学习任务群:语言积累、梳理与探究
本单元是高中选择性必修阶段的第四单元,属于“语言积累、梳理与探究”任务群。
课程标准提出的四个方面的核心素养中,“语言建构与运用”是唯一专属于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18个学习任务群中,只有“语言积累、梳理与探究”是单一关联“语言建构与运用”核心素养的任务群;而在统编高中语文教材的28个单元中,又只有“词语积累与词语解释”“逻辑的力量”这两个单元是专属于语言任务群的。
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外壳,逻辑是思维的重要准则。逻辑单元不仅在一定程度上要落实核心素养“语言建构与运用”和语言任务群的相关要求,还起着为核心素养“思维发展与提升”夯牢基础,为思维训练和思辨读写提供方法的作用。
课程标准还进一步明确指出这个任务群的学习目标与内容:旨在培养学生梳理语言现象的习惯,在观察、探索语言文字现象,发现语言文字运用问题的过程中,探究语言文字运用规律,增强语言文字运用的敏感性。反思和总结自己写作时遣词造句的经验,建构初步的逻辑和修辞知识,提高语用能力,增强表达的个性化。
任务群解读
学习任务群:语言积累、梳理与探究
从主题角度看,本单元的人文主题是“逻辑思维”,目的是识别谬误,探究真理,增强思维的敏锐性和严密性;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独特魅力,增强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之情。
建议本单元教学建议:
1.第一,在主题活动中自主建构逻辑知识和方法。
课程标准提出:“适时适度地引导学生学习必要的逻辑知识;相关知识的教学要简明、实用,能有效地帮助学生解决概念、判断、推理等方面遇到的问题;避免进行不必要的、机械的训练。”要求学生“反思和总结自己写作时遣词造句的经验,建构初步的逻辑和修辞知识”。基于此,本单元不以知识传授为主,而是要让学生在主题活动中探究规律,掌握规范,理解标准,建构知识,领悟方法。
任务群解读
学习任务群:语言积累、梳理与探究
第二,提供语言梳理与探究的典型过程。
专设逻辑单元能够一定程度上防止逻辑知识点和能力点的碎片化,能给学生一定强度的思维刺激,从而让他们树立较为强烈的讲逻辑的意识。此外,日常语言的推理结构大都不完整(也不需要完整),论证也往往省去部分前提甚至结论,不加以改造不宜作为入门范例。学生应该先通过结构完整、内容纯粹的典型的逻辑案例来掌握规范的逻辑形式和方法,然后再去处理鲜活语言中的逻辑问题。
第三,思维训练和语言训练的紧密结合。
要求学生边梳理语言现象,边思考其背后的形式结构。分析语言文字现象中的思维逻辑,在言语活动中积极思考。
学业质量标准
学习任务群:语言积累、梳理与探究
学业质量水平2-2:能对获得的信息及其表述逻辑作出评价;能利用获得的信息分析并解决具体问题。在表达时,能注意自己的语言运用,力求概念准确、判断合理、推理有逻辑。
学业质量水平3-2:能分析并解释观点和材料之间的关系;能就文本的内容和形式进行质疑,并能主动查找相关资料支持自己的观点;在表达时,讲究逻辑,做到中心突出、内容具体、语篇连贯、语言简明通顺。
学业质量水平5-2:能清晰地解释文中事实、材料与观点、推断之间的关系,分析其推论的合理性,或揭示其可能存在的矛盾、模糊或故意混淆之处等;能依据多个信息来源,对文本信息、观点的真实性、可靠性作出自己的判断,并逻辑清晰地阐明自己的依据;力求用不同的词语准确表达概念,用多种语句形式表达自己的判断与推理。
单元教材分析
单元导语
生活和学习中,逻辑无处不在。每天我们都会接触到海量信息,懂一点儿逻辑,可以更好地辨识信息,把握事实真相;我们常常要对生活中的现象发表观点,作出论证,学习逻辑,可以使思维更缜密,论证更严谨,语言表达更准确;我们在工作学习中也往往会基于事实进行推理,作出判断,掌握一些逻辑方法,可以帮助我们合理思考,由已知探寻未知。
在本单元中,我们会接触一些基本的逻辑方法,学习辨析逻辑错误,进行简单的逻辑推理,并运用逻辑方法来构建并完善论证。经过这样的“逻辑之旅”,我们能更清晰地认识语言与逻辑的关系,发展逻辑思维,滋养理性精神,提升思维品质。
本单元由单元导语和学习活动两个部分组成。
单元导语让我们感知逻辑的力量,了解学习逻辑的意义和目标。
单元教材分析
单元导语
学习活动是这个单元的重点,学习活动设计中始终贯穿了思维和语用两条线索。
活动名称 思维线索 语用线索
发现潜在的逻辑谬误 初步认识逻辑的基本要求(规律) 主要针对改善学生的语文生活,尤其对拨正“网络阅读的碎片化和网络表达的情绪化”有一定意义。
运用有效的推理形式 在认识基本规律的基础上掌握基本的推理形式 在关注语文学生语文生活的同时,逐步聚焦语文学习
采用合理的论证方法 在认识逻辑规律、掌握推理形式的基础上进一步掌握论证的要求和方法 在关注语文生活、聚焦语文学习的同时,对语文考试也有所涉及,其中挖掘“隐含前提”、利用“虚拟论敌”等,语言实践的取向比较突出
“发现潜藏的逻辑谬误”“运用有效的推理形式”“采用合理的论证方法”三个活动则分别对应逻辑的三个功能——辨谬、推理、论证。
单元教材分析
学习活动
任务1:分析下面的例子,指出其中的逻辑谬误。
任务2:辨析日常语言表达中的逻辑谬误。
学习活动一:发现潜在的逻辑谬误
“发现潜藏的逻辑谬误”要求探究逻辑的基本规律,并在实践中运用相关规则;梳理总结常见的逻辑谬误类型,学会识别和反击谬误;在辨析谬误的同时区分有效推理形式和无效推理形式。互联网时代,人们获取信息更加方便,但遭遇的谬误也更多。如果不具备识别谬误的能力,就有可能成为谬误的受害者甚至传播者。逻辑,正是甄别信息与辨析谬误的武器之一。这个活动的开展,要高度重视在对逻辑谬误的洞穿和反击中,培养学生“审问”“慎思”“明辨”的理性态度和信息传播观念。
单元教材分析
学习活动
任务:以下案例大都与我们学过的课文有关,请指出各个案例中的前提和结论,简述其推理过程,并从中提炼出可以普遍应用的推理形式。
学习活动二:运用有效的推理形式
“运用有效的推理形式”是从具体的语言材料中概括出推理过程,初步认识三段论、条件推理、排除法、归纳、类比等若干种推理形式,自觉运用这些推理形式解读文本,解决问题,并欣赏体味逻辑形式的紧致、匀称、简洁之美。这部分特别注重在对推理形式的把握和运用中,培养学生透过现象求本质的探究意识,培养他们的思维公正性和思想灵活性。
单元教材分析
学习活动
过程:(1)关注论证的隐含前提。(2)学会间接论证。
(3)在论证中引入“虚拟论敌”。
任务1:搜集典型议论性文章,分析其中的逻辑链条。
任务2:以小组为单位开展班级辩论赛,在辩论中体会逻辑的力量。
学习活动三:采用合理的论证方法
“采用合理的论证方法”引导学生认识和掌握论证的要素、论证的隐含前提、间接论证的方法、驳论的规律和方法、“虚拟论敌”的策略、辩证思考的艺术等内容。尝试用逻辑的方法创造性地解决语言交流和语文学习中的问题,培养思维的灵活性与敏捷性。在探究论证逻辑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论证要基于事实并对真相负责的态度,体会论证背后的良知与责任、勇气与谋略以及严谨的作风;培养学生进行自我质疑、自我反思的习惯,将他人观点与自己观点置于平等地位的胸怀,树立逻辑和真理面前人人平等的观念。这一活动的重点是逻辑应用,要密切结合学生的语文学习实际。
语文核心素养
1.反思和总结自己写作时遣词造句的经验,建构初步的逻辑知识,提高语用能力,增强思维的敏锐性和严密性;
2.通过辨析常见的逻辑错误,学会在具体语境中判定逻辑谬误,准确使用语言;
3.通过梳理三段论、假言推理等推理的有效形式,建立正确推理的观念,并能够辨别语言运用中的推理错误;
4.学习论证,通过梳理、探究论点、论据、论证形式等论证要素,学会分析议论性文章,在写议论性文章时,能够有效运用论证。
单元学习目标
1.对语言文字现象进行梳理、比对和抽象,自主探究、建构逻辑经验和知识,并在具体情境中运用、反思、完善这些经验和知识。
2.在辨析逻辑谬误时形成负责任、重证据、会质疑、讲道理的理性态度;在探究推理规则时激发从具体现象中穷究一般规律的探索精神;在探究论证方法时,敢于用逻辑的工具创造性地解决语言交流中的问题。
3.欣赏体味逻辑形式的紧致、匀称、简洁之美;学会区分谬误和故意违反逻辑的语言艺术,探究区分标准。
单元课时安排
活动名称 课时安排 备注
发现潜在的逻辑谬误 1课时
运用有效的推理形式 2课时 含练习
采用合理的论证方法 3-4课时 隐含前提1课时
间接论证1课时
虚拟论敌1-2课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