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 运动的描述复习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复习本章的基本概念和规律,并建立章节知识结构;梳理本章涉及到的科学思 想和方法; 指导学生章节复习的方法。 教学重点:本章的知识结构、主要科学思想和方法 教学难点:对本章主要科学思想的理解;
教学过程
时 间 教 学 环 节 主要师生活动
环 节 一 问 题 引 入 环节一 问题引入——章节复习的基本方法 1.为什么要进行章节复习 【师】同学们好!通过前面 5 节课,我们完成了高中第一章的学习,今 天,我们一块儿对本章进行一个复习,也是一个章小结。 为什么要进行章节复习小结呢?其实整个学习过程中就是一个不断探 究、积累和总结的过程。小结、复习,是学习的重要环节。 它既能巩固学习的基本知识——对抗“遗忘” ,又能进一步回顾知识的形 成过程、加深对知识和方法的理解;更能进一步形成知识体系, 进而提高 运用基本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最后,所谓“温故而知新” ,复习 可以为接下来的学习做好准备。总之,会复习、总结,应该是同学们要 掌握基本学习方法。 2.如何进行章节复习 【师】同学们,你会做章复习、小结吗? 大家可能想到的是,复习不就是看看书、笔记,做做题吗?看书、笔记, 做题是非常重要的,但更重要的是,复习过程中要会思考! 【师】在每章复习时,大家要能站在整章的角度,思考以下几个问题: 本章主要解决什么问题? 为解决问题,本章学习了哪些概念、规律?它们之间的逻辑关系
环 节 二 基 本 知 识 及 知 识 结 构 是怎样的? 本章涉及了哪些科学思想和研究方法? 下面,我们就将结合这三个问题梳理本章的内容 环节二 基本知识及知识结构 1 、第一个思考:本章主要解决的问题: 【师】本章主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呢? 【生】为了研究机械运动,要做好哪些准备? ——描述物体运动的物理量 ——描述物体运动的一些思想方法 ——研究物体运动的实验方法 2 、第二个思考:为解决问题,本章学习了哪些概念、规律?它们之间的 逻辑关系是怎样的? (1)梳理本章知识结构 【师】接下来就是具体知识的复习了,请问:在本章中,你学习了哪些 物理知识呢? 【生】质点、参考系、时间时刻等等 【师】如果这些所学内容,就这样呈现的话,就如同进入一个大仓库, 一大堆杂七杂八的材料零乱的堆砌在一起,毫无结构可言,无从下手 … … 怎么办?复习中第二个重要思考:所学知识之间的逻辑关系是怎样的? 【师】我们特别提倡,大家在章节知识梳理时,要努力将整章涉及到的 知识结合它们的逻辑关系,建立一个知识结构体系——这是重要的物理 学习方法。当所学的知识组织起来构筑成一定的结构,学习起来,你一 定会觉得兴趣盎然,透过结构,你可以体验到其中的奥妙,领略到其中 的和谐美;知识的掌握也会更加牢固,难于遗忘。 展示同学们梳理的几种结构体系, 示例 1:本章学习两个基本概念、三个物理量,一 目了然!这跟刚才完全 不一样了! 当然,这个结构还是有不足,比如,位移、速度、加速度之间的逻辑关 系是什么未能体现。 示例 2:
(
这
是
另
一
个
同
学
做
的
结
构
) 示例,运动的描述,对象质点、空间、时间。有了质点、参考系、坐标 系,我们就可以定量描述质点的位置、位移,引入时间、时刻的概念后, 位置随时间的变化率就是速度、速度随时间的变化率就是加速度。这个 结构展示的逻辑关系展现得更清楚。 示例 3: 【述】再比如这个结构,也是非常有特点的,从机械运动的定义入手, 一一展开本章学习的知识。 【评】 可以看得出来,这样的知识结构, 有助于认识物理知识之间的联系,有助于理解物理知识深刻内涵 的本质以及产生更为丰富的联想; 有助于明确所学的物理知识对于解决问题所达到的程度,明确哪 些问题是目前可解的; 有助于牢固记忆物理知识; 有助于知识的应用; (2)本章知识复习 ①以“物 ”明“理 ” 【师】关于具体知识的复习,我们强调以“物” 明“理”。 什么叫以“物” 明“理” 呢?就是在学物理的过程中,大家不要干巴巴 地去记定义、背结论,希望在学习每个知识时,你都有对应的实际例子,
即物理情景。 比如,当我们提到物体可以看成质点条件时,你脑子里有类似于乒 乓球旋转、列车过桥、平动的例子;
复习到参考系时,你有这个漫画的图景,说明 不同的参考系,物体的运动可能不同; 当说到时间、时刻时,你马上能画出时间轴来 事儿 相对 说明
当说到位移时,你能结合生活中的事例,比如从北京到重庆的旅行, 不管沿哪条路线运动,位置变化即位移就是从北京指向重庆,只与初末 位置有关,它是矢量; 当说到速度概念时,你能结合我们讲过的例 子,绕操场一圈,平均速度为 0——这就是我们强 调的速度=位移与发生这段位移所用时间之比; 当说到加速度概念时,我们能想到汽车的加 速、飞机的加速。启动时,汽车先冲在前面,说 明什么?飞机最终还是跑到汽车前面去了,又说 明什么呢?汽车加速度大,只能说明速度变化快! 说明加速度大不是速度大不是一个概念! ②要做到概念、命题的理解和表述上是严格准确的,要注意使用科学的 语言来思考问题。——这也是提高逻辑思维能力的重要方法 【师】在梳理基本知识时,我们别忘了一定要科学、准确地表述概念、 规律,这也是提高逻辑思维能力的重要方法。因为逻辑本身是关于命题 和论证推理的科学,逻辑思维遵从关于概念、命题和论证推理的逻辑规 则,逻辑思维的力量也正在于它的严格、准确和逻辑一贯性。所以要想 提高逻辑思维能力,首先要做到概念、命题的理解和表述上是严格准确 的,要注意使用科学的语言来思考问题。 展示本章几个重要的概念。 【师】评:这些概念、规律,我们需要大家一定要用最科学的语言、准 确的表述!当同学们理解、熟悉这样精炼的表述时,是有助于物理逻辑 思维能力的形成和提升的。 3 .第三个思考:本章涉及到哪些科学思想和方法? 【师】这部分往往是同学们在学习过程中忽视的 ①理想模型:第一次用理想模型的观点来思考问题——质点。 突出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建立理想化物理模型。它本身也是得要 抽象方法之一。在后续学习中,我们还会遇到很多模型,希望同学们再 次遇见时,一定要好好分析模型抽象的过程,突出了什么主要因素,忽
环 节 三 主 要 思 想 和 方 法 环 略了哪些次要因素。 ②第一次在物理问题中应用极限思想——瞬时速度 这里提到的 Δt 非常非常小,指的就是时间间隔趋近于 0 ,取极限 还有在 v-t 图像中,切线的斜率表示瞬时加速度——在分析时,也是当 Δt 越来越小,趋近于 0 时,得出的结论。 极限思想,理解它,需要我们有一定的想象力和推理能力;反之,对于 这类问题的思考,也能促进想应能力的提升。 ③第一次抽象体会到“变化率 ”的含义.变化率,利用变化率去定义物理 量、去描述变化快慢 ④第一次在用打点计时器来进行定量的实验 关于电磁式打点计时器的使用:低压交流 4-6V 电压,每打两个点时间间 隔 0.02s;使用时先打点后计时!这些同学们都要牢记于心——当然动脑不 如动手,有机会,大家还是要再通过实际操作熟悉打点计时器的使用。 (
描
些
户
)⑤在高中第一次用图像来定量描述物理量、 述运动。比如习题中的这个图,我们看到这 抽象的线,现在能理解,它讲述的就是家喻 晓的“龟兔赛跑 ”的故事! (
矢
向
得
物
)⑥第一次接触到矢量,并且学习到 量的表示方法。知道了加速度的方 与速度变化量方向相同;同时也能 出结论,当加速度与速度同向时, 体加速,反之,物体减速。 【师】本章虽然知识内容少,但涉及到的物理思想、方法可不少,而且 都是我们常用的、需要同学深刻理解、领悟的一些思想方法,让我们再 来一起回顾一下:理解模型(科学抽象)、极限思想、通过物理量之比 定义新的物理量(例如,渗透变化率的概念)、矢量及矢量的图示法、 图像描述物理量、反映物理量之间的关系,还有研究运动时常用的打点 计时器! 最后,在章节复习时,我们也需要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典型的问题,能帮 助我们加深对章节学习内容的理解 比如就是小车沿斜面下滑的运动。我们接通电源,释放小车,小车加速 下滑,与挡板撞击后停止运动。 根据此过程中,我们可以研究以下问题。 已知:小车从斜面顶端下滑, t1 =0.50s 释放小车, t2 = 1.31s 小车撞到挡 板,t3= 1.41s 小车完全停上去。通过纸带数据分析,小车撞击挡板时的速 度约为 v = 0.8m/s。 (1)请计算小车沿斜面下滑时的加速度; (2)若认为小车撞到挡板后不反弹,求撞击过程中小车的加速度;
节 四 举 例 应 用 环 节 五 (3)试着在一个 v -t 图象中表现该过程。 【师】这类问题,不难解决。 (1)解:以沿斜面向下为正,由加速度定义 a = = (1.8- ) s = 0.99 m / s2 方向沿斜面向下。 (2)解:以沿斜面向下为正,由加速度定义 a = = = -8 m / s2 方向沿斜面向下。 【师】在撞击过程中,我们发现速度变化量为-0.8m/s ,所以得到加速度 为-8 米每二次方秒,其中的负号,表示方向与规定的正方向相反,沿斜 面向上。另外,撞击时间极短,我们可以利用极限思想,认为这是撞击 时的瞬时加速度。 (3)如图所示: 在同一个 v-t 图像中表示两段运动,我们可以直观地看到这两条线的斜率 不同,不仅大小不同,正负也不同,代表的正是加速度的不一样。 当然,在这个 v-t 图像中,我们还有一个问题现在没有解决,那就是, 为什么小车沿斜面加速下滑的过程,速度随时间是均匀改变的!这就是 在我们学习完本章后,下一章利用本章的概念、规律要去解决的问题! 最后,我们再总结一下,及时复习、小结,需要我们梳理知识——要试 着去建立严密的知识体系; 要学会以“物 ”明“理 ”,要注重概念和命题的要科学、准确的表述, 要用科学的语言表述、思考问题,这也是提高逻辑思维能力的重要方法。 另外,物理学习一定不要忘了从思想方法的角度复习小结,包括用到的 科学思想方法,还有实验的方法和手段! 希望同学们在每一节课、每一章、每一阶段学习过会都试着去复习、做 小结,这是重要的学习方法! 最后,给大家留一个有挑战性的作业:看这段视频,亚洲飞人刘翔参加 110m 栏比赛的情况,请大家试着通过查找相关数据,结合本段视频估算: 刘翔跨栏时的速度大约是多少? (提示:视频数据:根据画面祯数判断,刘翔在跨最后一个栏时的时间 为 11.04- 11.16 ,栏间距离 9. 14 米,从第 n 个栏落脚到第 n+1 个栏落脚,
小 总共 4.5 步,最后一步算 1.5 步,所以最后一步长约 3 米,蹬地瞬间,速
结 度达到了 25m/s)
、作
业 好,同学们,本节课就到这儿,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