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戎不取道旁李》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借助注释读懂意思。(重点)
2.找出王戎和诸小儿的不同做法,感受人物的智慧。(难点)
3.清楚生动地讲故事。(重点)
评价任务:
1.能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借助注释读懂意思。(目标1)
2.能找出王戎和诸小儿的不同做法,并能感受人物的智慧。(目标2)
3.能借助提示,清楚生动地讲故事。(目标3)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一)情景导入。
同学们,老师今天带来几张图片,我们一起看图片,猜故事。【出示图片】这个历史故事叫,请你说。(请1 人)
生:司马光砸缸。
确实是司马光砸缸。请坐,再看。【出示图片】这个历史故事叫,请你说。(请1 人)
生:曹冲称象。
确实是曹冲称象。
(二)引出课题。
1.引课题
司马光和曹冲都是古代的聪明儿童。今天咱们还要来认识一位古代的聪明儿童,他的名字叫王戎。戎是我们今天要学写的字,右上部的戈代表兵器,左下部的横撇代表铠甲,合在一起是武器的总称,斜勾要写得舒展挺拔。
2.读课题
我们一起齐读课题
生:王戎不取道旁李。
像这样长长的课题,不太好读,老师教你们一招,我们可以在谁的后面稍作停顿,谁再来读一次,请你读。(请1 人)
读的太棒了,这样表达意思就更准确了,全班一起读。
(三)理解课题
1.找王戎的资料
请孩子们打开书110页,找找王戎的资料。(请1 人)
2.理解课题
再读课题,边读边想课题是什么意思?(请1人)
不取就是不摘,李就是李子。王戎不摘道路旁边的李子,文言文就是这样语言精练。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理解了课题,我们就要走进文章了。接下下来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这篇短小精悍的文言文。
1.自读课文
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懂的地方多读几遍。边读边思考,文章主要人物有谁?
2.请人读(请1 人)
3.分组读
三、品读感悟,深入探究。
(一)梳理内容。
1.课文主要讲了谁的故事
同学们,课文来来回回我们都读了好多遍,这个故事的主要人物都有谁?请你说。(请1 人)
生:王戎、诸小儿
2.回顾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在翻译第一句话之前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学习文言文的方法。(请1 —2人)
3.学习第一句话
(1)翻译
我们一起读第一句话。翻译谁能借助注释说说这句话的意思?(请1 人)
生:王戎七岁的时候,曾经与很多小伙伴游玩。
(2)理解“诸”
说的好,请坐。“诸”在这儿是许多、很多的意思。同学们,许多小朋友,我们可以管它叫——诸小儿,还可以把他叫做——诸儿。那么听好了,许多的学生,我们可以管它叫——诸生。很好,许多的事情,咱们可以管他叫——诸事。【出示】
(3)读好停顿
所以谁能把你的理解送进这句话当中,读好这句话的停顿?请你。(请1 人)
板书:与诸小儿游
4.学习第二句话。
(1)发生了什么
这一天发生了什么事?谁来读一读这句话?(请1 人)
生: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
(2)理解“折”
“折”在《古代汉语》里有三个意思,请结合课文插图,说说“折”在这里是什么意思?谁能借助注释借助插图说说这句话的意思。(请1 人)
生:他们看见道路旁边的李树,李子都把李树的枝条给压弯。说的好。
(3)理解“走”
同学们,你们看,这课文下面的注释中,走在古代是跑的意思。咱们在《守株待兔》当中就学到过这个走字,兔走触株,折颈而死,意思就是?(请1 人)
生:兔跑得很快,触到了树,撞到了树桩上,颈脖子折断了,死了。
很好,请坐。再看,龟与兔竞走说的就是?(请1 人)
生:乌龟和兔子一起向前跑。乌龟和兔子比赛跑步。
其实,在不少成语当中这个走也是跑的意思。天上飞翔的鸟儿,地上奔跑的走兽,用一个成语来形容就是?(请1 人)
生:飞禽走兽。
像鸟儿一样,飞得远远的,像野兽一样跑得远远的,比喻人到很远很远的地方去,这个成语可以是?请你说。(请1 人)
生:远走高飞。
(4)翻译
所以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请1 人)
(5)读好长句子的停顿
好的,现在谁能借助你的理解,读好这个长句子的停顿?谁想试试?(请1 人)
好请你来读。
想象一下,我们就是诸儿中的一位,看着满枝沉甸甸的李子,我们一起来读读这句话?(齐读)
(6)创设情境
诸位,我想采访你们,你们准备怎么竞走取之?同桌之间相互讨论一下。(2—3人)
你们的讲述让我仿佛看到了孩子们嬉戏游玩跑去摘李子的情景。所以,通过创设情境,我们可以把这个情节讲得更生动。
板书:唯戎不动
5.学习第三句
(1)过渡
道路旁边有一棵大李子树,树上结满了李子,诸小儿的反应是——生(齐):竞走取之。可王戎的反应却是——生(齐):不动。这是两种截然不同的画面。这会儿你有什么想问王戎的吗?请你说。(2-3人)生:王戎,为什么其他小朋友都去摘李子,你不去摘?
(2)翻译
王戎他又会怎么回答?你能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吗?(2-3人)
一起读。
板书:此必苦李
6.学习第四句
(1)翻译
好,故事的结果怎么样?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生:取之,信然。
现在谁能结合注释说一说故事的结果是怎样的?请你说。(请1 人)
生:小孩们摘下李子尝了尝,确实如此。
(2)展开想象
请孩子们再展开想象,把这个情节讲得更生动一些。(请2—3 人)
短短的四个字,咱们却读出了这么丰富的内容,小古文真的是言简义丰。
板书:取之,信然
7.理解“之”
这篇小古文,“之”一共出现了三次,现在请同学们看一看“之”所在的句子,联系上下文想一想“之”的意思。(请1 人)
你们看这个之,它就像一个魔术师,在不同的句子当中可以表示不同的意思。因此,咱们下一次再学小古文的时候,看到这个之的时候,我们要联系上下文来读懂之的意思。
(二)带着理解读,并背诵
1.读好停顿
我们读懂了整篇小古文的意思,接下来,谁能借助自己的理解来读好这篇小古文的停顿吗?谁想试一试?请你来。(请1 人)
2.去标点读
按照古人的书写习惯,是不打标点的,而且是从上写到下,从右写到左这样的,你还会读吗?一起读。那咱们能背吗?咱们试试好不好。
(三)讲故事梳理起因、经过、结果
孩子们,课文咱们能背诵了,也能理解了。既然这篇古文是一个故事,那我们就能用讲故事的方式来读懂这篇古文。请读读课文,找出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请1 人)
1.完整讲
谁来活学活用,根据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讲一讲这个故事。(请1人)
板书:借助情节完整讲
2.生动讲(小组合作)
这位同学借助注释,根据故事的情节,把故事讲完整了。但是故事讲得还不够生动传神,那怎么才能讲生动传神呢?结合上面的插图,走进当时的情境,走进王戎与诸小儿的内心世界,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讲讲这个故事。(请3个组的学生)
板书:展开想象创意讲
(四)对比学习,探究真相
1.说说为什么“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
刚才,我们通过想象,把故事讲出了创意。请你思考一下:王戎为什么说:树在路边而多子,此必苦李。
2.王戎是个怎样的人?
回到课文,说说王戎是个怎样的孩子?默读课文,画出感受深的语句,说说自己的理解。
板书:善观勤思
四、思维拓展,总结延伸
这个故事选自《世说新语·雅量》这本书。都说时光如川浪淘沙,青史留名多俊杰,在这本书当中就讲述了许许多多俊杰的故事。同学们,这节课我们走进了《王戎不取道旁李》这个故事,认识了王戎,还学会了借助情节、展开想象去讲故事。《世说新语》中还有很多聪慧儿童的故事,课后请同学们运用所学的方法走近这本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