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皖豫名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安徽省皖豫名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11-18 23:20:26

文档简介

2023—2024学年
大联考安徽高二(上)期中考试
皖豫名校联盟&安徽卓越县中联盟
语文·答案
(1~3题,6-7题,11~12题,15题,20题,每小题3分)
1.B
2.B
3.D
4.①材料一侧重于讲述网铬微短剧的创作特点和优势。②材料二侧重于论述网络微短剧要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
的两个方面的做法。(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若有其他答案,合理亦可酌情给分)
5.①小体量叙事,能够满足网络用户填补碎片化时间的需求。②刚情富有吸引力,让观众在快速的开局、单刀直
人的情节、不断迭起的高潮、直白的台词中迅速获得情感上的认同。③“留白”空间,给网络用户适当的想象空
间,使其在观看作品时互动,完成艺术的二次创作。(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若从“增强代入感”“沉浸式体
验”等方面作答,合理亦可酌情给分)
6.C
7.C
8.①塑造人物形象。尼克和儿子的对话承载着两代父子之间的亲情,塑造了尼克家族祖孙三代的形象。②推动
故事情节发展。人物对话中,特别是在一问一答中交代了与印第安人的交往情况、打猎、去爷爷坟上祷告等,使
故事情节简洁明快,层层推进。③使主题含蓄蕴藉。从尼克和儿子的对话中传达出父亲对儿子的启蒙是一个
迭代和沿袭的主题。(每点2分,答出任意两点即可。若有其他答案,合理亦可酌情给分)
9.①尼克厌恶父亲,是厌恶父亲身上的气味和简单粗暴地解决父子矛盾的方式。②尼克感谢父亲,是感谢父亲对
他的教导,教他打猎、捕鱼,给他猎枪,训练他的枪法,对生活的感悟等。③二者并不矛盾,尼克父亲身上有优点
也有缺点,尼克对父亲的认识也会随年龄的增长而发生改变,对父亲多了理解和感谢。(每点2分,意思对即
可。若有其他答案,合理亦可酌情给分)
10.BEG(每处1分,多涂不给分)】
11.C
12.A
13.(1)所以上天、鬼神惩罚他们,使他们身死名裂,遭受刑戮,子孙后代流离失所。(关键词“是故”及被动句式的
翻译各1分,句意2分)
(2)寻求天下不被注意的事情和遗漏的利益,以此来敬奉上天,那么上天享用他们的功德。(关键词“索”及第
二个“事"的翻译各1分,句意2分)
14.①伯夷制定典礼,使百姓有法可依。②大禹平治水土,为山川命名。③后稷传授农技,让百姓多收粮食。(每
点1分,意思对即可)
参考译文
所以古代的圣王能审慎地以尚贤使能来治理国政,并取法于上天。唯有上天不分贫富、贵贱、远近、亲疏
的人,只要是贤人就推举重用他,凡是不肖之徒就压制和废弃他。
既然这样,那么,高贵行仁政而受到奖赏的是谁呢?回答说:像从前几代的圣王尧、舜、禹、汤、文、武等都
是。他们是因为什么而得到上天赏赐呢?回答说:他们治理天下,仁爱百姓,为人民造福,又率领天下万民常
尚草天事鬼,爱护百姓。所以上天、鬼神赏赐他们,立他们为天子,做百姓的父母,百姓从而称赞他们为“圣
王”,直到现在还颂扬不止。这就是富贵而文行仁政因而得到上天的赏赐的例子。
那么,富贵行暴政而得到惩罚的文是哪些人呢?回答说:像从前夏商周三代的暴君桀、纣、幽、厉就是。怎
一1绝密★启用前
安徽省皖豫名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
语 文
考生注意: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考生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 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单集时长不超过10分钟的网络微短剧,是一种新兴的视听艺术形态,当前正处在从粗放式发展的高产量阶段迈向追求高质量发展的新时期。因内容新颖、节奏快、成本低等特点,视频平台纷纷入局,不断为网络微短剧的创作加码。研究报告显示,重点网络微短剧2021 年上线量为58部,2022年则增长至172部。全面认知和科学把握其内在的创作特点,是推动网络微短剧深入发展的重要环节。
网络微短剧结合了网络短视频与网络剧的典型属性,既需要满足观众对于小体量叙事的要求,也需要呈现出富有吸引力的剧情。好的网络微短剧需要挖掘出网络用户观剧时的心理需求,兼具审美与情感的满足。
短视频的发展依托于受众生活方式的改变,催化出全新的媒介技术手段。网络微短剧的发展是短视频向高阶的递进,既符合大众填补碎片化时间的需求,也借助影视这一喜闻乐见的形式,解决部分短视频内容低俗化、节奏拖沓等问题,满足网络用户的视听新需求。 同时,网络用户期望从网络微短剧中获得一种“替代性满足”。网络微短剧经常呈现出戏剧冲突集中、情感输出直接等鲜明特点,大多情节起伏落差大、振幅强,同时情节间隙小、反转多,动作连接紧密。网络用户从传统影视剧循序渐进、娓娓道来的叙事方式中走出,在快速的开局、单刀直入的情节、不断迭起的高潮、直白的台词中迅速获得情感上的认同。
网络微短剧的创作发扬短小的叙事优势,遵循网络用户需要“留白”空间的需求。在保证叙事主干逻辑清晰度的基础上,留给网络用户适当的想象空间,既符合网络微短剧快节奏、精简叙事的典型风格,也满足了网络用户观看作品时参与式、沉浸式的心理需求。网络用户在观剧时置身其中,可与剧情完成互动,投入自身感受和认知,完成艺术的二次创作,实现自我求解。
网络微短剧的高情节强度决定其快节奏的叙事方式,从而产生与之相匹配的叙事视角。
在故事开篇就将观众带入一个全知视角,让观众更快地进入故事,并沉浸在剧中人物的视角之中,在不同角色的反复切换中增强自身代入感,在多变的情节和高频的反转中感受剧情行进的紧张感。好的网络微短剧更加考验摄影师与剪辑师的专业能力,拍摄视角的逼真度、全面性,以及对交叉、对比、闪回蒙太奇的合理运用,都是提升网络微短剧叙事能力的关键。
网络微短剧作为网络文艺的新生业态之一,对于推动网络文艺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需要认识到,当前网络微短剧不同程度上存在文化内涵薄弱、剧情浮夸、题材猎奇、与现实生活脱节、内容同质化、视听语言缺乏专业性等突出问题。网络微短剧亟待在创作质量上持续发力,以赢得更大的发展空间。相比传统的电视剧、网络剧,网络微短剧压缩了内容时长,但仍然需要在“小体量”中突显“大主题”、追求“大格局”,提供深层次的思考,以满足受众的精神体验。继续强化价值引领、拓宽题材范围、增强叙事策略、深入挖掘网络用户需求等,是实现网络微短剧健康发展、有序发展的主要途径。
(摘编自张智华、曹馨丹《网络微短剧:“小体量”追求“大格局”》)
材料二:
在注意力稀缺的网络时代,微短剧的吸引力和影响力,可以像飓风一样迅速到来,也可以像潮水一样快速退去。微短剧要想健康可持续发展,吸引人的同时还得留住人。笔者在此想再强调两点;
首先,微短剧作者在创作中要坚持“内容为王”,树立精品意识,不能走网剧、网络电影那种“先粗犷发展,再提质升级”的老路。具体而言,作品要贴近现实生活、紧跟时代潮流、反映群众关切,让作品彰显温暖现实主义的底色。比如,以北京大杂院生活为背景的《胡同儿》,一方面融合了奥运会等大的时代背景,另一方面立足百姓真实生活,聚焦家庭职场热点话题,引发观众情感共鸣的同时让人耳目一新,成为播放量突破3亿的爆款作品。 又如,医疗题材短剧《仁心》,虽然每集仅有短短的2分钟,但展示了主人公不仅治愈疾病也治愈“人心”的价值追求,好看而又富有温情。这种不拜金、不炫富、不猎奇、不洒狗血的作品能够获得观众的认可,说明温暖的现实主义能够赋予微短剧旺盛的生命力。
其次,发挥好平台的规范引领作用,压缩劣质作品的生存空间,为优质作品提供更多传播机会。微短剧的传播高度依赖渠道和平台。从某种意义上讲,汇聚了大量作品的平台,不仅是单纯的播放渠道,也是创作力量的“蓄水池”和行业人才的“孵化器”。平台鼓励什么、禁止什么、限制什么,会直接影响创作者对于题材和创作方向的选择。我们看到,一些微短剧平台常常通过平台号召、创作扶持的方式来吸纳和培养创作者;还有一些平台通过举办微短剧大赛来发现和培养创作人才。这些都为优质微短剧的涌现创造了有利条件。 同时,平台要加强对微短剧内容的审核把关,提升自身发现、审核、处置问题内容的能力。
(摘编自刘俊《微短剧,吸引人更要留住人》)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作为一种新兴的视听艺术形态,网络微短剧具有内容新颖、节奏快、成本低等特点,正迈向追求高质量发展的新时期。
B.网络用户选择网络微短剧可以获得“替代性满足”,他们认为循序渐进、娓娓道来的叙事方式已经无法满足大众的需求。
C.摄影师与剪辑师的专业能力会影响网络微短剧的品质,因而聘用好的摄影师和剪辑师可能提升网络微短剧的叙事能力。
D.如果微短剧作者缺少精品意识,不讲究作品内容,走网剧、网络电影“先粗犷发展,再提质升级”的老路,很难有大的发展。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网络微短剧结合了网络短视频与网络剧的典型属性,如果剧情富有吸引力,就更易于满足大众的情感需求。
B.网络用户沉浸在微短剧剧情中,将自身感受和认知投入其中,使微短剧叙事主干逻辑清晰并实现自我求解。
C.网络微短剧压缩了内容时长,但不能压缩主题,需要继续强化价值引领作用,不断提高作品创作质量。
D.如果劣质的作品在微短剧平台泛滥,就会挤占优质作品的传播空间,也会影响微短剧的健康发展。
3.下列对材料一和材料二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材料一中以研究报告为论据,通过具体的数字展现了网络微短剧蓬勃发展的现状。
B.材料一在介绍网络微短剧时,主要介绍了其优点,而对其具有的问题并没有详细展开论述。
C.材料二以《胡同儿》《仁心》为例,展现了具有温暖现实主义的微短剧作品的魅力。
D.材料二使用类比论证的方法,将微短剧平台比作“蓄水池”“孵化器”,使论述生动形象。
4.材料一和材料二都谈到网络微短剧,请结合材料分析二者的侧重点有何不同。(4分)
答:
5.网络微短剧获得网络用户青睐的原因有哪些 请结合材料一加以概括。(6分)
答: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两代父子
海明威
寒冬天气父亲胡须里结着霜花,一到热天却又汗出如浆。他喜欢顶着太阳在地里干活,这本不是他的分内事,他就是爱干些力气活儿——尼克可就不爱。尼克讨厌父亲身上的那股气味。一次父亲有一套衬衣缩得自己不能再穿了,就叫他穿,他穿着觉得直恶心,就脱下来扔在小溪里,上面用两块石头压住遮好,只说是弄丢了。父亲叫他穿上的时候,他对父亲说过那有股味儿,可父亲说衣服才洗过。衣服也确实是才洗过。尼克请他闻闻看,父亲生了气,拿起来一闻,说蛮干净,蛮清香。等到尼克钓鱼回来,身上的衬衣已经没了,说是给他弄丢了——就为撒了这个谎,结果挨了一顿鞭子。
①事后,他就把猎枪上了子弹,扳起枪机,坐在小柴间里,柴间的门开着,从门里可以看见父亲坐在门廊的纱窗下看报。他摸黑走到印第安人的营地上,去散散这股气味。等到他抽上了香烟,他那个鼻子可就不那么尖了。这倒是件好事。捕鸟猎犬的鼻子愈尖愈好,可是人的鼻子太尖就未必有什么好。
“爸爸,你小时候常常跟印第安人一块儿去打猎,你们是怎么打的呀 ”
“这怎么说呢。”尼克倒吃了一惊。他没有注意到孩子已经醒了。他看了看坐在身边的孩子。他已经进入了独自一人的境界,其实这孩子却睁大了眼在他身边。也不知道孩子醒了有多久了。
“我们常常去打黑松鼠,一打就是一天。”他说,“父亲一天只给我三发子弹,他说要这样才能把打猎的功夫学精,小孩子拿了枪噼噼啪啪到处乱放,是学不到本领的。我就跟一个叫比利·吉尔贝的小伙子,还有他的妹妹特萝迪,一块儿去打。有一年夏天,我们差不多天天都去。”
“真怪,印第安人也有叫这种名字的。”
“可不。”尼克说。
“跟我说说,他们是什么样儿的 ”
“他们是奥杰布华族人,”尼克说,“人都是挺好的。”
“跟他们做伴,有趣儿吗 ”
②那段日子真是刻骨难忘啊,以后你每到一个地方,只要那儿住过印第安人,你就嗅得出他们留下过的踪迹,空中药品的气味再浓,嗡嗡的苍蝇再多,也压不倒那种香草的气息,那种烟火的气息,还有那另外一种新剥貂皮似的气息。即便听到了挖苦印第安人的玩笑话,看到了苍老干枯的印第安老婆子,这种感觉也不会改变。也不怕他们身上渐渐带上了一股令人作呕的香味,也不管他们最后干上了什么营生。他们的归宿如何并不重要,反正他们的结局全都是一样。 当年还不错,眼下可不行了。
再拿打猎来说吧。打下一只飞鸟,跟打遍天上的飞鸟其实还不是一回事,鸟儿虽然有形形色色,飞翔的姿态也各不同,可是打鸟的快乐是一样的,打头一只鸟好,打末一只鸟又何尝不好。他能够懂得这一点,实在应该感谢父亲。
“你也许不会喜欢他们,”尼克对儿子说,“不过我觉得他们是挺惹人喜爱的。”
“爷爷小时候也跟他们在一块儿住过,是吗 ”
“是的。那时我也问过他印第安人是什么样儿的,他说印第安人有好多是他的朋友。”
“我将来也可以去跟他们一块儿住吗 ”
“这我就说不上了,”尼克说,“这是应该由你来决定的。”
“我到几岁才可以拿到一把猎枪,独自个儿去打猎呀 ”
“十二岁吧,如果到那时我看你做事小心的话。”
“我要是现在就有十二岁,该有多好啊。”
“反正那也快了。”
“我爷爷是什么样儿的 我对他已经没啥印象了,就还记得那一年我从法国来,他送了一把气枪和一面美国国旗给我。他是什么样儿的 ”
“他这个人可怎么说呢 打猎的本领了不起,捕鱼的本领也了不起,还有一双好眼睛。”
“比你还了不起吗 ”
“他的枪法要比我强得多了,他的父亲也是一个打飞鸟的神枪手。”
③“我就不信他会比你还强。”
“喔,他可强着哩。他出手快,打得准。看他打猎,比看谁打猎都过瘾。他对我的枪法是很不满意的。”
“咱们怎么从来也不到爷爷坟上去祷告祷告 ”
“咱们的家乡不在这一带。 离这儿远着哪。”
“在法国可就没有这样的事情。要是在法国咱们就可以去。我想我总应该到爷爷坟上去祷告祷告。”
“改天去吧。”
“以后咱们可别住得那么远才好,要不,将来我到不了你的坟上去祷告,那怎么行呢。”
“那以后再瞧着办吧。”
“你说咱们大家都葬在一个方便的地方行不行 咱们都葬在法国吧。葬在法国好。”
“我可不想葬在法国。”尼克说。
“那也总得在美国找个比较方便的地方。咱们就都葬在牧场上,行不行 ”
“这个主意倒不坏。”
“这样,我在去牧场的路上,也可以在爷爷坟前顺便停一停,祷告一下。”
“你倒想得挺周到的。”
“唉,爷爷坟上连一次也没去过,我心上总觉得不大舒坦啊。”
④“咱们总要去一次的,”尼克说,“放心吧,咱们总要去一次的。”
(有删改)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尼克不愿意穿父亲给他的衬衣是因为厌恶衬衣上的气味,后来故意弄丢了衬衣,可见尼克年轻时性格有些执拗。
B.尼克讲述与印第安人一起打黑松鼠的经历,表现出他回答孩子问题时的耐心,其中也流露出他对过去的怀念。
C.尼克和父亲小时候都跟印第安人一块住过,都有印第安人朋友,说明当时印第安人在社会上比较受欢迎。
D.通过尼克的讲述,尼克的儿子对爷爷更加了解,他多次表示想去爷爷坟上祷告,体现出尼克儿子的懂事。
7.下列对文中画线句子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语句①中描写了尼克被父亲鞭打后的一系列的动作,透露出尼克的内心感受。
B.语句②从嗅觉的角度描述印第安人的各种气息,符合尼克嗅觉灵敏的人物设定。
C.语句③“我就不信他会比你还强”说明儿子对爷爷枪法的不屑及对父亲的崇拜。
D.语句④中“咱们总要去一次的”语意丰富,既是尼克对儿子说的,也是对自己说的。
8.小说主体部分是尼克和儿子的对话,请分析文中对话描写的作用。(4分)
答:
9.在高二(1)班举办的读书分享会上,小刚同学提出:“《两代父子》开头写尼克厌恶父亲,后文又写‘感谢父亲’,尼克对父亲的态度前后矛盾。”你如何看待小刚的观点 请结合小说内容加以分析。(6分)
答:
二、古代诗文阅读(35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故古圣王以审以尚贤使能为政,而取法于天。唯天亦不辩贫富、贵贱、远迩、亲疏,贤者举而尚之,不肖者抑而废之。
然则富贵为贤以得其赏者谁也 曰:若昔者三代圣王尧、舜、禹、汤、文、武者是也。所以得其赏何也 曰:其为政乎天下也,兼而爱之,从而利之,又率天下之万民,以尊天事鬼,爱利万民。是故天、鬼赏之,立为天子,以为民父母,万民从而誉之“圣王”,至今不已。则此富贵为贤以得其赏者也。
然则富贵为暴以得其罚者谁也 曰:若昔者三代暴王桀、纣、幽、厉者是也。何以知其然也 曰:其为政乎天下也,兼而憎之,从而贼之,又率天下之民以诟天侮鬼,贼杀万民。是故天、鬼罚之,使身死而为刑戮,子孙离散,室家丧灭,绝无后嗣,万民从而非之曰“暴王”,至今不已。则此富贵为暴而以得其罚者也。
然则亲而不善以得其罚者谁也 曰:若昔者伯鲧①,帝之元子,废帝之德庸既乃刑之于羽之郊乃热照无有及也帝亦不爱。则此亲而不善以得其罚者也。
然则天之所使能者谁也 曰:若昔者禹、稷、皋陶是也。何以知其然也 先王之书《吕刑》道之曰:“皇帝②清问下民,有辞有苗。 曰:‘群后之肆在下,明明不常,鳏寡不盖,德威维威,德明维明。’乃名三后③,恤功于民。伯夷降典,折民维刑;禹平水土,主名山川;稷隆播种,农殖嘉谷。三后成功,维假于民。”则此言三圣人者,谨其言,慎其行,精其思虑;索天下之隐事遗利,以上事天,则天享其德;下施之万民,万民被其利,终身无已。故先王之言曰:“此道也,大用之天下则不窕,小用之则不困,修用之则万民被其利,终身无已。”
(节选自《墨子·尚贤》)
【注】①鲧:相传为颛顼之子,是禹的父亲。奉命治水,九年未成。②皇帝:指尧帝。③三后:指伯夷、大禹、后稷三君。
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
废帝之A德庸B既C乃刑之D于羽之郊E乃热照无有F及也G帝亦不爱。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不肖,是“不才、不贤”的意思,与成语“不肖子孙”中的“不肖”意思不同。
B.然,“这样”的意思,与《劝学》中“鞣使之然也”的“然”意思相同。
C.鳏寡,指无劳动力且无人供养的人,老而无妻者谓之寡,老而无夫者谓之鳏。
D.已,“停止”的意思,与《六国论》中“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的“已”意思不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古代的帝王选用人才时,要取法于天,不仅要考虑贫富、贵贱、远近、亲疏等因素,而且应该考虑人才是不是对治理国政有利。
B.尧、舜、禹等因为推行仁政而受到上天的奖赏,桀、纣、幽等因为残害百姓而受到上天的惩罚,可见仁心对君王至关重要。
C.爱护百姓的君王会得到颂扬,贼杀百姓的君王会受到惩罚,君王的亲族也是一样,光有高贵的身份而不做好事同样会受到惩罚。
D.大禹、后稷、皋陶这些人因为能为百姓办事,对百姓有恩德,具有真正的威严和明察,因而获得了百姓的拥戴。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是故天、鬼罚之,使身死而为刑戮,子孙离散。
译文:
(2)索天下之隐事遗利,以上事天,则天享其德。
译文:
14.上天任用“三后”,他们的功劳分别是什么 请简要概括。(3分)
答: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15~16题。
渐渐①之石
《诗经·小雅》
渐渐之石,维其高矣。山川悠远,维其劳矣。武人东征,不皇②朝矣。
渐渐之石,维其卒③矣。 山川悠远,曷其没矣。 武人东征,不皇出矣。
有豕④白躏⑤,烝⑥涉波矣。月离于毕⑦,俾滂沱矣。武人东征,不皇他矣。
【注】①渐渐:同“巉巉”,山石高峻貌。②皇:同“遑”,闲暇。③卒:借为“崒”,高峻而危险貌。④豕:猪。⑤躏:蹄子。⑥烝:众多。⑦毕:二十八星宿的毕宿。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各章先叙后议,情出自然,透过一次“武人东征”事件,点出穷兵黩武的危害性。
B.前两章采用相似的句式,以回环复沓的形式写出东征的士卒想象的景象,历历成画。
C.“曷其没矣”联想到险境的无法逾越,着力表现将士的不平、愤怨、哀叹和绝望。
D.第三章通过描写滂沱大雨汇流成河,点出行军路上的艰难,加剧了远征将士对战争的怨恨。
16.朱熹说:“将帅出征,路途险远,不堪劳苦而作此诗也。”请以第一章为例,简要分析这首诗是如何抒发军士的劳苦之情的。(6分)
答: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 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历代儒家文人将君子之道自勉作为行为规范,《〈论语〉十二章》中孔子用“ ”一句阐释了成为君子的条件;用“ ”一句阐释了君子的义利观。
(2)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中,“ , ”两句通过想象,含蓄地表达出书信无法往来、相会无期的痛苦。
(3)李白《将进酒》中,“ , ”两句化用曹植的《名都赋》,借曹植的酒杯,浇自己心中的块垒。
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2小题,7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19题。
来到黄陵县,拜谒过黄帝陵,才算① 。陵园的建筑轩敞高阔,形制壮观且意象深远,与人们对华夏民族始祖的想象很能契合。陵园中的石刻碑文甚多,当我看到毛泽东手书的《祭黄帝陵》石刻时,有关这段历史的记忆便如潮涌至。今天我们常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而这篇祭文在此地宣读的那一刻,则正是世界深陷上一个百年大变局之中的时候。
“还我河山,卫我国权,此物此志,永矢勿谖。经武整军,昭告列祖,实鉴临之,皇天后土。尚飨。”今天重读毛泽东的这篇祭文,我们能够清楚地看到,这其实是中国共产党人面对国家危难之时的一篇重要宣言,是向全国人民表明爱国救国的立场,是向全世界宣告抗日救亡的决心。
拜辞黄帝陵往山下走,我望着一株株千年古柏,② ,感慨良多。这些古柏就仿佛是华夏民族历史上一次次大危局、大成就和大进步的纪念碑,其深纹厚拙之姿,奇矍峻卓之态,便是大一统的中国数千年不败不倒不散,绵续至今的绝佳象征。
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2分)
答:
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请分析其表达效果。(5分)
答: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3 小题,1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0~22题。
如果说心脏是发动机,那心肌就是发动机的材质,心肌好,① 。心肌病的主要类型包括扩张型心肌病、肥厚型心肌病和限制型心肌病。 心肌病的病因通常并不明确,遗传性或获得性,可能导致获得性心肌病的某些健康状况或行为包括:长期高血压、长期心律失常、瓣膜问题、病毒感染、代谢障碍、放化疗、过度饮酒等。
心肌病早期可能不会有任何症状,但症状通常会随进展的病情而出现,包括活动或休息时呼吸困难、水肿等心衰。另外,有一些特殊病毒可以侵犯呼吸道引起感冒,② ,轻者可能出现心慌、乏力的情况,重者则发生心衰、晕厥甚至猝死。感冒了,一定要|好好休息,在我们无法得知何种病毒的情况下,一定要保护好我们的心脏不受侵犯。
瓣膜是心脏的大门,心脏的瓣膜出现问题,可导致狭窄或关闭不全。红楼梦中林黛玉咳血|而终,根据“腮上通红”“多行一步,便会气喘”“夜不能寐,坐起呼吸”等体征,与二尖瓣狭窄、左心功能不全比较吻合,如果当时有超声心动图,③ 。
20.下列句子中的“可能”和“轻者可能心慌、乏力”中的“可能”,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根据你的判断,事情的发展不外乎有两种可能。
B.初中生的骨骼容易变曲变形,如果课桌椅高度不合标准,很可能导致驼背。
C.教育中的惩罚,如果没有了情感基础,既偏离了教育的目的,要取得良好的效果也是不可能的。
D.尽管梭论的主张,并不包括当时的奴隶,但是也反映出普及教育的可能。
2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6分)
答:
22.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增删少量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4分)
答:
四、写作(60 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1934年到1936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红军完成了长征的壮举。在这次长征中,红军不辞辛劳,历尽千辛万苦,穿越了十余个省份。在行进的过程中,他们经历了敌军的围攻和肆意破坏,遭受了疾病、饥饿、极端严寒的折磨,但红军始终屹立不倒。他们总共进行了600余次战斗,跨越了近百条江河,攀越了40 余座高山险峰,不惧任何困难和挑战,始终坚定着自己的使命。
在学完《长征胜利万岁》一文后,高二(2)班举办“学习长征精神,走好新时代长征路”的主题演讲活动,请你写一篇演讲稿,展现你的思考和认识。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