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 世界的气候 同步练习(含答案)七年级地理上学期人教版

文档属性

名称 3.4 世界的气候 同步练习(含答案)七年级地理上学期人教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3-11-19 08:36:2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3.4世界的气候同步练习-2023-2024学年七年级地理上学期人教版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读“某地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下列对该地降水特点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全年多雨 B.夏季多雨
C.冬季多雨 D.全年少雨
2.下列对该地气温特点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冬季严寒,夏季高温 B.冬季温暖,夏季炎热
C.终年高温 D.终年温和
3.据此分析该地的气候可能为( )
A.温带大陆性气候 B.温带季风气候
C.热带雨林气候 D.极地气候
4.可能位于该地的建筑是( )
A. B.、C. D.
读安第斯山脉 南段图及A、B两地的气候资料图,完成下列各题。
5.图中的A地气候类型是( )
A.地中海气候 B.亚热带季风气候
C.温带季风气候 D.温带海洋性气候
6.造成A、B两地降水不同的主要因素是( )
A.纬度因素 B.地形因素 C.海陆分布 D.太阳辐射
影片《一路向南》中,故事主人公于阿拉斯加(a)会合,开始了他们的美洲穿越计划。他们从北极圈出发,一路向南,以阿根廷最南端(b)为目的地。读世界等温线分布局部图。
完成下面小题。
7.从会合地到目的地气温的变化过程是
A.逐渐升高 B.逐渐降低 C.先升高再降低 D.先降低再升高
8.在狭长的南美洲南部地区,东西两侧都濒临海洋,形成了不同的气候类型(如右图),其影响因素是
A.植被 B.海陆位置 C.地形 D.纬度位置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9.艾森港与萨米恩托相比( )
A.年降水总量大 B.临大西洋 C.低温期不一致 D.都位于北半球
10.造成两地气候不同的主要原因是( )
A.纬度相差悬殊,艾森港位于热带 B.中间有高山,艾森港位于迎风坡
C.距海远近悬殊,萨米恩托深居内陆 D.人为影响,萨米恩托人口数量多
如图为世界年降水量图(部分)。读图,完成以下小题。

11.图示区域年降水量( )
A.赤道附近地区均大于2000mm B.南回归线附近的大陆东岸较西岸多
C.从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 D.最少的地区位于澳大利亚大陆东部
12.甲、乙两地降水量差异较大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地形 B.海陆分布 C.纬度位置 D.人类活动
13.与图中丙地景观类似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013年6月17日,河南成为全国最大的火炉,大部分地区气温超过37℃,高温面积和温度均高居全国榜首。气象专家王纪军说,这和全世界温室效应以及现在一些监测站移到了城市当中有关。据此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4.能够支持和“一些监测站移到了城市当中有关”的是 ( )
A.城市污染严重,影响仪式误差
B.城市中缺少植被,光照强
C.城市湿地面积广,湿地热容量大
D.城市内部废热排放多,产生城市“热岛效应”
15.下列关于“世界温室效应”的说法,错误的有 ( )
A.与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不断增多有关
B.成因和人类大量破坏植被有很大关系
C.不会对一些小岛国家造成影响
D.增加清洁能源比重是治理的良策
16.热带雨林区常年气候炎热,雨量充沛,季节差异极不明显,是世界上一半以上的动植物栖息地。读世界热带雨林分布图,完成下列问题。
(1)热带雨林多分布在 (特殊纬线)附近,属于 (五带)地区。
(2)图中热带雨林分布面积最广的是 群系,主要分布在 河流域。
(3)亚马孙平原的气候特征为 。
(4)马达加斯加岛 (东/西)侧有热带雨林分布,两侧纬度位置相同,但其植被分布差异较大,主要是因为 。
(5)试分析保护热带雨林的意义。(任答两点)
(6)卫星资料显示近几十年来,印度尼西亚的热带雨林面积大幅度减少,试分析由此可能导致的环境问题并为热带雨林的保护提两点建议。
参考答案:
1.A 2.C 3.C 4.C
5.A 6.B
7.C 8.C
9.A 10.B
11.B 12.A 13.C
14.D 15.C
16.(1) 赤道 热带
(2) 美洲雨林 亚马孙
(3)全年高温多雨
(4) 东 岛屿东侧位于迎风坡,降水多;西侧位于背风坡,降水少
(5)保护热带雨林可以提升空气净化能力;提供充足的氧气;调节气候,保温保湿;保护动植物的栖息地;为生产生活提供木材等。(任答两点)
(6)导致的环境问题可能有:涵养水源能力下降,引发水土流失,土壤肥力下降;生存环境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保护建议:雨林的砍伐要与人工造林相结合,鼓励保护性的雨林开发方式;加强环境保护教育,提高公民的环保意识;加强雨林的管理和保护,建立自然保护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