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测试卷
本试卷共 100 分,考试时间 60 分钟。
注意事项:
1、答第 I 卷前, 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用铅笔涂写在答题卡上。
2、选出答案后, 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
后,再填涂其它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一 、选择题(本题共 14 个小题; 每小题 3 分,共 42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 项是正确的)
1.化学是材料科学、生命科学、环境科学和能源科学的重要基础。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合金、合成纤维、合成橡胶都是有机合成材料
B.酒精、吗啡、海洛因都是毒品
C.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粉尘都是大气污染物
D.石油、煤、氢气都是不可再生的化石燃料
2.下列与血液相关的叙述, 正确的是( )
A.成熟的血细胞没有细胞核
B.白细胞具有吞噬病菌,促进止血和加速凝血的作用
C.血浆能够运载血细胞,运输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
D.贫血是指血浆中蛋白含量过少或红细胞数量过少
3.动物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形成了多种不同的呼吸方式和呼吸器官,下列有关动物呼吸器官叙述
正确的是( )
A.鱼的呼吸器官是肺 B.青蛙的呼吸器官是鳃
C.鸟的呼吸器官是皮肤 D.狗的呼吸器官是肺
4.人在站立时,其下肢血液仍能回流到心脏,与之相关的瓣膜是( )
A.动脉瓣 B.静脉瓣
C.房室瓣 D.动脉瓣和静脉瓣
5.如图是显微镜下观察人血涂片标本, 当人体出现急性炎症时,血液里数量明显增多的血细胞是
( )
第 1 页(共 17 页)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6.人体 90%以上的热量是通过皮肤散发出去的,如图中所示 A.B、C 为不同温度环境中人体皮肤
血管的口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中血管 A 的口径是正常温度下的口径
B.人在低温环境时会不自觉的颤抖, 导致血流量适当增加,故血管口径如图 A
C.人在情绪激动时往往会“面红耳赤”,此时的血管为图 A 中的口径
D.在炎热的夏天, 往往人的血管会外凸一些, 因为当时的血管口径如图 C
7.研究发现, 运动有助于减肥。根据如图所示几种活动的耗氧量,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运动所需的能量来自于细胞内有机物的分解
B.耗氧量可作为有机物消耗量的一个检测指标
C.静坐不需要消耗能量,贪吃贪睡会导致肥胖
D.在以上几种活动中, 最佳的减肥方式是慢跑
8.如图是用显微镜观察到的人血涂片视野, 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是( )
第 2 页(共 17 页)
A. ①个体最小,能穿透血管壁
B. ②数量最多,能够吞噬病菌
C. ③的数量最多, 具有运输氧的功能
D. ①②③三种细胞中只有③没有细胞核
9.加入少量抗凝剂的血液出现分层现象,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 B. C. D.
10.下列有关人体结构与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心室的壁比心房的壁厚
B.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是由一层扁平的上皮细胞构成, 利于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
C.动脉血管和静脉血管中都有瓣膜, 能防止血液倒流
D.小肠内表面有许多环形皱襞和小肠绒毛,大大增加了小肠消化和吸收的面积
11.人体内多余的水分, 排出到体外的途径有( )
①皮脂腺 ②汗腺 ③表皮 ④真皮 ⑤肾脏 ⑥肺
A. ①②③④⑤⑥ B. ①②⑤⑥
C. ②⑤⑥ D. ①②⑤
12.科学兴趣小组对不同食物中的能量进行测定,实验结果如下表,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食物名称 花生仁 黄豆 核桃仁 大米
质量(克) 20 20 20 20
水(毫升) 50 50 50 50
温度上升(℃) 2.2 1.4 3 1.3
第 3 页(共 17 页)
A.为了减少实验误差, 应该设置重复组
B.从实验可得,花生仁、黄豆、大米三种食物中, 含能量最多的是核桃仁
C.测量过程中,若燃烧匙中的核桃仁未燃尽, 需重新点燃,直至物质燃尽
D.大米中含有的营养物质主要是淀粉,黄豆中含有的营养物质主要是脂肪
13.如图是人体血液循环和气体交换示意图。 A.B、C、D 表示心脏的 4 个腔, 数字表示血管。有
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肺循环可表示为:C→D→2→3→5→A
B.在 A.B、1、5 内流动的血液是含氧丰富的动脉血
C.体循环可表示为:B→ 1→7→6→C
D.人体血液循环可以分为体循环和肺循环
14.我市部分中小学生享受国家免费提供的营养餐,营养餐中面包的主要成分是淀粉, 关于淀粉
在人体内的代谢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第 4 页(共 17 页)
A.淀粉不能为人类提供能量
B.形成尿液的主要器官是肾脏
C.正常尿液中一定含有 a 物质
D.淀粉的消化需要胃蛋白酶的参与
二 、填空题(30 分) 把答案填在题中的横线上或按题目要求作答
15.血液循环系统由 、 、 组成。其中血液属于 组
织。
16.科学就在我们身边, 请用所学科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电影《我和我的祖国》中,《相遇》篇讲述的是中国第一颗原子弹成功爆炸的事件,原子弹
爆炸是利用 释放出巨大的能量。
(2)胃酸的主要成分是盐酸,胃舒平是治疗胃酸过多的主要药物, 其主要成分是氢氧化铝, 请
写出这种药物在胃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为促进学生积极参加体育活动,提高身体素质,我区推行“阳光体育一小时”活动。学生
锻炼时,所需的能量主要来自体内 (填字母)物质的氧化分解。
A.葡萄糖
B.脂肪
C.蛋白质
D.维生素
17.美国医学家研发了一种对 FSGS(一种罕见的以蛋白尿为特征的肾病)有较好疗效的新型药物。 健康人经肾脏中肾单位的滤过和 的作用后形成的尿液不会含有蛋白质、葡萄糖等物质, 而 FSGS 患者的尿液中出现大量蛋白质,这表明患者肾单位中 的结构异常, 病情发展严
重时会出现肾衰,需进行透析或肾脏移植。
18.如图横坐标表示消化道, 纵坐标表示三大营养物质的含量(A.B、C、D、E 表示消化道部位,
曲线甲、乙、丙表示营养物质),回答下列问题:
第 5 页(共 17 页)
(1)A 是消化道中的 。
(2)D 中能直接吸收的营养物质有 (多选)。
A.麦芽糖 脂肪 蛋白质 B.蛋白质 粗纤维 葡萄糖
C.甘油 脂肪酸 无机盐 D.水 维生素 氨基酸
(3)丙曲线代表 消化的过程。
19.最近各药店的感冒清等药十分畅销, 一般药的外壳都有胶囊, 吞服后可缓解头痛、流涕、发
热、咽痛(有炎症)等症状。
(1)医生建议有上述症状的患者如果血液中 计数超过正常值可服用该胶囊;
(2)胶囊外壳的成分是淀粉,到达胃里 (选填"“能 ”或“不能”) 被胃液消化;
(3)药品成分最终被 (填器官名称)吸收;
(4)药物吸收进入血液到达患病部位前, 首先到达心脏的 (填心腔名称) 。
三 、实验题(16 分)把答案填在题中的横线上或按题目要求作答
20.为了研究哪些因素会影响新鲜柠檬片泡制的柠檬水中维生素 C 的含量,小科选择了一些大小、 新鲜程度相同的柠檬进行实验, 他们准备了 6 个 450 毫升容量的相同的瓶子(带刻度)、天平、 恒温箱、蒸馏水、刀片(用于将柠檬切片)等实验器材,并且确定了用维生素测试纸来测试维生
素 C 的含量。
(1)用刀片切下一片新鲜柠檬片泡制在一定质量的 30℃的蒸馏水中。每隔一定时间测量维生素
C 含量,得到如乙图所示的折线图, 该实验可得出的结论是 。
第 6 页(共 17 页)
(2)结合题目中提供的实验器材和第 1 小题的信息,请设计实验研究新鲜柠檬片泡制在蒸馏水 中的维生素 C 含量随温度变化的影响。(老师对实验的建议:①实验温度在 0℃~100℃之间。②
实验应设计 5~6 组。)
21.酶的催化效率不仅与温度、酸碱度有关,还与离子种类有关,如氯离子(Cl- )能提高唾液淀 粉酶的催化效率,铜离子(Cu2+ ) 能降低唾液淀粉酶的催化效率, 钠离子(Na+ )对唾液淀粉酶
的催化效率没有影响。
为了进一步探究硫酸根离子( S04 (2) ) 能否提高唾液淀粉酶的催化效率, 小科设计了如下实
验方案:
试管号 1%淀粉溶液 1%稀硫酸 蒸馏水 碘液
1 号 2 毫升 0 1 毫升 2 滴
2 号 2 亳升 1 毫升 0 2 滴
①取 2 支洁净的试管,按表中从左到右的顺序,将药品加入到相应的试管中。
②在 2 支试管中各加入 1 毫升稀释唾液后摇匀。
③将两只试管放入 37℃的水浴中加热 5 分钟, 观察并记录现象。
(1)步骤③中 37℃的水浴加热的目的是 。
(2)小衢认真阅读了小科的实验方案,指出该方案还不能确定硫酸根离子能否提高唾液淀粉酶
的催化效率,需作如何改进?
(3)如果硫酸根离子能提高唾液淀粉酶的催化效率,则实验改进后观察到的现象应该
是 。
四 、解答题(12 分)解答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 的不能得分。 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
22.我们食用的大米和面粉是对谷和麦进行一定的加工而生产出来的。
材料一:从小麦提取食用面粉,加工精细程度越高,麦粒表面磨去越多, 最终加工成的面粉等级
越高。
第 7 页(共 17 页)
(注:(1)图中三种面粉,特一粉等级最高,标准粉等级最低;(2)柱形图上表示的量如最后柱
标)
材料二:镉、汞等有害离子可能通过空气和水进入土壤,污染稻米。如果人体摄入镉过量,会在 肾脏累积, 严重的会造成肾衰竭,同时对骨骼造成不良影响。国际权威机构建议: 一个质量为
60 千克的成年人, 每天的镉摄入量不应超过 60 微克。
(1)大米、面粉的主要营养成分是 。
(2)材料中的铁、镉、汞都是 元素。
(3)分析柱形图,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可多选)
A.加工精细程度越高, 面粉营养损失越多
B.面粉等级越高, 维生素 E 的含量也越高
C.食物纤维不能提供能量,但对人体有益
D.谷和麦在加工过程中是发生了化学变化
(4)某监管单位对大米进行抽检,其中一份大米样品的镉含量为 0.25 毫克/千克。如果一个 60
千克的成年人每天摄入该大米 200 克,则该成年人镉摄入量是否超过国际权威机构建议
值? 。
23.2019 嘉兴国际马拉松,以“追梦奔跑,幸福嘉马”为主题,于 11 月 23 日上午 7 时 30 分在 嘉兴市市民广场鸣枪起跑。为倡导全民健身,赛会组织了很多市民参与部分路段的奔跑。许多市
民跑完后都出现了肌肉酸痛的现象, 请解释原因: 。
第 8 页(共 17 页)
第四单元测试卷答案解析
本试卷共 100 分,考试时间 60 分钟。
注意事项:
1、答第 I 卷前, 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用铅笔涂写在答题卡上。
2、选出答案后, 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
后,再填涂其它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一 、选择题(本题共 14 个小题; 每小题 3 分,共 42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 项是正确的)
1.
解: A.合金是金属材料,不是有机合成材料, 错误;
B、酒精不是毒品, 错误;
C、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粉尘都是大气污染物,正确;
D、氢气是可以再生的能源,不属于化石燃料, 错误;
故选: C。
2.C
【解析】根据血液的组成及各部分的功能解题即可。
解: A.在人体成熟的血细胞中, 红细胞、血小板没有细胞核、白细胞具有细胞核, 故 A 错误;
B、白细胞具有吞噬病菌,防御和保护作用,血小板具有止血和加速凝血的作用, 故 B 错误;
C、血浆能够运载血细胞,运输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故 C 正确;
D、贫血是指红细胞中血红蛋白含量过少或红细胞数量过少,故 D 错误;
故答案为: C。
3.D
【解析】自然界中的动物多种多样, 其特点各不相同,不同的动物有着不同的呼吸器官。
A. 鱼终生生活在水中, 吸收水中的溶解氧, 用鳃呼吸, 用鳍游泳,故 A 错误。
B.青蛙的呼吸器官是肺, 兼用皮肤辅助呼吸, 故 B 错误。
C.鸟能进行双重呼吸,气体交换的场所是肺, 故 C 错误。
D. 狗是哺乳动物, 呼吸器官是肺,故 D 正确。
第 9 页(共 17 页)
故选 D。
4.B
【解析】体循环:左心室-主动脉-全身各级小动脉-全身毛细血管-上下腔静脉-右心房;肺循环:
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
体循环:左心室-主动脉-全身各级小动脉-全身毛细血管-上下腔静脉-右心房;确保血液不会流, 朝一个方向流动的原因是人体心房与心室间有房室瓣, 动脉中有动脉瓣,静脉中有静脉瓣,下肢
血液仍能回流到心脏属于体循环的上下腔静脉,起作用的是静脉瓣;
故答案为: B.
5.
解: ②红细胞的主要功能是运输氧气,血红蛋白是红细胞内的一种蛋白质主要特性是容易与氧结 合和分离,④血小板的主要功能是止血和加速凝血,③白细胞的主要功能为吞噬病菌、防御和保 护等。当病菌侵入人体后,白细胞能穿过毛细血管壁进入组织,聚集在发炎部位并将病菌吞噬, 炎症消失后,白细胞数量恢复正常。因此人体出现急性炎症时,血液里数量明显增多的血细胞是
③白细胞。
故选: C。
6.
解: A.图中血管 B 的口径是正常温度下的口径,A 错误;
B、当气温低时,汗腺分泌的汗液减少,流经体表的血液减少,血管收缩(如图 C 所示),就能减
少体内热量的散失, 保持体内的热量。B 错误;
C、在情绪激动时往往会“面红耳赤”,此时的毛细血管扩张,血流量增加,如图 A.C 正确;
D、在炎热的夏天, 流经体表的血液增多, 血管收缩(如图 A 所示),D 错误。
故选: C。
7.
A.运动时,需要大量的能量,能量的来源是食物。食物被消化后, 营养成分进入细胞转化为各 类有机物。在细胞的线粒体中通过呼吸作用将贮藏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 除了一部分转化
为热能外,其余的贮存在 ATP 中,供人体进行各项生命活动时的需要,保证细胞各项生命活动的
第 10 页(共 17 页)
能量供应, A 不符合题意;
B.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的过程要有氧气的参与, 因此,耗氧量可作为有机物消耗量的一个检测指
标, B 不符合题意;
C.我们人体不管睡不睡觉,机体时时刻刻都在进行生命活动, 就需要消耗能量, C 符合题意;
D.根据题意和图可知,减肥实际是与有机物分解释放能量有关,有机物的分解又与氧气的量有关,
因此消化氧气越多, 有机物分解越多,减肥效果最佳, D 不符合题意。
故选 C。
8.C
【解析】根据血细胞的形态、结构知识解题。据图可知, ①是血小板、②是白细胞、③是红细胞。
解: A. ①血小板是最小的血细胞,但不能穿透血管壁, 故 A 错误;
B、②白细胞最大, 具有防御和保护的功能,能够吞噬病菌,故 B 错误;
C、③红细胞的数量最多,具有运输氧和部分二氧化碳的功能, 故 C 正确;
D、成熟的血细胞中只有白细胞具有细胞核、红细胞和血小板均没有细胞核, 故 D 错误;
故答案为: C。
9.B
【解析】血液就是由血细胞和血浆构成的。
上层半透明的液体是血浆,约占血液总量的 55%,下层为血细胞, 中间层为白细胞。
故答案为: B
10.C
【解析】
(1)心脏主要由心肌构成.它有 4 个空腔, 按照位置关系,这 4 个腔分别叫作左心房、左心室、 右心房、右心室.心房在上,心室在下, 而且左心房只和左心室相通, 右心房只和右心室相通,
左右心房和左右心室之间都是不相通的。在心脏的 4 个腔中, 左心室的肌肉壁最厚。
第 11 页(共 17 页)
(2)根据知所学知识可知肺泡的结构特点:肺泡外缠绕着毛细血管,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只
有一层上皮细胞;如图:
(3)小肠在消化道内最长,长约 5-6 米; 小肠壁的内表面有许多环形皱襞, 皱襞上有许多绒毛 状的突起,这种突起叫做小肠绒毛。由于环形皱襞和小肠绒毛的存在,使小肠的吸收面积大大增 加, 可达 200 平方米以上;小肠绒毛的壁很薄, 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而且绒毛中有丰富的毛
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这种结构特点有利于小肠吸收营养物质。
A.在心脏的四个腔中, 左心室与主动脉相连, 将心脏的血液输送到全身各处,路程远, 需要的
压力大,因此左心室壁最厚。 A 叙述正确;
B、肺泡外包绕着毛细血管,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是由一层扁平的上皮细胞构成, 利于肺泡与
血液的气体交换。B 叙述正确;
C、在人体内, 四肢静脉中有静脉瓣, 防止血液倒流。动脉中没有瓣膜。 C 叙述错误;
D、小肠内表面有许多环形皱襞和小肠绒毛,大大增加了小肠消化和吸收的面积。 D 叙述正确。
故答案为: C
11.C
【解析】排泄是细胞代谢终产物排出体外的过程, 如二氧化碳、水、无机盐和尿素等.
排泄的途径有三条:②汗腺, 因为汗腺分泌皮肤排出汗液;泌尿系统(主要器官⑤是肾脏)排出
尿液; 呼吸系统(主要器官是⑥肺) 排出二氧化碳和水。
第 12 页(共 17 页)
故答案为: C
12.D
【详解】
A.要排除偶然因素造成的误差, 应该设置重复组, 多测几次, 以减小误差, 提高可信度,故 A
正确。
B、从实验可得,等质量的花生仁、黄豆、大米三种食物完全燃烧, 核桃仁所对应的试管中的水
上升温度最高, 则含能量最多的是核桃仁,故 B 正确。
C、为了保证实验的准确性,测量过程中, 若燃烧匙中的核桃仁未燃尽, 需重新点燃,直至物质
燃尽, 故 C 正确。
D、大米中含有的营养物质主要是淀粉,黄豆中含有的营养物质主要是蛋白质,故 D 错误。
故选 D。
13.A;
14.B
【解析】(1)图中主要描述了淀粉的消化、吸收及排泄的过程。
(2)淀粉分解的产物是葡萄糖。
(3)酶的催化具有专一性。
A.糖类包括淀粉、葡萄糖、蔗糖、麦芽糖等, 在大米、小麦、马铃薯和玉米等食物,是人体所
需能量的主要来源, 故说法错误;
B、 肾脏就像一部过滤机,当血液流经肾脏时,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形成尿
液,故说法正确。
C、淀粉分解的产物是葡萄糖,如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全部葡萄糖和氨基酸等, 经肾小管的
吸收作用进入肾小管外的毛细血管重新回到血液中,所以说法错误。
D、酶的催化具有专一性,淀粉属于糖类, 所以胃蛋白酶对其消化不起催化作用,故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 B
二 、填空题(30 分) 把答案填在题中的横线上或按题目要求作答
15.血液; 血管;心脏; 结缔
【解析】此题是一道基础题,考查了人体的血液循环系统的组成, 记忆性的试题难度不大。
第 13 页(共 17 页)
血液循环系统由血液、血管和心脏组成, 血液属于结缔组织。
故答案为:血液 ;血管 ;心脏 ;结缔
16.
解:(1)原子弹爆炸是利用核裂变释放出巨大的能量;故答案为: 核裂变;
(2)胃酸的主要成分是稀盐酸,稀盐酸能与胃舒平的主要成分氢氧化铝发生中和反应生成了氯 化铝和水,反应的方程式是:Al(OH)3+3HCl═AlCl3+3H2O。故答案为:Al(OH)3+3HCl═AlCl3+3H2O;
(3)学生锻炼时, 所需的能量主要来自体内葡萄糖的氧化分解;故答案为: A.
17.重吸收;肾小球
【解析】根据肾单位的结构及尿液的形成过程知识解题, 尿液的形成过程包括肾小球的滤过作用
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解:尿液的形成过程包括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将血浆变 成原尿,其中蛋白质和血细胞不能进入原尿内;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将原尿变成了尿液,其中 全部的葡萄糖、绝大部分的水和部分的无机盐被重吸收进入血液,尿液中没有; 尿素的含量经重 吸收后,显著增加; 故 FSGS 患者的尿液中出现大量蛋白质,表明患者肾单位中肾小球的结构异
常;
故答案为: 重吸收、肾小球。
18.(1)口腔
(2)C;D
(3)脂肪
【解析】A 是口腔, 是淀粉初步消化的场所:C 是胃,是蛋白质初步消化的场所; D 是小肠,是
脂肪初步消化的场所;甲是淀粉;乙是蛋白质;丙是脂肪;
(1)甲是淀粉,在 A 口腔中进行初步分解;
(2)D 是小肠,甲是淀粉最终在小肠中被消化为葡萄糖, 乙是蛋白质, 最终在小肠中被消化为 氨基酸;丙是脂肪,最终在小肠中被消化为甘油和脂肪酸;这些小分子物质能被直接吸收,除此 之外,无机盐,维生素和水也能被直接吸收;粗纤维不能被消化和吸收,只是帮助肠道蠕动;所
以 D 小肠中能被直接吸收的物质有 C 和 D;
第 14 页(共 17 页)
(3)丙曲线代表 脂肪消化的而过程;
故答案为:(1) 口腔 (2) C D (3) 脂肪
19.(1)白细胞
(2)不能
(3)小肠
(4)右心房
【解析】体循环:左心室-主动脉-全身各级小动脉-全身毛细血管-上下腔静脉-右心房;肺循环:
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血液中有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三种血细胞;
红细胞可以运输氧气和营养物质;白细胞可以吞噬各种病毒; 血小板具有凝血作用; (1)有炎症可以服用该胶囊,炎症的验血指标是血液中的白细胞计数超过正常值;
(2)淀粉在口腔中被初步消化, 在小肠中被完全消化,所以在胃中不能被消化;
(3)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 所以药品成分最终被小肠吸收;
(4)通过体循环, 先到达右心房;
故答案为:(1)白细胞(2)不能(3)小肠(4)右心房
三 、实验题(16 分) 把答案填在题中的横线上或按题目要求作答
20.
解:(1)根据图像维生素 C 随时间变化图可知, 在 30℃, 0∽4 小时内用新鲜柠檬片泡制柠檬水 的时间越长,维生素 C 含量越高,4 小时后维生素 C 含量基本不变; 故答案为:在 30℃, 0∽4 小时内用新鲜柠檬片泡制柠檬水的时间越长, 维生素 C 含量越高, 4 小时后维生素 C 含量基本不
变;
(2)研究新鲜柠檬片泡制在蒸馏水中的维生素 C 含量随温度变化的影响,可以设置不同的温度 区间,然后控制其他变量相同。方案为:在瓶子中分别装入质量为 400 毫升的温度分别为蒸馏水, 将其放入恒温箱,将温度分别控制到 0℃、 20℃、 40℃、 60℃、 80℃、 100℃,然后将柠檬切相 同的大小放入瓶中,1 小时、2 小时、3 小时、4 小时分别用维生素 C 试纸测试维生素 C 含量,改 变水的体积重复上述实验,故答案为:在瓶子中分别装入质量为 400 毫升的温度分别为蒸馏水,
将其放入恒温箱,将温度分别控制到 0℃、 20℃、 40℃、 60℃、 80℃、 100℃,然后将柠檬切相
同的大小放入瓶中,1 小时、2 小时、3 小时、4 小时分别用维生素 C 试纸测试维生素 C 含量,改 第 15 页(共 17 页)
变水的体积重复上述实验。
21.(1)模拟人体口腔温度,使消化酶保持最佳活性
(2)可以将硫酸改为硫酸钠,因钠离子对唾液淀粉酶的催化效率无影响
(3)蓝色先褪色
【解析】 (1)消化酶是人体消化器官分泌的消化液中所含有的物质, 是一种蛋白质。消化酶的主 要作用是将食物分解为人体能够吸收的小分子物质。所有的酶都是专一的,一种酶只催化一种或
一类化学反应, 所以消化酶有很多种。
(2)对照实验是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外,其他条件 都相同的实验, 这个不同的条件,就是唯一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 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
一般的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 就是实验组, 没有处理的就是对照组。
(1)实验步骤第 3 步是酶催化实验的水浴加热步骤, 人体温度 37℃酶的活性是最强的,所以加热
必须是 37℃温度下完成。
(2)对照实验是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外,其他条件
都相同的实验, 这个不同的条件,就是唯一变量。
表格中加入了 1%稀硫酸, 分解后有氢离子和硫酸根离子,因氢离子可能对其具有催化效果,
故有两个变量,所以很难下结论证明只有硫酸根的作用,可以将硫酸改为硫酸钠,因钠离子对唾
液淀粉酶的催化效率无影响。
(3)淀粉遇碘会变蓝,所以只要淀粉消失则蓝色就会褪去。如果硫酸根离子能提高淀粉酶的催化
效率, 则乙试管的淀粉应该首先被分解, 蓝色先褪色。
四 、解答题(12 分)解答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 的不能得分。 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
22.(1)淀粉
(2)重金属
(3)A;C
(4)未超过
【解析】 人体所必需的营养素有蛋白质、脂肪、糖、无机盐(矿物质)、维生素、水和纤维素 7
第 16 页(共 17 页)
类。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的产生;
(1)大米、面粉的主要营养成分是淀粉;
(2)材料中的铁、镉、汞(常温下的液态金属)都是金属元素;
(3)从柱状图中可以看出,加工精细程度越高,面粉营养损失越多,面粉等级越高,维生素 E 含量越少, 食物纤维不能提供营养, 但是对人体有益,谷和麦在加工过程中是发生了物理变化,
其成分不变;所以选 AC。
(4)一份大米样品的镉含量为 0.25 毫克/千克 , 一个 60 千克的成年人每天摄入该大米 200 克, 相当于每天摄入 0.05 毫克的镉,换算单位后为 50 微克的镉, 小于 60 微克,所以不超过国
际权威机构建议值 ;
故答案为:(1)淀粉(2)重金属 (3) A C (4) 未超过
23.
解: 平时不经常锻炼的人,参加比较剧烈的运动以后, 局部肌肉有时产生酸痛现象,产生这种现 象的原因,通常认为与肌肉内部的能量代谢有关系。我们知道,肌肉的收缩需要能量,而能量是 靠肌肉组织中肌糖元分解来提供的。当人进行剧烈运动时,肌糖元分解加快,耗氧量增加,使肌 肉暂时处于相对缺氧状态,此时肌糖元可以经过丙酮酸转化为乳酸积存于肌肉内。乳酸在肌肉内 大量堆积,会刺激肌肉中的化学感受器产生兴奋,兴奋传到大脑皮层使人产生酸痛的感觉。所以 肌肉酸痛的原因是新陈代谢加快,耗氧量增加,此时因供氧不足, 肌肉细胞无氧呼吸产生乳酸。
故答案为: 新陈代谢加快,耗氧量增加, 此时因供氧不足,肌肉细胞无氧呼吸产生乳酸
第 17 页(共 17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