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4.4 综合练习
一 、选择题
1.高压输电网中的铁架与导线之间必须用绝缘材料连接,由于长期暴露在室外,要求这种材料的性质
相当稳定。下列最适合用作这种材料的是 ( )
A.铝合金 B.橡胶
C.干木材 D.陶瓷
2.下列做法能使镍铬合金丝电阻变小的是( )
A.把镍铬合金丝均匀拉长
B.把镍铬合金丝对折成两段后并联使用
C.给镍铬合金丝加热
D.把镍铬合金丝剪成两段后串联使用
3.有三个定值电阻,电阻大小关系为 R 甲间,闭合开关后,电流表读数最小的是( )
A.甲、乙串联 B.乙、丙串联 C.甲、乙并联 D.乙、丙并联
4.如图所示两电路中, 当滑动变阻器滑片 P 移动时有可能造成电源损坏的是( )
A.P1 向右移动 B.P2 向右移动 C.P1 向左移动 D.P2 向左移动
5.如图所示的电阻箱的示数为 ( )
A.2018 Ω B.2108 Ω C.8102 Ω D.8120 Ω
第 1 页(共 10 页)
6.如图所示的钨丝是将-一个白炽灯去除玻璃罩制成的,闭合开关 S,小灯泡 L 发光, 钨丝不发光, 向 钨丝吹气时,小灯泡 L 变亮,用酒精灯给钨丝加热,小灯泡 L 逐渐变暗直至熄灭,由实验可知( )
A. 钨丝的电阻随温度升高而减小
B. 向钨丝吹气时, 钨丝电阻变小
C. 给钨丝加热时, 电路中的电流变大
D. 小灯泡 L 发光而钨丝不发光是因为通过钨丝的电流小于小灯泡 L 的电流
7.有甲、乙、丙三根同种材料制成的导线, 甲和乙导线长为 1m,乙导线粗些;乙和丙导线粗细相同,
丙导线长为 0.5m,则按电阻由大到小排列的三根导线应是( )
A.甲、乙、丙 B.丙、乙、甲 C.丙、甲、乙 D.甲、丙、乙
8.如图所示, 用导线把灯泡、电池和四种物品分别相连,灯泡一定不发光的是( )
第 2 页(共 10 页)
A.
C.
B.
D.
9.如图所示是实验室常用的一种滑动变阻器。下列关于滑动变阻器的构造说法正确的是( )
A.滑片与金属杆之间是绝缘的
B.瓷筒与线圈之间不能绝缘
C.线圈是用电阻率较大的合金线制成的
D.瓷筒上缠绕的合金线所有表面都绝缘
10.电位器是变阻器的一种, 小菲同学买了一个电位器,如图所示。小菲想把它与灯泡串联起来,利用
它改变灯泡的亮度;请仔细观察,现想使滑动触头顺时针转动时灯泡变亮,以下接线方法正确的是( )
A.A,B两个接线柱分别接入电路 B.B,C两个接线柱分别接入电路
C.A,C两个接线柱分别接入电路 D.以上连接方法都正确
二 、填空题
11.如图所示为旋转式变阻器,是通过改变接入电路的电阻片的 来改变其连入电路的电阻的大 小。若图中旋转式变阻器的 B、C 两接线柱连入电路,则连入电路的弧形电阻片是 段(选填“AP”、 “PB”或“AB”)。若将该旋转式变阻器接入收音机中当作音量开关,当轴沿顺时针方向旋转时,收音
机的音量将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12.将碳棒 AB 接到如图所示的电路中,闭合开关后,灯泡发光,说明碳棒是 (选填“导体 ”
或“绝缘体”)。接着换上更长碳棒,发现灯泡的亮度变暗,说明碳棒的电阻随长度的增加而 。
13.如图所示, 将不同导体接到电路 A.B 之间时, 闭合开关, 可通过观察、比较 来 判断不同导体电阻的大小;若两个导体的电阻差异不大, 则可以在电路中串联 表做进一步的
判断。
14.已知 R1<R2,如图是将电阻接入电路的四种不同接法,其总电阻最大的接法是 ,最小的接 第 3 页(共 10 页)
法是 。(填字母序号)
15.小应观察到实验室中有多种变阻器可实现变阻,试回答:
(1)图甲为插入式电阻箱的结构示意图,在使用时拔去铜塞即可得到相应的电阻值,在甲图所示情境
中 A.B 两个接线柱之间的电阻值是 Ω。
(2)图乙为滑动变阻器,小应将它接入电路后,发现无论怎样移动滑片 P,灯泡一直能够发光且亮度 始终不变, 而且一直很暗,其原因是 。纠正错误连接后, 小应缓慢移动滑片 P 时,看到灯忽
明忽暗,这可能是因为 。
(3)图丙为旋转式变阻器的结构图, A.B、C 为变阻器的三个接线柱, P 为旋钮触片。小应将该变阻
器和灯泡 联接入电路,并且连接 (选填“A.B”,或“A.C”)接线柱,才能使顺时
针旋转旋钮触片时灯变亮。
三 、实验题
16.在研究决定电阻大小因素的实验中换用不同导体做实验时,得出如下几组实验数据:
实验次数 材料 长度 横截面积 电流(安)
1 镍铬合金线 L S 0.16
2 锰铜合金线 L S 0.42
3 镍铬合金线 L/2 S 0.32
4 镍铬合金线 L 2S 0.32
比较 1、2 两次实验结果可得结论 。
比较 1、3 两次实验结果可得结
论 。
第 4 页(共 10 页)
比较 1、4 两次实验结果可得结
论 。
四 、解答题
17.比较如图甲、乙所示的两个实验,闭合开关, 分别用酒精灯加热金属丝和废旧灯泡尾端玻璃柱(其
内嵌有相互不接触的两根金属丝),观察现象,请回答:
(1)图甲中电流表的示数 。
(2)图乙中小灯泡的亮度 (填“变暗 ”“变亮 ”或“不变”)。
18.如图所示的电路中, 有几根导线尚未连接,请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电路连接完整, 要求:
⑴两灯泡并联;
⑵电流表测通过灯 L1 的电流;
⑶闭合开关后, 向 A 端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 P 时两灯均变暗。
第 5 页(共 10 页)
4.3-4.4 综合练习答案解析
一 、选择题
1.D
【解析】材料要求有绝缘性,化学性质稳定, 在铝合金、橡胶、干木材、陶瓷中, 只要符合上述条件
的就是正确选项。
材料要求有绝缘性, 且化学性质稳定。
A.铝合金有导电性,不是绝缘体,所以错误;
B、橡胶不导电,是绝缘体,但是化学性质不十分稳定,长期暴露在室外会老化,所以错误;
C、干木材受易腐蚀,化学性质不够稳定, 所以错误;
D、陶瓷不导电,且化学性质稳定,不与空气中的成分反应,长期使用不变质,所以正确。
故答案为: D
2.
解: 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特性,与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和温度有关。在材料和温度相同时,
长度越长、横截面积越小,电阻越大。
A.把镍铬合金丝均匀拉长,长度变长、横截面积变小,则电阻变大,故 A 错误。
B、把镍铬合金丝对折成两段后并联使用,则电阻的长度变短、横截面积变大,则电阻变小,故 B 正确;
C、金属的电阻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给镍铬合金丝加热, 电阻变大,故 C 错误;
D、把镍铬合金丝剪成两段后串联使用,相当于长度和横截面积不变,故电阻不变, 故 D 错误。
故选: B。
3.B
【解析】串联电路的总电阻等于各处电阻之和,据此确定哪两个电阻串联时电阻最大, 此时总电流则
最小即可。
根据 R 总=R1+R2 结合 R 甲小, 故 B 正确, 而 A.C、D 错误。
故选 B。
4.C
【解析】对两个电路进行分析, 哪个可能会造成短路,那么它就是正确选项。
第 6 页(共 10 页)
左图: 变阻器与灯泡并联,当滑片向左移动时,变阻器的阻值变小,电流变大。当滑片在最左端时,
变阻器的阻值变为零,此时发生短路,可能会烧毁电源, 故 C 正确,A 错误;
右图: 灯泡与变阻器串联,无论变阻器的阻值怎样变化, 都不会发生短路, 故 B、D 错误。
故选 C。
5.A
【解析】使用旋钮式变阻箱时, 首先用每个旋钮下箭头所对的数字乘以对应的进率,然后再将所有旋
钮的数值相加就是变阻器使用的阻值。
根据图片可知, 从左到右,从上倒下,四个旋钮使用的数字依次为 2、0、1、8,则电阻箱的示数为:
2×1000Ω+0×100Ω+1×10Ω+8×1Ω=2018Ω。
故选 A.
6.B
7.
解:因为甲、乙、丙三根电阻丝的材料相同,甲和乙的长度相同,乙导线粗,导体的材料和长度都相
同时, 横截面积越大,电阻越小,因此甲的电阻大于乙的电阻;
又因为乙和丙导线粗细相同,但乙比丙长,导体的材料和横截面积相同时,导体越长,电阻越大,因
此乙的电阻大于丙的电阻。
故: R 甲>R 乙>R 丙。
故选: A.
8.D
【解析】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导体,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叫绝缘体.
银汤匙、铁螺丝钉、铜钥匙都是导体,能使电路形成通路,塑料笔外壳是绝缘体, 不能使电路形成通
路.
故选 D.
9.
解: A.滑片与金属棒之间是导电的, 否则无法改变电阻, 故 A 错误;
B、瓷筒与线圈之间是绝缘的,因为陶瓷是绝缘体, 故 B 错误;
C、线圈是用电阻率较大的合金线制成的, 故 C 正确;
D、瓷筒上缠绕的合金线和滑片接触的位置处没有绝缘漆, 故 D 错误。
第 7 页(共 10 页)
故选: C。
10.B
【解析】滑动变阻器是通过滑片的移动从而改变电阻,是由于当滑片移动以后改变了连入电路中电阻
丝的长度;
电位器是变阻器的一种, 电位器通过触头的转动从而改变电阻,是由于当触头转动以后改变了连入电 路中电阻丝的长度;滑动触头顺时针转动时滑动触头顺时针转动时灯泡变亮,说明电路中的电流变大,
所以接入电路中的电阻应变小.应将右边部分接入电路, 即连接 B、C.
故答案为: B.
二 、填空题
11.
解:如图所示为旋转式变阻器,是通过改变接入电路的电阻片的长度来改变其连入电路的电阻的大小 的;图中旋转式变阻器的 B、C 两接线柱连入电路, 则连入电路的弧形电阻片是 PB 段,当轴顺时针旋 转时,它连入电路的电阻丝的长度变短,故它连入电路的电阻将变小,电流变大,故收音机的音量变
大。
故答案为: 长度;PB;变大。
12.导体; 增大
【解析】(1)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导体,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叫绝缘体;
(2)根据灯泡亮度确定电流大小变化,根据“ 电流与电阻的反比关系 ”分析电阻的大小变化即可。
(1)闭合开关后, 灯泡发光,说明碳棒能够导电, 为导体;
(2)灯泡的亮度变暗, 说明通过碳棒的电流变小, 则它的电阻变大,那么: 碳棒的电阻随长度的增加
而增大。
13.小灯泡的亮度; 电流
【解析】(1)根据“ 电流与电阻的反比关系 ”可知,导体的电阻越大, 则通过电路的电流越小, 此时
灯泡的亮度越小;
(2)电流表是用来测量电流大小的仪器, 可以准确比较通过电路电流的大小变化。
(1)如图所示,将不同导体接到电路 A.B 之间时,闭合开关, 可通过观察、比较小灯泡的亮度来判
断不同导体电阻的大小。
(2)若两个导体的电阻差异不大,那么电流变化较小, 此时灯泡的亮度变化很小无法区别, 则可以在 第 8 页(共 10 页)
电路中串联电流表做进一步的判断。
14.C;D
【解析】因两个电阻串联时, 相当于增加了长度(横截面积和材料相同),两个电阻并联时, 相当于增 加了横截面积(长度和材料相同).根据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电阻特点, 分别求出各选项的总电阻,
再比较即可求解.
当 R1、R2 并联时,根据并联电路的电阻特点, 总电阻比任何一个分电阻都小;所以, 当 R1、R2 并联时, 总电阻最小,当 R1 、R2 串联时, 根据串联电路的电阻特点,总电阻比任何一个分电阻都大.因此 C>B
>A>D;
故答案为: C;D.
15.
解:(1)当 2 个铜塞都拔出时, 此时 2 根电阻丝串联,它们的总电阻 R=5Ω+2Ω =7Ω;
(2)当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是下边两个接线柱时,相当于在电路中连入了一个阻值较大的定值电阻,
会出现无论怎样移动滑片 P,灯的亮度都不发生变化,而且一直很暗;
小应缓慢移动滑片 P 时, 看到灯忽明忽暗,这可能是因为滑片与电阻线接触不良;
(3)顺时针旋转旋片时,灯泡变亮,原因是电流变大, 电源电压不变,根据欧姆定律可知:电路中电
阻变小,则应连接接线柱 A.B 与灯泡串联后接入电路。
故答案为:(1)7;(2)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是下边两个接线柱;滑片与电阻线接触不良; (3)串;
A.B。
三 、实验题
16.当长度和横截面积相同时,导体的电阻与导体的材料有关;当材料和横截面积相同时,导体的电阻 与导体的长度有关, 导体越长, 电阻越大; 当材料和长度相同时,导体的电阻与导体的横截面积有关,
横截面积越大, 电阻越小
【解析】根据控制变量法,通过比较电流的大小来比较电阻的大小即可得出结论.
比较 1、2 两次实验, 只有材料不同, 测得的电流不同, 说明电阻不同说明: 导体的电阻与导体的材料
有关;
比较 1、3 两次实验,只有长度不同,测得长的电流较小,说明长的电阻较大,说明: 导体的电阻与导
体的长度有关, 当材料和横截面积相同时,导体越长,电阻越大;
比较 1、4 两次实验,只有横截面积不同, 测得横截面积大的电流较大,说明横截面积大的电阻较小, 第 9 页(共 10 页)
说明: 导体的电阻与导体的横截面积有关,当材料和长度相同时, 导体的横截面积越大,电阻越小;
答案是:在长度和横截面积一定时, 导体的电阻与导体的材料有关;
在材料和横截面积一定时,导体的电阻与导体的长度有关,长度越长电阻越大;
在材料和长度一定时,导体的电阻与导体的横截面积有关,横截面积越大电阻越小.
四 、解答题
17.(1)变小
(2)变亮
【解析】主要考察学生对导体与绝缘体转化知识的理解和灯泡亮暗与电功率的关系等。
导体的电阻和温度有关,温度越高,电阻越大,所以,图甲中加热后,导线电阻增加,总电流减少了。而图 乙加热灯泡,灯泡的电阻增加了,那么,在电源输出功率不变的情况下,灯泡上分到的功率就增加了,所
以就变亮了.亮暗和电功率有关。
18.解:如图所示
【解析】根据题目的要求,确定电路的串并联关系,以及变阻器的接线情况,然后对已知的实物图进
行补充即可。
根据题意可知,两个灯泡并联, 电流表只测灯泡 L1 的电流,即它与 L1 串联在同一支路上。闭合开关后, 向 A 端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 P 时两灯均变暗,说明变阻器应该在干路上;两灯变暗,说明电阻变大,
因此应该将变阻器右下角的 B 接入电路, 上面的接线柱任选, 如下图所示:
第 10 页(共 10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