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测试卷
本试卷共 100 分,考试时间 60 分钟。
注意事项:
1、答第 I 卷前, 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用铅笔涂写在答题卡上。
2、选出答案后, 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
后,再填涂其它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一 、选择题(本题共 14 个小题; 每小题 3 分,共 42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 项是正确的)
1.如图是科学史上著名的富兰克林风筝实验,该实验的真实性备受近代科学爱好者的争议, 以
下四位同学关于风筝实验的思考违背科学原理的是( )
第 1 页(共 19 页)
A. B. C. D. 2. A. B. C. D. 3. (
A. B. C.
D.
4.
同一片云层一般只带一种电荷,根本不存在放电现象
富兰克林使用的风筝线是绝缘体, 所以该实验无法成功
因为有雨水打在风筝线上,风筝线导电是有可能实现的
如果该实验成功了, 上千万伏的电压有可能把富兰克林电死
关于摩擦起电,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两个材料相同的物体互相摩擦时才会发生带电现象
相互摩擦的两物体, 一定带等量的同种电荷
在对流强烈的积雨云由于空气对流摩擦可使云带电荷
在摩擦起电现象中, 总是质子从某个物体转移到另一物体
一只完好的电流表接入电路后, 指针始终停在“0”刻度处,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不可能是 )
电流表正、负接线柱接反了
电路中某处断开了
两接线柱相碰, 电流表披短路
电流表的量程远远大于被测电流,电流表指针几乎不动
在如图所示的电路中,先闭合开关 S,灯 L2 发光,电流表有示数。当再闭合开关 S1 时,下列有
关说法正确的是( )
A.灯 L2 变暗 B.灯 L2 变亮
C.电流表示数变大 D.电流表示数变小
5.某取暖器在只闭合开关 S1 时送冷风,同时闭合开关 S1、S2 时送热风。为了安全起见,取暖器一 般都要安装一个跌倒开关 S,使取暖器倾倒时整个电路断开。下列符合该取暖器工作要求的电路
是( )
(
A.
) (
D.
)B. C.
6.如图所示的电路,电源电压保持不变,闭合开关 S1、S2,电压表示数为 3V,电流表示数为 0.3A,
断开 S2 后,电压表示数为 2V,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R1 阻值为 20Ω B.R2 阻值为 10Ω
C.电源电压为 3V D.电源电压为 2V
7.如图, 在“探究串联电路的电压规律 ”时,小明同学用电压表测出 AB、BC、AC 两端的电压分
别为 UAB=1.5 伏,UBC=1.5 伏, UAC=3 伏,在表格中记录数据后, 下一步应该做的是( )
第 2 页(共 19 页)
A.整理器材, 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B.改变电源电压, 再测几组电压
C.换用不同规格的灯泡,再测几组电压值
D.对换 L1 和 L2 的位置, 再测几组电压值
8.巨磁电阻效应是指某些材料的电阻在磁场中急剧减小的现象,且磁场越强电阻越小。图中是说 明巨磁电阻特性原理的示意图,图中 GMR 是巨磁电阻。如果闭合 S1、S2 ,滑片 p 向左移动时,电
表的变化情况是( )
A. 表和 表示数均变小
B. 表和 表示数均变大
C. 表示数变小, 表示数变大
D. 表示数变大, 表示数变小
9.小华设计了一种输液提示器, 能在护士站观察到药液量的变化。当袋中药液量减少时,为使电
压表示数随之减小, 下列符合要求的电路图是( )
(
C.
) (
D.
)A. B.
10.在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 U 保持不变,R1 为定值电阻,R2 为滑动变阻器。闭合开关 S,
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 P 从变阻器当中某一位置滑到最右端的过程中, R2 的电功率不可能( )
第 3 页(共 19 页)
A.始终变小 B.始终变大
C.先变小,后变大 D.先变大,后变小
11.在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保持不变,闭合电键 S,电路正常工作。一段时间后, 电流 表 A 的示数变小,电压表 V 的示数不变。现用另一定值电阻 R3 替换 R2 ,替换后电流表的示数再
次变小.若故障只可能发生在电阻 R1 、R2 、R3 上, 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R1 可能断路 B.R2 可能断路 C.R2 一定断路 D.R3 可能断路
12.如图所示, 闭合开关,两灯并联,各电表都能正常工作。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甲、乙、丙都是电流表 B.甲、乙、丙都是电压表
C.甲、乙是电压表,丙是电流表 D.甲、丙是电流表,乙是电压表
13. “未来科技组”的四位同学画了如下四幅电路图,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第 4 页(共 19 页)
A.甲图中两个小灯泡为串联关系
B.乙图中两个小灯泡为并联关系
C.丙图中闭合开关,两个小灯泡均能发光
D.丁图中闭合开关, 两个小灯泡均能发光
14.如图 1 所示, 电源电压恒为 6V,R 为热敏电阻, 其阻值随温度变化如图 2 所示,R0 是阻值为
10Ω 的定值电阻, 闭合开关 S,通过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图 1 中的 R0 有保护电路的作用
B.温度升高时,电压表的示数会变小
C.温度为 40℃时, 电流表的示数为 0.2A
D.温度降低时,电压表与电流表示数的比值变小
二 、填空题(30 分)把答案填在题中的横线上或按题目要求作答
15.有一只小灯泡在 2.5 伏电压下能正常工作, 若把它接在一个 2 伏的蓄电池上工作, 则发光亮
度比正常时要 ;若把它接在两节干电池串联而成的电源上,则发光亮度比正常时
要 。
16.如图所示, 灯 L1、L2 的连接方式是 。在框中画出电路图 。
17.利用如图甲所示电路,研究通过导体的电流跟电阻的关系时, 保持导体两端电压不变。实验
第 5 页(共 19 页)
中,不断改变 Rx 的阻值, 调节滑动变阻器使电压表示数保持不变, 得到电流与电阻的关系图像, 如图乙所示。由图像可知,当通过电阻的电流为 0.2 安时,则该电阻的阻值为 欧。在
此次实验中,电压表示数保持 伏不变。
18.如图是小灯泡 L 和电阻 R 中电流随电压变化的图象。由图象可知, 电阻 R 的阻值为 Ω . 若将它们并联接在电压为 2V 的电源两端,电路中的总电流为 A.若将它们串联后重新接在
某电路,电路中电流为 0.15A,则电源电压为 V。
19.某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压力测量仪,可以反映弹簧上方金属片受到压力的大小。其中 R 是 滑动变阻器,R0 是定值电阻, 电源电压恒定不变, 压力表实际上是一个电压表。当金属片受到的
压力增大时,变阻器的阻值 (选填“变大 ”“变小 ”或“不变”,下同),压力表示
数 。
三 、实验题(16 分)把答案填在题中的横线上或按题目要求作答
20.学习了同种电荷相互排斥之后,小乐同学大胆的猜想,电荷间相互作用力的大小是否与两电 第 6 页(共 19 页)
荷所带的电荷量和它们之间的距离有关呢?于是他如图(1)所示, 做起了实验。 Q 是一个带正 电的物体,把系在丝线上的带正电的小球先后挂在 A.B、C 三处,比较小球在不同位置所受带电
体的作用力的大小。
则:
(1)这个力的大小可以通过 显示出来。
(2)为使实验现象更明显,悬挂在丝线上的小球应选用
A 小钢球 B 塑料泡沫小球
(3)根据实验现象,可得出结论: 。
(4)做完以上实验后,用另一个小球靠近带正电的 Q 时,情景如图(2)所示,则另一个小球的
带电情况是 。
A 带负电 B 不带电 C 二者都有可能。
21.铅笔芯的主要成分是石墨,软硬程度不同的铅笔其用途是不同的,例如作画用 6B 软铅笔、写 字用软硬适中的 HB 铅笔、制图用 6H 硬铅笔,铅笔芯是导体,它的电阻大小与其软硬度有何关系
呢?请你设计一个实验方案对这个问题进行探究。
(1)实验方案及所测量的物理量(用字母表示):
(2)根据所测物理量进行分析并写出可能得到的结论:
四 、解答题(12 分)解答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 的不能得分。 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
22.如图所示, 用笔画线表示导线连接实物图,要求 L1 ,L2 串联,电压表测量 L2 的电压(估计在
2~3 伏之间),并画出对应的电路图。
第 7 页(共 19 页)
23.在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为 12 伏且不变, 电阻 R2 为 20 欧
①求: 电流表 A2 的示数 I2
②闭合电键 S 时,电流表 A1 的示数变化了 0.4 安,求:此时电流表 A1 的示数 I 和电阻 R1。
第 8 页(共 19 页)
第四单元测试卷答案解析
本试卷共 100 分,考试时间 60 分钟。
注意事项:
1、答第 I 卷前, 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用铅笔涂写在答题卡上。
2、选出答案后, 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
后,再填涂其它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一 、选择题(本题共 14 个小题; 每小题 3 分,共 42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 项是正确的)
1.B
【解析】正负电荷的相互中和会形成到店的现象;遇水是导体,能够导电;人体的安全电压是小
于等于 36 伏。
A. 同一片云层一般只带一种电荷, 根本不存在放电现象 ,不违背科学原理,正确;
B.由于是下雨天, 风筝线遇水后变成了导体, 能够导电, 不符合科学
原理, 错误;
C. 因为有雨水打在风筝线上, 风筝线导电是有可能实现的 ,符合原理, 正确‘
D. 如果该实验成功了, 上千万伏的电压有可能把富兰克林电死 ,符
合科学原理,因为人体最大能承受的电压为 36 伏,人是导体, 确实会有危险。
故答案为: B.
2.C
【解析】根据摩擦起电的本质分析判断。
A.两个材料相同的物体,它们对电子的束缚能力相同,互相摩擦时才不会发生电子的转移, 因
此不会发生带电现象,故 A 错误;
B.相互摩擦的两物体,一个物体得到电子而带负电荷, 另一个物体失去电子带等量的正电荷,故
B 错误;
C.在对流强烈的积雨云由于空气对流摩擦可使云带电荷, 故 C 正确;
D.在摩擦起电现象中,总是电子从某个物体转移到另一物体, 故 D 错误。
故选 C。
3. 【答案】 A
第 9 页(共 19 页)
A.电流表正、负接线柱接反了, 指针反向偏转,故 A 符合题意;
B.电路中某处断开了,电路中没有电流,指针指零,故 B 不合题意; C.两接线柱相碰, 电流表披短路,没有电流经过电流表, 指针指零,故 C 不合题意;
D.电流表的量程远远大于被测电流, 电流表指针几乎不动,故 D 不合 题意。
故选 A.
4.C
【解析】根据开关的开合情况,分析电路的串并联关系,利用欧姆定律、结合串并联电路的特点,
对灯泡的发光情况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闭合开关 S,只有灯 L2 发光,此时电流表测通过 L2 的电流 I2;
在闭合开关 S1 ,此时灯泡 L1 和 L2 并联,二者都发光;电流表测干路电流,即 I 总=I1+I2。
因此电流表的示数增大;
灯泡 L2 两端的电压始终等于电源电压,它的电阻不变;
根据I = 可知, 通过它的电流大小不变, 因此它的亮度不变。
故 C 正确, 而 A.B、D 错误。
故选 C。
5.A
【解析】如果用电器相互影响, 那么它们串联;如果不相互影响,那么它们并联;在并联电路中, 干路开关控制所有用电器,而支路开关只能控制它所在支路上的用电器,据此分析判断即可。 取暖器吹冷风时,应该只有电动机工作,而电热丝不工作;当送热风时,电动机和电热丝都工作,
因此电动机和电热丝互不影响, 应该为并联, 故 B、D 错误;
跌倒开关控制整个电路, 那么它应该在并联电路的干路上。当闭合 S1 时, 只有电动机工作; 当 两个开关都闭合时, 电动机和电热丝同时工作,因此 S1 可能在干路上,而 S2 与电热丝串联在一
个支路上。根据图片可知,A 中跌倒开关 S 闭合, 而 C 中 S 断开, 故 A 正确,而 C 错误。
故选 A.
6.
解:
①闭合开关 S1 、S2 时, 电阻 R2 被短路, 电路中只有电阻 R1 ,如图 1 所示:
第 10 页(共 19 页)
∵电路中只有电阻 R1,
∴电压表测量的是电源电压,而电压表示数为 3V,
则电源电压为: U=3V.所以 C 符合题意, D 不符合题意。
∵此时电路中的电流为: I1 =0.3A,
∴电阻 R1 的阻值为:R1 = = =10Ω . 所以 A 不符合题意。
②当断开 S2 后,电阻 R1 和电阻 R2 串联, 电压表测量的是电阻 R1 两端的电压,如图 2 所示:
∵U1 =2V,R1 =10Ω ,
∴此时电路中的电流为: I=I2 =I1 ′= = =0.2A,
而电源电压为 U=3V,
∴电阻 R2 两端的电压为:U2 =U﹣U1 =3V﹣2V=1V,
则电阻 R2 的阻值为:R2 = = =5Ω . 所以 B 不符合题意。
故选: C。
7.C
【解析】在物理学中, 为了使得到的物理规律更客观, 更准确,因此需要改变实验器材多做几次
实验, 从而收集到更多的实验数据, 避免结论的片面性。
根据题意可知, 小明只做了一次实验,因为 1.5V+1.5V=3V,可以得到结论: 在串联电路中, 总
第 11 页(共 19 页)
电压等于各处电压之和;因为 1.5V=1.5V,所以还可得到结论:各用电器两端电压相等。很明显, 后面的结论是错误的,为了避免出现这样的问题,因此应该换用不同规格的灯泡,再测几组电压
值, 故 C 正确, 而 A.B、D 错误。
故选 C。
8.
解:
由图知,右侧电路中巨磁电阻 GMR 与定值电阻 R 串联, 电流表测电路中的电流, 电压表测巨磁电
阻的电压;
滑片 P 向左移动时,变阻器连入电路中的电阻变小,左侧电路中的电流变大,电磁铁的磁性增强 (周围的磁场增强),由题意可知巨磁电阻的阻值变小,则右侧电路的总电阻变小,由欧姆定律 可知电流表示数变大,根据 U=IR 可知,定值电阻 R 的电压变大,根据串联电路电压的规律,巨
磁电阻的电压变小, 即电压表示数变小, 故 D 正确,ABC 错误。
故选: D。
9.C
【解析】欧姆定律是指在同一电路中,通过某段导体的电流跟这段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这
段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A.图示电路是串联电路,电压表测量变阻器的电压,但滑动变阻器被接成了定值电阻, 因此电
阻不会发生变化,则电压表也不会发生变化; 故 A 错误;
B、图示电路是串联电路,电压表测量变阻器的电压,当药业袋内药液减少时,弹簧收缩,滑片 向上移动, 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增大, 则其两端的电压也增大, 不符合题意;故 B 错误; C、图示电路是串联电路,电压表测量变阻器的电压,当药业袋内药液减少时,弹簧收缩,滑片
向上移动, 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减小, 则其两端的电压也减小, 符合题意; 故 C 正确;
D、图示电路是并联电路,电压表测量的是电源电压,因此当滑动变阻器电阻发生改变时,电压
表示数不会发生改变;故 D 错误;
故答案为: C .
10.
第 12 页(共 19 页)
解:
因串联电路处处电流相等,且电路的总电阻等于各分电阻之和,则电路电流: I= = , 则滑动变阻器的电功率:P=I2R2=()2R2 = ×R2 =
×R2 =
根据表达式可知,当 R2 =R1 时,滑动变阻器的功率最大,
故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 P 从变阻器当中某一位置滑到最右端的过程中,可能逐渐减小,可能先增
大后减小、可能逐渐增大,不可能先变小,后变大。
故选: C。
11.D
【解析】根据电路图可知,两电阻并联, 电流表测量干路电流,电压表测量并联电路两端电压;
根据电流表和电压表的示数变化情况判断电路故障。
电压表示数不变,说明电源完好;电流表示数变小,说明有支路出现断路;
若 R1 断路,用定值电阻 R3 替换 R2 ,如果 R3>R2 ,那么电流表的示数减小,电压表的示数不变;
若 R2 断路,用定值电阻 R3 替换 R2 ,电流表的示数增大,电压表的示数不变;
所以 R1 一定断路、 R2 没有断路。
若 R3 断路,用定值电阻 R3 替换 R2 ,电流表的示数减小,电压表的示数不变。所以 R3 可能断路,
可能完好。
故 A.B、C 错误,而 D 正确。
故选 D。
12.D
【解析】电流表可以看作导线, 电压表可以看作断路,据此分析判断。
根据图片可知, 如果两个灯泡并联, 那么电流从正极出发后分叉, 首先经过灯泡 L1 ,电表丙然后
流回负极, 因为丙为电流必经支路, 因此不能为断路,只能是电流表。
第 13 页(共 19 页)
另一支电流经过电表甲和灯泡 L2,然后经过电表丙流回负极。因为甲为电流的必经支路,所以甲
也是电流表。电流不能从乙流出,否则会发生短路,因此乙为电压表。
故 D 正确, 而 A.B、C 错误。
故选 D。
13.D
【解析】(1)用电器首尾相连为串联,并排连接在两点之间为并联;
(3)注意短路对灯泡的影响;
(4)分析是否有电流经过两个灯泡即可。
甲图中,两个灯泡并排连接在电路两点之间, 为并联, 故 A 错误;
乙图中,两个灯泡首尾相连在同一电路中,为串联,故 B 错误;
丙图中,当开关闭合后, 右边的灯泡被导线短路而不发光,故 C 错误;
闭合开关后,电流从正极出发后分成两条支路,一个电流经过右边的灯泡,一个电流经过下面的
灯泡, 则两个灯泡并联, 二者都发光,故 D 正确。
故选 D。
14.
解: A.由图可知, R 与 R0 串联在电路中, 当热敏电阻随温度的升高而过小时,电路中的总电阻
R 串 =R+R0 而不致过小, 因此 R0 起到保护电路的作用,故 A 不符合题意;
B、由图 2 而知,当温度升高时,R 会变小,根据串联电路的分压特点可知,热敏电阻两端的电
压会变小, 即电压表示数会变小,故 B 不符合题意;
C、由图可知, 温度为 40℃时,热敏电阻的值为 R=20Ω, 则电流表示数 I= =
=0.2A,故 C 不符合题意;
D、由图可知, 电压表测 R 两端电压 U,电流表测电路电流即 R 电流 I,由欧姆定律可知, =R,
即电压表与电流表示数的比值表示的是热敏电阻的值,当温度降低时,由图 2 可知,其阻值变大,
即电压表与电流表的示数比值变大, 故 D 符合题意。
故选: D。
二 、填空题(30 分)把答案填在题中的横线上或按题目要求作答
第 14 页(共 19 页)
15.暗;亮
【解析】如果实际电压高于额定电压,那么灯泡较亮; 如果实际电压低于额定电压,那么灯泡较
暗,据此分析解答。
有一只小灯泡在 2.5 伏电压下能正常工作, 若把它接在一个 2 伏的蓄电池上工作, 则发光亮度
比正常时要暗; 若把它接在两节干电池(3V)串联而成的电源上, 则发光亮度比正常时要亮。
第 15 页(共 19 页)
(
16.
)并联;
【解析】(1)如果只有一条通路,那么用电器串联;如果有两条或两条以上的通路,那么用电器
并联;
(2)从电源正极开始, 依次连接各个用电器, 回到电源附近, 画出一条通路;然后在电路图中
找到分流点和汇流点的位置,将另一条通路连接好即可。
(1)电流从电源正极出发到达灯泡 L1 的右端时, 既可以向左经过 L1 ,也可以向下经过 L2 ,因此
有两条通路,那么灯泡 L1 和 L2 并联;
(2)①从电源正极开始,电流经过灯泡 L1、开关 S 流回电源负极;
②分流点在灯泡 L1 与正极之间, 汇流点在灯泡 L1 与开关之间;
③将灯泡 L2 连接在这两点之间即可。如下图:
17.12.5;2.5
【解析】根据图乙, 找到一组对应的电流和电阻值,然后根据 U=IR 计算出电压表的示数,接下
来根据R′ = 计算电流为 0.2A 时对应的阻值。
根据乙图可知, 当电阻为 25Ω 时, 通过电阻的电流为 0.1A,
那么电压表的示数: U=IR=0.1A×25Ω=2.5V。
当电流为 0.2A 时的电阻为:R′ = I′ (U) = 0 (2). (.)2A (5V) = 12.5Ω。
18.
解:(1)小灯泡 L 和电阻 R 并联接在电压为 2V 的电源两端时,
因并联电路中各支路两端的电压相等,
所以, 它们两端的电压 UL =UR =2V,
由图象可知,通过它们的电流分别为 IL =0.25A,IR =0.1A,
由 I=可得,电阻 R 的阻值:
R= = =20Ω ,
因并联电路中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
所以, 电路中的总电流:
I=IL+IR =0.25A+0.1A=0.35A;
(2)小灯泡 L 和电阻 R 串联后重新接在某电路,电路中电流为 0.15A 时,
因串联电路中各处的电流相等,
所以, 通过它们的电流 IL ′=IR ′=0.15A,
由图象可知,它们两端的电压分别为 UL ′=1V,UR ′=3V,
因串联电路中总电压等于各分电压之和,
所以, 电源的电压:
U=UL ′+UR ′=1V+3V=4V。
故答案为: 20;0.35;4。
19.变大; 变大
【解析】(1)在串联电路中,电压与电阻成正比, 即电阻越大,它分得的电压越大;
(2)金属片受到压力时向下运动,据此分析变阻器的阻值变化,最后根据串联电路的分压规律
判断电压表的示数变化。
根据图片可知, 定值电阻 R0 与变阻器串联, 电压表测变阻器的电压。
当金属片受到的压力增大时, 滑片向下运动,此时变阻器的阻值变大,根据串联电路电压与电阻 第 16 页(共 19 页)
成正比的规律可知, 压力表的示数变大。
三 、实验题(16 分) 把答案填在题中的横线上或按题目要求作答
20.
解:(1)这个力的大小可以通过丝线与竖直方向的夹角大小显示出来。
(2)为使实验现象更明显,悬挂在丝线上的小球应选用质量较小塑料泡沫小球。
(3)根据实验现象,可得出结论: 在电荷量一定的情况下, 电荷间的距离越小,电荷间的作用
力越大。
(4)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相互排斥的一定是同种电荷;
但相互吸引的可能是异种电荷, 也可能一个带电, 另一个不带电。
故答案为:(1)丝线与竖直方向的夹角大小;(2)B;(3)在电荷量一定的情况下,电荷间的距
离越小,电荷间的作用力越大;(4)C。
21.
解:
(1)实验步骤:
①用导线将电源、开关、电流表依次和软、软硬适中、硬铅笔芯连成串联电路;
②闭合开关,分别读出电流表的示数 I1 、I2 、I3;
(2)若 I1 =I2 =I3 ,则铅笔芯的电阻大小与软硬度无关;
若 I1>I2>I3 ,则铅笔芯的电阻大小与软硬度有关, 在长度、横截面积都相同时铅笔芯的硬度越
大,电阻越大;
若 I1<I2<I3 ,则铅笔芯的电阻大小与软硬度有关, 在长度、横截面积都相同时铅笔芯的硬度越
大,电阻越小。
故答案为: 见解答过程。
四 、解答题(12 分)解答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 的不能得分。 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
第 17 页(共 19 页)
22.
【解析】(1)首先用导线将两节电池串联成一个电源, 然后按照逆时针方向依次连接,最后将电
压表并联即可;
(2)根据实物图连接电路图时, 不但要保持串并联关系一致, 还要保持原件的先后顺序一致。 (1)将左边电池的正极与右边电池的负极相连,然后从右边电池的正极,依次连接开关、灯泡
L2、灯泡 L1,然后回到电源的负极,最后将电压表并联在 L2 两边,选择量程 0~3V,如下图所示:
(2)根据(1)中的元件顺序依次画好各个电器元件即可,如下图所示:
23.
解: 由电路图可知,R1 与 R2 并联, 电流表 A1 位于干路,电流表 A2 位于 R2 支路,开关 S 位于 R1 支
路。
第 18 页(共 19 页)
①因并联电路中各支路独立工作、互不影响,
所以, 通过 R2 的电流不变,
则电流表 A2 的示数:
I2 = = =0.6A;
②因并联电路中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
所以, 电流表 A1 示数的变化量即为通过 R1 的电流 I1 =0.4A,
此时电流表 A1 的示数:
I=I1+I2 =0.4A+0.6A=1A,
因并联电路中各支路两端的电压相等,
所以, 电阻 R1 的阻值:
R1 = = =30Ω。
答:①电流表 A2 的示数为 0.6A;
②闭合电键 S 时,电流表 A1 的示数为 1A,电阻 R1 的阻值为 30Ω。
第 19 页(共 19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