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物质的特性(4.3-4.4)综合练习(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四章 物质的特性(4.3-4.4)综合练习(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03.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3-11-19 22:07:3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4.3-4.4 综合练习
一 、选择题
1.水的比热较大, 人们往往利用它的这一特性为生活、生产服务,下列事例中与它的这一特性无关的
是( )
A.让流动的热水流过散热器取暖
B.汽车发动机用循环水冷却
C.冬季, 晚上向稻田里放水,以防冻坏秧苗
D.在较大的河流上建水电站,用水发电
2.甲、乙、丙三只实心的铁球,若甲球的质量是乙球质量的 3 倍,乙球的体积是丙球体积的 2 倍, 则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三只球的密度相同 B.甲球的密度最大
C.丙球的密度最小 D.无法确定哪只球的密度大
3.当你在烈日当空的海边游玩时,你会发现:岸上的沙子热得烫脚,而湖水却是凉凉的。这是因为( )
A.水比沙子的比热容大 B.水比沙子的比热容小
C.水比沙子吸收的热量少 D.水比沙子的温度变化大
4.用质量相同的铝和铜制成体积相等的球 (ρ 铝=2.7×103 kg/m3 , ρ 铜=8.9×103 kg/m3),则下列说法
正确的是( )
A.铜球是实心的, 铝球一定是空心的
B.铝球和铜球都是实心的
C.铜球不可能是实心的
D.铝球是实心的, 铜球可能是实心的
5.甲、乙、丙三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如图所示。 ρ 甲、 ρ 乙 、 ρ 丙 、 ρ 水分别代表甲、乙、丙三
种物质和水的密度, 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
第 1 页(共 13 页)
A. ρ 甲> ρ 乙>ρ 丙 ,且 ρ 丙<ρ 水
B. ρ 甲>ρ 乙>ρ 丙 ,且 ρ 丙>ρ 水
C. ρ 丙>ρ 乙>ρ 甲 ,且 ρ 丙=ρ 水
D. ρ 丙>ρ 乙>ρ 甲 ,且 ρ 丙<ρ 水
6.学习了密度知识后, 李红想测出项坠密度。设计如下实验:①把托盘天平放在桌面上, 游码移到称 量标尺零刻度线处, 调节平衡螺母使横梁平衡;②将项坠浸没在量筒内的水中,读出此时液面示数;
③将项坠放在左盘中,往右盘中增减砝码并移动游码直至横梁平衡,读出质量; ④在量筒内倒入适量
的水, 读出此时液面示数;⑤根据实验数据计算项坠的密度。测量项坠密度的实验顺序正确的是( )
A. ①③④②⑤ B. ①④②③⑤ C. ①②③④⑤ D. ①②④③⑤
7.为测量几种液体密度,小明利用天平、量筒和烧杯测量出液体和烧杯的总质量 m 及液体的体积 V,得 到几组数据并绘出如图所示的 m-V 图像, 下列关于 a、b、c 三种物质的密度 ρa 、 ρb 、 ρc 的大小关系
排列正确的是( )
A. ρa>ρb>ρc B. ρa<ρb<ρc
C. ρa>ρc>ρb D. ρc>ρa>ρb
8.我国研制的“全碳气凝胶 ”是目前世界上密度最小的固体材料,其密度仅为 0.16 千克/米 3,则( )
A.该材料体积越大,密度越大
B.1 米 3 的该材料质量为 0.16 千克
C.该材料制的物品带到太空,质量减小
D.该材料适合做打桩用的重锤
9.如图所示是甲和乙两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关系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第 2 页(共 13 页)
A.乙物质的密度比甲大
B.体积为 50cm3 的乙物质的质量为 35g
C.质量为 25g 的甲物质的体积为 30cm3
D.当甲和乙两物质的质量相同时,乙物质的体积较大
10.不同材料组成的 a、b、c 三个实心物体, 它们的体积与质量的关系如图,由图可知下列说法正确的
是( )
A.三者的密度关系 ρa > ρb > ρc
B.a 的密度是 b 的两倍
C.若将 b 的质量减半, 它的密度变为 0.5×103kg/m3
D.若将 c 的体积增大到 4×10-3m3 ,它的密度不变
二 、填空题
11.由于海水的比热比泥土的比热大,所以同一纬度的近海地区比大陆腹地的气温的日较差和年较差要
(选填“大”或“小”)。
12.有 A.B、C 三个由同种材料制成的金属球,它们的质量分别为 128 g、400 g、60 g,体积分别为 16 cm3、50 cm3、12 cm3。在 A.B、C 三个金属球中,若只有一个是空心的, 那么 球是空心
的,这种材料的密度为 。
第 3 页(共 13 页)
13.小华用天平正确测量螺栓质量时,砝码的使用情况和游码的位置如图甲所示,螺栓的质量为 g;盛有 20mL 水的量筒置于水平桌面上, 将螺栓放入后, 液面位置如图乙所示,则螺栓的密度为
g/cm3。
14.一个容器的质量为 200 克,装满水时总质量是 700 克, 装满某种液体时总质量是 600 克,这个容器 的容积是 厘米 3 ,此液体的密度是 千克/米 3。若将容器中的液体倒掉一部分,
则剩余液体的密度将 (填“变大 ”“变小 ”或“不变”)。
15.一个瓶身为圆柱体的玻璃瓶(厚度不计)内装有 600g 的水, 将瓶盖盖好后正放和倒置时水面到瓶底 的距离如图所示,现在向瓶内投入质量为 20g 的玻璃球, 当投入 24 个完全相同的玻璃球后水面刚好与 瓶口相平。玻璃瓶的容积是 cm3 ,瓶中水的体积和瓶子的容积之比为 ;玻璃球的密
度是 g/cm3。
三 、实验题
16.在“探究水和食用油吸热能力 ”的实验中,小明同学猜想物体温度升高吸收热量的多少可能与质量
和物质的种类有关。为了验证猜想, 同组的同学经过讨论,制订了两个方案:
方案一:让研究对象升高相同的温度,然后比较它们吸收热量的多少。
方案二:让研究对象吸收相同的热量,然后比较它们升高温度的高低。
(1)实验室准备了两个规格相同的电加热器、两支温度计、烧杯、秒表、适量的水和食用油,为了完
成实验,还需要的测量工具是 。
第 4 页(共 13 页)
(2)两方案中水和食用油吸热多少是通过 来反映的。
(3)为了验证猜想, 小明做了如下实验: 在 2 个相同的烧杯中分别盛有质量相等的水和食用油, 用两 个规格相同的电加热器进行加热,上表是他的实验记录。根据实验记录可以知道: 小明选择
(填 “方案一 ”、“方案二”)进行实验。
加热时间/min 0 2 4 6
水的温度/℃ 2 2 2 3
油的温度/℃ 2 2 3 4
四 、解答题
17.“五 一”黄金周,征征和妈妈到无锡旅游,买了一只宜兴茶壶, 如图所示。她听说宜兴茶壶是用 宜兴特有的泥土材料制成的, 很想知道这种材料的密度。于是她用天平测出壶盖的质量为 44.4g,再把
壶盖放入装满水的溢水杯中,并测得溢出水的质量是 14.8g。
(1)请你帮征征算出这种材料的密度是多少?
(2)若测得整个空茶壶的质量为 159g,则该茶壶所用材料的体积为多大?
18.国王给金匠一块纯金属, 要求金匠用这块金属为他制一顶王冠。虽然做好的王冠的质量与原来的金
属块一样, 都是 2400 克,但国王怀疑王冠中掺入了其他金属。国王让科学家调查王冠的制作材料。
(1)科学家找来一块跟原来完全相同的金属块,测出这块金属的长、宽、高都是 5 厘米,则这块金属
的密度是多大? 金属块最可能是哪种金属?
金属 铂 金 银 铜
密度(克/厘米 3) 21.4 19.3 10.5 8.9
(2)为了测王冠的密度, 科学家先测出王冠的体积,根据测量结果计算出了王冠的密度。下表是科学
家五次测量王冠的体积和计算出的密度:
测试次数 202 2 3 4 5
第 5 页(共 13 页)
王冠的体积(厘米 3) 202 200 201 198 199
王冠的密度(克/厘米 3) 11.88 12.00 11. 94 12.12 12.06
①科学家为什么要五次测量王冠的体积?
②科学家向国王报告王冠的密度是 12.0 克/厘米 3。请说明科学家是怎样利用他们的测量结果获得这一
密度值的。
③科学家会向国王报告王冠可能是用哪种金属或金属的混合物制成的?
第 6 页(共 13 页)
4.3-4.4 综合练习答案解析
一 、选择题
1.D
【解析】水是自然界比热容最大的物质,质量相同的水升高或降低相同的温度, 能够携带更多的热量,
据此进行判断即可。
A.因为水的比热容大, 所以流动的水流过散热器时,能够放出更多的热量, 从而达到采暖的效果,故
A 不合题意;
B.因为水的比热容大,所以循环的水不断流过发动机时能够带走更多的热量,保证发动机正常工作,
故 B 不合题意;
C.冬季,晚上向稻田防水,因为水的比热容大,所以温度降低时能够放出很多的热量保护秧苗不被冻
坏, 故 C 不合题意;
D.在较大的河流上建水电站,是因为流动的水具有很大的动能,因此可以用来发电,与比热容无关,
故 D 符合题意。
故选 D。
2.A
【解析】根据密度的特点分析即可。
密度是物质的一种性质, 只与物质的种类和状态有关,与物体的质量和体积无关。虽然三个铁球的质
量和体积都不同,但是它们的种类相同, 因此密度相同。
故选 A.
3.A
【解析】对水的比热容大的理解:相同质量的水和其它物质比较, 吸收或放出相同的热量, 水的温度 升高或降低的少;升高或降低相同的温度,水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多,据此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 对水的比热容大的特点及应用的了解和掌握,应用好“m、Q 相同时,c 大的△t 小 ”是本题的关键,可
以借助 Q=cm△t 帮助记忆。
解: 因为水的比热容比沙石的大,相同质量的水和沙石比较, 吸收相同的热量(都在太阳照射下),水
的温度升高的少,湖水是凉凉的,而沙石的温度升高的多,热得烫脚。
故答案为: A
第 7 页(共 13 页)
4.C
【解析】首先根据公式v = 比较质量相同的铝和铜的体积大小,然后再对实心情况进行分析判断。
根据题意可知, 铜的密度大于铝的密度,
根据公式v = 可知, 当二者质量相同时, 铜的体积小于铝的体积。
根据 V 球=V+V 空可知,当球的体积相同时,材料的体积变化与空心部分的体积变化相反,即材料体积越
大而空心体积越小。
因为铜的体积小于铝的体积,所以铜球空心部分的体积肯定大于铝球空心部分的体积;
即铝球的空心体积为零时,即铝球为实心时, 铜球肯定是空心的;
铝球是空心时, 铜球肯定还是空心的。
故 C 正确, 而 A.B、D 错误。
故选 C。
5.A
【解析】根据公式p = 计算出密度, 然后进行比较即可。
根据图像可知, 乙的体积为 10cm3 时质量为 10g,则乙的密度为:p乙 = Ⅴ (m)乙 (乙) = 10cm (10g)3 = 1g/cm3 = p水;
根据图片可知, 当体积为 10cm3 时,质量 m 甲>m 乙>m 丙 ,根据公式p = 可知,物质的密度 ρ 甲>ρ 乙>ρ
丙 ,且 ρ 丙<ρ 水。
故选 A.
6.A
【解析】先用天平测出该物质的质量,再用量筒(量杯) 测出该物质的体积,然后根据密度公式求出
它的密度。
据上面的分析可知, 先后顺序是:①把托盘天平放在桌面上, 游码移到称量标尺刻度线处, 调节平衡 螺母使横梁平衡;③将项坠放在左盘中, 往右盘中增减砝码并移动游码直至横梁平衡, 读出质量;④ 在量筒内倒入适量的水, 读出此时液面示数; ②将项坠浸没在量筒内的水中,读出此时液面示数;⑤
根据实验数据计算项坠的密度。
故答案为: A.
7.A
第 8 页(共 13 页)
【解析】根据密度公式 m=ρV,结合图像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图像上,横轴表示液态的体积, 纵轴表示液体和烧杯的总质量,
则 m 总=m 杯+m 液;
m 总=m 杯+ρ 液 V。
其中杯子的质量和液体体积都是定值,则总质量与液体密度为一次函数关系;
即总质量越大, 则液体密度越大。
根据图像可知, 当液体体积相同时, 总质量 ma>mb>mc;
则液体密度 ρa>ρb>ρc。
故选 A.
8.B
【解析】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物质的密度与质量、体积无关; 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 叫这 种物质的密度; 质量是物体的一种属性, 质量与物体的形状、状态和位置无关;在体积一定时, 质量
与密度成正比。
A.该材料的密度与体积大小无关,故 A 错误;
B、该材料的密度 0.16kg/m3 表示的意思是: 1 米 3 的该材料质量为 0.16 千克,故 B 正确;
C、该材料制的物品带到太空,位置发生变化, 物质多少没有变化, 所以质量不变, 故 C 错误; D、该材料的密度特别小,相同体积的质量非常小, 所以不适合做打桩用的重锤, 故 D 错误。
故答案为 B。
9.D
【解析】(1)根据公式p = 可知,当体积相等时, 物质的质量越大,密度越大;
(2)从横轴上找到 50cm3 ,然后再确定乙的质量即可;
(3)从纵轴上找到 25g,然后再确定甲的体积即可;
(4)从纵轴上找到质量为 20g,然后确定甲和乙的体积大小即可。
A.根据图像可知,当甲和乙的体积都为 40cm3 时甲的质量为 50g,而乙的质量小于 35g;根据公式p = 可
知,乙的密度比甲小,故 A 错误;
B. 体积为 50cm3 的乙物质的质量为 40g,故 B 错误;
C.质量为 25g 的甲物质的体积为 20cm3 ,故 C 错误;
第 9 页(共 13 页)
D.当甲和乙的质量都为 20g 时, 甲的体积为 15cm3 ,乙的体积大约为 20cm3 ,故 D 正确。
故选 D。
10.D
【解析】(1)(2)根据密度公式p = 分别计算出三种物质的密度, 然后进行比较和计算;
(3)(4)根据密度的特性判断。
根据图像可知,a 的密度为: pa = = = 0.5 × 103 kg/m3;
b 的密度为: pb = = = 1 × 103 kg/m3;
c 的密度为: pc = = = 2 × 103 kg/m3;
则三种的密度关系为: ρa<ρb<> ρc。
则 b 的密度是 a 的密度的 2 倍,故 A.B 错误;
密度是物质本身的一种性质,与质量和体积无关, 只与物质的种类和状态有关, 故 C 错误, D 正确。
故选 D。
二 、填空题
11.
解:海水的比热容比泥土、砂石的比热容大,相同质量的海水和泥土、沙石吸收相同的热量,海水的 温度变化比泥土、沙石的小,所以沿海地区的昼夜温差要比内陆地区的昼夜温差小。同时沿海地区不 同季节温度的变化也相对较小, 所以同一纬度的近海地区比大陆腹地的气温的日较差和年较差要小。
故答案为: 小。
12.C;8 g/cm3
【解析】根据公式p = 分别计算出三者的密度,密度最小的应该是空心的,据此确定这种材料的密度。
A 球的密度:pA = = = 8g/cm3;
B 球的密度:pB = = = 8g/cm3;
C 球的密度:pc = v (m)c (c) = 12cm (60g)3 = 5g/cm3;
比较可知, C 球的密度最小,应该为空心的;
而这种材料的密度应该为 8g/cm3。
第 10 页(共 13 页)
13.73;7.3
【解析】天平的读数为砝码的质量加上游码的质量;密度公式=;排水法测体积=V 水+石-V 水。
螺栓的质量=50g+20g+3g=73g;量筒中 20mL 水,再加入螺栓之后体积为 30mL,故螺栓的体积为 10mL,
密度===7.3g/mL。
14.500;0.8×103 ;不变
【解析】已知容器质量和装满水的总质量,可以得到水的质量,根据密度的变形公式可求得到水的体 积,也就是容器的容积; 已知容器质量和装满液体的总质量, 可以得到液体的质量,液体体积与容器 容积相等, 已知液体质量和体积,可以得到液体的密度; 密度是物质本身的一种特性, 与质量、体积
无关。
水的质量为 m 水=700g-200g=500g,由 ρ=v (m),可知容器的体积为 V=V 水=p (m)=1g (5)/ (0)cm (0g)3=500cm3;液体的质量为
m 液=600g-200g=400g,液体的密度为 ρ 液=v (m)=500cm (400g)3=0.8g/cm3=0.8×103kg/m3 ;液体倒掉一部分, 质量
和体积减小,但物质种类、状态和温度没有变化, 所以密度不变。故答案为:500;0.8×103 ;不变。
15.800;3:4;2.4
【解析】先根据图得出空余部分的体积和水的体积间的关系,再根据 ρ=的变形式 V=求出水的体积,
最后求出瓶子的容积。
解:由两图可知瓶中空余部分的体积是水的体积三分之一,水的体积 V=p (m) = 1g (6)/ (0)cm (0g)3=600cm3,所以 V 空 =×600cm3=200cm3,V 容=V 水+V 空=600cm3+200cm3=800cm3 ;V 水 : V 容= 600cm3 :800cm3= 3:4 ;ρ= =
200 (24×)c (2)m (0)=2.4g/cm3。
故答案为: 800; 3:4 ;2.4.
三 、实验题
16.(1)天平
(2)加热时间
(3)方案二
【解析】(1)根据公式 Q=cm△t 可知,探究物质吸收热量的多少与物质种类的关系时, 需要控制物质
的质量和升高的温度相同,比较吸收热量的多少。吸收热量的多少可以通过加热时间来反应,温度的 第 11 页(共 13 页)
高低可通过温度计来反映,而质量只能通过天平来测量。
(2)根据 W=Pt 可知,相同的加热器的电功率相等,那么相等的时间内放出相同的热量,因此通过加
热时间可以反映吸收热量的多少。
(3)根据表格,分析控制的变量是哪个, 变量是哪个即可。
(1)实验室准备了两个规格相同的电加热器、两支温度计、烧杯、秒表、适量的水和食用油,为了完
成实验,还需要的测量工具是天平。
(2)两方案中水和食用油吸热多少是通过加热时间来反映的。
(3)根据表格可知, 本实验控制时间相等,即吸收相同的热量,然后记录水和油升高的温度,因此小
明选择方案二进行实验。
四 、解答题
17.
解:(1)溢出水的体积即为壶盖的体积; V 盖 =V 水 = = =14.8cm3;
这种材料的密度 = =3.0g/cm3 =3.0×103kg/m3;
(2)该茶壶所用材料的体积为 V 壶 = = =53cm3 =5.3×10﹣5m3。
答:(1)算出这种材料的密度是 3.0×103kg/m3;
(2)若测得整个空茶壶的质量为 159g,则该茶壶所用材料的体积为 5.3×10﹣5m3。
18.(1)这块金属的体积为:V=a3=(5cm)3=125cm3;
这块金属的密度: p = = = 19.2g/cm3;
与表格数据比较可知, 这块金属可能是金。
(2)①科学家要五次测量王冠的体积的原因: 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可以减小误差;
②科学家获知这一密度值的方法为: 计算 5 次测量出的密度的平均值;
③学家会向国王报告王冠可能是用金和铜的混合物制成的。
【解析】(1)首先根据 V=a3 计算出金属块的体积,再根据公式p = 计算出金属的密度, 最后与表格数
第 12 页(共 13 页)
据进行比较即可;
(2)①对同一个物理量进行多次测量,然后计算出所有结果的平均值,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小实验误
差;
②根据①中的分析解答;
③计算出王冠的密度小于纯金的密度,那么它应该是由黄金和密度小于黄金的金属混合而成的, 据此
分析解答。
第 13 页(共 13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