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物质的特性(4.5-4.6)综合练习(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四章 物质的特性(4.5-4.6)综合练习(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90.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3-11-19 22:08:0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4.5-4.6 综合练习
一 、选择题
1.春夏秋冬, 景色各异。下列自然现象中, 属于熔化现象的是( )
A.春天, 冰雪消融 B.夏天,露珠晶莹
C.秋天, 霜满枝头D.冬天,大雪纷飞
2.物态变化在一年四季中随处可见。下列几种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春天的早晨空气中经常会出现大雾,雾的形成是液化现象, 需要放热
B.夏天吃冰棒时看到周围冒出“ 白气 ”,“ 白气 ”的形成是汽化现象, 需要放热
C.秋天的早晨花草上经常会出现露珠,露的形成是熔化现象, 需要吸热
D.冬天的早晨地面上经常会出现白霜,霜的形成是凝固现象, 需要吸热
3.把 0℃的水和-8℃的一块冰混合后, 放在一个与外界隔热的容器里,那么过一段时间后,可能的状
态是(①冰;②水; ③冰水混合物)( )
A. ①或② B. ①或③ C. ②或③ D. ①、②或③
4.把盛有碎冰的试管插入盛有碎冰的烧杯的中间,然后用酒精灯给烧杯加热, 当烧杯中的冰熔化一半
时,那么试管中的冰( )
A.也熔化一半 B.全部熔化
C.一点也没熔化 D.下边熔化, 上边没熔化
5.将烧杯中的水加热至沸腾,并保持沸腾一段时间, 水的温度变化情况( )
A.逐渐上升
B.保持不变
C.先不变,后逐渐上升
D.先逐渐上升,后保持不变
第 1 页(共 11 页)
6.加油站都有这样的提示: 请“熄火加油 ”、“禁止抽烟 ”、“请不要使用手机 ”等。这是为了防止
火花点燃汽油引起火灾, 因为常温下液态的汽油容易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
A.液化 B.熔化 C.汽化 D.凝固
7.如图所示,在甲、乙两个容器中分别装入等质量的酒精和水;在相同的环境下放置一段时间后,甲容器
中的酒精消失了,乙容器中的水减少了许多。该实验可得出的结论是( )
A.液体蒸发快慢与液体的种类有关
B.液体蒸发快慢与液体的表面积有关
C.酒精和水都会蒸发
D.以上结论都能得出
8.如图为某固态物质加热至沸腾时温度变化过程。相关分析中符合事实的是( )
A.该物质是非晶体
B.开始熔化的温度是 80℃
C.cd 是沸腾过程, 不需要继续吸热
D.在第 15 分钟时, 该物质处于液态
9.如图是四个装有相同质量水的敞口容器, 放置在相同环境中, 水蒸发最快的是( )
A.
B.
C.
D.
10.在温度计的玻璃泡上包上醮有酒精的棉花,如图 2 能反映温度计示数随时间变化情况的是(周围的
温度不变)( )
第 2 页(共 11 页)
A.
C.
B.
D.
二 、填空题
11.使气体液化的方法有两种: 温度和 体积。液化石油气是通过 的
方法来液化的。
12.把一小块冰放在手心里,小冰块会慢慢 (填写物态变化名称)成水;同时,手会感觉到凉,
这说明冰在这一过程中要 (填“吸收 ”或“放出”)热量。
13.用浸有少量酒精的棉花裹在温度计的玻璃泡上,随着酒精的迅速蒸发, 图中反映了温度计读数随时 间的变化情况, 酒精的蒸发使温度计示数减小说明酒精蒸发时要 热量;由图线可知,到第
秒钟时酒精基本蒸发完。
14.如图所示, 盛一盆水, 在盆里放两块高出水面的砖头,砖头上搁一只比盆小一点的篮子。篮子里
有剩饭、剩菜, 把一个纱布袋罩在篮子上,并将纱布袋口的边缘浸入水里, 就做成了一个简易冰箱。
(1)简易冰箱利用 来降低饭菜温度;
第 3 页(共 11 页)
(2)若把简易冰箱放在通风处, 饭菜可以保鲜更长时间, 这是因
为 。
15.如图是小欣同学在探究某种固体物质加热变成液态时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图,可是她忘了填写
实验数据, 请你观察图象后,帮助小欣同学完成该要填写的数据。
(1)固体在开始加热时的温度为 ℃, 固体的熔点为 ℃。
(2)这种物质在固态时的名称为 。
(3)图中 B、C 段表示物质处于 过程,在该过程中是 吸热(填“需要”或“不需要”);
物质在该过程中共持续了 分钟。
三 、实验题
16.小科同学用如图甲所示装置进行“水沸腾”的实验。
(1)实验中发现, 水从开始加热到沸腾这段时间过长,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 。
(2)他从水温升高到 90℃时开始记录数据,以后每隔 1min 记录一次水的温度,直到水沸腾 5min 为止,
实验数据如表所示。分析如表数据可知, 本实验中水沸腾的温度是 ℃。
时间 /min 0 1 2 3 4 5 6 7 8 9 10
温度/℃ 90 92 94 96 98 99 99 99 99 99 99
(3)给一定质量的水加热,其温度与时间关系如图乙中 a 所示,若其它条件不变,仅将水的质量增加,
则温度与时间的关系图像正确的是 (选填“b”,“c”或“d”)。
(4)学以致用:在日常煮鸡蛋时,有以下两种方法可供选择。
方法一:水烧开后继续将火烧得很旺,使锅内水剧烈沸腾;
方法二:水沸腾后改用小火,让锅内水微微沸腾。
你认为更合理的方法是 (选填“方法一”或“方法二”),理由是 。
第 4 页(共 11 页)
四 、解答题
17.2020 年爆发新冠肺炎, 该病由新型冠状病毒引起。
(1)病毒属于生物,以下各项能作为判断依据的是 。
A.病毒体积微小
B.病毒能繁殖
C.病毒有各种形状
(2)在抗击病毒时,医护人员必须穿着厚厚的防护服、戴上口罩和眼罩。眼罩的玻璃片常常模糊不清,
这是由于水蒸气的 (填物态变化)形成的。
(3)75%的酒精是常用的医用消毒剂,消毒时酒精擦拭在手上会感觉到凉爽, 因为酒精蒸发时会 (填“吸热”或“放热”)。在配制酒精溶液时,将酒精和水混合, 发现混合后的体积比混合前的总体
积小, 从微观角度分析原因 。
18.物理兴趣小组进行“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的实验。
(1)需要安装的实验器材有: A.烧杯和水; B.酒精灯; C.纸板和温度计; D.铁圈和石棉网。装置
如图所示, 安装顺序是 。
(2)烧杯加纸板盖的目的是 。
(3)甲、乙两同学用同样的实验装置,在相同的实验环境下, 分别用质量为 m 甲和 m 乙 的水进行实验, 根据实验数据描绘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分析图象可知,m 甲 m 乙(选填“<”、“=”
或“>”)。
(4)水在这样的环境下的沸点是 。
第 5 页(共 11 页)
4.5-4.6 综合练习答案解析
一 、选择题
1.A
【解析】物态变化有:汽化、液化、熔化、凝固、升华、凝华,其中汽化、熔化、升华是吸热的过程,
液化、凝固、凝华是放热的过程。
解: A.冰雪消融是熔化现象,所以 A 正确;
B、露珠晶莹是液化现象,所以 B 错;
C、D 霜满枝头、大雪纷飞是凝华现象,所以 C、D 是错。
故选 A.
2.A
【解析】液化指物质由气态转变为液态的过程,会对外界放热。汽化是指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 蒸发和 沸腾是物质汽化的两种形式。熔化是指对物质进行加热,使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熔化 需要吸收热量, 是吸热过程。凝固是液体由液态变为固体的过程, 凝固过程中放出热量,是放热过程。 A.雾是由气态的水蒸气变为液态小水珠的过程,该现象称为液化现象,液化需要放热,是放热过程;
故 A 正确;
B、夏天吃冰棒时看到周围冒出“ 白气 ”,“ 白气 ”的形成是液化现象, 需要放热; 故 B 错误;
C、秋天的早晨花草上经常会出现露珠,露的形成是液化现象, 需要放热;故 C 错误;
D、冬天的早晨地面上经常会出现白霜,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 需要放热;故 D 错误;
故答案为: A.
3.B
【解析】热量由高温物体传到低温物体; 水的凝固点为 0℃, 凝固时要放热; 冰的熔点为 0℃, 熔化要
吸热。
把 0℃的水和-8℃的一块冰混合后, 热量由水传递给冰, 部分 0℃水凝固成 0℃的冰,-8℃的冰吸热 后温度升高,变成 0℃的冰,因此冰的质量增大、水的质量减少,过一段时间后, 可能的状态是冰、也
可能是冰水混合物。
故答案为: B。
4.C
第 6 页(共 11 页)
【解析】(1)热量由温度高的物体传递给温度低的物体;(2)晶体熔化时有熔点, 熔化时温度保持不
变;(3)晶体熔化的条件是:达到熔点; 继续吸热。
题中将盛有碎冰的试管插入盛有碎冰的烧杯的中间,然后用酒精灯给烧杯加热。烧杯中的冰和试管中 的冰一起升温到熔点 0℃, 到熔点后需要继续吸热才能熔化, 烧杯中的冰块能从酒精灯中吸收热量所以 开始熔化, 熔化时烧杯中的温度是 0℃。由于试管中的温度与烧杯中的温度相同, 所以试管中的冰块不 能吸收到热量, 不能熔化。直到烧杯中的冰全部熔化后, 水温升高,试管中的冰块才能吸收到热量开
始熔化。所以当烧杯中的冰熔化一半时, 试管中的冰一点也没熔化,C 选项正确。
故选 C
5.
解:水在沸腾过程中,需要不断吸收热量,但温度保持不变。
故选: B。
6.C
【解析】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叫汽化。
常温下的汽油吸收空气的热量, 很容易由液态变成气态发生汽化现象, 故 C 正确, 而 A.B、D 错误。
故选 C。
7.C
【解析】(1)根据控制变量法的要求,探究一个因素对物理量的影响时,必须控制其它因素相同;
(2)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叫汽化,而无声无息的汽化叫蒸发。
甲乙两个容器的粗细不同,那么酒精和水的表面积大小不同; 虽然酒精的质量减小的多,但是无法说
明蒸发的快慢和液体的种类有关,故 A 错误;
如果要探究液体蒸发快慢与表面积有关, 必须改变表面积,而控制液体的种类相同,故 B 错误;
酒精和水的质量都减小了,是因为它们蒸发了,故 C 正确;
综上所述, 故 D 错误。
故选 C。
8.
解:
A.该图像中 ab 段表示熔化过程,温度保持不变, 说明该物质固态时是晶体,故 A 错误;
第 7 页(共 11 页)
B、由图可知, 开始熔化的温度是 50℃, 故 B 错误;
C、cd 段是液体的沸腾阶段,温度保持 80℃不变,则沸点是 80℃,液体沸腾时要继续吸热, 但温度保
持不变,故 C 错误;
D、该物质在第 15min 时为液态, 故 D 正确;
故选: D。
9.D
【解析】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液体的温度的高低、液体的表面积的大小、液面上方的气流的快慢、
液体的种类。
解: A.烧杯中的水的表面积不是最大,水蒸发不是最快, A 不符合题意;
B、锥形瓶中的水的表面积不是最大且锥形瓶的口较小,水蒸发较慢,B 不符合题意;
C、烧瓶中的水的表面积不是最大且烧瓶的口最小, 水蒸发最慢,C 不符合题意;
D、水槽中的水的表面积最大,且水槽的口最大,水蒸发最快, D 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 D。
10.
解:酒精蒸发吸热,能使它附着的温度计温度下降;随着酒精的迅速蒸发掉后,受空气温度的影响,
温度计的示数又会上升, 直到和周围温度示数相同时,不再上升; A 图象与事实相符合。
故选: A.
二 、填空题
11.降低; 压缩;压缩体积
【解析】根据气体液化的方法和应用分析解答。
使气体液化的方法有两种: 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液化石油气是通过压缩体积的方法来液化的。
12.熔化; 吸收
【解析】1)在一定条件下,物体的三种状态--固态、液态、气态之间会发生相互转化,这就是物态变
化。
(2)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由
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由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由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
(3)六种物态变化过程中,都伴随着吸热或放热;其中放出热量的物态变化有:凝固、液化、凝华;
吸热的有: 熔化、汽化、升华。
第 8 页(共 11 页)
(1)冰放在手心里,由于手的温度较高, 冰会发生熔化现象, 变成水。
(2)由于晶体在熔化时吸收热量,冰熔化时会吸收手的热,使手的温度降低,故手会感觉到凉。
故答案为: 熔化 吸收
13.吸收; 20
【解析】(1)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叫汽化,汽化需要吸热;
(2)根据图像中的温度变化规律分析解答。
(1)浸有少量酒精的棉花裹在温度计的玻璃泡上,随着酒精的迅速蒸发,图中反映了温度计读数随时
间的变化情况, 酒精的蒸发使温度计示数减小说明酒精蒸发时要吸收热量。
(2)当酒精蒸发时,会不断吸收温度计上的热量,从而使温度计的温度降低。当酒精刚好蒸发完时,
此时温度计的示数应该最低,则到第 20min 时酒精基本蒸发完。
14.(1)蒸发吸热
(2)加快了液面上方空气的流速可以加快蒸发
【解析】无论是在冬天, 还是在夏天,湿布擦过的桌面都会逐渐变干。同样,酒精无论擦在温暖的皮 肤上,还是擦在其他冰冷物体的表面,最后都将变成气态。像这 种 在 任 何 温 度 下 都 能 进 行 的 汽 化 现 象 叫 做 蒸 发; 大量事实表明,液体蒸发的快慢跟液体的表面积、温度, 以及液体表 面空气流动的快慢等因素有关。液体表面积越大, 温度越高, 液体表面空气流动越快, 液体蒸发就越
快。
(1)饭菜放在纱布内, 纱布浸水, 水蒸发会吸收热量,使周围的温度降低, 起到降低温度的作用;
(2)通风会加速空气的流动速度,加快水的蒸发, 使温度降低。
故答案为:(1)蒸发吸收;(2)加快了液面上方空气的流速可以加快蒸发。
15.
解:(1)由图可知, 固体在开始加热时的温度为﹣5℃,在 BC 段物质加热温度保持不变,此时的温度
即为固体的熔点,故固体的熔点为 0℃;
(2)查晶体的熔点表可知:熔点为 0℃是冰, 故该物质在固态时的名称为冰;
(3)根据晶体熔化规律可知,图中 B、C 段温度保持不变,表示物质处于固液共存过程,此过程需要
继续吸热。由图知物质从 2min﹣6min 这段时间的时间差为 6min﹣2min=4min。
故答案为:(1)﹣5;0;(2)冰;(3)固液共存; 需要; 4。
第 9 页(共 11 页)
三 、实验题
16.
解:(1)水从开始加热到沸腾的这段时间过长可能是水的初温太低,也可能是水的质量太大,也可能
是酒精灯火焰太小等;
(2)从表中数据可知, 当水温达到 99℃后, 继续对水加热,水的温度不变, 所以水的沸点是 99℃;
(3)其他条件不变,仅将水的质量增加,由于初温相同,所以, 吸收相同的热量,加水前比加水后的 温度要高,温度变化大;当升高的温度相同时,加水后加热的时间长,吸收热量多,但沸点、沸腾条
件相同;所以 c 正确;
(4)锅内水剧烈沸腾后,温度将不再升高,只需要小火让锅内水微微沸腾,同样能很快将鸡蛋煮熟; 所以方法二更合理, 这样水沸腾时加热温度不变, 用小火加热,保持水的沸腾状态,可以节约能源。
故答案为:(1)水的质量太大;(2)99;(3)c;(4)用小火加热, 保持水的沸腾状态, 可以节约能源。
四 、解答题
17.
解:(1)生物的特征是;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②生物能进行呼吸;③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 物;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⑤生物能生长和繁殖;⑥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病毒属于
生物, 因为它能够利用自我复制的方式来繁殖后代,故选 B;
(2)眼罩的玻璃片常常模糊不清,这是由于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
(3)酒精蒸发时需要吸热,所以酒精擦拭在手上会感觉到凉爽;
酒精和水充分混合后总体积小于混合前的总体积, 此现象说明组成物质的分子间有间隙。
故答案为:(1)B;(2)液化;(3)吸热; 分子之间存在间隙。
18.
解:(1)安装按照先下后上的原则,使酒精灯的外焰与石棉网充分接触,依次放烧杯纸板温度计,故
安装的顺序是 B、D、A.C;
(2)为了缩短加热时间,可以采取加盖, 加火等措施,加纸板的目的是减少散热;
(3)由公式 Q 吸 =cm△t 和图 2 可知,甲 3min 沸腾,乙 6min 沸腾, 乙的加热时间长,故乙吸热多,比
热容、温度变化量相同, 吸热多的, 质量大, 所以 m 甲<m 乙;
(4)由图可知,沸点是 98℃。
第 10 页(共 11 页)
故答案为:(1)B、D、A.C;(2)减少散热;(3)<;(4)98℃。
第 11 页(共 11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