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测试卷
本试卷共 100 分,考试时间 50 分钟。
注意事项:
1、答第 I 卷前, 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用铅笔涂写在答题卡上。
2、选出答案后, 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
后,再填涂其它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一 、选择题(本题共 14 个小题; 每小题 3 分,共 42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 项是正确的)
1.下列质量增加的变化有一种与其他三种存在着本质的区别,这种变化是( )
A.长期放置在空气中的氢氧化钠质量增加
B.久置在潮湿空气中的铁钉质量增加
C.久置在空气中的生石灰质量增加
D.长期敞口放置的浓硫酸质量增加
2.用分子的观点解释下列现象,正确的是( )
A.热胀冷缩是因为分子大小随温度而改变
B.蔗糖能溶于水说明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
C.气体易被压缩说明分子间间隔很小
D.石灰石能被粉碎成粉末说明分子很小
3.装香水的玻璃瓶的口总是很细的,这是因为( )
A.瓶口细好看,漂亮
B.在用时流得少可以节约点
C.可以减少香水的表面积,减少蒸发浪费
D.瓶口细,温度低,蒸发慢
4.下列俗语与物质的化学性质无关的是( )
A.火上烧油 B.百炼成钢
C.玉不琢、不成器 D.死灰复燃
5.快过年了,在萧山楼塔的年味最浓厚正月里有传统民俗活动展示,其中主要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第 1 页(共 16 页)
( )
A.捣年糕 B.舞板龙 C.做糖人 D.酿米酒
6.将质量相同的三块金属甲、乙、丙加热到相同的温度后,放到表面平整的石蜡上。经过一定时
间后, 观察到的现象如图所示。则三块金属的比热( )
A.甲最大 B.乙最大 C.丙最大 D.一样大
7.在敞口的水壶里烧水,使水沸腾后再用猛火继续加热,则水的温度将( )
A.逐渐升高 B.不变
C.逐渐降低 D.忽高忽低
8.不同材料组成的 a、b、c 三个实心物体,它们的体积与质量的关系如图,由图可知下列说法正
确的是( )
A.三者的密度关系 ρa > ρb > ρc
B.a 的密度是 b 的两倍
C.若将 b 的质量减半, 它的密度变为 0.5×103kg/m3
D.若将 c 的体积增大到 4×103m3 ,它的密度不变
9.细心的小敏发现妈妈每次洗完头发后,总是用电吹风吹湿头发,而且还用梳子不停的抖动头发,
这是为什么呢? ( )
A.梳子不停的抖动头发主要是为了增加水的表面积,加快水分蒸发
B.梳子不停的抖动头发主要是为了提高水的温度, 加快水分蒸发
第 2 页(共 16 页)
C.梳子不停的抖动头发主要是为了减少水的表面积,加快水分蒸发
D.用电吹风吹湿头发, 主要是为了加快水分表面的空气流动, 减慢水分蒸发
10.小明对三烊湿地公园内的气温和水温进行了观测, 并将测得的数据绘制成如图所示曲线。据
图可判断( )
A.实线代表水温, 虛线代表气温,因为水的比热较大
B.实线代表水温, 成线代表气温,因为水的比热较小
C.实线代表气温, 虚线代表水温,因为水的比热较大
D.实线代表气盘, 虚线代表水温,因为水的比热较小
11.关于沸腾, 下列说法中, 正确的是( )
A.沸腾在任何温度下都能进行
B.沸腾时液体温度保持不变
C.沸腾是在液体表面发生的汽化现象
D.沸腾是在液体内部发生的汽化现象
12.如图所示,甲实验中试管内盛有水,烧杯内盛有乙表中所列的一种液体, 在标准大气压下,
若对烧杯底部继续加热, 最终发现试管内的液体发生沸腾,则试管内盛的液体是( )
标准状况下几种物质的沸点
物质 沸点(℃)
酒精 78
水 100
煤油 150
第 3 页(共 16 页)
A.水 B.酒精 C.煤油 D.水或酒精
13.一架天平的称量范围是 200g,有四位同学用这架天平测质量约为 150g 的物块,测量的结果 为 145g,他们加减砝码的步骤不同,其中正确的是(数值表示加砝码的质量,“↓”表示放入砝
码,“↑”表示拿掉砝码)( )。
A.100g↓、20g↓、 20g↓、5g↓
B.100g↓、50g↓↑、20g↓、 20g↓、10g↓↑、5g↓
C.100g↓、50g↓↑、20g↓、 20g↓、5g↓
D.50g↓、 100g↓、 50g↑、20g↓、 20g↓、5g↓
14.给一定质量的水加热,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若其他条件不变,仅将水的质量
增加, 则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线应该是( )
第 4 页(共 16 页)
A.
C.
B.
D.
二 、填空题(30 分)把答案填在题中的横线上或按题目要求作答
15.腌海南粉是海南的特色名吃。在米粉中加入调味汁拌匀,调味汁充分进入米粉中俗称“入味”,
米粉腌得越入味越好吃。从物理的角度看:入味是 的结果。热米粉
比冷米粉更容易入味,是因为温度越高 。
16.有四杯被染成不同颜色的液体,其中一杯与其它液体种类不同。为了找出这杯液体, 测得如
下数据。
液体颜色 红 黄 蓝 绿
体积/cm3 5 8 15 20
质量/g 6 9.6 18 22
(a)
(1)小妍试图通过计算数据完成任务,则表格(a)处应填 。
(2)分析可知,颜色为 的液体与其它三杯液体不同。
(3)除以上方法外,还可以通过 方法,找出该液体。
17.①木炭是灰黑色的多孔性固体; ②木炭能燃烧;③我国某些地方冬天有时用木炭来取暖;④
将木炭粉碎;⑤取一小块木炭点燃, 放入氧气瓶中燃烧, 发出白光,生成二氧化碳气体。
上述描述属于物理性质的是 ;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属于化学性质的
是 ;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属于用途的是 。
18.如图所示,该玩具叫做爱情温度计。这是一种装有乙醚液体的玻璃瓶,瓶子分上下两部分, 中间由一段弧形玻璃细管连接。把热的手捂在下面装有液体的部位时,液体会顺着瓶子里的玻璃
细管喷涌向上, 沸腾起来。松开手, 液体就会流回底部。
(1)手握住时, 手掌的热量通过 (填“做功”或“热传递”)的方式,改变了乙醚的内
能。
(2)乙醚沸腾时,导致玻璃瓶上部气压增大。松开手后,玻璃瓶上方乙醚蒸气经 (填
物态变化名称) 又流回底部。
第 5 页(共 16 页)
19.
(1)请写出图中托盘天平主要结构的名称:
① ② ④
(2)称量前要明确被测物体的质量不应超过天平的 。潮湿物品或化学药品
(填“能 ”或“不能”)直接放在托盘上。
(3)用天平测量物体质量时,若所用的砝码已磨损,则测量的结果会比物体的实际质量
(填“大 ”或“小 ”)
(4)某同学使用天平称量前,调节托盘天平横梁平衡时, 出现如图所示情况,他应如何调节?
(5)现有同样的小螺丝钉若干, 现在想知道螺丝钉共有几枚, 小明设计了以下测量方法:
a.用天平称出 20 枚螺丝钉的质量为 8 克;
b.计算出每枚螺丝钉的质量为 克;
c.将全部螺丝钉放在天平左盘, 横梁平衡时,右盘的砝码为:50 克 1 个,20 克 2 个, 5g 一个,
游码位置如图所示, 则螺丝钉的总质量为 克;
d.计算出这些螺丝钉的枚数: 枚。
三 、实验题(16 分)把答案填在题中的横线上或按题目要求作答
20.学习了密度的相关知识后,同学们利用托盘天平和量筒来测量盐水的密度。
【实验准备】:
第 6 页(共 16 页)
(1)将天平放在水平台面上,把游码放在标尺左端零刻线处,发现指针在分度盘标尺上偏左,
此时应将平衡螺母向 移动;
【实验过程】:
按下图所示的步骤进行操作:
【分析计算】:
(2)利用实验测得的数据,计算可得该盐水的密度为 ;(用上述字母表示)
【反思评价】:
(3)为了使实验结果更精确,需将上述实验步骤调整为 (用序号表示)。
21.在“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的实验中, 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请回答。
(1)试管中装有适量的碎冰,按图甲组装时应将温度计的玻璃泡与碎冰充分接触,但不要碰
到 。
(2)图乙是根据实验记录绘制的冰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由图像可知: BC 段的物质处 于 状态,物质在 AB 段的比热容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在 CD 段的
比热容。
(3)试管中的冰完全熔化后, 若持续加热, 在标准大气压下将得到图像中的 DE 段,这段时间内
第 7 页(共 16 页)
试管中的水能否沸腾?并说明理由 。
四 、解答题(12 分)解答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 的不能得分。 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
22.为了探究物质的内部结构,我们利用一端封闭的玻璃管做了水和酒精混合的实验,如图所示。 通过比较混合前后的总体积, 即可推断出组成物质的微粒是连续分布的还是存在空隙的。为使实 验现象更明显,我们应该采用的操作是:在直玻璃管中先注入一定量的 (选填“水 ”或
“酒精”),并且优先选用内径较 (选填“粗 ”或“细”)的玻璃管。
23.一辆油罐车装了 30 立方米的石油,小明想测量石油的密度,从车上取出 30 毫升的石油, 测
得它的质量是 24.6 克, 求:
(1)石油的密度。
(2)这辆车上所装的石油的质量是多少?
第 8 页(共 16 页)
第四单元测试卷答案解析
本试卷共 100 分,考试时间 50 分钟。
注意事项:
1、答第 I 卷前, 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用铅笔涂写在答题卡上。
2、选出答案后, 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
后,再填涂其它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一 、选择题(本题共 14 个小题; 每小题 3 分,共 42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 项是正确的)
1.
解: A.氢氧化钠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变质生成碳酸钠固体质量增加,发生了化学变化;
B、铁钉在潮湿空气中锈蚀变质, 生成了氧化铁,发生了化学变化;
C、生石灰和空气中的水反应变质生成氢氧化钙甚至进一步反应生成碳酸钙,固体质量增加, 也
是化学反应;
D、浓硫酸吸水质量增加是物理变化, 与其它变化不同。
故选: D。
2.B
【解析】根据分子运动论的知识判断。
A.热胀冷缩是因为分子之间的距离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 而分子的大小不变,故 A 错误;
B.蔗糖能溶于水从而发生扩散现象, 说明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故 B 正确;
C.气体易被压缩说明分子间间隔较大,故 C 错误;
D.石灰石能被粉碎成粉末,而粉末看起来虽小,却由大量的分子构成, 它比分子要大很多, 故 D
错误。
故选 B。
3.C
【解析】影响蒸发的三要素:液体的温度、表面积和上方空气的流速。
装香水的玻璃瓶的口总是很细的,这是因为可以减小香水的表面积,从而减小蒸发浪费,故 C
正确, 而 A.B、D 错误。
第 9 页(共 16 页)
故选 C。
4.
解: A.火上烧油是与物质燃烧有关的,属于物质的化学性质, 故 A 错误;
B、百炼成钢说明碳在高温下能和氧气反应,属于物质的化学性质, 故 B 错误;
C、玉不琢不成器说明玉的形状可以改变, 属于物质的物理性质,故 C 正确;
D、死灰复燃是与物质燃烧有关的,属于物质的化学性质, 故 D 错误;
故选: C。
5.D
【解析】根据化学变化物理变化的特点分析,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
判断变化种类就是看变化后有没有新物质生成。
化学变化是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 捣年糕 、 捣年糕 、 做糖人 都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
变化, 酿米酒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故答案为: D。
6.
解: 金属块丙下方的石蜡熔化快,说明金属块丙放出的热量多,甲、乙、丙的初温、末温都是相 等的,温度变化值就是相同的,根据公式 Q 放 =cm(t0﹣t)可知:甲、乙、丙三个金属块的质量、
温度的变化值是相等的, 金属块丙放出的热量多, 所以金属块丙的比热容比较大。
故选: C。
7.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液体沸腾时的温度,要注意当液体沸腾以后,虽然继续吸热,但温度
不再升高。
液体沸腾时的特点是:继续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吸收的热量全部用来汽化了。虽然用猛火继
续加热,但也只是使水沸腾的更剧烈了, 而温度则保持不变。
故答案为: B
8.
解:由图象可知,横轴是质量, 纵轴是体积。
第 10 页(共 16 页)
AB、由图象可知,当 Va =Vb =Vc =2×10﹣3m3 时,ma =1kg,mb =2kg,mc =4kg,则 a、b、c 的密度
分别为:
ρa= = =0.5×103kg/m3,
ρb= = =1×103kg/m3,
ρc= = =2×103kg/m3,
所以三者的密度关系 ρa< ρb < ρc,
a 物质的密度是 b 物质密度的,故 AB 错;
CD、因为密度是物质本身的一种特性,其大小与质量、体积大小无关, 所以将 b 的质量减半, b
的密度不变,还是 1×103kg/m3;
将 c 的体积增大到 4×103m3 ,它的密度不变, 还是 2×103kg/m3 ,故 C 错误、 D 正确。
故选: D。
9.【分析】解决此题要知道液体蒸发的快慢与液体的温度、表面积、液面上空气流动的快慢等因
素有关。
【解答】解:洗完头发后,为让头发干快些,用电吹风吹湿头发,主要是为了加快水分表面的空
气流动,加快水分蒸发;
用梳子不停的抖动头发, 这样是为了增加水的表面积,加快水分蒸发。
故选: A.
10.C
【解析】比热容是热力学中常用的一个物理量,表示物质提高温度所需热量的能力,而不是吸收
或者散热能力。它指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升高(或下降) 单位温度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
水的比热是 4.2××103 焦/(千克×℃),表示质量是 1 千克的水,温度升高(或降低)1℃, 吸收(或
放出)的热量是 4.2×103 焦。
空气的比热容为 1.0×103J/(kg.℃)。
第 11 页(共 16 页)
湿地公园的水和空气在同样吸放热条件下,因为水的比热容大,温度变化小,所以温度变化较小
的虚线是水温的图线,故选项 C 符合题意。
故选 C。
11.B
【解析】根据沸腾的定义和特点分析即可。
沸腾只能在一定的温度下进行 ,这个温度叫沸点,故 A 错误;
沸腾时液体温度保持不变,故 B 正确;
沸腾是在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发生的汽化现象,故 C、D 错误。
故选 B。
12.
解: 在 1 个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 100℃,
(1)若试管中装的是水,烧杯中的水即使沸腾, 温度最高也是 100℃,这样的话,即使试管中
的水能够达到 100℃,但达到 100℃后就不能从烧杯中的水吸收热量。
(2)若试管中装的是煤油,因为煤油的沸点是 150℃,当烧杯中的水沸腾后温度温度最高也是
100℃,达不到煤油的沸点,不会沸腾。因此装的不是煤油。
(3)若试管中装的是酒精,因为酒精的沸点是 78℃, 低于水的沸点,会从水中不断吸热,会沸
腾。因此装的是酒精。
故选: B。
13.
解:因为天平测量物体质量时,应将砝码从大到小的顺序增减,根据四个选项可知, 50 克放下 又拿起,说明物体质量小于 150 克,那放下两个 20 克之后已经 140 克了,就无需再放下 10 克来 试了,因为 20+20+10=50,结果必然是加 10 克后多了, 右盘下沉,因此 10 克不需加,直接试 5
克, 故 ABD 错误,C 正确。
故选: C。
14.D
【解析】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沸点,只与气压有关,同种物质气压不变,沸点不变。沸点与液体
第 12 页(共 16 页)
的质量大小无关。
由题可知, 其他条件不变,仅将水的质量增加,所以水的沸点是不变的,但是 B、C 选项表示沸 点都变了, 所以 B、C 错误。但由于水的质量变大, 相同时间吸收的热量相同,温度升高的比较
慢,所以 A 错误、D 正确。
故答案为: D。
二 、填空题(30 分)把答案填在题中的横线上或按题目要求作答
15.分子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分子运动越剧烈
【解析】(1)两种不同的物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扩散,说明分子在不停的做无
规则运动;
(2)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据此分析解答。
从物理的角度看:入味是分子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的结果。热米粉比冷米粉更容易入味,是因为
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
16.
解:(1)已知液体的体积和质量,可计算出其密度,根据同种物质的密度大小相等,不同物质的 密度大小一般不相等, 可以判断其中一杯与其它液体种类不同的液体;所以表格(a)处应填密
度;
(2)根据表格数据分别计算液体的密度, 红色液体的密度:= =1.2g/cm3;
黄色液体的密度: = =1.2g/cm3;
蓝色液体的密度: = =1.2g/cm3;
绿色液体的密度: = =1.1g/cm3;
四种颜色的液体密度只有绿色液体密度与其它液体密度不同,所以绿色的液体与其它三杯液体不
同;
(3)还可以比较四种颜色液体在体积相同时液体质量的大小。
第 13 页(共 16 页)
故答案为: 密度;绿色; 比较体积相同时液体质量的大小。
17.①; ④; ②; ⑤; ③
【解析】(1)物理性质是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质的物理性质,如: 颜色、 气味、状态、是否易融化、凝固、升华、挥发、沸点、硬度、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溶解性、
密度等。
化学性质是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如所属物质类别的化学通性:酸性、碱性、
氧化性、还原性、热稳定性及一些其它特性。
(2)物理变化和化学性质的区别:有无新物质生成。
①木炭是灰黑色的多孔性固体, 属于物理性质;
②木炭能燃烧, 即可燃性,为化学性质;
③我国某些地方冬天有时用木炭来取暖, 属于木炭的用途;
④将木炭粉碎, 即形状发生改变,属于物理变化;
⑤取一小块木炭点燃,放入氧气瓶中燃烧,发出白光,生成二氧化碳气体, 属于化学变化。
上述描述属于物理性质的是①; 属于物理变化的是④; 属于化学性质的是②; 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⑤; 属于用途的是③。
18.
解:(1)手握住时, 手掌的热通过热传递的方式转移到乙醚, 改变了乙醚的内能;
(2)松开手后,温度降低,乙醚蒸汽从气态变为液态,发生了 液化现象, 重新又流回底部。
故答案为:(1)热传递;(2)液化。
19.(1)托盘;游码; 平衡螺母
(2)量程;不能
(3)大
(4)将平衡螺母往左调
(5)0.4;96.4;241
【解析】(1)根据天平的结构进行解答;
(2)根据天平的使用规范进行解答;
第 14 页(共 16 页)
(3)假设物体的质量为 20g,以此为例子分析测量结果偏大还是偏小;
(4)平衡螺母总是向轻的那端调节;
(5)b.螺丝钉的质量=总质量÷个数;
c.螺丝钉的总质量=砝码质量+游码质量;
d.螺丝钉的个数=总质量÷螺丝钉的质量。
(1)根据天平的结构可知:①托盘; ②游码; ③平衡螺母;
(2)称量前要明确被测物体的质量不应超过天平的量程。潮湿物品或化学药品不能直接放在托
盘上;
(3)如果物体的质量为 20g,那么正常情况下砝码的质量为 20g 时天平平衡;由于砝码磨损,
所以现在肯定不平衡, 应该在右盘再放入砝码或移动游码才能平衡, 所以测定的结果比实际质量
偏大;
(4)指针偏右,说明右盘重,左盘轻,因此平衡螺母应该向左调节;
(5)b.每枚螺丝钉的质量为: 8g÷20=0.4g;
c.砝码的质量为:50g+20g×2+5g=95g,游码的质量为 1.4g,那么螺丝钉的质量为:
95g+1.4g=96.4g;
d.这些螺丝钉的个数为: 96.4g÷0.4g=241 枚。
三 、实验题(16 分)把答案填在题中的横线上或按题目要求作答
20.
解:(1)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游码移到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处,分度盘的指针偏向左边,说
明天平的左端下沉, 右端上翘, 平衡螺母向上翘的右端调节, 使天平横梁在水平位置平衡。
(2)量筒中盐水的质量为:m=m2﹣m1,
量筒中盐水的体积是 V,
盐水的密度: ρ = = 。
(3)由于盐水不能全部倒入烧杯中, 导致盐水的质量测量值偏小, 密度测量值偏小。
正确的实验步骤:
③用天平测量出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 m2。
第 15 页(共 16 页)
①倒入量筒中适量的盐水,用量筒测量盐水是体积 V。
②用天平测量烧杯和剩余盐水的质量 m1。
故答案为:(1)右;(2);(3)③①②。
21.
解:(1)温度计测量温度时,要让玻璃泡与被测物体充分接触,但不能接触到容器底或容器壁;
(2)BC 段是熔化过程中,处于固液共存状态;观察图像可知,AB 段是冰的升温过程, CD 段是
水的升温过程, AB 升温快,CD 段升温慢, 即在吸收的热量相同时, 根据 c=知, AB 段的
比热容小于 CD 段的比热容;
(3)由于烧杯内的水沸腾时温度保持不变,试管内的水虽达到沸点,但不能继续吸热,所以不
能沸腾。
故答案为:(1)容器底或容器壁;(2)固液共存; 小于;(3)由于烧杯内的水沸腾时温度保持不
变,试管内的水虽达到沸点,但不能继续吸热,所以不能沸腾。
四 、解答题(12 分)解答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 的不能得分。 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
22.水;细
【解析】(1)在试管内密度大的水在下面,密度小的酒精在上面,排除重力因素对实验现象的影
响;
(2)玻璃管的内径越小,相同的体积变化时, 液柱的高度变化越大,实验现象越明显。 在比较 一定量的水和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大小的实验中, 在直玻璃管中应先注入水, 目的是便于记录水和 酒精混合前的总体积;我们应该采用的操作是:在直玻璃管中先注入一定量的水,并且优先选用
内径较细的玻璃管。
23.(1)石油的密度p = v (m) = 30cm3 (24.69) = 0.82g/cm = 0.82 × 103 kg/m3;
(2)这辆车装的石油质量:m 石油=ρ 石油 V 石油=0.82×103 kg/m3 ×30m3=2.46×104kg。
【解析】(1)根据公式p = 计算石油的密度;
(2)已知石油的密度和油罐车的容积,根据公式 m'=ρV'计算这辆车装的石油质量。
第 16 页(共 16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