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1张PPT。陋室铭 爱莲说 复习课口子实验中学 周廷良学而时习之 不亦乐乎温故而知新
可以为师矣□复习目标□小组复习□知识点拨□巩固练习学 习 目 标 1、了解作者,了解“铭”、“说”的文体特点
2、积累课文中出现的常见的文言词语
3、能翻译文中的重点句子
4、能背诵两篇课文
5、学习托物言志的写作特点
6、体会作者安贫乐道、淡泊名利道德品质和保持坚贞正直操守的价值取向小组复习1、齐读课文(全班)
2、看注释与笔记,默读课文
3、小组活动:
·一人一句翻译课文
·关注重点字词、重点句子
·互释疑难问题
4、提出没解决的问题,师生共
同处理(全班)知识点拨※ 作家作品常识
※ 重点字词释义
※ 重点句子的翻译
※ 文章结构和题旨 《 陋室铭》,选自《全唐文》。作者刘禹锡是唐代的诗人、哲学家。著有《刘宾客集》。本文是他在被贬为地方官时写的。
《爱莲说》,选自《周元公集》。作者周敦颐,北宋哲学家,宋代理学的创始人。
“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
“说”--古代一种既可以说明、记述事物,又可以发表议论的文体。有仙则名 出名
惟吾德馨 (品德)高尚
谈笑有鸿儒 学识渊博的人
往来无白丁 没有学问的人
无案牍之劳形 官府的公文 使身体劳累
可爱者甚蕃 多
陶渊明独爱菊 仅
濯清涟而不妖 洗涤 美丽而不庄重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xi?n)少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应该
亭亭净植, 立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玩弄 亵,亲近而不庄重 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这(虽)是简陋的房子,只是主人我有美好的品德(就不觉得简陋了)。
2、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苔痕碧绿,长到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窗帘中。
3、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谈笑的是渊博的学者,往来的没有粗俗的人。
4、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没有(嘈杂)的管弦之声扰乱两耳,没有官府的公文劳累身心。
5、何陋之有? 有什么简陋的呢?
6、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我惟独喜爱莲,它从淤积的污泥里长出来却不受一点沾染;在清水里显得妖媚。洗涤过却不
7、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它的茎)内空外直,不牵牵连连的,不枝枝节节的。
8、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香气远播,越发清芬;洁净地挺立在水中。
9、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可以在远处观赏却不能贴近去玩弄啊!
10、莲,花之君子者也
莲,是花中的君子。
11、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对于菊花的爱好,自陶渊明以后就很少听到了。
※ 翻译中要注意特殊的句式、特殊的语序、省略的成份1、作者怎么样引出陋室的?
2、第一、二句与第三句有什么关系呢?中心句是哪句?山 水比喻起兴山 仙
水 龙
陋室 德馨(中心)研读课文3、在作者看来,陋室真的简陋吗?4、从哪些方面看得出来?陋室不陋景——环境优美人——交友高雅事——生活闲适研读课文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正面——实写反面——虚写高雅脱俗不慕富贵5、诸葛、子云分别指谁,他们是怎样的人?6、作者在本文提到他们有何作用? 自比古代贤人,表明自己的心愿,希望像他们一样因为自己的高雅脱俗获得别人的尊敬与景仰。7、“孔子云:(君子居之,)何陋之有?”作者为什么只引用下句? 前面直接用诸葛亮与扬雄自比为君子,所以下句直接引用下句,反诘点题。研读课文8、作者借山水有仙人、神龙比喻陋室主人有好的品德是为了表明什么心迹呢?9、这种借他物来表明心迹的手法叫什么?研读课文安贫乐道,高洁伟岸托物言志陋室铭设喻引题山仙水龙比喻起兴陋室德馨陋室不陋环境优美(清幽景)生活情趣(高雅事)引古贤以自况反诘点题交友高雅(不俗人)陪衬比喻 托物言志安贫乐道 高洁傲岸(君子之德)填空1、概括全文主旨的句子是:
, 。
2、写出“陋室”环境清幽的句子是:
, 。
3、表明主人的生活情趣高雅的句子是:
, 。
, 。
4、表明了主人不热衷于名利的句子是:
, 。
5、文末提到三位古人,起什么作用?斯是陋室 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 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 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 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 无案牍之劳形引古人自况,陪衬比喻。1.?用自己的语言概括作者赞扬的莲花的高贵品质。
?
2.?文中写莲花,为什么还提到了菊和牡丹呢??
?
3.?本文将花的形象比喻人的品质,莲、菊、牡丹各比喻怎样的生活态度???? 问题探究答:用菊和牡丹来对比烘托突莲的高洁品质。菊是正面衬托,牡丹是反面对比衬托。 正直、通达、庄重、洁身自好、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清高而美名远扬。?答:莲比喻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菊比喻隐逸的生活态度;牡丹比喻贪慕富贵的生活态度。 4.?“牡丹之爱,宜乎众矣。”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5.?文章结尾处,修辞和表达上有什么特点?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6.?在文中作者把“莲”作为一种高贵品质的象征。作者在这里运用了什么写法?目的何在??(表达了作者怎样思想?)? 答:作者对追名逐利世风的鄙弃。答:运用排比修辞,反问句式;强烈表达作者洁身自好淡泊名利的思想感情。答:托物言志;在莲的形象中寄予了自己
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节操。?菊花牡丹莲花隐士富贵者君子————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香远益清,中通外直,不蔓不枝,环境外形香气气质亭亭净植,姿态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不哗众取宠豁达大度,正直不阿美名远扬志洁行廉令人敬重,不可轻侮托物言志正衬反衬对偶主旨:爱莲,爱君子之德排比在莲的形象中寄寓了作者不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
以爱莲之情来表达对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恶浊世风的鄙视莲出 淤 泥 而 不 染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香远益清
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
濯清涟而不妖生长环境体态香气风度气质菊、牡丹
(衬托)托物言志在莲的形象中寄寓了作者不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
以爱莲之情来表达对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恶浊世风的鄙视爱莲说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