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实施项目学习的价值及教学设计 ——以高中语文《雷雨》项目化学习为例
项目学习是杜威弟子克伯屈提出的一种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中心,以项目为载体,通过解决一系列真实的问题,引导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建构知识、培养技能。20世纪80年代起,项目学习被西方中小学广泛应用于学生的综合性学习。21世纪初,项目学习被介绍进国内,起初应用于职业技能培训或中小学综合实践课程的教学。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项目学习逐渐被引入中小学学科教学。
高中语文项目学习的教学设计,就是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及语文学习任务群的目标和内容, 按照项目学习的原则进行设计。现以《雷雨》项目学习为例,谈谈高中语文项目学习的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指向语文素养,设计驱动问题
《雷雨》是中国现代经典话剧,人教版必修4节选了剧本的第二幕,教材中也设计了“有条件的可阅读《雷雨》全剧”的任务。为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笔者设计了“阅读《雷雨》全剧,研究不同人物的思 想和个性,排演剧本第二幕”的驱动问题,作为项目学习的主任务。按照项目学习“以终为始”的设计 路,在设计驱动问题时,就预设“产品”的形式,以此来引导项目任务的设计,激发学生在完成“产品”的过程中主动解决问题。“排演剧本第二幕”是项目学习的主任务,也是这个学习项目的最终产品。在这个主问题的驱动下,学生要阅读《雷雨》全剧,要了解故事所反映的社会生活背景,揣摩人物个性化的语言,探究分析人物的思想和个性,学习舞台表演的一些技巧等。这些任务高度整合了自主、探究和合作的学习方式,并且深度融合了阅读鉴赏、表达交流和梳理探究的语文实践活动,最终指向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
二、任务设计
搭建学习支架,突出语文实践
围绕“排演话剧”这一主任务,设计一系列读写 和探究的任务,为学生搭建学习支架。为此,笔者设计以下任务:
任务一:阅读《雷雨》全剧。要求:画出人物关系 图,概述剧情,探究作品主题。
任务二:观看话剧《雷雨》视频。要求:选择一个 最喜欢的演员和一个最不喜欢的演员,并说明理由。
任务三:精读课文,结合剧情冲突,揣摩台词,体 会人物的情感,分析人物形象,并与同学讨论分享。
任务四:如果你来表演,你最想扮演谁?你认为 怎样表演才能突出人物的个性?写一段表演设想或 建议。
任务五:将全班同学分成两个剧组,每组设导 演一人、演员若干,排演课本剧,并录像。
以上前四项任务是为第五项任务搭建的学习支架,引导学生围绕剧本进行泛读与精读,探究作品主题和人物形象,讨论如何表演等等,在解决如何表演的问题中自主建构语文知识与技能。这些任 务始终凸显了“语文实践”,其目的在于通过任务引导学生在用语文的实践中发展语文核心素养。
三、学习过程
调整教学关系,提高学习能力
另外,还可以设计决策类情境作业,让学生对比不同的理论,决定用哪个理论更适合解释在《雷雨》项目学习中,课堂活动围绕上述五个任务进行设计。
任务一中课外学习活动自主阅读 《雷雨》全剧,自行画出人物关系图,做好课堂讨论 的准备;课内活动是概述剧情、画出人物关系图,探究和讨论作品主题。
任务二中课外活动是观看话剧《雷雨》视频,选择一个喜欢的演员和一个不喜欢的 演员,做好发言准备;课内活动是讨论评论演员的 表演,探究剧中人物形象的特点。
任务三主要是课内活动,揣摩人物台词,分析个性化的人物语言,进 一步分析人物形象。
任务四主要是课外鉴赏与写作活动,用于揣摩人物,为任务五表演做服务。
任务五中的课外活动是课本剧的排演,课内活动是观看小组表演的视频,进行讨论和评比。
四、学习成果
以“产品”为激励,促进深度学习
在《雷雨》项目学习中,“产品”就是排演课本 剧。在这一任务的驱动下,学生的学习实际上已发 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不仅仅是阅读鉴赏教材中的文 本,而是通过阅读鉴赏教材中的文本,在分析探讨 故事的社会背景、 作品主题及人物个性的基础上, 恰当地表演话剧。这种学习是在语文实践中自主建 构戏剧的相关知识和文本理解,并在此基础上加以 迁移应用的深度学习。
五、教学评价
关注学生表现,促进自我反思
在《雷雨》项目学习中,针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设 计一份“自我评价表”,内容包括:剧本的阅读与理解、学习的主动性、写作任务的独立性、同伴合作情 况等,分为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四个等次,并分析原因。 让学生对照评价量表的内容自我评价,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调整和改进学习的状态与方 法。针对学生表演的话剧作品设计一份“作品评价表”,内容包含舞台设计、剧情演绎、表演技巧等方面,让全班学生观看两个组的录像进行评价,并引导学生进行总结和反思。
结 语
项目学习是切合语文课程综合性、实践性特点 的一种教学方法,强调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引导学生在积极的语文实践中发展语文核心素 养。高中语文实施项目学习,是深化高中语文课程 改革,转变语文教学方式的有益尝试。但项目学习的实施对教师的专业性要求更高,教学设计与教学 实施的难度更大, 因此需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摸索,不断总结和不断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