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文言文二则《铁杵成针》 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18文言文二则《铁杵成针》 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5.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11-19 14:33:3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铁杵成针》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单元解读:
统编语文教材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以“深深浅浅的脚印,写满成长的故事”为导语,揭开了本单元“成长”的人文主题。四篇课文《文言文二则》《小英雄雨来(节选)》《我们家的男子汉》《芦花鞋》,展示了不同时代少年儿童成长的故事,整个单元内容也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引导学生感受不同的成长,汲取成长的力量。
教材解读:
《铁杵成针》是《文言文二则》中的第二则,是一则关于李白传说的文言文。这个故事展示了我国传统文化中勤奋学习、持之以恒的精神,揭示了只有坚持不懈地勤奋学习,才能取得成就的道理,是一篇引导学生学习文言文,激励学生奋发学习的佳作。文中有一些词语的意思与现代汉语的意思基本一致,比如“弃、感”等,这些词语可以让学生感受到文言文与现代文的共通之处,消除他们学习文言文的畏惧心理。对于这篇课文,重点要完成的是课后习题中的任务:“借助注释,理解课文中每句话的意思”,以及习题泡泡提示的“运用方法学习文言文”。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能借助注释、运用扩词法理解课文内容。
3.通过品读课文,明白只有坚持不懈地勤奋学习,才能取得成就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能借助注释、运用扩词法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板块一:明确主题,理解题意
1.(出示单元导语页)同学们,从今天开始,我们进入第六单元的学习。“深深浅浅的脚印,写满成长的故事。”本单元的学习主题是“成长”。这节课我们就去了解一位古人,追寻他成长的故事。
2.(出示李白图片)知道他是谁吗?你对李白有哪些了解?教师简介: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唐朝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誉为“诗仙”。他的文学成就非常高。
3. 传说李白小时候学习并不认真,十分贪玩,那后来是什么改变了他呢?今天我们来学习一则文言文,讲的就是李白小时候的故事。(板书课题)
4. 知道题目的意思吗?你是怎么读懂的?(文中有注释)铁杵:用来舂米或捣衣的铁棒。明确借助注释是学习文言文的好方法。
板块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1.借助拼音,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2.指名读课文,相机正音。
3.指导多音字“还”的读音。文中有个多音字“还”没有拼音,你是怎么判断它读huán的?(借助注释,并联系上下文,理解“还”是“回去”的意思,从而判断出“还”的读音。)
板块三:疏通文意,读出停顿
1.自学第一、二句
(1)朗读文言文,既要注意标点符号之间的停顿,还要注意句子中间的停顿,句子中间没有标点符号的,我们要能根据句子的意思读出恰当的停顿。
(2)生读前两句话,试着借助注释理解句意,师相机指导。
①第一句:磨针溪,在象耳山下。磨针溪:(出示图片)一条小溪的名字。象耳山:在四川省眉州市境内。
②第二句: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
扩词法理解“成、弃”的意思。成:完成;学成。弃:放弃。
(3)小结:用扩充词语的方法能帮助我们更好地学习文言文。
(4)再读句子,读出停顿,读好节奏。
①指名读。相机出示分隔符号标注。停顿不当的,大家一起讨论怎样停顿更恰当。
②教师范读指导:停顿不是简单地断开,而声断气不断,音断意相连。在需要停顿的地方把字音拖长,更容易让人听懂,读起来也更有韵味。
2.小组合作学习第三、四、五句
(1)学生运用借助注释和扩充词语的方法自主学习第三、四、五句话的意思,并试着读出停顿。
(2)小组展示,交流学习收获。
(3)全班交流分享对句子的理解,教师相机引导点拨。
①第三句: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扩词法理解“过”的意思:路过,经过。结合甲骨文理解“逢”的意思:(出示甲骨文的“逢”)上方是倒写的“止”字,表示“脚趾”,左下方是“彳”,表示“行进”,右下方是“丰”,表示“物品”。合在一起就像在一个人正在向前行走,脚下却碰到了什么东西。所以,“逢”是“碰到,遇到”的意思。
②第四句:问之,曰:“欲作针。”之:指老媪。欲:想要。
③第五句:太白感其意,还卒业。感其意:被老妇人的意志感动了。还卒业:回去完成了学业。
(3)学生练习读三、四、五句,读出停顿,读好节奏。
3.朗读全文
(1)教师配乐范读:古人读书讲究吟咏,节奏分明、抑扬顿挫,令人回味无穷。
(2)学生自由练读。指名读。
(3)师生评价。
板块四:入情入境,明理悟道
1、(创设情境)穿越时空,走近象耳山下的那条小溪。想象李白与老媪的对话。
(1)李白看到老婆婆磨铁棒,会对她说些什么?老婆婆又会怎样回答?
(2)听了老婆婆的话,李白会怎么想,怎么做?
2.小结:读书学习和这铁棒磨针正是一样的道理,学习不能三心二意而要目标专一,不能半途而废而要持之以恒。只要肯下功夫,无论多难的事情都能成功。
3、后来,铁杵成针的故事浓缩成了两句谚语: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铁杵磨成针,功到自然成。
4.学生带着感受,配乐读全文。
板块五:回顾课文,总结学法
1.回忆一下: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学习文言文的方法?(看注释、扩词语、联系上下文、反复读)
2.出示“古文学习秘籍”:反复朗读是关键,课文注释结合看,扩充词语想画面,牢记方法在心间。
板块六:拓展延伸,推荐阅读
1.拓展阅读《凿壁借光》
(1)学生用所学方法再读一篇小古文——《凿壁借光》。
(2)全班交流小古文意思。
(3)学生试着朗读小古文,入情入境。
2.推荐阅读《孙康映雪》《江泌追月》关于古人读书的故事还有很多,推荐课下阅读小古文——《孙康映雪》《江泌追月》,了解孙康和江泌二人是怎样勤学苦读的。愿同学们都能读万卷经典,做中华少年!
板书设计
《铁杵成针》课后反思
《铁杵成针》这个成语故事有着生动的故事情节和鲜明的人物形象,蕴含着十分丰富的哲理,具有较强的教育意义。但是文言文毕竟离我们的生活较远,怎样的文言文教学才能更深入孩子们的心灵呢?在本课的教学中,我尝试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做:
一、层次朗读,训练语感文言文音韵优美,在教学中,我指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反复诵读,细细品味,最终与作者达成情感共鸣。朗读要求层层递进,每次读都有更高的要求。比如,初读要求就是读准字音。第二遍读,结合句意读通句子。第三遍读,要读出古文的节奏。第四遍朗读,配乐朗读,读出古文的韵味。朗读的形式多种多样,让学生在读中体味文中之情,在读中想象文中之景,在读中感悟文中之道,使学生从中受到教育熏陶,学到语言表达技巧,提高读写能力。通过教师评价、学生互评,落实了朗读的目标。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语文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本节课树立“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基本理念,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探究等多种学习方式,鼓励学生自主阅读,自由表达,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
三、关注细节,想象补白文言文的特点是语言简洁、凝练。我在课堂上利用想象补白法,让学生入情入境,补充文中省略掉的内容。比如李白和老婆婆的对话,以及说话时的神态、动作和心理活动等细节描写。有了这些内容,学生就能更好地理解古文的意思,对人物品质也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四、纵观单元,内容整合本单元《语文园地》中的练习,与本节课的内容相吻合。让其融合在一起呈现,也是单元组教学策略的具体体现。因此,我将语文园地中的《凿壁偷光》作为拓展阅读与《铁杵成针》的教学做了整合,也更进一步体现了古人身上的魅力和成语的传承作用。
总之,要想教好文言文,我们应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采用灵活多样的课堂教学模式,创设轻松愉悦的教学情境,授学生以“渔”,使其乐学、会学。同时在教学中,侧重于诵读,培养学生的语感,让学生感受祖国古代汉语的神韵;侧重于感悟,能用自己的话对文章内容进行正确、清楚、连贯的表达,能由故事内容感悟其中蕴含的深刻哲理,能结合实际谈自己的体验和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