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沧州市东光县等三县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联考生物学试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河北省沧州市东光县等三县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联考生物学试题(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588.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3-11-19 11:47:2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东光县等三县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联考
生物学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
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4.本卷命题范围:人教版必修1~2(80%)+其他(20%)。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3小题,每小题2分,共2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蓝细菌、酵母菌、豌豆和果蝇都是高中生物学中的“明星生物”。下列关于它们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四种生物的遗传物质都是DNA,且都主要分布于细胞核
B.除蓝细菌外,其他三种生物的细胞中都有多种细胞器
C.蓝细菌、酵母菌和豌豆的细胞都有细胞壁,且细胞壁成分相同
D.因为蓝细菌和豌豆叶肉细胞含有叶绿体,所以它们在生态系统中属于生产者
2.某生物兴趣小组从菠菜的叶肉细胞中提取到一种化合物,经鉴定该化合物的元素组成是C、H、O。下列对该化合物的判断,错误的是( )
A.该化合物可能是多糖,但不可能是糖原
B.该化合物可能是脂肪,其中含有的脂肪酸主要是饱和脂肪酸
C.该化合物可能是细胞膜的成分之一,但含量较少
D.该化合物可能来自细胞壁或叶绿体
3.下列关于酶的几种叙述,错误的是( )
①酶都是在核糖体上合成的;②酶和无机催化剂的作用机理相同;③能合成激素的细胞也一定能合成酶;④酶只能在细胞内发挥作用;⑤酶适合在低温条件下保存
A.②③ B.①④ C.①⑤ D.③④
4.如图是探究水稻种子细胞呼吸的装置。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一段时间后红色小液滴不移动,说明水稻种子已经死亡
B.该装置不能测定种子无氧呼吸的速率
C.实验一段时间后,广口瓶内的温度会升高
D.将装置中的KOH溶液换成清水,则实验开始一段时间红色小液滴可能不移动
5.下列关于细胞周期和有丝分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能进行有丝分裂的细胞都具有细胞周期
B.使用某种药物抑制了DNA的复制,则细胞不能进入分裂期
C.一个细胞周期中分裂期时间长于间期
D.有丝分裂后期染色体和DNA的数量均加倍
6.下列有关遗传学概念和杂交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豌豆的豆荚绿色和黄豆的豆荚黄色是一对相对性状
B.融合遗传认为,F1的自交后代会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
C.纯合子的自交后代均为纯合子,杂合子的自交后代均为杂合子
D.F1测交子代表型及比例能反映出F1产生的配子种类及比例
7.下列关于“DNA是遗传物质的证据”的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艾弗里的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利用加法原理并证明DNA是遗传物质
B.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中,R型菌转化为S型菌发生的变异是基因重组
C.用35S标记的T2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得到的子代T2噬菌体无放射性
D.沃森和克里克构建了DNA的双螺旋结构并预测了DNA的半保留复制
8.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团队在水稻研究中发现的一个重要基因OsDREB1C,在水稻品种“日本睛”中过量表达,较野生型产量提高41.3%~68.3%,在栽培稻品种“秀水134”中过量表达该基因,较野生型产量提高30.1%~41.6%。该基因使作物实现高产、氮素高效利用,通过杂交育种打破了农业生产中长期存在的“高产不早熟、早熟不高产”矛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水稻植株中的高产基因OsDREB1C来源于基因重组
B.为使高产、早熟性状结合在一起,最简单的方法为亲本连续自交并选择
C.杂交育种过程中通过雌雄配子随机结合实现了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重组
D.杂交育种过程中通过自交并选择,会使优良性状基因型频率升高
9.某家族患有两种单基因遗传病,其中一种遗传病的致病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其家族遗传系谱图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
A.I1的初级卵母细胞可能含有4个致病基因
B.Ⅲ9的乙病致病基因可以来自其外祖父
C.Ⅱ3和Ⅱ5的基因型相同的概率为100%
D.若Ⅲ7和Ⅲ10婚配,生下患病孩子的概率为1/24
10.某昆虫翅色受常染色体上的复等位基因VR、VG、v控制,VRVR、VRv个体为红翅,VGVG、VGv个体为绿翅,VRVG个体为花斑翅,vv个体为白翅。假定某种群中有10000只昆虫,其中花斑翅个体始终维持在17.5%,白翅个体始终维持在16%;若再向该种群中引入10000只花斑翅个体,在不考虑其他因素影响的前提下。下列关于花斑翅昆虫引入后该种群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花斑翅昆虫引入后,v基因频率减少了50%
B.花斑翅昆虫引入后,VR、VG基因频率分别增加了50%和21.43%
C.花斑翅昆虫引入后,花斑翅昆虫比例增加了2.36倍
D.花斑翅昆虫引入后,红翅、绿翅和白翅昆虫减少的幅度相当
11.自然杀伤(NK)细胞是机体重要的免疫细胞,不仅与抗肿瘤、抗病毒感染和免疫调节有关,而且在某些情况下参与过敏反应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生,能够非特异性地识别靶细胞,并通过其内溶细胞颗粒释放的颗粒酶和穿孔素等溶细胞蛋白迅速杀死靶细胞。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免疫细胞识别和清除突变细胞属于免疫监视功能
B.颗粒酶和穿孔素的本质为蛋白质,在核糖体合成
C.NK细胞识别并杀死靶细胞属于第三道防线
D.NK细胞、巨噬细胞和辅助性T细胞都是免疫细胞
12.白尾鹿因奔跑时尾翘起,尾底显露白色而得名,多栖息于森林中,善游泳,是世界上分布最广的鹿之一。雌性白尾鹿在生殖季节需要摄入大量营养,营养不足会导致其体内胚胎死亡。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调查某森林中白尾鹿的种群密度时不能采用样方法
B.白尾鹿的性别比例影响其出生率,进而影响其种群密度
C.根据年龄结构可将种群划分为增长型、稳定型和衰退型
D.当白尾鹿的数量达到K值时,该种群的数量不再发生变化
13.土壤中广泛存在着一种含C、H、O、N等元素的有机物X,因其难以降解所以会对环境造成一定污染。研究人员从土壤中分离出了能降解物质X的细菌,流程如图所示,当物质X被大量降解后,会出现以该菌为中心的透明圈。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为了防止杂菌污染,可用干热灭菌法对培养基灭菌
B.配制的培养基中以物质X为唯一氮源
C.可将乙菌落纯化后接种到固体培养基扩大培养
D.将菌液接种到④中平板的方法是平板划线法
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得3分,选对但不全的得1分,有选错的得0分。
14.图甲表示细胞通过形成囊泡运输物质的过程,图乙是图甲的局部放大图。不同囊泡介导不同途径的运输,图中①~⑤表示不同的细胞结构。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甲 乙
A.细胞中的遗传物质主要分布于图甲中的①中
B.图甲中不同囊泡所运输的蛋白质都是分泌蛋白
C.图乙中的过程可以体现出生物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D.图乙中的细胞“货物”不可能是激素
15.下图为细胞中ATP及其相关物质和能量的转化示意图(M表示酶,Q表示能量,甲、乙表示化合物),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甲是ADP,在叶绿体中甲的运输方向是从叶绿体基质到类囊体薄膜
B.乙是腺苷,其中含有的五碳糖是核糖,碱基是腺嘌呤
C.小麦根尖细胞中的Q1来自光能或有机物中的化学能
D.由于M1和M2两种酶的作用机理相同,所以ATP和甲之间的相互转化是可逆的反应
16.图1表示某二倍体动物减数分裂I形成的子细胞;图2表示细胞生理过程中染色体组数的变化。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图1 图2
A.图1细胞为次级卵母细胞,处于减数分裂Ⅱ的中期
B.图1细胞中一条染色体上含有等位基因是基因突变所致
C.图2中导致②⑥⑧时期的染色体组数目增加的原因相同
D.图1细胞处于图2中的⑤时期,⑦到⑧需依赖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17.DNA复制时,其中一条链作为模板可连续合成一条子链(称为前导链);而另一条链作为模板时,先合成子链片段,再在DNA连接酶的作用下将子链片段连接成一条完整的子链(称为滞后链)。如图是DNA复制示意图,E表示酶,α、β是新合成的子链。已知该DNA分子含有X个碱基对,其中含有腺嘌呤m个。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图中酶E表示DNA聚合酶,能催化磷酸二酯键的生成DNA复制示意图
B.图中的β链是前导链,则该子链的合成是连续进行的
C.滞后链合成的子链与母板链中碱基A+T所占比例相同
D.该DNA分子在第3次复制时,消耗鸟嘌呤的数量是4(X-m)个
18.长白山不仅风光美丽迷人,而且资源丰富,动植物种类繁多,是欧亚大陆北半部最具有代表性的典型自然综合体,是世界少有的“物种基因库”和“天然博物馆”。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长白山中植食性动物处于第二营养级,可加快物质循环
B.长白山中的细菌都是分解者,是生态系统不可缺少的成分
C.长白山中化合物能在非生物环境和生物群落之间循环往复
D.绘制长白山生态系统能量金字塔时要将分解者放在最顶层
三、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59分。
19.(11分)根据图甲~丙回答下列问题:
甲 乙 丙
(1)已知二糖不能通过图甲中的半透膜而单糖可以,如果图甲中②处的液体是蔗糖溶液,①处的液体是清水,则漏斗内的液面不再变化时,漏斗内的溶液浓度______(填“大于”或“等于”或“小于”)烧杯中溶液的浓度,此时______(填“有”或“没有”)水分子通过半透膜。如果在漏斗内加入蔗糖酶,则漏斗内的液面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考虑蔗糖酶对漏斗内溶液渗透压的影响)。
(2)图乙中的细胞______(填“可能”或“不可能”)是人的成熟红细胞,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图丙中所表示的跨膜运输方式是______,曲线起点上物质运输所需ATP的产生场所是______。c点后限制运输速率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_____。
20.(12分)图甲为某阳生植物在不同温度条件下CO2吸收或产生速率的变化曲线,图乙为该植物叶片在适宜温度、不同光照强度条件下CO2吸收量的变化曲线(单位均为:),图丙是猕猴桃果肉光合放氧测定装置示意图(猕猴桃果肉细胞含有光合色素,可以进行光合作用)。回答下列问题:
甲 乙 丙
(1)据甲图可知,不同温度下该阳生植物的实际光合速率可能相同,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结合某两个温度进行分析)。最适合该阳生植物生长的温度是______。在15~30℃范围内,随着温度的升高,CO,的吸收速率和产生速率均增大,最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乙中D点对应的光照强度下,整株植物光合速率和呼吸速率的关系是____________。光照强度大于4klx时限制该植物光合速率的主要环境因素是____________。如果土壤中缺镁,则图乙中的D点应向______移动。
(3)用图丙所示的装置可以研究____________(供选答案:①光照强度;②CO2浓度;③温度。答案填数字即可)对光合作用的影响。
21.(12分)如图是单基因遗传病周期性共济失调症的致病机理,该致病基因会导致细胞膜上钙离子通道蛋白结构异常,使钙离子跨膜运输能力明显下降。回答下列问题:
(1)①过程发生的场所主要在______,以______为原料,在______酶的催化作用下生成mRNA。
(2)②过程中,tRNA的______进行碱基互补配对,并将携带的氨基酸放在相应的位置上,相邻氨基酸通过______的方式以肽键连接起来,最终形成多肽。核糖体在mRNA上的移动方向是______(填“5'端→3'端”或“3'端→5'端”)。
(3)若图中正常基因和致病基因合成的mRNA长度相同,则终止密码子丙产生的原因最可能是③过程发生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正常的钙离子通道蛋白由n个氨基酸组成,但指导其合成的mRNA的碱基数远大于3n,主要原因是mRNA中有______。
注:甲代表起始密码子,乙、丙代表终止密码子
(4)除图中基因与生物性状的关系外,基因与生物性状的关系还有____________。
22.(15分)蝴蝶的性别决定是ZW型,某种蝴蝶的紫翅和黄翅由等位基因A、a控制,触角多节和少节由等位基因B、b控制。两只表型相同的雌雄蝴蝶交配,F1表型及比例为:紫翅多节♂∶黄翅多节♂∶紫翅多节♀∶紫翅少节♀∶黄翅多节♀∶黄翅少节♀=4∶2∶2∶2∶1∶1。回答下列问题:
(1)紫翅对黄翅为_______性状,基因B、b位于_______(填“常”或“Z”)染色体上。
(2)亲本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_,该种蝴蝶存在_______个体致死现象,F1雄蝴蝶中的纯合子占比为_______。
(3)若F1的紫翅多节雄蝶与黄翅少节雌蝶杂交,则后代紫翅多节个体占_______,后代中基因b的概率为_______。
(4)现从F1中选出了一只黄翅多节雄蝴蝶,欲确定其基因型,请从F1中选择合适的个体进行杂交实验进行探究,写出实验思路、预期实验结果及结论。
实验思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结果及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9分)NO作为脑内的气体分子神经递质,参与神经系统信息传递、发育及再生等过程,NO发挥作用主要依赖于谷氨酸(Glu),作用机理如图1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NO进入神经元的运输方式为_______。Glu可储存在突触前神经元的_______中。
(2)据图1可知,NO在突触前膜内引起Glu释放,谷氨酸(Glu)与突触后膜上的_______(受体)结合,离子通道打开,______内流。
图1 图2
(3)NO作为一种活性物质,可以有效地扩张血管治疗儿童哮喘。据图2分析,NO能够缓解儿童哮喘的过程机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东光县等三县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联考
生物学
参考答案、提示及评分细则
1.B 细胞中的遗传物质都是DNA,蓝细菌属于原核生物,其细胞中无细胞核,A错误;四种生物中蓝细菌属于原核生物,其他三种属于真核生物,原核细胞中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真核细胞中有多种细胞器,B正确;虽然蓝细菌、酵母菌和豌豆的细胞都具有细胞壁,但细胞壁的成分不同,C错误;蓝细菌细胞中无叶绿体,D错误。
2.B 糖类含有C、H、O三种元素,所以该化合物可能是多糖,但糖原是动物细胞特有的多糖,叶肉细胞中不含有糖原,A正确;脂肪的元素组成也是C、H、O,所以该化合物可能是脂肪,但植物细胞中的脂肪所含脂肪酸主要是不饱和脂肪酸,B错误;细胞膜上含有少量的糖类,所以该化合物可能是细胞膜的成分之一,但细胞膜中的糖类含量很少,C正确;该化合物可能是纤维素或淀粉,纤维素是细胞壁的成分之一,淀粉在叶绿体中合成,D正确。
3.B 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少数是RNA,RNA不是在核糖体上合成的,①错误;酶和无机催化剂的作用机理相同,都是降低了化学反应的活化能,②正确;几乎所有活细胞都能合成酶,③正确;酶可以在细胞外发挥作用,④错误;酶在低温条件下活性较低,适合在低温条件下保存,⑤正确。综上分析,选B。
4.A 红色小液滴不移动,种子可能只进行无氧呼吸,A错误;红色小液滴移动是因为氧气量的改变,而无氧呼吸不消耗氧气,所以用该装置不能测定无氧呼吸速率,B正确;由于种子通过细胞呼吸释放的能量大部分变成了热能,所以实验一段时间后广口瓶中的温度会升高,C正确;如果将装置中的KOH溶液换成清水,则红色小液滴移动与否取决于种子吸收的氧气和释放的二氧化碳的体积是否相等,实验开始一段时间进行有氧呼吸,水稻种子以糖类为底物进行有氧呼吸,其过程中氧气的消耗量等于二氧化碳的产生量,所以实验开始一段时间红色小液滴可能不移动,D正确。
5.B 只有能连续进行有丝分裂的细胞才具有细胞周期,A错误;间期DNA的复制不能完成,则不能进入分裂期,B正确;一个细胞周期中间期时间长于分裂期,C错误;DNA数量加倍的时间是间期,染色体数目在分裂后期加倍,D错误。
6.D 豌豆和黄豆是两个物种,豌豆的豆荚绿色和黄豆的豆荚黄色不是一对相对性状,A错误;融合遗传认为,F表现两亲本的中间性状,自交后代不会出现性状分离,B错误;纯合子的自交后代均为纯合子,杂合子的自交后代既有杂合子,也有纯合子,C错误;F1测交子代表型及比例能反映出F1产生的配子种类及比例,D正确。
7.A 艾弗里用RNA酶、蛋白酶、DNA酶、酯酶分别处理S型菌的提取物,该方法一一去掉干扰项,应用了减法原理并最终证明遗传因子是DNA,A错误;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中R型菌转化为S型菌,是因为S型菌的遗传因子导入R型菌中,所以发生的变异是基因重组,B正确;T2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用了35S放射性同位素标记蛋白质外壳,通过实验发现子代噬菌体无35S,C正确:沃森和克里克构建了DNA的双螺旋结构,后又提出了DNA的半保留复制,D正确。
8.D 高产基因OsDREBIC来源于基因突变,A错误;为了使高产早熟集于一体,最简单的方法为亲本先杂交,选出所需要的表型再连续自交,B错误;基因重组不是通过雌雄配子随机结合实现的,C错误;杂交育种过程中通过自交并选择可使需要的性状的基因型频率升高,D正确。
9.D 设甲、乙两病的相关基因分别为A、a和B、b。Ⅱ3和Ⅱ4都正常,所生女儿Ⅲ7患有甲病、儿子Ⅲ8患有乙病,说明甲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乙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I1的基因型可能为AaXBXb,间期复制后,其初级卵母细胞可能含有4个致病基因,A正确;Ⅲ9的基因型为aaXbXb,其乙病致病基因可以来自其母亲,母亲的Xb来自其外祖父,B正确;Ⅱ3和Ⅱ5的基因型分别是AaXBXb、AaXBXb,两人基因型相同的概率为100%,C正确;若Ⅲ7(aaXBX-)和Ⅲ(A_XBY)婚配,生下患病孩子的概率=1-2/3×7/8=5/12,D错误。
10.B 引入花斑翅个体后,种群中v数量没有发生改变,但基因库中基因总数增加了1倍,v基因频率减少了50%,A正确;根据题目中数据无法确定原种群中VR、VG的基因频率,无法确定VR、VG基因频率增加的幅度,B错误;引入新个体后,种群中花斑翅昆虫所占比例为(10000×0.175+10000)/20000=0.5875,花斑翅昆虫比例增加了(0.5875-0.175)/0.175≈2.36倍,C正确;引入花斑翅个体后,种群中红翅、绿翅和白翅昆虫数量没有发生改变,但种群个体总数增加了1倍,红翅、绿翅和白翅昆虫都减少了50%,D正确。
11.C 免疫监视功能是指免疫系统具有的识别、杀伤、清除体内突变细胞等功能,以防止肿瘤的发生,故机体识别和清除突变细胞,以防止肿瘤发生,属于免疫监视功能,A正确;由题干可知,颗粒酶和穿孔素的本质为蛋白质,蛋白质的合成场所为核糖体,B正确:NK细胞非特异性识别并杀死靶细胞属于第二道防线,C错误;NK细胞、巨噬细胞和辅助性T细胞都是免疫细胞,D正确。
12.D 白尾鹿的活动能力强,不能用样方法,应采用标记重捕法调查森林中白尾鹿的种群密度,A正确;白尾鹿的性别比例影响其出生率,进而影响其种群密度,B正确;根据年龄结构可将种群划分为增长型、稳定型和衰退型,C正确;当白尾鹿的数量达到K值时,该种群的数量处于动态变化之中,D错误。
13.B 培养基用高压蒸汽灭菌法灭菌,A错误;由题干可知,有机物X含C、H、O、N等元素,若要筛选能降解X的细菌,则培养基中添加的物质X应作为唯一的氮源,B正确;乙菌落周围形成透明圈,说明乙菌落中的细菌能够分解物质X,因此如果要获得更多的该菌种,应该选择乙菌落进行进一步纯化后,接种到液体培养基扩大培养,C错误;接种到④中平板的方法是稀释涂布平板法,D错误。
14.BD 细胞的遗传物质是DNA,真核细胞中的DNA主要分布于细胞核(①)中,A正确;从图甲中可以看出,并非所有的蛋白质都通过囊泡运输到细胞外,如通过囊泡将物质运输到溶酶体处,B错误;图乙所示的是分泌蛋白的运输途径,该过程可以体现出生物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C正确;图乙中的细胞“货物”是分泌蛋白,所以可能是激素,D错误。
15.BCD 甲是ADP,在光合作用过程中,ADP的运输方向是从叶绿体基质到类囊体薄膜,A正确;乙是AMP,腺苷中不含Pi,B错误;由于小麦根尖细胞中不含叶绿体,所以其中合成ATP所需的能量Q1只能来自有机物中的化学能,C错误;ATP和ADP之间的相互转化不是简单的可逆反应,因为物质是可逆的,但能量不是可逆的,D错误。
16.ABC 图1细胞性染色体的种类未说明,动物的性别未知,不能确定该细胞的名称,A错误;一条染色体的两条姐妹染色单体含有等位基因,可能是基因突变也可能是互换所致,B错误;图2中,②和⑥均是着丝粒分裂导致的,⑧是受精作用导致的,C错误;图1细胞处于减数分裂Ⅱ中期,对应于图2中的⑤时期,⑦到⑧为精、卵细胞的结合过程,需要细胞间进行信息交流,D正确。
17.CD 图中E表示解旋酶,在该酶的作用下,打开氢键形成单链,以形成的两条单链为模板合成子代DNA,A错误;DNA子链的合成是在DNA聚合酶的作用下沿3'端延伸,故可判断β链是滞后链,B错误;滞后链合成的子链与模板链是碱基互补配对的,A+T的数量相等,C正确;DNA分子含有X个碱基对,含有腺嘌呤m个,那么鸟嘌呤的数量X-m,该DNA分子第3次复制时,消耗鸟嘌呤的数量是4(X-m)个,D正确。
18.BCD 长白山中植食性动物处于第二营养级,是消费者,消费者可加快物质循环,A正确;生态系统中不同的细菌可作为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B错误;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是指组成生物体的各种化学元素在非生物环境和生物群落之间循环往复,C错误;生态系统能量金字塔反映的是营养级间能量关系,因此绘制时不需要考虑分解者,D错误。
19.(除注明外,每空1分,共11分)
(1)大于 有 先升高再降低,最终与烧杯中的液面持平(2分)
(2)不可能 图中葡萄糖运入该细胞的方式是主动运输,而人的成熟红细胞吸收葡萄糖的方式是协助扩散(2分) 主动运输 细胞质基质 载体蛋白的数量(2分)
20.(除注明外,每空1分,共12分)
(1)该植物在30℃和40℃时实际光合速率都是(其他合理答案也得分,2分) 30℃ 在该温度范围内,随着温度的升高,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相关酶的活性均增大(3分)
(2)光合速率小于呼吸速率(2分) CO2浓度 右
(3)①②③(2分)
21.(除注明外,每空1分,共12分)
(1)细胞核 (4种)核糖核苷酸 RNA聚合
(2)反密码子与mRNA的密码子 脱水缩合 5'端→3'端
(3)碱基对的替换(2分) 大量不翻译的碱基序列(2分)
(4)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的性状(2分)
22.(除注明外,每空1分,共15分)
(1)显性 Z
(2)AaZBZb、AaZBW(2分) 基因型为AA(或基因A纯合) 1/6(2分)
(3)3/8 1/2
(4)实验思路:用该黄翅多节雄蝴蝶与F1中的黄翅少节雌蝴蝶杂交,观察并统计子代表型及比例(3分)
实验结果及结论:若子代表型及比例为黄翅多节♂∶黄翅多节♀=1∶1,则该黄翅多节雄蝴蝶的基因型为aaZBZB;若子代表型及比例为黄翅多节♂∶黄翅少节♂∶黄翅多节♀∶黄翅少节♀=1∶1∶1∶1,则该黄翅多节雄蝴蝶的基因型为aaZBZb(合理即可,3分)
23.(除注明外,每空1分,共9分)
(1)自由扩散 突触小泡
(2)AMPA和NMDA(2分) Na+和Ca2+(2分)
(3)NO扩散进入平滑肌细胞内,激活鸟苷酸环化酶或增加鸟苷酸环化酶含量,催化GTP转变为cGMP,使肌球蛋白去磷酸化,进而使平滑肌舒张、血管扩张,缓解儿童的哮喘(合理即可,3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