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浮力》复习课PPT课件(共41张PPT)八年级物理下册【人教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十章《浮力》复习课PPT课件(共41张PPT)八年级物理下册【人教版】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2.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3-11-19 11:24:1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1张PPT)
10 浮力
第2课时
章节复习
浮力的概念

浮力产生的原因

阿基米德原理

物体的浮沉条件

浮力知识复习
F浮 = G –F拉
F浮= F向上-F向下
F浮 = G排液= m排g = ρ液 g V排(决定式)
三、阿基米德原理
一、浮力的测量
二、浮力产生的原因
四、平衡法
F浮 = G物(漂浮或悬浮时)
1.一切浸入液体的物体,都受到液体对它向 , 这个力叫浮力。浮力方向总是 的。
上的托力
竖直向上
2.以下情景中没有受到浮力的物体是( )
A.遨游的“天宫一号” B.上升的热气球
C.航行的“辽宁号” D.下潜的“蛟龙”号
A
3.如图所示,浸没在水中小球所受浮力的方向应为图中
的方向(填序号)。
1
1.下列物体不受液体浮力情况的是( )
A.水中的气泡
B.漂在水面上的树叶
C.水中的桥墩
D.水中正在下沉的石头
C
2.如图所示,F1=4N,F2=6N,则物体受到的浮力为 N。
3.如图所示,水对兵乓球的压力为5N,则兵乓球受到的浮
力为 N。


2
0
1.如图所示,根据实验现象可知:物体所受的浮力为 N
1
1.如图所示,在探究浮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若选用的操作是②④⑥,可探究浮力的大小与哪个选项的关系( )
A.液体密度 B.物体的质量
C.物体浸没的深度 D.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
A
1. 一个重为8N的物体,挂在弹簧测力计下,将它浸没在盛满水的溢水杯中,静止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6N,则物体所受的浮力是 N,溢出水所受的重力为 N。
2
2
2.一个苹果的重力为1.4N、体积为1.8×10- 4m3,用手将其
浸没在水中时,苹果受到的浮力为 N。
1.8
3.水平桌面上的烧杯内装有一定量的水,轻轻放入一个小球后,从烧杯中溢出100g的水,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小球所受浮力可能等于1N
B.水对烧杯的压强一定增大
C.小球的质量可能小于100g
D.小球的体积一定等于100cm3
A
1. 有一不吸水木球,其质量为10g,体积为20cm3,先把它轻轻放入盛满水的溢水杯中。当木球球静止时,溢出水的质量为10g;把它取出擦干,再轻轻放入盛满煤油的溢水杯中,当木球静止时,溢出煤油的质量是 g(煤油的密度是0.8g/cm3)
10
2.体积为60L的救生圈,所受重力为50N,体重为450N 的林林同学在水中使用这个救生圈,当他处于静止状态时,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人和救生圈没入水中,处于悬浮状态
B.人和救生圈漂浮,部分露出水面
C.人和救生圈沉入水底
D.以上情况都有可能
B
F浮 = G排液= m排g = ρ液 g V排(决定式)
阿基米德原理
平衡法
F浮 = G物(漂浮或悬浮时)
1. 如图甲所示,将重为2N的木块放入烧杯中,静止时木块
所受浮力的大小为 N,将重为0.5N的鸡蛋放入盐
水中,静止时如乙所示,则鸡蛋受到的浮力为 N。


2
0.5
2.一个鸡蛋静止于盛有足量清水的容器底部,向水中加入食盐,鸡蛋可上浮至液面。关于鸡蛋能够上浮的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鸡蛋所受重力变小了
B. 鸡蛋所受浮力增大了
C. 鸡蛋排开的液体的重力不变
D. 鸡蛋排开的液体的重力减小了
B
3.如图所示,将苹果放在水中,静止后会漂浮在水面上。若将苹果露出水面的部分切掉,余下部分重新放入水中,则余下苹果将会( )
A. 漂浮 B. 悬浮
C.下沉 D. 不能判断
A
3. 用手把体积为5×10-4m3的球浸没在水中,球受到的浮力是 N,若该球重为8N,放手后这个球将 (填“上浮”、“悬浮”或“下沉”)。
5
下沉
4. 把密度为0.6×103kg/m3、重为12N的木块放入水中,当它静止时所处的状态及受到的浮力大小分别是( )
A. 漂浮,F浮 >12N B. 漂浮,F浮 =12N
C. 沉底,F浮 <12N D. 沉底,F浮 =12N
B
5.将重为4N,体积为6×10-4m3的物体投入一个装有适量水的烧杯中,溢出200g水,当物体静止时,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漂浮,F浮 =2N B. 悬浮,F浮 =4N
C. 漂浮,F浮 =4N D. 沉底,F浮 =2N
C
6.如图所示,把体积相等的实心球甲、乙放入水中,甲漂浮,乙沉底。两球所受浮力分别为F甲、F乙,密度分别为ρ甲、ρ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F甲>F乙
B.F甲= F乙
C.ρ甲<ρ乙
D.ρ甲> ρ乙
C
7.将同一个新鲜鸡蛋分别放入装有盐水的甲、乙两个玻璃杯中,鸡蛋静止后所处的位置如图所示,关于鸡蛋所受的浮力F甲、F乙以及盐水的密度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F甲>F乙、ρ甲<ρ乙
B. F甲<F乙、ρ甲>ρ乙
C. F甲=F乙、ρ甲<ρ乙
D. F甲=F乙、ρ甲=ρ乙
C
8.现有a、b、c三个实心小球,其中a与b质量相等,b与c体积相同;将三个小球放入水中静止不动时,如图所示,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它们的重力Ga=Gb<Gc
B.它们浸入水中的体积Va<Vb=Vc
C.它们的密度ρa<ρb=ρc
D.它们所受的浮力Fa=Fb>Fc
A
浮力比较之2看:
(1)看题干:从题干中找物体的质量、体积、
密度的关系。
(2)看图:看物体的沉浮状态。
控制变量法
9.把一支密度计分别放在甲、乙两种液体中,静止时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密度计在甲、乙两种液体中所受浮力相等
B.密度计在乙液体中的读数较小
C.甲液体的密度大于乙液体的密度
D.密度计在乙液体中受到的浮力大
D


10.一艘轮船从河里开到海里,它受到的浮力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由于河水密度小于海水密度,船从河里开到海里排开液体体积 (填“变大”、“变小”、“不变”)。
不变
变小
11.甲、乙两个实心球质量相等,放入水中后它们露出水面的体积分别是各自体积的1/3和1/2,则( )
A.甲、乙两球的体积之比是3:2
B.甲、乙两球的密度之比是3:4
C.甲、乙两球所受浮力之比是1:1
D.甲、乙两球所受浮力之比是4:3
C
12. 一弹簧测力计下挂一圆柱体,将圆柱体从盛水的烧杯上方离水面某一高度处缓慢下降,然后将圆柱体逐渐浸入水中。图是整个过程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与圆柱体下降高度h变化关系的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当圆柱体刚好全部浸没时,下表面受到水的压强为700pa
B. 圆柱体受到的重力是16N
C. 圆柱体受到的最大浮力是4N
D. 圆柱体的密度是1.5×103kg/m3
D
13.如图所示,当弹簧测力计吊着圆柱体,从底部接触水
面开始缓慢到完全没入水中到底部A的过程中,以下
能表示圆柱体所受浮力F浮与浸入水中深度h关系的图
象是( )
A. B.
C. D.
B
14. 小张看到鸡蛋浮在盐水面上,如图所示,他沿杯璧缓慢加入清水使鸡蛋下沉。在此过程中,鸡蛋受到的浮力F随时间t的变化图像可能是下图中的( )
A B C D
B
15.用弹簧测力计测物体一小石块重力后,分别浸没在水和某种液体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如图所示,则小石块受到水的浮力是 N,小石块的体积为 m3,小石块的密度是___________kg/m3,这种液体的密度是________kg/m3。
2x10-4
2
2.5x103
1.5x103
16. 小芳在探究“浮力的大小等于什么 ”时,做了如下测量:
(1)写出以上探究中,不重复操作的合理顺序_________;
(2)通过探究,得出的结论是F浮=G排。由此还可算出塑料块的密度。请选用Fl、F2、F3、F4,、ρ水表达它的密度:ρ塑=
______________。
DBCA

17.现有一个形状不规则的木块,小明用图甲、乙、丙所示的
方法测出了木块的密度,实验步骤如下:
(1)向容器内倒入适量的水,水 的体积记作V1。
(2)将木块轻轻放入容器中,液面上升至V2。
(3)用细针将木块按压,使木块浸没于水中,液面上升至V3。
木块密度ρ= 。
液面变化问题
3
例1. 容器内盛有水,在一试管里面放一小球后,浮在水面上。如图所示,现将小球取下沉入水中,试管仍浮在水面上,则 ( )
A. 液面下降
B. 液面上升
C. 容器底部受到的液体的压强不变
D. 试管下表面受到的液体压强变小
A D
例2. 将一冰块用细线拴住慢慢地浸入到酒精中,并保持悬置状态(如图),在冰块浸入的过程中,台秤的读数将 ;在冰块熔化过程中,容器内液面将 ,台秤的读数将 。 (已知:ρ冰=0.9×103kg/m3,ρ酒精=0.8×103kg/m3;整个过程中无液体溢出。)
增大
下降
增大
3
例3. 如图所示,木块漂浮水面上,不可伸长的细线处于松弛状态,装有足够多水的容器底有一阀门K。打开阀门使水缓缓流出,当细线断裂的瞬间关闭阀门,则( )
A.细线断裂的瞬间,木块受到的拉力大于重力
B.细线断后,容器底受到水的压强比断线的瞬间大
C.细线断裂前,木块受到的拉力的变化量大于浮力变化量
D.细线断后,木块再次漂浮时受到的浮力比断线的瞬间小
A D
3
例4.如图甲所示,在容器底部固定一轻质弹簧,弹簧上端连有一边长为0.1m的正方体物块A,当容器中水的深度为20cm时,物块A有2/5的体积露出水面,此时弹簧恰好处于自然伸长状态。求:
(1)物块A受到的浮力; (2)物块A的密度;
(3)往容器缓慢加水(水未溢出)至物块A恰好浸没时水对容器底部压强的增加量△p(整个过程中弹簧受到的拉力跟弹簧的伸长量关系如图乙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