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潮》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文记叙了一次观潮的盛况。作者用生动的语言,丰富的想象,细腻的笔触,描写了钱塘江大潮由远而近、奔腾西去的全过程,写出了大潮的雄伟壮观,表达了对钱塘江大潮奇观的惊叹与热爱。课文共五个自然段,先总后分,结构清晰,层次分明,按照“潮来前—潮来时一潮去后”的顺序描写了钱塘江大潮。
第1自然段用“天下奇观”总起,指出钱塘江大潮的特点和地位。
第2自然段写潮来前在海塘大堤上的所见。第3~4自然段写潮来时由远而近的变化过程。第5自然段写潮头奔腾西去后的情景。此外,文中“这一天早上”“午后一点左右”两处显示了时间的变化。课文第2自然段作者登上海塘大堤,为读者描绘了几幅静态的画面一宽阔的钱塘江、平静的江面、屹立的镇海古塔等、云雾中的小山、人山人海的海堤。每一幅画面都各有特点。钱塘江“横卧”眼前,“横卧”一词写出了江的宽阔,又带有一种动感。江面“笼罩”着薄雾,小山“若隐若现",透露着几分神秘的美感。镇海古塔等“屹立”着,则显示出一种又高又稳的力量感。海堤上的人们“昂首东望,等着,盼者”,则传达出人们心中的期待。所有这些画面为钱塘江潮的到来勾勒了一幅生动的背景。
课文第3~4自然段,作者从声音、样子两个方面重点描述了潮来时的景象。“隆隆的响声”“闷雷滚动”,描写了江潮的声音。接着从“一条白线”,到“拉长变粗”,到“两丈多高的水墙”,描写了江潮的样子。最后,同时描写了浪潮的样子和声音浪潮如千万匹战马飞奔,声音如山崩地裂。这两个自然段的描述让人如闻其声、如见其景,感受到江潮的气势非凡、雄伟壮观。循着“传来响声出现白线—拉长变粗一形成水墙飞奔而来”的线索,我们的脑海中可以浮现出一幅幅有声有色的动感画面。
此外,“人声鼎沸”“踮着脚”“人群又沸腾起来”,这些词句都具画面感和现场感,借观潮者的热烈反应衬托了大潮的雄伟壮观。
课文第5自然段简要描述了潮去后的情景。虽只有几句话,却呈现了不同的画面。从潮头奔腾西去,到余波涌来,风号浪吼,再到恢复平静,江水涨高,在不同的画面切换中,展现了潮头西去,恢复平静的过程。
课文配了一幅插图,呈现的是波推浪涌、横贯江面、浩浩荡荡的钱塘江大潮,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想象画面、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目标
1.会认“盐”“屹”“浩”等12个生字,通过联系生活、结合语境等多种方法,理解“奇观”“浩浩荡荡”等词语。
2.借助表示时间的词语和关键语句,理清课文写作顺序,提取关键信息,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3.聚焦“潮来前”“潮来时”的景象,通过抓关键词、联系生活、联系上下文等方法,边读边想象画面,并尝试借助关键词描述画面,感受潮来前的平静、潮水时的奇特和壮观。
重点难点
感受文本描写钱塘江的有序表达和特别之处的方法。
教学准备
(分析学生与本课时学习相关的学习经验、知识储备、学科能力水平、学生兴趣与发展需求、发展路径等)
1.通过三年级的学习,学生已具有一定的梳理课文条理、揣摩文章顺序、了解课文内容、概括自然段中心意的能力,这些是学习课文《观潮》的有利条件。
2.“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的练习,学生从二年级上学期就开始学习训练,经过两个学年的学习训练,学生对这种创造性复述的方法、要求已经有一定的了解,也具备一定的能力,这是落实这个重点语文要素的有利条件。
3.关于句子的学习,第一学段和三年级主要是读懂句子意思,至于体会句子表达的意境、情感和所包含的意思,虽有涉及,但仅是初步接触、感知,进入四年级,才真正进入学习训练,以逐步形成能力,因此,感悟描写潮水句段表现的意境是难点,要组织好有关的学习训练环节,以突破难点。
教学过程
一、勾连大任务,明确学习的任务
1.今天我们就走进四上第一单元,我们先来看单元导读页,本单元人文主题:自然之美。这一单元我们仿佛坐上了一列旅游列车,先要去浙江海宁观看钱塘江大潮,接着去苍山洱海的大理看月下美景,随后来到秋晚的江上看落日余晖,紧接着来到辽阔的草原,跟花牛玩一玩,最后去海上看星星。在游历祖国大好河山的旅途中我们要闯关完成这些任务,获得写作法宝成为旅游推荐大师。并且我们学校是全国文明校园,每个人都是“文明校园推荐官”那怎样构思推荐词呢?在今天的课程中你或许能找答案。
2.今天我们继续来到钱塘江边,【PPT出示课文第一段】谁来读?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
(1)什么叫奇观?
(2)什么叫天下奇观?3.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观潮。读题,贴板贴。
二、初读课文,梳理大潮的“序”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完成观潮初识图。
观潮时间:-----------
地点:------------
观潮过程图
2.读完课文,你一定对观潮有了初步的印象,谁来说说?
【出示观潮初始图。】
板贴:潮来前---潮来时----潮来后
3.你瞧,同学们这么一梳理,观潮的顺序一目了然。围绕第一句,作者依次介绍潮来前、潮来时、潮来后。
三、潮来前,感受钱塘江的“阔”
1.每年的农历8月18,很多人为了一睹钱塘江大潮的风采,专程赶来。虽然潮水还没来,但此时的钱塘江却仍有一番特别的美,你看到什么了?谁能找到读一读。PPT出示:宽阔的钱塘江横卧在眼前。江面很平静,越往东越宽,在雨后的阳光下,笼罩着一层蒙蒙的薄雾。2.此时的钱塘江有什么特别之处呢?【板贴:宽阔】
预设1:只有这么一处写钱塘江的阔吗?还有吗?
预设2:什么叫横卧?“横卧”的钱塘江给人什么感觉?表示“阔”的词,还有吗?
3.同学们真会读书,请你读一读这句话,表示宽阔的词可以拉长一点,你试试看。
4.你瞧,这是宽阔、平静的钱塘江。【PPT展示平静浪静的钱塘江】一起再来读读这句话!
5.同学们读得真好!作者抓住“宽阔”,写出了此时钱塘江的特别之处,让人印象深刻。这是介绍一个地方很好的方法:抓住特别之处来介绍。
教师活动
(教学环节中呈现的学习情境、提出驱动性问题、学习任务类型等)
①微项目“校园解说词”引导学生关注文章写作手法。
②学习任务一《观潮初识图》填写了解写作顺序。
③潮来前钱塘江的独特之处。
学生活动
1.学生思考“天下奇观”词语的意思,在古诗文中了解这一壮观景象。
2.通过学习任务一了解介绍一个地方要有一定的顺序。
设计意图
在环节一过程中通过学习任务一《观潮初识图》引导学生了解《观潮》的写作顺序,初步感知潮来时钱塘江的特点
四、潮来时,提升变化中的“序”
1.午后一点左右,潮终于来了!所有人都沸腾起来了。
请自由朗读第3、4自然段,完成思维导图
2.交流。你发现上面一排在描写什么?是呀,潮水声音的变化。下面一排,又在描写什么呢?是呀,潮水样子的变化。
3.小结:这就是此时的钱塘江,最大的特别之处了。
4.交流声音的变化:让我们一起来听听潮声吧!出示PPT: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又沸腾起来。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1)谁能读好这三句话。
(2)这里有三段潮声,请你来对应这三句话。咱们先来听一遍。
(3)请你连一连,说说理由。预设:为什么这一处是最响的?什么叫山崩地裂?你仿佛听到了怎样的潮声?咱们再来听一下山崩地裂般的潮声吧!
(4)大家同意他的排序吗?咱们请一位同学配音读,我们感受潮声的变化。
(5)伴着潮声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三句话。女生读第一句,男生读第二句,第三句齐读。
(6)读着听着,你发现潮声是怎么变化的?
(7)师小结:潮声从远处滚滚而来,由轻到重,由远及近,这样有顺序地写,特别好!【板贴:有顺序地写】这是这篇文章,我们发现的第二处“有顺序地写”了。第一处,第二处!
5.听完潮声,潮水的样子也极富于变化。【PPT出示思维导图】上面两处写的是白线,下面两处写的是浪潮。最吸引你的是哪一处,读着读着你的脑海中浮现了怎样的画面?选一处,再与同桌交流一下。咱们先一起来欣赏这条白线。描写白线的,有两句话。出示: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又沸腾起来。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
(1)请被白线吸引的同学说说,读着这两句话,你浮现了怎样的画面?
(2)同样是这一处的,有要补充吗?
(3)作者描写白线,连着用了五个动词来描写它的变化,请你圈一圈。
(4)交流:什么叫“横贯”江面?“贯”在字典中的解释是:那么“横贯”的意思是?
(5)从这些动词中,你对这条白线有了怎样的认识?
(6)请你带着这种感受来读一读这两句话。
(7)想看看钱塘江大潮在这一处的表现吗?看视频。再近些,浪潮的风光更迷人,被浪潮吸引的同学,你看到了什么画面?
出示: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①说画面。
②理解“两丈”。你想到“两丈多高的水墙”是怎样的画面?
③什么叫“齐头并进”?你想到的“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是怎样的画面?播放视频应证想象的画面。此时,你脑海里出现的潮水的画面应该是怎样的呢?
6.同学们,潮来时,钱塘江大潮快速移动,你看!
7.读着读着,你发现潮水的样子是怎样移动、变化的呢?这是我们找到第三处“有顺序地写”了。
教师活动
①学习三四自然段了解声音和样子的变化。
②样子声音的变化是按照由远及近的顺序。
③反复朗读感受潮来时的壮美,提升“序”的感知。
学生活动
①.完成鱼骨图。
②.找到文中潮来时声音和样子变化的语句。
③.作者是按照怎样的顺序进行描写的?
设计意图
鱼骨图的设计目的在于让孩子轻松完成并注意到作者描写潮来时不仅有声音的描写,还有潮水样子形态的变化。从中再次提升“有序”表达这一重难点就能得以突破。
8.潮来后的景色是怎样的?读第五自然段。
9.总结潮来后的特点“于波汹涌”
五、回扣大任务,落实写作方法
同学们通过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作者的在描写钱塘江大潮时的写作方法分别是推荐一个好地方要“有顺序”要“写出他的特点”那如果你是学校小小讲解员如何讲解校园呢?有答案了吗?
设计意图
复盘本节课所学,回扣微项目落实初步建构推荐一个好地方的写作思路。
六、作业与拓展
(关注作业的针对性、预计完成时间、发挥作业对复习巩固、引导学生深入学习的作用)
1.将今天所学到的写作方法尝试运用,“有序”描写学校的某一处景观。跨学科学习
2.查找资料,从科学的角度说一说钱塘江大潮形成的原因。(选做)
《观潮》课后反思
《观潮》是一篇写景的课文。记叙的是一次观潮的盛况,写的是作者耳闻目睹的潮来前、潮来时、潮头过后的景象,描写了大潮由远而近、奔腾西去的全过程,描绘出江潮由平静到奔腾咆哮再到恢复平静的动态变化,写出了大潮的奇特、雄伟、壮观!特别是“潮来时”一段,把钱塘江潮描绘得有声有色,读来令人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景。
本文的教学重点是:
学习课文3、4自然段。
教学难点是:
1.理解重点词、句、段。
2.学习作者有顺序的观察方法,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养成积累材料的习惯。
一、成功之处
在上这节课的时候,我最大的成功之处是:整堂课中,几乎没有对课文的思想内容提出什么问题,主要通过学生的读来读懂、理解课文,感悟语言文字的美和大潮的雄伟壮观。如在读、议、品的环节里,我始终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线,学生喜欢哪句我便导哪句,打破传统的教师教,学生听的模式,而改为学生学,老师导,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教师的主导性。教师的指导主要体现在组织学生进行语言训练,在训练过程中给予适当的指导。在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民主意识也比较强,经常转换角色,作为学生中的一员共同参与学习,使课堂气
氛更加和谐,学生在愉快轻松的气氛中学习得更加主动,更加投入,学习的效率也随之得到提高。
二、不足之处
1.字词的学习、理解过于粗略。由于是新学期的第一课,学生还没有完全融入到课堂学习中,预习的不够充分,对于自己不理解的词语,懒得查阅工具书进行理解,对个别词语的运用、意思理解不到位,阻碍了对文本的理解。这个自学能力在四年级一定要培养好。为高年级的学习打好基础。
2.学生的朗读能力有待提高。过了一个假期,学生有些懒散,读书不积极,拖长音,不整齐。以至于个体朗读也令人不满意。通过指导,有所改善。以后还要加强训练。
三、改进措施
在教授第二课时特别是浪潮样子的变化孩子们想象的时间比较短,引导孩子时没有运用巧妙的方法,随后视频的展示限制了孩子想象的空间,再想象的基础上,然后再次通读全文,整体感知课文,加深巩固。并进行相应拓展,最后让学生在课后找找资料,培养对家乡,对祖国美好景色的热爱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