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文学展风华:高中语文选必下第二单元专题设计
【设计背景】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二单元属于“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研习”任务群,选编了四组侧重于现当代文学的不同体裁和重要流派的作品,展示了百年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发展样貌。无论是语言风格、体裁类型,还是文学作品所蕴含的意蕴主旨,都呈现出20世纪初期特有的时代新气象。人们因此将20世纪20年代以来的文学作品称之为“新文学”。
本单元所选的第一组文本为小说,分别节选自鲁迅的中篇小说《阿Q正传》和沈从文的中篇小说《边城》,两部作品风格迥异,均为现代小说的经典之作。第二组为诗歌,选取了艾青的《大堰河——我的保姆》和徐志摩的《再别康桥》,分别代表了中国现代文学中的现代自由体诗和新月诗两类诗歌。第三组为散文,冯至的《一个消逝了的山村》和贾平凹的《秦腔》都是自由地抒发情感与表达思想的散文杰作,且又极具地域特色和作者个人特色,凸显了散文抒写独特自我的特点。第四组选取了中国话剧史上的经典作品——老舍的《茶馆》,这部作品以裕泰茶馆在戊戌变法、军阀混战和新中国成立前夕三个重要节点为背景,揭示了近半个世纪中国社会的黑暗腐败,展现了芸芸众生的生活百态。
本单元要求学生通过梳理、研读、探究等学习活动,对现当代文学的不同体裁如小说、诗歌、散文、话剧的概貌有大致了解。同时结合中国近现代的社会变革,关注现当代文学之“新”——新的样式、新的语言、新的思想,多角度、多层面探究作品的意蕴。
基于单元学习目标,我们将“策划一个微型百年现当代文学展览”作为核心任务,在此基础上开展真实情境下的专题学习。专题分为三个课段,分别对应展览的三大板块“了解概貌绘图表”“深入研读设雕像”“自主比读创奖项”,共需12课时。第一课段“了解概貌绘图表”引导学生梳理中学阶段学过的近40篇现当代文学作品,并在此基础上树立现当代文学的整体意识,进而尝试从体裁、作者、年代等角度总结其发展特征。第二课段“深入研读设雕像”则引导学生深入文本,关注经典文学形象,结合时代背景和作家生平分析文学形象的独特性和经典性。引导学生深入研读作品中有关人物的细节描写,同时主动探究经典文学形象的成因,以“雕像”这一具体可感的形式呈现学习成果,展现创意。第三课段“自主比读创奖项”鼓励学生结合自己独特的阅读体验,创设个性化文学奖项,评选入围作品及获奖作品,并为获奖作品撰写颁奖词。锻炼学生自圆其说,有理有据的能力,增强学生思维和表达的严密性。
本单元学习的流程是:利用所学现当代文学作品了解其发展概貌,重点了解新文学的广度;学生有选择性地精读作品,从文学形象、语言、作家、创作背景等角度鉴赏作品,为“雕像”设计做好铺垫,重点在关注新文学的深度;在梳理回顾前期学习成果的基础上,用设置文学奖项、撰写颁奖词和为展览写结语的方式总结专题学习的过程。学习流程由浅入深,环环相扣。
【教学目标】
一、语言目标
1.浏览7篇课文:写出各篇课文的内容提要,摘录作品中的精彩语言并撰写赏析点评,探究语言的表达技巧,撰写一篇1000字左右的短文,概括“五四”以来文学语言趋向自由化的表达方式。
2.能整体把握“五四”以来的诗歌、散文、小说、话剧等新的文学形式的体裁及语言特点,感受作家们在不同体裁形式上的探索,选择感兴趣的文体赏析其语言。
3.学会根据现当代文学作品的不同体裁、阅读目的,选择恰当的读书方法,如浏览、跳读、略读、精读等。
二、思维目标
1.能从作家、体裁、年代、主题等不同角度探究、总结现当代文学的发展特征,以单篇作品为切入点,研读某一作家、体裁、流派的作品,进而深入了解新文学所反映的社会现实和民众心理,建立点、线、面一体的现当代文学整体意识,发展理性思维。
2.研读作品中的人物描写,塑造读者心中的人物形象,设计文学人物雕像,发展形象思维和创造思维。
3.策展时力求展览主题鲜明、一致,将展品聚焦到某一个主题上,发展统筹思维。
三、价值目标
1.发掘自己对现当代文学的兴趣,初步建立自己的现当代文学阅读的鉴赏标准。
2.在文学策展过程中,关注现当代文学及当下发生的文化现象,主动参与校园和社会文化活动。
【专题实施】
第一课段:了解概貌绘图表
核心任务:在浏览初、高中教科书所选的现当代文学作品的基础上,用图表的方式梳理中学语文教科书所选现当代文学作品的一般概貌。
一、学习任务
课下浏览、速读本单元7篇现当代文学作品,课上有选择性地精读1-2篇。在概括作品主要内容的基础上,用图表梳理初、高中所选现当代文学作品的概貌。
二、课时安排:3课时
三、学习资源
1.《阿Q正传》(节选)(鲁迅)
2.《边城》(节选)(沈从文)
3.《大堰河——我的保姆》(艾青)
4.《再别康桥》(徐志摩)
5.《一个消逝了的山村》(冯至)
6.《秦腔》(贾平凹)
7.《茶馆》(节选)(老舍)
四、完成任务
1.制作一个图/一张表(课下完成)
请将本单元的7篇现当代文学作品补充到“统编版初、高中教科书中的现当代文学代表作品一览表”中;任选一个角度(可从作者、体裁、年代等角度),制作现当代文学发展概貌图——饼状图/条形图/折线图/思维导图等均可,根据图表,撰写一小段文字概述现当代文学某一方面的发展趋势。
2.撰写作品推荐语
通读本单元7篇作品,参考现当代文学发展图表和教科书上的学习提示,撰写这7篇作品的推荐语,推荐对象为本校高一年级学生。另从“统编版中学语文教科书现当代文学代表作品一览表”中选择2篇撰写推荐语(各100字左右),并上传到素养植根APP中的“我的班级”。
要求:概括作品内容,分析作品特色,语言有自己的个性特点。
3.撰写展览前言
展览前言将放在展览入口处,用来介绍展览主要内容并吸引参观者。请根据教科书上的单元导语和你对现当代文学的理解,小组成员之间交流讨论以下两个问题,并根据小组讨论的结果撰写展览前言(300字左右)。
(1)中学生为什么要了解、学习现当代文学?
(2)你认为现当代文学最吸引中学生的部分是什么?用什么方式呈现能引发他们的参观兴趣?
“展览前言”格式与范例
【说明展览目的】
为隆重庆祝学校50周年华诞,我们组织了本次书画展览。社会各界的书画艺术家和我校师生共同用手中的笔和心中的情,舞动丹青,挥洒逸兴,以书言志,以画寄情,认证昨天,颂扬今天,期盼明天。
【介绍展览内容和展览亮点】
本次书画展从各个角度,反映50年来学校取得的伟大成就,热情讴歌了为学校发展做出贡献的建设者,以及日新月异、欣欣向荣的校园新气象。参展的86位作者为我们带来了百余幅书法美术作品。作品主题突出,风格各异,形式新颖,每一笔、每一划,都如流水行云,无不呈现音乐的谐动、诗歌的升华,在点、线、面的节奏中,在七彩流光的韵律中,他们都把自己对学校的情怀表达得淋漓畅快。
【表达期待与展望】
我们采撷了所有鲜花,献给生机勃勃的校园和她的五十岁生日,愿我们所见的种种美丽都印在大家的脸上与心里;愿我们所取得的点滴成绩都在见证我们的进步。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一副副美丽的画卷,去感受对学校的那份深情吧!
第二课段:深入研读设雕像
核心任务:从本单元7篇作品中选取一个或一组人物,设计一尊(或一组)雕像,探寻并讲述雕像背后的故事,布置展览的第二板块。
一、学习任务
1.结合社会背景和作家生平,深入研读本单元7篇作品,从文学形象、语言、情感内涵的角度鉴赏现当代作品。
2.选择一个或一组最能体现当代文学史上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为其设计雕像。
3.结合背景资料,介绍雕像背后的文学故事。
二、课时安排:5课时
三、学习资源
1.必读
①论《阿Q正传》的悲喜剧艺术和讽刺艺术(陆耀东、唐达晖)
②关于《阿Q正传》的典型环境(王富仁)
③创作回忆(艾青)
④读《大堰河——我的保姆》(陆耀东)
⑤论老舍《茶馆》中的潜台词之光(陈思颀)
⑥昆明往事(节选)(冯至)
2.选读
①论阿Q的性格系统(林兴宅)
②《大堰河——我的保姆》细节赏析(韩云鹏)
③焦菊隐排练茶馆第一幕谈话录(焦菊隐)
④演王利发小记(于是之)
⑤于山水中沉思(姚兰)
四、完成任务
1.设计一个(一组)人物雕像(3课时)
(1)中国现当代文学留下了许多经典的文学形象,有未庄的“阿Q”,有农妇大堰河,有茶馆掌柜王利发,也有边城少女翠翠……现当代文学展览将直观展示文学中的经典形象。请选择一个(组)现当代文学中的人物形象,为他/她(们)设计一座雕像,并写出设计说明(不少于500字)。可以参考《论<阿Q正传>的悲喜剧艺术和讽刺艺术》《论阿Q的性格系统》《读<大堰河——我的保姆>》《焦菊隐排练茶馆第一幕谈话录》等,也可自主搜集有助于体现个性化理解特征的阅读资料。提示:
①设计角度:根据人物出身、职业、外貌、性格考虑雕像服装、动作、材质、颜色
②设计说明:包括灵感来源(原作文本)、设计角度、设计创意、雕像放置背景
③参考形象:阿Q、翠翠、大堰河、“再别康桥”的“我”、茶馆中的茶客、秦腔的表演者
(2)在设计过程中,请从作品原文中选择一句话作为雕像的经典语录,并附上简要说明。选择语录时需注意语言是否具有文学性、独特性、深刻性。
2.讲述雕像背后的故事(2课时)
请从以下两个任务中选择一项完成,以帮助参观者了解雕像背后的故事。可以参考《创作回忆》《演王利发小记》《昆明往事》(节选)等。
(1)简述一段作家轶事
请结合社会时代背景和作者生平,向参观者解释作者创作这一文学形象的原因(可用视频的方式呈现)。
(2)寻找一个文学物件
请选择一个与雕像相关的文学物件,并撰写一段说明,向参观者解释文学物件与作品主旨的关系(可用视频的方式呈现)。文学物件包括但不限于:
①作品中的意象:《边城》中的虎耳草、《一个消逝了的山村》中的鼠麴草、加利树等。
②创作源泉:凤凰古城照片、剑桥老照片等。
③文学相关衍生品:丰子恺的《阿Q正传》插图、《边城》的电影海报等。
第三课段:自主比读创奖项
核心任务:准备展览第三板块的内容——创设现当代文学特色奖项并撰写颁奖词,从整体布局的角度调整展览陈列顺序和陈列内容,并撰写展览结语。
一、学生任务
1.在浏览现当代文学作品和精读本单元作品的基础上,创设现当代文学特色奖项并撰写颁奖词。
2.优化展览布置方式,撰写展览结语。
3.布置现当代文学微型展览(选做)。
二、课时安排:4课时
三、学习资源
1.必读
①《再别康桥》的诗意美(谢克强)
②《边城》的思想和艺术真实(王继志)
③《山水》后记(冯至)
④诗意盎然,理趣悠远——冯至散文《一个消逝了的山村》文体解读(陈月兰)
2.选读
①翡冷翠的一夜(徐志摩)
②辰河小船上的水手(沈从文)
四、完成任务
1.推荐作品(2课时)
现在同学们设计的前两个板块已经完成,而“文学策展之旅”也即将全部完成。展览的第三板块“文学颁奖”,需要设置至少1个现当代文学特色奖项,每个奖项至少有3篇(部)文学作品入围,入围作品需选自统编版中学语文教科书,本单元至少有1篇作品入围。请你自设奖项,确定入围作品及获奖作品,并撰写颁奖词,说明获奖理由。以下奖项导语、作品、作品特色仅供参考:
(1)最佳语言奖:《阿Q正传》中,多次用“飘飘然”来表现阿Q精神胜利后的得意忘形;徐志摩的潭水,“不是清泉,是天上虹”;老舍的京味儿语言……最佳语言奖花落谁家?敬请期待。(可参考:《再别康桥》的诗意美)
(2)金镜奖(反应时代特色的最佳作品):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鲁迅选择展示辛亥革命中愚昧而不自知的阿Q,而沈从文却描绘了一种“优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你认为谁的作品更能反映当时的社会真实面貌呢?(可参考:《边城》的思想和艺术真实)
(3)最佳散文奖:贾平凹写散文讲求“张扬、大度、力度”的审美情趣,而被鲁迅认为是“中国最为杰出的抒情诗人”的冯至则始终处于沉吟与咏思的状态。在现当代散文大家中,究竟谁能拔得头筹呢?(可参考:《山水》后记)
颁奖词示例
最富乡情奖:溪边的碾坊、水车,河上的方头渡船,攀渡的缆绳,河岸的白塔、青崖、村姑(翠翠)、黄狗,山上的雾霭峰峦,翠竹丛林、鸟语草香,沈从文用一幅幅明媚秀丽的山光水色构画了最富湘西边地乡情特色的牧歌田园风格。
2.撰写展览结语(1课时)
布展工作接近尾声,我们的现当代文学之旅也即将接近尾声。请你结合你所设计的展览内容,为你的展览撰写一份结束语,把握现当代文学所蕴含深沉意蕴,梳理现当代文学发展脉络,概括20世纪现当代文学发展状况。
“展览结束语”格式与范例
【总起部分:概括文学发展总体面貌】
20世纪以来,中华大地风云激荡,政治、经济、科技、军事、教育、思想、文化领域发生巨大变革,古老的中华民族在伟大复兴的道路上奋勇前进。
【主体部分:按照一定逻辑分说】
1917年的文学革命,在中国文学史上树起了一座丰碑,标志着古典文学的终结和现代文学的兴起。鲁迅、郭沫若、茅盾、巴金、老舍、曹禺等一大批卓越的中国作家筚路蓝缕,历经艰难而不悔,致力于文学的现代化与民族化,通过对外来优秀文化的吸收融汇,对中华传统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不断探索,确立了中国现代文学和革命文学的传统。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为中国文学翻开了崭新的一页,广大文学工作者在“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的指引下,创作出大量为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具有中国作风、中国气派的作品,初步形成了社会主义文学的新体系。
改革开放以来,作家们与时代同行,与人民同心,以敏锐的洞察力和强烈的责任感担当思想解放的先锋,在文学的题材、形式、风格和手法上不断推陈出新,为推动我国社会的文明进步、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学的新局面,做出了重大贡献。
进入21世纪以来,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来,文学发展的空间更加广阔,广大作家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满腔热忱地表现现实生活和时代变革,为弘扬中国精神、书写新时代的新史诗、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进行着不懈的创造与劳动。
经过一代代中国作家执着不懈的奋斗与努力,中国文学一定会以群峰耸峙的壮丽景象矗立于世界文学之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