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饱满的青春——初中语文《纪念刘和珍君》刘和珍人物形象分析
【教学目标】
概括刘和珍的人物形象,理解人物身上体现的青春内涵;
分析刘和珍的当下意义。
【教学过程】
情境任务:学校学生会准备在五四青年节举办课本人物“刘和珍君”微电影展,请以班级为单位拍摄参加比赛,突出人物的青春气息。
任务1:自读第一、三、五部分,概括归纳刘和珍的人物形象特征。
(设计意图:阅读文本,熟悉文本,为拍摄微电影打基础。)
①预定《莽原》:思想进步,追求真理
②参加师大学潮斗争:善良温和,敢于斗争,刚柔 相济
③徒手请愿牺牲:英勇果敢
刘和珍身上的青春特质:有理想,有信仰,有责任,有担当
任务2:围绕主角“刘和珍”,找出相关的配角。
(设计意图:用配角衬托主角的青春形象)
师友:悼念、悲痛、愤怒
有恶意的闲人:作“流言”的种子
无恶意的闲人:饭后的谈资
刘和珍身上的青春内涵:心怀天下,追去真理,舍身请命,将最美的青春年华献给国家民族。
任务3:创作微电影的主题歌。
(设计意图:结合历史与现实,写出青春刘和珍的当下意义。)
步骤一:音像视频,结合积累,思考青春应有的模样是什么?(热情、自信、责任使命……)
步骤二:写作,我与“刘和珍”的青春对话
【知识链接】
1.刘和珍简介
刘和珍,号素予,祖籍河南,江西南昌人,1904年出生,1926年3月18日牺牲。
(1)新女性的先觉者
1918年,考入南昌女子师范学校。“五四”运动时期,与同学一起,不顾学校当局阻挠,参加游行示威,并带领女师学生组成宣传小组,宣传抵制日货。后在校组织学生自治会,尖锐抨击当局束缚学生的封建校规,迫使校方取消了多种禁规。
1921年,在女师率先剪短发,使该校两三天内剪短发者不下百人,其他女校学生纷纷响应,开创了江西女子剪发新风。同年冬,发起创办进步团体“觉社”,并任《江西女子师范周刊》主编。
(2)领导北京女师学潮
1923年秋,考入国立北京女子高等师范预科,后升入北京女子师范大学英语系学习,当选为女师大学生自治会主席,并成为当时北京学生运动的领袖之一。
1924年11月,女师大校长杨荫榆无理拒绝学生提出的关于辞退不称职教员的要求,并声称要处理她等为首人员,引起学生强烈不满。次年1月,学生自治会通过了驱逐杨荫榆的决议,因受北洋军阀政府教育部阻挠、破坏,未见分晓。5月7日,北师大召开“五七”国耻纪念会,杨荫榆图谋主持大会,被她、许广平等人拒绝,遂恼羞成怒,决定开除这6人,引起学生激愤,女师大风潮愈演愈烈。8月10日,北洋军阀政府教育部颁布解散女师大,并派武装军警和流氓打手400余人3次打进女师大,逼迫学生离校。她亲率学生誓死抵抗,并通电各界:“此身可死,此志不渝,苟威武之再加,决誓死以殉校。”终因寡不敌众,被拖出校门,关在一潮湿小屋内,仍坚贞不屈。11月,北方革命运动高涨,段祺瑞政府要员纷纷逃离北京。30日,女师大学生返校,发表复校宣言。12月11日,正式开课,在她主持下召开300余人的庆祝复校斗争胜利联欢会。
(3)反抗强权,殒身不恤
1926年3月12日,日本军舰驶入天津大沽口挑衅,炮击国民军致死伤多人。国民军反击之后,日军以北洋政府违反《辛丑条约》为由,要求执政段祺瑞撤除大沽口防务。英、法、美、意、荷、比、日、西八国军舰云集大沽口,发出以武力相威胁的最后通牒。18日,北京总工会、总商会、学生总会等180余团体和各校学生5000余人在天安门广场召开国民大会,抗议帝国主义侵犯中国主权的强盗行径,要求驱逐英、美、法等八国公使出境,会后举行示威游行。当时她正患感冒,伴有呕吐,全然不顾,担任女师大游行队伍的指挥,并走在最前面,行至段祺瑞执政府门前时,竟遭其卫队开枪镇压。当场死者47人,伤200余人,是为震惊全国的“三一八”惨案。她不幸遇难,年仅21岁。
2.《莽原》简介
《莽原》周刊撰稿人主要是鲁迅及北京大学、燕京大学的进步青年,提倡“撕毁旧社会的假面”,注重文明批评和社会批评。办此刊物的宗旨是"率性而言,凭心立论,忠于现世,望彼将来"。后因被查禁而停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