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世界的聚落同步练习-2023-2024学年七年级地理上学期湘教版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读“我国某城市简图”,完成下列小题。
1.图中城市呈东西向带状分布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A.气候 B.人口 C.河流 D.工业
2.在城区内可以见到些带十字架的尖顶宗教建筑,这种建筑与哪种宗教育关
A.伊斯兰教 B.基督教 C.佛教 D.道教
下图示意北半球人口分布。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3.北半球的人口稠密区大多分布在( )
A.中低纬内陆地区 B.中低纬沿海地区
C.中高纬内陆地区 D.中高纬沿海地区
4.甲地人口稀少的主要原因是( )
A.极端干旱 B.酷寒烈风 C.湿热多雨 D.空气稀薄
5.下列符合乙地特色民居景观的是( )
A. B.
C. D.
延安是历史名城,下图为“延安城市空间形态图”,和“延安民居---窑洞景观”。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6.影响延安城市布局的主要因素( )
A.政治、交通 B.历史、气候 C.河流、政治 D.地形、河流
7.窑洞反映出的自然环境特点是( )
A.河流稀少,水资源匮乏 B.冬寒夏热,降水较多
C.黄土土层深厚、直立性强 D.地形平坦,森林茂密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8.下列地点位于山脊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9.甲能成为该区域最大的聚落,因其( )
A.地形平坦开阔,水源丰富 B.发展历史最久
C.是海拔最低的聚落 D.距离其他聚落路程大致相等
10.AB两条河流( )
A.B是A的支流 B.A比B水能丰富
C.B比A水量大 D.A河流大致自东北向西南流
湘西十八洞村得名子十八个溶洞,曾是脱贫攻坚的重点区域。现在乡村巨变,成为成功脱贫的典范。读十八洞村附近地区等高线地形图,完成下面小题。
11.在图示区域内,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河流干流大致自东向西流 B.乙处为山脊
C.山茶树都分布在海拔750米以下的区域 D.甲处山峰最高
12.十八洞村由过去的“特困村”变成“富裕村”( )
①开发溶洞景区,吸引游客②兴建大型轮船码头,发展水运③种植山茶树,增加收入④开采清洁的山泉水,灌装出售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特色传统民居是人类适应自然环境的智慧杰作。下图中甲为西亚热带沙漠地区的房屋,乙为东南亚热带地区的房屋。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3.甲、乙两民居在设计上的特点及目的是( )
A.甲:窗小墙厚,为抵御严寒
B.乙:设置架空层为了防潮
C.甲:屋顶为平顶,是为了方便晾晒稻谷
D.乙:设置架空层是为了防止野兽侵袭
14.造成甲乙两地传统民居风格不同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气候因素 B.海陆变迁 C.土壤因素 D.人为因素
15.读材料,回答问题:许多传统民居建筑风格往往与当地的自然环境是相适应的。
探究内容:不同地区的民居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探究方法:阅读图片资料,联系各地自然环境特征进行分析
温馨提示:不同地区的民居建筑形式
探究结论:
(1)A图是北极地区 人居住的 ,反映了当地气候 。
(2)图B所示的建筑是我国黄土高原上的 。
(3)试分析C图(云南傣族竹楼)与当地自然环境的关系 。
(4)由此可见,聚落的建筑外貌、建筑材料等因 。
参考答案:
1.C 2.B
3.B 4.D 5.B
6.D 7.C
8.B 9.A 10.C
11.B 12.C
13.B 14.A
15. 因纽特 雪屋或冰屋 寒冷 窑洞 由于当地气候湿热,竹楼可以通风、散热 自然环境的不同而有很大的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