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 空间直线、平面的平行知识点精讲与典型例题分类练习(含解析)-(必修第二册) (学生版)

文档属性

名称 8.5 空间直线、平面的平行知识点精讲与典型例题分类练习(含解析)-(必修第二册) (学生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A版(2019)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3-11-20 22:50:26

文档简介

空间直线、平面的平行
1 线面平行
① 直线与直线平行
基本事实 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平行线的传递公理)
符号表述:
等角定理 如果空间中两个角度两条边分别对应平行,那么这两个角相等或互补.
② 直线与平面平行
(1) 定义
直线与平面无交点.
(2) 判定定理
如果平面外一条直线与此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平行,那么该直线与此平面平行.
(俗说:若,要证明,则在平面内找一条直线与直线平行)
符号表述
(线线平行线面平行)
(3) 性质定理
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平行,如果过该直线的平面与此平面相交,那么该直线与交线平行.
符号表述
(线面平行线线平行)
(4) 证明线面平行的方法
定义法(反证) (用于判断)
判定定理: (线线平行线面平行)
(面面平行线面平行)
2面面平行
① 定义:;
判断
内有无穷多条直线都与平行 ;
内的任何一条直线都与平行 ;
②判定定理
如果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都平行于另一个平面,那么两个平面互相平行;
符号表述:
【如图】
推论: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分别平行于另一个平面的两条直线,那么这两个平面互相平行.
符号表述:
【如图】
③ 面面平行的性质
(面面平行线面平行)
(面面平行线线平行)
夹在两个平行平面间的平行线段相等.
④ 证明面面平行的方法
定义法;
判定定理及推论(常用)
【题型一】线面平行的证明
【典题1】 如图所示,在棱长为的正方体中,分别是, ,的中点.
求证:平面; (2)求的长;(3)求证:平面 .
【典题2】 如图所示,正四棱锥的各棱长均为,分别为上的点,且.
(1)求证:直线∥平面; (2)求线段的长.
【题型二】线面平行的性质
【典题1】如图,四棱锥的底面是平行四边形,分别为线段上一点,若,且∥平面,则 (  )
A.41 B.31 C.32 D.21
巩固练习
1(★) 如图在正方体中,棱长为,分别为的中点,则与平面的位置关系是(  )
A.相交 B.平行 C.垂直 D.不能确定
2(★) 如图所示,为所在平面外一点,为的中点,为上一点,当∥平面时,=  .
3 (★★) 如图,在四面体中,,,,点,,,分别在棱,,,上,若直线,都平行于平面,则四边形面积的最大值是  .
4 (★★) 如图.在四棱锥中.底面是平行四边形,点为棱上一点.点为棱上一点,
(1)若,求证:∥平面;
(2)若平面,求证:.
5 (★★★) 如图所示,四边形为空间四边形的一个截面,若截面为平行四边形.
(1) 求证:平面,平面.
(2) 若,求四边形周长的取值范围.
【题型三】面面平行的证明
【典题1】 如图,与均为平行四边形,,,分别是,,的中点.
(1)求证:∥平面;
(2)求证:平面∥平面.
【典题2】 如图,在四棱锥中,,,
⊥平面,,.设,分别为,的中点.
(1)求证:平面∥平面;(2)求三棱锥的体积.
【典题3】 如图,在棱长为的正方体中,是的中点,点是侧面上的动点,且//截面,则线段P长度的取值范围是(  )
【题型四】面面平行的性质
【典题1】 已知两条直线,,两个平面,,则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  )
A.若,且,则 B.若,,则
C.若,,则 D.若,,则
【典题2】 已知平面∥面,为异面线段,,,且,,与所成的角为,平面∥面,且平面与分别相交于点.
(1)若,求截面四边形的周长;
(2)求截面四边形面积的最大值.
巩固练习
1(★) 已知直线,给出以下三个命题:
①若平面∥平面,则直线∥平面;
②若直线∥平面,则平面∥平面;
③若直线不平行于平面,则平面不平行于平面.
其中正确的命题是(  )
A.② B.③ C.①② D.①③
2 在正方体中,,,分别是,,的中点,给出下列四个推断:
①∥平面; ②∥平面;
③∥平面; ④平面∥平面
其中推断正确的序号是 (  )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3(★★) 已知平面∥平面,是,外一点,过点的直线与,分别交于点,,过点的直线与,分别交于点,,且,,,则的长为(  )
A. B. C.或24 D.或12
4(★★) 已知两平行平面与之间的距离为,直线,点,则平面内到点的距离为,且到直线的距离为的点的轨迹是(  )
A.一组平行线 B.一条抛物线 C.两段圆弧 D.四个点
5(★★) 如图,已知平面,,,且,直线,分别与平面,,交于点,,和,,,若,,,则=   .
6(★★) 如图所示,是棱长为的正方体,分别是下底面的棱,的中点,是上底面的棱上的一点,,过的平面交上底面于,在上,则   .
7 (★★) 在长方体,分别在对角线上取点,使得直线平面,则线段长的最小值为  .
8(★★) 已知:如图,平面满足,,,,,与异面,
且.求证:
9(★★★) 在正方体中,分别是和的中点,
求证:(1)∥
(2)∥平面.
(3)平面∥平面.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空间直线、平面的平行
1 线面平行
① 直线与直线平行
基本事实 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平行线的传递公理)
符号表述:
等角定理 如果空间中两个角度两条边分别对应平行,那么这两个角相等或互补.
② 直线与平面平行
(1) 定义
直线与平面无交点.
(2) 判定定理
如果平面外一条直线与此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平行,那么该直线与此平面平行.
(俗说:若,要证明,则在平面内找一条直线与直线平行)
符号表述
(线线平行线面平行)
(3) 性质定理
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平行,如果过该直线的平面与此平面相交,那么该直线与交线平行.
符号表述
(线面平行线线平行)
(4) 证明线面平行的方法
定义法(反证) (用于判断)
判定定理: (线线平行线面平行)
(面面平行线面平行)
2面面平行
① 定义:;
判断
内有无穷多条直线都与平行 ;
内的任何一条直线都与平行 ;
②判定定理
如果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都平行于另一个平面,那么两个平面互相平行;
符号表述:
【如图】
推论: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分别平行于另一个平面的两条直线,那么这两个平面互相平行.
符号表述:
【如图】
③ 面面平行的性质
(面面平行线面平行)
(面面平行线线平行)
夹在两个平行平面间的平行线段相等.
④ 证明面面平行的方法
定义法;
判定定理及推论(常用)
【题型一】线面平行的证明
【典题1】 如图所示,在棱长为的正方体中,分别是, ,的中点.
求证:平面; (2)求的长;(3)求证:平面 .
【解析】如图所示,连接
,分别为的中点,

平面,平面,
平面.
由题意,可得:
连接,
分别是的中点,,
又且,,
又 平面,平面,
//平面.
【点拨】
① 在立体几何中,遇到中点我们往往会想到中位线;
② 证明线面平行的过程中,经常利用三角形的中位线(如第一问)和构造平行四边形的方法(如第三问);
③ 证明线面平行可转化为证明线线平行或面面平行,本题第三问还有多种方法.
【典题2】 如图所示,正四棱锥的各棱长均为,分别为上的点,且.
(1)求证:直线∥平面; (2)求线段的长.
【解析】(1)证明 连接并延长交于,连接,如图所示.
,,

又,
,,
又平面PBC,平面,
∥平面.
(2)解 在等边中,,
在中由余弦定理知


,,
【点拨】
① 证明线面平行可转化为线线平行,而本题是利用线段成比例证明线线平行;
② 由于线段与是异面直线,则条件不太好处理,一般要利用第三个“比例”把和联系起来,本题充当了这个角色;
③ 处理线段成比例中,要常注意以下几个模型,往往跟相似三角形有关:
比如本题中的就是属于“8字型”.
【题型二】线面平行的性质
【典题1】如图,四棱锥的底面是平行四边形,分别为线段上一点,若,且∥平面,则 (  )
A.41 B.31 C.32 D.21
【解析】 如图,连接交于点,连接交于点,
由平面,可得,(此处是根据线面平行的性质)
,,为的中点,
作,,
,,,
故选:.
【点拨】
① 题目中出现线面平行平面,理当想到线面平行的性质;
② 线面平行的性质可由线面平行得到线线平行;
③ 在处理很多比例时,利用“份”的概念,可快速清楚各线段之间比例
比如
(1) 中,,则设最短线(即为“份”),则,则可得;
(2) 中,若,设(即线段共“份”,占了“份”),则,由于线段成比例,易得类似等比例关系.
巩固练习
1(★) 如图在正方体中,棱长为,分别为的中点,则与平面的位置关系是(  )
A.相交 B.平行 C.垂直 D.不能确定
【答案】B
【解析】连结A1C、BC,取A1C的中点Q,A1B的中点P,
连结NQ、PQ、MN,
∵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棱长为a,M、N分别为A1B、AC的中点,
∴NQ∥CC1,PQ∥BC,
∵PQ∩NQ=Q,CC1∩BC=C,PQ、NQ 平面PMN,CC1,BC 平面A1BC1,
∴平面PNQ∥平面A1BC1,
∵MN 平面PNQ,∴MN∥平面BB1C1C.
故选:B.
2(★) 如图所示,为所在平面外一点,为的中点,为上一点,当∥平面时,=  .
【答案】
【解析】连接AC交BE于点M,连接FM.
∵PA∥平面EBF,PA 平面PAC,平面PAC∩平面EBF=EM,
∴PA∥EM,∴===,故答案为:.
3 (★★) 如图,在四面体中,,,,点,,,分别在棱,,,上,若直线,都平行于平面,则四边形面积的最大值是  .
【答案】
【解析】 ∵直线平行于平面,且平面交平面于,;
同理,,,所以,.
故:四边形为平行四边形.
又,的对称性,可知.
所以:四边形为矩形.
设,,,
根据二次函数的性质可知:面积的最大值.
4 (★★) 如图.在四棱锥中.底面是平行四边形,点为棱上一点.点为棱上一点,
(1)若,求证:∥平面;
(2)若平面,求证:.
【证明】(1)过N作NE∥CD交PD于E,连接AE.
则,∴EN=,
又AM=2MB,∴AM=.
又ABCD,∴AMEN,
∴四边形AMNE是平行四边形,
∴MN∥AE,又MN 平面PAD,AE 平面PAD,∴MN∥平面PAD.
(2)过N作NE∥CD交PD于E,
∵NE∥CD∥AB,∴NE∥AB,
∴A,M,N,E四点共面,
∵MN∥平面PAD,MN 平面AMNE,平面AMNE∩平面PAD=AE,∴MN∥AE,
∴四边形AMNE是平行四边形,∴NE=AM==CD.
∴,∴PN=2NC.
5 (★★★) 如图所示,四边形为空间四边形的一个截面,若截面为平行四边形.
(1) 求证:平面,平面.
(2) 若,求四边形周长的取值范围.
(1)证明 ∵四边形EFGH为平行四边形,∴EF∥HG.
∵HG平面ABD,∴EF∥平面ABD.
∵EF平面ABC,平面ABD∩平面ABC=AB,
∴EF∥AB. (线面平行的性质)
∴AB∥平面EFGH.
同理可证,CD∥平面EFGH.
(2)解 设EF=x(0<x<4),由于四边形EFGH为平行四边形,
∴.则===1-.从而FG=6-.
∴四边形EFGH的周长l=2(x+6-)=12-x.又0<x<4,则有8<l<12,
∴四边形EFGH周长的取值范围是(8,12).
【题型三】面面平行的证明
【典题1】 如图,与均为平行四边形,,,分别是,,的中点.
(1)求证:∥平面;
(2)求证:平面∥平面.
【解析】 方法1 连接交与,连接,如图示
均为平行四边形,是中点,
又是的中点,
又平面平面
∥平面.
方法2 作的中点,连接,
与均为平行四边形,
,,分别是,,的中点.
,,且,交于点,,交于点,
故平面∥平面,
∥平面;
,,且交于点,交于点,
∴平面∥平面.
【点拨】
① 遇到中点,可想到三角形的中位线;
② 利用三角形中位线和平行四边形证明线线平行是常见的方法;
③ 第一问中,证明线面平行可转化为线线平行或面面平行,方法就是在平面内找一直线平行,充分利用了三角形的中位线;方法是利用面面平行的性质,需要找到过直线且平行平面的平面.
④ 第二问,面面平行的证明转化为线线平行: 平面∥平面,.
【典题2】 如图,在四棱锥中,,,
⊥平面,,.设,分别为,的中点.
(1)求证:平面∥平面;(2)求三棱锥的体积.
【解析】(1)证明分别为,的中点,

又平面,平面,
平面.
在中,分别为的中点,,

又,.
平面,平面,平面.
又,∴平面∥平面.
(2) 由(1)知,平面∥平面,
点到平面的距离等于点到平面的距离.
由已知,,,,∴,
∴三棱锥的体积

【点拨】
① 面面平行可转化为线面平行:;要证明在平面∥平面,只需要在平面找到两条相交线均平行平面便行;
② 夹在两个平行平面间的平行线段相等,则点到平面的距离等于点到平面的距离;
③ 求三棱锥的体积常用等积法.三棱锥的体积表示为即以点到平面的距离为高、以平面为底面,而表示为是以平面为底面、点到面的距离为高,而较难求,故想到.等式(相当连续用了两次等积法).
【典题3】 如图,在棱长为的正方体中,是的中点,点是侧面上的动点,且//截面,则线段P长度的取值范围是(  )
【解析】
取的中点,的中点,的中点,
则,
故平面//平面,
平面,线段扫过的图形是,
由,则
是直角,
∴线段长度的取值范围是:,即:.
故选:.
【点拨】
① 本题的关键是找到满足条件的点的轨迹,由已知可知点的轨迹是过点且平行面的平面与侧面的交线;怎么找到呢?以下提供另一思路:想象将面沿着方向平移过点,较易得到面(如下图1),而面与侧面的交线就是所求交线了,那把面拓展成面,易得交线为(如下图2);
(图1) (图2)
② 线段扫过的图形是,则需要求出三边长度,确定的长度范围.
【题型四】面面平行的性质
【典题1】 已知两条直线,,两个平面,,则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  )
A.若,且,则 B.若,,则
C.若,,则 D.若,,则
【解析】 ,又,故正确;
,,若,则不可能与平行,故错误;
,,若,则结论不成立,故错误;
,,若,则结论不成立,故错误;
故正确;
【点拨】
① 线面的位置关系有三种:;
② 证明某些选项是错只需要举个反例,比如选项C是怎么会想到“”这个反例的呢?
运用“运动的思想”,先由固定两个平面,再由把线段由上至下“运动”下来,则的关系有两种情况.选项也可类似.
【典题2】 已知平面∥面,为异面线段,,,且,,与所成的角为,平面∥面,且平面与分别相交于点.
(1)若,求截面四边形的周长;
(2)求截面四边形面积的最大值.
【解析】 (1)∵平面∥面,平面,平面,

同理,有,同理,
∴四边形是一个平行四边形,
,,
∴,

,即四边形的周长是.
(2)设,,
由,得,同理,
又与所成的角为,
∴四边形的面积是
∴当时,的最大值是,
此时为的中点.
【点拨】
① 面面平行的性质:,由面面平行可得到线线平行;
② 在处理线线平行中线段的问题,注意“字型”、“字型”的模型;
③ 由三角形面积公式,可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④ 线线平行、线面px 、面面平行之间的转化关系
巩固练习
1(★) 已知直线,给出以下三个命题:
①若平面∥平面,则直线∥平面;
②若直线∥平面,则平面∥平面;
③若直线不平行于平面,则平面不平行于平面.
其中正确的命题是(  )
A.② B.③ C.①② D.①③
【答案】D
【解析】①若平面α∥平面β,则直线a∥平面β;因为直线a α,平面α∥平面β,则α内的每一条直线都平行平面β.显然正确.
②若直线a∥平面β,则平面α∥平面β;因为当平面α与平面β相加时候,仍然可以存在直线a α使直线a∥平面β.故错误.
③若直线a不平行于平面β,则平面α不平行于平面β,平面内有一条直线不平行与令一个平面,两平面就不会平行.故显然正确.
故选D.
2 在正方体中,,,分别是,,的中点,给出下列四个推断:
①∥平面; ②∥平面;
③∥平面; ④平面∥平面
其中推断正确的序号是 (  )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A
【解析】∵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E,F,G分别是A1B1,B1C1,BB1的中点,
∴FG∥BC1,∵BC1∥AD1,∴FG∥AD1,
∵FG 平面AA1D1D,AD1 平面AA1D1D,∴FG∥平面AA1D1D,故①正确;
∵EF∥A1C1,A1C1与平面BC1D1相交,∴EF与平面BC1D1相交,故②错误;
∵E,F,G分别是A1B1,B1C1,BB1的中点,
∴FG∥BC1,∵FG 平面BC1D1,BC1 平面BC1D1,
∴FG∥平面BC1D1,故③正确;
∵EF与平面BC1D1相交,∴平面EFG与平面BC1D1相交,故④错误.
故选:A.
3(★★) 已知平面∥平面,是,外一点,过点的直线与,分别交于点,,过点的直线与,分别交于点,,且,,,则的长为(  )
A. B. C.或24 D.或12
【答案】C
【解析】连接;
①当点在的延长线上,即在平面与平面的同侧时,如图1;
,平面,平面,
,∴;
,,,
,解得;
②当点在线段上,即在平面与平面之间时,如图2;
类似①的方法,可得,
,,,
∴,解得;

综上,的长为或.
故选:.
4(★★) 已知两平行平面与之间的距离为,直线,点,则平面内到点的距离为,且到直线的距离为的点的轨迹是(  )
A.一组平行线 B.一条抛物线 C.两段圆弧 D.四个点
【答案】D
【解析】设满足条件的点为,
过点做平面的垂线,则:.
平面内一点到点的距离为,,
,即:为平面上以垂足为圆心,半径的圆上,
过垂足做直线平行于直线,
则直线间距离,
在平面内做直线使得到的距离,
设平面内直线距离为,
则有:,解得,
即平面内直线距离为,
所以同时满足到点的距离为且到直线的距离为的点的轨迹为:与圆的四个交点.
故选:.
5(★★) 如图,已知平面,,,且,直线,分别与平面,,交于点,,和,,,若,,,则=   .
【答案】6
【解析】AB=1,BC=2,DF=9,
若A,B,C,D,E,F,六点共面
由面面平行的性质定理可得AB∥CD∥EF
根据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可得:===
∴EF=6
若A,B,C,D,E,F,六点不共面
连接AF,交β于M,连接BM、EM、BE.
∵β∥γ,平面ACF分别交β、γ于BM、CF,
∴BM∥CF.∴=
同理,=.∴===∴EF=6
综上所述:EF=6
6(★★) 如图所示,是棱长为的正方体,分别是下底面的棱,的中点,是上底面的棱上的一点,,过的平面交上底面于,在上,则   .
【答案】
【解析】∵平面ABCD∥平面A1B1C1D1,MN 平面A1B1C1D1
∴MN∥平面ABCD,又PQ=面PMN∩平面ABCD,∴MN∥PQ.
∵M、N分别是A1B1、B1C1的中点,∴MN∥A1C1∥AC,
∴PQ∥AC,又AP=,ABCD-A1B1C1D1是棱长为a的正方体,∴CQ=,从而DP=DQ=,
∴PQ===a.
故答案为:
7 (★★) 在长方体,分别在对角线上取点,使得直线平面,则线段长的最小值为  .
【答案】
【解析】作于点,作于点,
∵线段平行于对角面,
(面面平行的判定和性质)
设则,
(线段成比例)
在直角梯形中,
∴当时,的最小值为.
8(★★) 已知:如图,平面满足,,,,,与异面,且.求证:
(Ⅰ)证明:连接AD,作EG∥BD交AD于点G,连接FG
∵EG∥BD,
∴.
又∵,∴.
∴FG∥AC,
∴FG∥α,又α∥β,
∴FG∥β;
又因为EG∩FG=G.
∴平面EFG∥β,
而EF 平面EFG;
∴EF∥β.
9(★★★) 在正方体中,分别是和的中点,
求证:(1)∥
(2)∥平面.
(3)平面∥平面.
证明:(1)∵正方体ABCD-A1B1C1D1中,M、N、P分别是AD1、BD和B1C的中点,
∴连结AC、BD,交于点N,
∴由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得:MN∥CD1.
(2)∵MN∥CD1,
MN 平面CC1D1D,CD1 平面CC1D1D,
∴MN∥平面CC1D1D.
(3)连结B1C、BC1,交于点P,则P是BC1的中点,
∴MP∥CD,
∵MP 平面CC1D1D,CD 平面CC1D1D,
∴MP∥平面CC1D1D.
∵MN∥平面CC1D1D,且MP∩MN=M,MP、MN 平面MNP,
∴平面MNP∥平面CC1D1D.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