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21课 《创造宣言》2023年同步练习卷(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21课 《创造宣言》2023年同步练习卷(含解析)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03.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11-19 17:33:4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21课 创造宣言》2023年同步练习卷
一、选择题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塑像(sù ) 遁词(xún)
B.曾参(shēn) 鲁钝(dùn)
C.塑像(sù) 遭遇(zāo)
D.懒惰(duò) 雷塞布(sài)
2.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经历这次劫难后,让一度辉煌无比的他竟然一时间走头无路。
B.在刀法之交响中,投入一丝一毫的杂声,都是中伤整个的合谐。
C.鲁钝的曾参,传了孔子的道统;不识字的惠能,传了黄梅的教义。
D.当英雄无用武之地,他除了大无畏之斧,还得有智慧之剑,金钢之信念与意志,才能开出一条生路。
3.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我们在写作文时,一定要详略得当,绝不能添枝加叶,画龙点睛。
B.自从上次考试退步后,他便开始自暴自弃,一蹶不振。
C.投出去的简历如石沉大海,拖着简单的行李,被房东赶出出租屋,他现在真是山穷水尽了。
D.走投无路之时,他依然坚信“天无绝人之路”,凭着这股韧劲,他从捡破烂儿做起,终于赢得了今天的成功。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能否把爱国主义教育作为永恒主题,是培养青年爱国情怀的重要途径。
B.我们要始终不忘为人民服务的初心,要牢记勇于担当、开拓进取的使命。
C.我们应提倡全民阅读,因为阅读是每一个公民应该享受并受到保护的最基本的。
D.好的演讲材料不是抄来的,而是演讲者对事实、数据等进行认真研究、整理、搜集的结果。
二、基础知识
5.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中伤     遁词     鲁钝    
豢养     懒duò     nuò夫    
灌 gài     fán殖    
6.阅读下列语段,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在一个集体当中,每一个活人之塑像,是这个人来一刀,那个人来一刀,有时是万刀齐发。tǎng   使刀法不合于交响曲之节奏,那便处处是伤hén   ,而难以成为真善美之活塑像。在刀法之交响中,投入一丝一毫的杂声,都是中伤整个的和谐。
教育者也要创造值得自己chóng   拜之创造理论和创造技术。活人的塑像和大理石的塑像有一点不同,刀法如果用得不对,可以万像同huǐ   ;刀法如果用得对,则一笔下去,画龙点睛。
7.课文《创造宣言》多义词语解释。
刀法如果用得对,则一笔下去,画龙点睛。
词典义:   
文章义:   
三、现代文阅读
8.阅读课文《创造宣言》“有人说:我是太无能了,不能创造……繁殖创造之森林”部分,回答问题。
(1)作者反驳了哪几种错误观点?
(2)说说你对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理解。
有人说:山穷水尽,走投无路,陷入绝境,等死而已,不能创造。但是遭遇八十一难之玄奘,毕竟取得佛经;粮水断绝、众叛亲离之哥伦布,毕竟发现了美洲;冻饿病三重压迫下之莫扎尔特,毕竟写出了《安魂曲》。
(3)如何理解“歌德说:‘没有勇气一切都完。’是的,生路是要勇气探出来、走出来、造出来的”这句话?
(4)“古语说:穷则变,变则通。要有智慧才知道怎样变得通,要有大无畏之精神及金刚之信念与意志才变得过来。”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9.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谈独立思考
茅 盾
①有人问:如何能独立思考?我想:这个答案可以很多,其中之一也许是洋洋万言,引经据典,而效果等于不着一字。
②但是,也还有另一方式的答案:不读书者不一定就不能独立思考;然而,读死书、死读书、只读一面的书而不读反面的和其他多方面的书,却往往会养成思考时的“扶杖而行”,以致最后弄到独立思考能力的萎缩。
③眼睛只看上边、不看下边的人,耳朵只喜欢听好话、不喜欢听批评的人,常常只想到自己、不想到别人的人,他们面前可能的危险是:让“独自”思考顶替了独立思考。
④教条主义是独立思考的敌人,它的另一敌人便是个人崇拜。如果广博的知识是孕育独立思考的,那么,哺养独立思考的便应是民主的精神。
⑤井底之蛙恐怕很难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应声虫大概从没有感到有独立思考之必要。而日驰数百里的驿马虽然见多识广,也未必善于独立思考。
⑥人类的头脑,本来是具有独立思考的能力的。如果没有,人类就不能从“蠢如鹿豕”进化到文明。但是人类的这个天赋,是在生活斗争中不断碰到矛盾而又不断解决矛盾的过程中逐渐发达起来的。前人的经验和独立思考的成果,应当是后人所借以进行独立思考的资本,而不是窒息独立思考的偶像。
⑦儿童的知识初开,常常模仿大人。这时的模仿,就是吸收前一代的经验和知识,为后来的独立思考准备条件。做大人的,看见幼儿模仿自己,便赞一声“聪明”,可是到后来看见渐臻成熟的少年不再满足于模仿自己,却又骂他“不肖”;这真是可笑的矛盾。
⑧从前有些“诗礼之家”,有一套教养子女的规矩:自孩提以至成长,必使“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这是把儿童放在抽出了空气的玻璃罩内的办法。这样培养出来的,如果不是书呆子,是犬儒,便是精神上失去平衡的畸形人,是经不起风霜的软体人。当然也不会是具有独立思考能力的人。
⑨“诗礼之家”现在没有了,我盼望这样的教养方法也和它一同地永远消逝。
(1)全文采用的最主要的论证方法是   。
(2)第⑤段中的“井底之蛙”“应声虫”“日驰数百里的驿马”分别指哪种人?
(3)第⑦段作者说“这真是可笑的矛盾”,请用简洁的语言谈谈你对“矛盾”的理解。
(4)请用一句话写出第⑨段的主要观点。
(5)结合全文,请说说要成为独立思考的人需具备哪些条件。
10.阅读下文,回答下列各题。
学生的精神
①现在中国许多学生及一般教员,有一个很大的通病,就是容易“自满”。不论研究何种学科,只有相当的了解,即洋洋自得、心满意足。中国“四书”上有两句话说:“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这真是千古不灭的格言,并且是两句不能分开的话。因为要“学而不厌”,才能够做到“诲人不倦”。所以学生求学,固然要“学而不厌”,就是当了教员,还是要继续的“学而不厌”。这可说是我现在要讲的“学生精神”的先决问题。
②现在开始来讲《学生的精神》了。学生精神大约分为三点。
③学生求学须具有科学的精神。我们不论研究什么学科,总要看一个明白,想一个透彻,多发些疑问,切不可武断盲从。例如别人要我们信仰国家主义,我们必须明了国家主义的内容是否合于现代社会,才定信仰不信仰的方针。其他,社会主义亦然,无政府主义亦然……尤其我们研究科学之时,碰到一个问题来了,“知之则知之,不知则不知”。因为我们自己知道自己不知的地方,那还有能够知道的一日;倘若不知的而认以为知,那末,不知道的终究没有知道的日子了。这可说是自己斩断自己求学的机能。所以我们学生求学,第一步就要有科学的精神。
④要改造社会必具有委婉的精神。我们在任何环境里面做事,不可过于急进。譬如园丁栽花木,倘只执一镰斧,乱砍荆棘,我相信花木亦必随之而受伤。务须从旁着想,怎样才能使荆棘去掉,那末,非用委婉的功夫不可。改造社会也是一样。尤其是我们学生,因为是领导民众的中坚分子,倘用乱刀斩麻的手段,必引起一般民众起畏惧之心,怎样还讲得社会改造?所以我们要社会改造,也需要用委婉的精神,走到民众前头,慢慢地领他们向前走,并且还要告示他们向前走的方法。如此才有社会改造的希望。不然,任你如何轰轰烈烈倡社会改造,社会还是不能改造的。
⑤应付环境必具有坚强人格和百折不回的精神。我们处在任何环境里面,必抱有坚强人格,不可自由摇动,尤其到了利害生死关头之时,必富有“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气概。这才算得一个真正的大丈夫,真正的国民。现在中国学生在普通情形的时候,各人的性格,好像没有多大的区别。但到危急存亡利害相冲的关头,就看得清清楚楚。各人露出自己的本来面目。所以我们处在任何的环境里面,坚强不摇的人格及不屈不挠的精神,决不能少的,尤其在我们学生时代。
⑥学生的精神,大概分为上列三点。我觉得在今日的学生及教员。是必须具备的。
(作者:陶行知。有改动)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第④段画线句子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请分析其作用。
(3)下面材料如果作为本文的事实论据,你认为放在哪一段最合适?为什么?
明朝的方孝孺先生,当燕王棣篡位之时,使他草“即位诏”,他大书“燕王篡位”四字,因此被夷十族。当燕王篡位之时,势力胜过现在的任何军阀,但不能压迫方先生一笔锥。
(4)请梳理本文的论证思路。
11.
背书是写作的基本功
梁衡
①语文学习的方法固然很多,但我以为最基本的也是最简便的方法之一就是背书。
②一切知识都是以记忆为基础的。语文学习更是如此。要达到一般的阅读、书写水平,你总得记住几千个汉字;要进一步使文字自然、流畅、华丽、优美,你就得记住许多精词妙句;如要再进一步使文章严谨、生动、清晰、新奇,你就得记住许多体式、结构。正像跳舞要掌握基本舞步一样,只有肚子里滚瓜烂熟地装上几十篇范文,才能循规为圆,依矩成方,进而方圆自如,为其所用。至于文章内容的深浅,风格的高下,那是其他方面的修养,又当别论。
③当然,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便于记忆,所以教师指导学生学习时要尽量讲清字、词、文章的含义。但遗憾的是人脑的生理规律正好相反,年轻时长于记忆,稍长时长于理解,如果一切等理解之后再记便会“失之东隅”。因此有必要少时先背诵记忆一些优秀诗文,以后再慢慢加深理解。我国古代的幼儿语文教学多用此法,现在国外教育也很注意这点。苏联在小学低年级教材中就加进普希金的诗歌,让学生背诵。这种知识的积累方法,好比先贮存上许多干柴,以后一有火种,自然会着。前不久,我在娘子关看瀑布,那飞泉后的半壁山上长满青苔葛藤,密密麻麻,随风摆动。我观察良久,总难对眼前景物加以描绘。猛然想起柳宗元《小石潭记》里“蒙络摇缀,参差披拂”的描写何其传神!当初对柳文只是记住了,理解得并不深,现在通过对生活的观察、印证,便立即融会贯通。这有点像老牛吃草,先吃后嚼,慢慢吸收。但是假如牛事先不吃进草去,它闲时卧在树下,就是把自己的胃囊全翻出来,也是不会反刍出新养分的。
④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这文章之“炊”,就是从字、词、句之“米”组成的。要使自己的语言准确、生动,便要有足够的后备词句来供选择,这就要记要背。比如那鸟的动作吧,小时作文只须一个“飞”字,就全部解决。后来背的诗多了,脑子里记下许多:燕剪春风、鹰击长空、雁横烟渚、莺穿柳浪等,以后再遇到写鸟时,就很少以一“飞“字搪塞了。可现在也常遇到这种情况,那笔握在手里,却晃来晃去,半晌落不下去,好像笔干得流不出墨一样,其实是脑子里干得想不出恰当的词。这时就更恨当初记得少。
⑤强调背和记,决不是限制创造,文学是继承性很强的,只有记住了前人的东西,才可能进一步创新。古代诗文中有许多名句都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之作。宋词人秦观的“斜阳外,寒鸦万点,流水绕孤村”,就是从那个暴君君隋炀帝杨广“寒鸦千万点,流水绕孤村”的诗中化来;王勃的“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则脱于庾信的“落花与芝盖同飞,杨柳共春旗一色”。就是毛主席诗词中也有不少如“天若有情天亦老”等取于古人的句子。试想王勃肚子里如果不装有前人的那么多佳词丽句,决不可能即席挥就那篇《滕王阁序》。高明的文章家在熟读前人文章的基础上,不但能向前人借词、借句,还能借气、借势,翻出新意。文章相因,从司马迁到韩愈、柳宗元,再而苏轼、欧阳修,总是在不断地学习,创造,再学习,再创造。你看,人们现在不是多记住了秦、王等后人的名篇佳句,倒忘了杨、庾、等前人的旧作吗?这正说明文学在继承中前进。我们应该多记多背些最新最美的诗文,好去提高语文水平,到时也会压倒秦观、王勃的。
(1)文章是从哪四个方面论述中心论点的?请概括。
(2)简要分析文章第④自然段的论证过程。
(3)第⑤自然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何作用?
(4)从作者的观点出发,你认为语文学习在多背的同时还应注意哪些问题?
四、作文
12.中国有句古话,叫“有钱能使鬼推磨”。对此,你怎么看?请自定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驳论文。不少于600字。
要求:①要表明自己的观点;②论证要合理。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
1.【解答】A.有误,“遁词”的“遁”读作dùn;
BCD.正确;
故选:A。
2.【解答】A.有误,“走头无路”的“头”应为“投”;
B.有误,“合谐”的“合”应为“和”;
C.正确;
D.有误,“金钢”的“钢”应为“刚”。
故选:C。
3.【解答】A.有误,画龙点睛:释义为原形容梁代画家张僧繇作画的神妙。后多比喻写文章或讲话时,在关键处用几句话点明实质,使内容更加生动有力。不符语境。
BCD.正确。
故选:A。
4.【解答】A.有误,前后表达不一致,可把“能否”去掉;
B.正确;
C.有误,缺少宾语中心语,可在“最基本的”之后加上“权力”;
D.有误,语序不当,可把“研究、整理、搜集”改为“搜集、整理、研究”。
故选:B。
二、基础知识
5.【解答】答案:
shāng;dùn;dùn;huàn;惰;懦;溉;繁
6.【解答】倘;痕;崇;毁
7.【解答】答案:
现在一般用来比喻写作、讲话时,在关键性的地方用上一两句精辟的语言来点明含义,使内容更加生动有力;
使之更加地厉害。
三、现代文阅读
8.【解答】(1)本题考查提炼文章信息的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抓住关键语句,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即可。结合文章内容,从“我是太无能了,不能创造”“山穷水尽,走投无路,陷入绝境,等死而已,不能创造”等语句中提炼即可。
(2)本题考查理解词语含义。通过玄奘、哥伦布、莫扎尔特身处困境仍取得成功的事实有力地反驳了“走投无路,不能创造”的错误观点,用“毕竟”一词点出他们成功的不易,引出下文“要开出一条生路”,必须有智慧、信念和一种大无畏的精神。
(3)本题考查句子含义的理解。注意“没有勇气一切都完”是从反面强调勇气的重要性,而“是的,生路是要勇气探出来、走出来、造出来的”是从正面肯定勇气的重要作用。再结合“勇气是战胜困难进行创造的前提”来作答。这句话借歌德的话来论述玄奘、哥伦布、奠扎尔特最终成功是因为他们有勇气继续创造,点出了创造的重要性。
(4)本题考查句子含义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结合上下文内容来理解。结合内容可知,“穷则变,变则通。要有智慧才知道怎 样变得通”,这里的“变”指的就是“创造”;“要有智慧才知道怎样变得通,要有大无畏之精神及金刚之信念与意志”指创造需要智慧、勇敢和坚定的信念。据此回答即可。
答案:
(1)一是“我是太无能了,不能创造”;另一个是“山穷水尽,走投无路,陷入绝境,等死而已,不能创造”。
(2)连用三个“毕竟”,强调了被人们认为“走投无路,陷入绝境”的人最终获得了成功,突出成功的不易。
(3)只要有勇气,我们即使身陷绝境也能创造出一片天地。
(4)作者引用古语说明要想走出绝境,获得成功,就要“变”,这里的“变”指的就是“创造”,而创造需要智慧、勇敢和坚定的信念。
9.【解答】(1)此题考查了对论证方法的识别。
常见的论证方法为:论证方法有: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引用论证。
此文从独立思考的正反两个方面来论证,很明显是对比论证。
(2)此题考查了特殊词语的含义。
通过对文章前后语意的对比和对人们常见词语的是用来分析:“井底之蛙”比喻孤陋寡闻的人,“应声虫”比喻人云亦云的人,“日驰数百里的驿马”比喻只知埋头苦干的人。
(3)此题考查了对重点词语的理解。
谈理解时,一般有两个思路,一个是对词语含义的理解,一个是对词语内涵的分析(你对这个词语的分析),此题回答时,可参照第一种思路。
此处的语段有可总结出两种矛盾:赞扬模仿自己的幼儿与批评渐臻成熟少年的矛盾。少年能够独立思考时,大人应该表扬与骂他们不肖之间的矛盾。
(4)此题考查了语段段意的总结。
该段主要是对“诗礼之家”的培养方法的批判和否定,可总结为:“诗礼之家”的培养方法培养不出具有独立思考能力的人。
(5)此题考查了对文章主要内容的把握。
从“如果广博的知识是孕育独立思考的,那么,哺养独立思考的便应是民主的精神”这一句中,我们能够得出两种条件:广博的知识、民主的精神。
后面对“诗礼之家”的培养方法的批判可以得出还需要良好的外部环境。
答案:
(1)对比论证
(2)“井底之蛙”比喻孤陋寡闻的人,“应声虫”比喻人云亦云的人,“日驰数百里的驿马”比喻只知埋头苦干的人。
(3)①赞扬模仿自己的幼儿与批评渐臻成熟少年的矛盾。②少年能够独立思考时,大人应该表扬与骂他们不肖之间的矛盾。
(4)“诗礼之家”的培养方法培养不出具有独立思考能力的人。
(5)拥有广博的知识、民主的精神、良好的外部环境。
10.【解答】(1)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分析概括议论文的主要观点。中心论点是作者发表主要的集中的观点。中心论点通常在标题或文首或文尾的位置,联系全文找到作者概括性(提领或总结)的表达主要观点的“议论句”,即是论点,首先看标题,再看文首文尾。阅读全文,了解内容可知,本文的中心论点在结尾处,应为:今日的学生及一般教员,要有学生的精神。
(2)本题考查辨析论证方法。常见的论证方法有举例论证、比喻论证、对比论证和道理论证,结合具体内容来分析即可。答题格式: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具体作用。阅读划线语句,了解内容可知,将“学生改造社会”比作“园丁栽花木”,属于比喻论证;生动形象地论证了“要改造社会必具有委婉的精神”这一论点,使说理更加通俗易懂,更易于读者理解。
(3)本题考查的是论据的作用。解答此题的关键是要在理解所给材料的内容的基础上来分析论证了什么观点,放在哪里合适即可。阅读材料可知,方孝孺的事例表现了读书人具有坚强的人格,这和第五段的论点“应付环境必具有坚强人格和百折不回的精神”相符;所以应放在第五段最合适。
(4)本题考查理解文章的论证思路。分析议论文的论证思路:就是在段落层次的基础上加上一些诸如“首先”“然后”“接着”“最后”一类表承转启合关系的词语;做这个题目,尤其要注意开头结尾的表述。阅读全文,了解内容可知,本文首先由中国学生和一般教员容易自满的通病,引出论题:学生的精神;接着论述学生必须具有三种精神:求学须具有科学的精神、要改造社会必具有委婉的精神、应付环境必具有坚强人格和百折不回的精神;最后总结全文,点明中心论点:今日的学生及一般教员,要有学生的精神。
答案:
(1)今日的学生及一般教员,要有学生的精神。
(2)比喻论证。将学生改造社会比作园丁栽花木,生动形象地论证了“要改造社会必具有委婉的精神”这一论点,使说理更加通俗易懂,更易于读者理解。
(3)放在第五段最合适。因为方孝孺的事例表现了读书人具有坚强的人格,这和第五段的论点“应付环境必具有坚强人格和百折不回的精神”相符。
(4)首先由中国学生和一般教员容易自满的通病,引出论题:学生的精神;接着运用道理论证、比喻论证、对比论证等方法,论述学生必须具有三种精神;最后总结全文,点明中心论点。
11.【解答】(1)本题考查分论点的概括。解答此题在整体感知文本内容的基础上,理清作者论证的思路,根据相应的内容概括即可。结合文章内容可知,本文在第一段提出中心论点,然后二至五段从四个方面进行分析,每一段的段首都以中心句的形式给出分论点,找出四个段落的中心句即为本题的答案。
(2)本题考查论证过程的分析。分析议论文某一段的论证思路就要考虑作者的论点,考虑他用什么作论据来证明它,怎样来论证,然后得出结论。
结合文章第四段内容来看,作者先以俗语引出观点,然后用举例论证的方法,从正反两方面来论证“背”这一积累过程的重要性。
(3)本题考查辨析论证方法及作用。常见的论证方法有举例论证、比喻论证、对比论证和道理论证,结合具体内容来分析即可。答题格式: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具体作用。结合第五段的内容可知,列举秦观、王勃、毛主席等人写作的事实,属于举例论证;具体而有力地证明了“只有记住了前人的东西,才可能进一步创新”这一观点,使文章具有说服力。
(4)本题考查对议论文的理解与分析能力。解答时,把握整体文章内容及其中心思想,结合上下文概述回答。第③段中“因此有必要少时先背诵记忆一些优秀诗文,以后再慢慢加深理解”说明作者认为在多背的同时要加强对所记忆的内容的理解,第⑤段中“强调背和记,决不是限制创造,文学是继承性很强的,只有记住了前人的东西,才可能进一步创新”,说明作者认为在强调背的基础上要进一步创新。
综合上述分析,整理得出答案。
答案:
(1)语文学习是以记忆为基础的;少时先背诵记忆,以后再慢慢理解;要使语言准确、生动,需要平时记背的词句来供选择;只有记住了前人的东西,才可能进一步创新。
(2)作者以一句俗语引出观点,然后进行论证。首先列举小时候作文时写鸟的动作的事例正面论证观点,其次以自己现在写作时遇到的情况反面论证观点。
(3)举例论证;列举秦观、王勃、毛主席等人写作的事实,具体而有力地证明了“只有记住了前人的东西,才可能进一步创新”这一观点,使文章具有说服力。
(4)语文学习中,在多背的同时要加强对所记忆的内容的理解;在强调背诵的基础上要进一步创新。
四、作文
12.【解答】
驳“有钱能使鬼推磨”
“有钱能使鬼推磨”,本意是形容金钱万能,只要有钱,什么事都有人替你干。作为一句俗语,“有钱能使鬼推磨”必然有其存在的意义,而在我看来,这一说法在古今中外都不尽然。就其表面意义分析——“钱”,可以是名、利、权、钱等一切诱惑人性之物;“鬼”,可以是位高权重的官员、平凡的老百姓甚至德高望重的专家学者,各个阶层;“推磨”可以是出卖劳动,更有甚者出卖的是灵魂、意志、道德底线。诚然,历史上甚至现如今都不乏这样愿意为“钱”而抛弃一切,使自己面目全非的“鬼”:贪财害国者如和珅,背叛家国者如汪精卫,因一己私利而不惜残害全人类者如希特勒……
深恶痛绝之后,我们也应想起有以身殉国者如秋瑾,解放民族者如甘地……他们一生中,必定不止一次受到“钱”的诱惑,但因为胸中有大义、身后有家国,他们坚守住了底线,选择奔向光明。当代哲学家周国平曾说过,他心中有地狱,没人能引他走向天堂。没错,对于那些“推磨”的“鬼”,钱只是导火索,而非根本原因;反之,对于真正深明大义的人来说,“钱”只是粪土一堆。所谓大丈夫,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亦不能屈。简单来说,你听说过“有钱能使神推磨”吗?
很多人看过《诚忠堂》这部电视剧后,对乱世中中国商人的坚守称赞不已,其中一个故事给我印象颇深。20世纪30年代,中原大战,经济衰退,晋钞贬值,晋钞跟新币之间的兑换比例大概是250000:1。这对当时的金融业来说无疑是个危机,但对于已经奄奄一息的乔家“大德通”票号来说,完全有望借机翻身。对所有的储户都以晋钞而非新币支付,那么“大德通”票号就可以利用差价大赚一笔。但是,如果这样做,乔家辛苦积累的信誉将毁于一旦,对百姓也是一大打击。为了维护信誉,乔家毅然决定收晋钞,支新币,让百姓手上的钱可以在各地自由流通。“大德通”最终还是倒闭了,可是乔家所留下的不取不义之财的商业精神却成为晋商的骄傲,成为中国整个商界的财富。看,这世界上总有比“钱”更重要的东西,值得人前仆后继去追求。因为深知有这些东西的存在,我们学会了拒绝钱权诱惑,不为五斗米折腰。
诸如此类的事例不胜枚举,当我们环顾四周,将视线拉回现今社会,会发现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人们的生存观已由“活”转为“生活”,人们更愿意通过诚实劳动为自己换取美丽人生,对所谓的“钱”说不,这意味着“为钱推磨”的观念已越来越为人们所不耻,“有钱能使鬼推磨”这句话将越来越行不通。
或许在某些阴暗的角落仍有为“钱”背叛自己的人,但这并不阻碍我们去相信这个世界正一点一点走向光明,人性的光芒愈加闪耀。那为抗日捐躯的同胞们,那大喊“外争国权”的青年学生们,那为祖国科研事业放弃外国优厚待遇的科学家们,那以笔唤醒国民的文学家们,正在一一向我们招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