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课 《诗词三首》2023年同步练习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4课 《诗词三首》2023年同步练习卷(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61.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11-19 18:04:0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14课 诗词三首》2023年同步练习卷
一、选择题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金樽(zūn)  投箸(zhù)  闻笛赋(fù)
B.凄凉(qī) 歧路(qǐ) 冰塞川(sè)
C.宫阙(què) 怀旧(huái) 长精神(zhǎng)
D.婵娟(chán) 绮户(qǐ) 烂柯人(kē)
2.下列诗句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直挂云帆济沧海(济:渡)
B.玉盘珍羞直万钱(直:同“值”,价值)
C.暂凭杯酒长精神(长:增长,振作)
D.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何似:哪里像)
3.阅读苏轼《水调歌头》,选出赏析有误的一项(  )
A.这是一首望月怀人之作,全词情理交融,描写虚实结合,充满了丰富的想象和浪漫的情致,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B.“我欲”“又恐”“何似”几个词语,写出了词人那种既向往天上又留恋人间的矛盾纠结心理,表现了词人对现实的逃避。
C.“何事长向别时圆”,埋怨明月故意与人为难,衬托出词人思念胞弟的手足情深。
D.“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对一切经受着离别之苦的人表达了美好祝愿,表现了作者的旷达和智慧。
二、基础知识
4.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
金zūn清酒     多歧路     停杯投zhù    
玉盘珍xiū     凄凉     闻笛赋    
烂kē人     沉舟侧pàn     长精神    
5.解释下面加点的词,注意词性变化。
(1)病树前头万木春
(2)照无眠
6.解释下列句中加下划线的词。
(1)不知天上宫阙  宫阙:    
(2)何似在人间 何似:    
(3)何事长向别时圆 何事:    
7.一词多义辨析。
长风破浪会有时    
每有会意    
三、综合读写
8.综合实践活动。
汉字是世界上最具诗情画意的文字。某学校开展“珍爱汉字,传承文化”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请你参加。
【说文解字】请观察下面三个与“止”相关的金文字形的变化,参照解说,填写表格。
金文 见再耕义
止 单个脚趾的造型,表示停留的意思。
走 脚趾造型上有一个甩开双臂,快速行走,表示跑的意思。
奔 ①   。
四、默写
9.(1)李白《行路难(其一)》中表达诗人终将冲出苦闷,坚信自己的理想抱负总有一天会实现的情怀的诗句是:   ,   。
(2)《行路难》中用动作描写表现诗人内心的激荡愤懑的诗句是   ,   。
(3)《行路难》中采用比喻描述前路艰险的诗句是   ,   。
(4)《行路难》中运用典故表明诗人希望得到朝廷重用的诗句是   ,   。
五、解答题
10.李白《行路难》一诗中,“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一句在写法上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
11.赏析词中“起舞弄清影”的“弄”字的妙处。
12.(1)诗中有哪些典型动作细节描写?揭示了作者当时怎样的情感?
(2)“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一句借用典故,表达了作者什么愿望?
13.《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这首词开篇发问,起笔不凡。“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包含了作者怎样的情思?
六、古诗词赏析
14.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完成问题。
【甲】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乙】闻乐天授江州司马
元稹
残灯无焰影幢幢,此夕闻君谪九江。
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
(1)这两首诗都提到的“乐天”是谁?乙诗所描绘的情景可用甲诗中的哪个词语来概括?
(2)元稹、刘禹锡与“乐天”友情极深,他们都曾受到权贵打击,被迫离京。结合甲乙两诗,分析元稹与刘禹锡在面对挫折时有什么不同的人生态度。
15.
[甲]水调歌头
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乙]画堂喜 寄子由①
苏轼
柳花飞处麦摇波,晚湖②净,鉴新磨。小舟飞棹去如梭,齐唱《采菱歌》。
平野水云溶漾,小楼风日晴和。济南何在暮云多。归去奈愁何?
[注]①这首词与《水调歌头》写于同一年,此时作者在密州,其弟在济南。②湖:指柳湖,在今淮阳,苏轼兄弟俩曾在此泛舟。
(1)《水调歌头》中“   ”一词照应小序中的“欢饮达旦”。全词带有人生哲理的意味,词人问天,问月,归根到底是问   。
(2)《画堂春 寄子由》中的“归去奈愁何”与《水调歌头》中的“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都有“归去”一词,它们所蕴含的思想感情有什么不同?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16.
南乡子
李珣
烟漠漠,雨凄凄,岸花零落鹧鸪啼。
远客扁舟临野渡,思乡处,潮退水平春色暮。
(1)烟、雨、落花、鹧鸪组合在一起,除了点明暮春时节之外,还有哪些作用?请简要作答。
(2)下面哪一个选项的诗句最能表达词中“远客”的心境?请作出判断并简要分析。
A.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B.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
C.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D.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17.(一)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下列各题。
阮郎归 初夏
苏轼
绿槐高柳咽新蝉。薰风初入弦。碧纱窗下水沈烟。棋声惊昼眠。
微雨过,小荷翻。榴花开欲然。玉盆纤手弄清泉。琼珠碎却圆。
(1)词的上片采用    手法,突出了环境    的特点。
(2)试分析下片最后两句中“弄”和“碎”两字的妙处。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14课 诗词三首》2023年同步练习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
1.【解答】ACD.正确;
B.“歧”应读“qí”。
故选:B。
2.【解答】ABC.正确;
D.有误,句意:翩翩起舞玩赏着月下清影,哪里比得上在人间。何似:哪里比得上。
故选:D。
3.【解答】本题考查对诗词内容的辨析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词大意的基础上,根据各个选项的描述,然后逐个判断正误即可。
ACD.正确;
B.有误,从“我欲”到“又恐”至“何似”的心理转折开阖中,展示了苏轼情感的波澜起伏。他终于从幻觉回到现实,在出世与入世的矛盾纠葛中,入世思想最终占了上风。表达的是对人间的眷恋之意,不是“表现了词人对现实的逃避”。
故选:B。
二、基础知识
4.【解答】樽;qí;箸;羞;qī;fù;柯;畔;zhǎng
5.【解答】(1)句意:病树前头,万木逢春。这里的“春”是用作动词,“逢春”的意思。
(2)句意:照着没有睡意的人。这里的“眠”用作名词,指“入眠的人”。
答案:
(1)逢春
(2)入眠的人
6.【解答】(1)句意:不知道天上的宫殿。宫阙:宫殿。
(2)句意:月宫哪里比得上在人间。何似:哪里比得上。
(3)句意:(月亮)为什么总是在人们离别之时才圆呢。何事:为什么。
答案:
(1)宫殿
(2)哪里比得上
(3)为什么。
7.【解答】句意:坚信乘风破浪的时机定会到来。会:助动词,表示有可能实现。
句意:每当领会到文章的含义。会:领会。
答案:
助动词,表示有可能实现。
领会。
三、综合读写
8.【解答】答案:
快速前行的人形下方有多个脚趾造型,表示跑的速度很快。
四、默写
9.【解答】答案:
(1)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注意“沧”的书写)
(2)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注意“箸”的书写)
(3)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注意“渡”的书写)
(4)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注意“溪”的书写)
五、解答题
10.【解答】本题考查诗歌的写作手法的特点。首先要理解诗句的含义,然后结合本诗的主题及作者的情感来分析即可。“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像姜尚垂钓溪,闲待东山再起;又像伊尹做梦,他乘船经过日边。诗人在心境茫然之中,忽然想到两位开始在政治上并不顺利,而最后终于大有作为的人物:姜尚和伊尹。诗人借用这两个典故,想到这两位历史人物的经历,诗人又增加了信心,期望有朝一日能够得到明主赏识,施展自己的才能和抱负。
答案:
运用典故,诗人借用这两个典故,表达了诗人渴望遇到明君建功立业的愿望,对前途扔抱有希望。
译文:
金杯中的美酒一斗价十千,玉盘里的菜肴珍贵值万钱。
心中郁闷,我放下杯筷不愿进餐;拔出宝剑环顾四周,心里一片茫然。
想渡黄河,冰雪却冻封了河川;想登太行山,莽莽风雪早已封山。
像姜尚垂钓溪,闲待东山再起;又像伊尹做梦,他乘船经过日边。
人生道路多么艰难,多么艰难;歧路纷杂,如今又身在何处?
相信乘风破浪的时机总会到来,到时定要扬起征帆,横渡沧海!
11.【解答】本题考查诗词的炼字。“起舞弄清影”的“弄”字意即“戏弄”“玩赏”,反映了词人内心无法排遣的孤独感。一个“弄”字,其实包含了词人 惆怅之心、孤独之心和赤诚之心,情真意切,含蓄隽永,唤起了我们无限遐想,让读者体会到了丰富的美感和无穷的诗意。
答案:
“弄”是“玩赏”的意思,表明舞姿的不断变化,使人联想到舞姿的美好。
参考译文:
丙辰年的中秋节,高兴地喝酒(直)到(第二天)早晨,(喝到)大醉,写了这首(词),同时怀念(弟弟)子由。
明月从何时才有?端起酒杯来询问青天。
不知道天上宫殿,今天晚上是哪年。
我想要乘御清风回到天上,又恐怕返回月宫的美玉砌成的楼宇受不住高耸九天的寒冷。
起舞翩翩玩赏着月下清影,归返月宫怎比得上在人间。
月儿转过朱红色的楼阁,低低地挂在雕花的窗户上,照着没有睡意的人(指诗人自己)
明月不该对人们有什么怨恨吧,为何偏在人们离别时才圆呢?
人有悲欢离合的变迁,月有阴晴圆缺的转换,
这种事自古来难以周全。
但愿亲人能平安健康,虽然相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好的月光。
12.【解答】(1)本题考查体会作者情感。“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意思是:停下杯子放下了筷子,眼前都是美食,可是我却吃不下,拔出剑来,往四周看,心里却是茫然无措的。用“停,投,拔,顾”四个动词生动的写出了作者一系列动作,生动形象地表现出了诗人在酒宴时,即将离开朋友而产生的无限依恋之情。
(2)本题考查理解典故的表达效果。古代诗人在创作时大多喜欢用典,以达到委婉含蓄的效果。“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运用了姜尚垂钓与伊尹梦日的典故。姜尚与伊尹都是有才华和能力的人,也都得不到施展,但最终他们遇到了明主的常识,得以实现理想。作者相信自己也一定会遇到明主,从而实现理想。表明诗人对自己未来的从仕之路仍有所期待。
答案:
(1)停、投、拔、顾一连串的四个动词形象地写出了诗人理想不能实现,内心苦闷、压抑的心情。
(2)采用吕尚和伊尹这两个典故,表明诗人对自己未来的从仕之路仍有所期待。
译文:
金杯中的美酒一斗价十千,玉盘里的菜肴珍贵值万钱。
心中郁闷,我放下杯筷不愿进餐;拔出宝剑环顾四周,心里一片茫然。
想渡黄河,冰雪却冻封了河川;想登太行山,莽莽风雪早已封山。
像吕尚垂钓溪,闲待东山再起;又像伊尹做梦,他乘船经过日边。
人生道路多么艰难,多么艰难;歧路纷杂,如今又身在何处?
相信乘风破浪的时机总会到来,到时定要扬起征帆,横渡沧海!
13.【解答】本题考查了句意理解及作者的情感,作答时要结合全诗加以理解。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的意思是:明月从何时才有?端起酒杯来询问青天。不知道天上宫殿,今天晚上是哪年。词人在中秋佳节对月饮酒,恰逢与兄弟分离,面对满月而又手足分离,愁绪溢上心头。所以把酒质问青天,引发对月的向往,对亲人的思念,对人生的感悟。
答案:
中秋对月,抒发了强烈的思亲之情,对明月的向往之情和对人生的感慨。
译文:
明月从何时才有?端起酒杯来询问青天。不知道天上宫殿,今天晚上是哪年。
我想要乘御清风回到天上,又恐怕返回月宫的美玉砌成的楼宇受不住高耸九天的寒冷。
起舞翩翩玩赏着月下清影,归返月宫怎比得上在人间。
月儿转过朱红色的楼阁,低低地挂在雕花的窗户上,照着没有睡意的人(指诗人自己)
明月不该对人们有什么怨恨吧,为何偏在人们离别时才圆呢?
人有悲欢离合的变迁,月有阴晴圆缺的转换,
这种事自古来难以周全。
但愿亲人能平安健康,虽然相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好的月光。
六、古诗词赏析
14.【解答】(1)本题考查学生识记诗歌的基本常识。要求学生对著名诗人的“字”必须记住,白居易,字乐天,李白,字太白等。根据乙诗的意境,可以用甲诗中的:“凄凉”二字概括。
(2)本题考查学生对作者感情的理解与掌握,此类题目的答题方法如下:先要通读全诗,从全诗中找到可以表现出作者感情的词,如果没有找到,就分析词中的画面,看这画面中是否蕴含着作者的感情。当然还要注意联系作者的写作背景和个人遭遇。结合“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一联,可以得知刘表明自己对前途的信心。而元稹则用了一系列的悲惨情景,感到前途凄凉。
答案:
(1)白居易;凄凉。
(2)刘禹锡认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揭示了新陈代谢的规律,表明自己对前途的信心。元稹则用简练生动的语言,通过“残灯无焰”“影幢幢”“暗风吹雨”等一系列的凄凉景象的描写和气氛的烘托。
翻译: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在巴山楚水这些凄凉的地方,度过了二十三年沦落的光阴。怀念故友徒然吟诵闻笛小赋,久谪归来感到已非旧时光景。沉船的旁边正有千艘船驶过,病树的前头却也是万木争春。今天听了你为我吟诵的诗篇,暂且借这一杯美酒振奋精神。
闻乐天授江州司马
灯火将熄一片昏暗物影在摇漾,今晚忽然听说你被贬谪到九江。大病中我惊得蓦然从床上坐起,阴沉的风雨吹入了寒冷的门窗。
15.【解答】(1)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对诗人思想感情的分析。“欢饮达旦”说明没有睡觉,因此是“无眠”二字;诗人借问明月、青天、宫阙,其实是想表达自己人生的困惑,“欲乘风归去,又恐……高处不胜寒”是诗人对政治人生的真切思考,因此是在问“人生”;
(2)本题考查对诗歌思想感情的把握能力。分别研究两首词的思想,然后一一罗列出来即可,通过注释,我们知道苏轼与弟弟分在两地,他们肯定希望兄弟团聚,所以“归去奈愁何”中的“归去”表达了苏轼与弟弟团聚的渴望;《水调歌头》则需要联系当时苏轼仕途失意的背景,然后分析可知词人寄希望于月亮,以寻求内心的自我解脱。
答案:
(1)无眠 人生
(2)“归去奈愁何”中的“归去”表达了苏轼与弟弟团聚的渴望,对常年在外漂泊的苏轼来说,兄弟俩曾经的相聚是一段美好的回忆,是一种真实的期待;“我欲乘风归去”中的“归去”是苏轼幻想回到月宫(天上)去,对于政治上失意的苏轼来说,月亮是纯净、美好的象征,是他的精神家园。
《水调歌头》译文:
丙辰年(公元1076年)的中秋节,高高兴兴地喝酒直到天亮,喝了个大醉,写下这首词,同时也思念弟弟苏辙。
明月从什么时候开始有的呢?我拿着酒杯遥问苍天。不知道天上的宫殿,今晚是哪一年。我想凭借着风力回到天上去看一看,又担心美玉砌成的楼宇,太高了我经受不住寒冷。起身舞蹈玩赏着月光下自己清朗的影子,月宫哪里比得上在人间。
月儿转过朱红色的楼阁,低低地挂在窗户上,照着没有睡意的自己。明月不应该对人们有什么怨恨吧,可又为什么总是在人们离别之时才圆呢?人有悲欢离合的变迁,月有阴晴圆缺的转换,这事儿自古以来就很难周全。希望人们可以长长久久地在一起,即使相隔千里也能一起欣赏这美好的月亮。
《画堂春》译文:
陈州城内美景多,柳花纷飞的地方,麦子随风摇摆,如金色的波浪一般。风平浪静之后,夜晚的大明湖犹如新磨的镜子一般明亮照人。湖上的小舟双棹齐飞,就好比织衣服的梭子那般在湖面上飞快来去。船上的采菱女们一齐唱着采菱歌,歌声悦耳动听。
平原之上,水云相接之处,水天一色,碧波荡漾。小楼之外,风和日丽,天气晴好。济南风光如此大好,但依然难解心中的相思之情。归去,为何就这般难呢?
16.【解答】(1)此题考查对重点景物描写的作用的分析。结合诗句的内容“烟漠漠,雨凄凄,岸花零落鹧鸪啼”分析,岸边烟雨朦胧,花瓣伴着雨滴飘落水中,鹧鸪几声啼叫,寥寥几笔就勾勒出一幅凄凉孤寂的画面,“烟”“雨”“落花”“鹧鸪”等词语,写出了思乡之情。
(2)此题考查对诗歌的思想感情的把握。《南乡子》表达的远客心境是:身在遥远异乡,内心孤独凄凉,思归心切,却只能在潮退的日暮春色里,遥寄乡愁。而“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也是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想要归家而不得的痛苦,羁旅在外的孤独和伤感,以及对前途的迷茫。
故选:B。
答案:
(1)从“思乡”二字告诉我们这是一首思乡小词。词中写岸边烟雨朦胧,花瓣伴着雨滴飘落水中,鹧鸪几声啼叫,寥寥几笔就勾勒出一幅凄凉孤寂的画面,借景抒情,为下文渲染了离愁别恨的崽乡之情做铺垫。
(2)B。
译文:
烟雾苍茫,风雨凄迷。岸边的花儿已凋谢,只听得鹧鸪声声啼。远方的来客乘着一叶扁舟靠近荒野渡口。这种地方最容易引发阵阵乡愁。看江上潮水已退水面平静,时间已到暮春时候。
17.【解答】(1)本题考查诗歌关键句赏析。诗歌句子赏析需要我们在了解诗歌的结构和作者思想情感的基础上作答,常见的答题格式:本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或写作方法,写出来什么内容,表达了什么感情。可从手法、情感、语言等方面任选一面作答,言之有理皆可。以落棋之声惊醒昼眠来以动衬静(对比),突出环境的清幽(寂静)。
(2)本题考查诗歌炼字赏析。首先在诗文中要找到该炼字,炼字一般为动词、形容词或特殊词(如叠词、拟声词、表颜色的词等)。炼字赏析常见答题格式:字在诗句中的意思是…,作用是…,它运用了…的修辞(或化静为动,或化抽象为具体,或化虚为实)写出了…的景象,表达了诗人…的思想感情。这首词以棋声烘托环境的幽静。而棋声能“惊”她的昼眠,读者可以想象,在这么静的环境中,她大概已经睡足,所以丁丁的落子声便会把她惊醒。醒来不觉得余倦未消,心中没有不快,可见首夏清和天气之宜人。一个“弄”字表现出佳人戏水时天真、可爱、喜悦的情感;一个“碎”字把水珠四射,破碎落地的动态表现的十分生动。
答案:
(1)以动衬静(对比)、清幽(寂静)。
(2)一个“弄”字表现出佳人戏水时天真、可爱、喜悦的情感;一个“碎”字把水珠四射,破碎落地的动态表现的十分生动。
译文:
窗外绿槐阴阴,高高的柳树随风轻动,蝉鸣声戛然而止,和风将初夏的清凉吹入屋内。绿色的纱窗下,沉水香的淡淡芬芳随风飘散;惬意的昼眠,忽而被落棋之声惊醒。
雨后的小荷,随清风翻转。石榴花衬着湿润的绿叶,愈见得红丽如燃。美丽女子正在清池边用盆舀水嬉耍,清澈的泉水溅起就像晶莹的珍珠,一会儿破碎一会儿又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