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16课 孤独之旅》2023年同步练习卷
一、选择题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歼灭(qiān) 驯良(xùn) 干涸(hé) 坚持不懈(xiè)
B.和煦(xù) 要塞(sài) 炫耀(xuàn) 人声鼎沸(dǐng)
C.迁徙(xǐ) 瓦砾(lè) 迂回(yū) 齐心协力(xié)
D.酬和(hè) 伫立(zhù) 刹那(shà) 中流砥柱(dǐ)
2.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他站在船上,向后眺望,除了矇矇昽昽的树烟,就什么也没有了。
B.他对杜小康带着哭腔的请求,置之不礼,只是不停地撑着船,将鸭子一个劲儿赶向前方。
C.他惊喜地跑过去拣起,然后朝窝棚大叫:“蛋!爸!鸭蛋!鸭下蛋了!”
D.它们在轰隆隆的雷声中,仓皇逃窜着。他紧紧地跟随着它们。他不停地用手拨着眼前的芦苇。
二、填空题
3.根据提示填空。
(1)《孤独之旅》选自 ,作者是 。
(2)文章通过叙述杜小康随父亲 所经历的一系列事件和情感经历,刻画了一个少年 的轨迹,揭示了 这一道理。
三、基础知识
4.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
liáo逗 chān杂
xiē斯底里 xī闹
胆怯 zhèn jīng
肥硕
5.读下面两段话,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能够到达金字塔顶端的只有两种动物:一是雄鹰,靠自己的天fù 和翅膀飞上去;一是蜗 牛,一点一点地爬上去。
有的人一生过得很伟大,有的人过得很suǒ 碎,如果我们有伟大的理想,就能把平凡庸lù 的日子堆砌 成伟大的人生。
6.辨析形近字。
(1)
抠:
呕:
讴:
怄:
(2)
撩:
瞭:
僚:
缭:
7.理解词义。
(1)一落千丈: 。
(2) :形容情绪异常激动,举止失常。
(3) :放在一边儿不理不睬。
8.写出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
(1)鸭们十分乖巧。
(2)杜小康甚至觉得风也是黑的。
(3)阵旋风,几乎将鸭栏卷到了天上。
9.指出下列句子所运用的描写方法。
(1)他对杜小康说:“明年春天之前就回家,柳树还没有发芽时就回家……”
(2)杜小康突然感觉累极了,就将一些芦苇踩倒,躺了下来。
(3)现在,占据他心灵的全部是前方:还要走多远?前方是什么样子?
(4)他望着父亲,眼中露出了一个孩子的胆怯。
四、综合读写
10.读了课文《孤独之旅》,相信你一定很佩服杜小康,请你用充满激情的语言为他写一段赞美的文字,或模仿“感动中国”的颁奖词的形式写几句话。
示例:“感动中国人物”何玥的颁奖词
主动捐献器官的12岁女孩何玥:正是花样年华,你却悄然离开。你捐出自己,如同花朵从枝头散落,留得满地清香。你来过,你不曾离开,你用平凡生命最后的闪光,把人间照亮。
11.请你仔细观察下面的漫画,并回答问题。
(1)用简明的语言介绍这幅漫画的内容。
(2)说说这幅漫画反映了怎样的现象。
五、解答题
12.小说《孤独之旅》的主人公是杜小康,但作者又以较大的篇幅来写他父亲和鸭子,用意是什么?如何理解杜小康这人物形象?
13.《孤独之旅》中描写杜小康父亲和鸭子的用意。
六、现代文阅读
14.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各题。
孤独的老乡
夏 阳
①我不知道他叫什么,暂且叫他小吴吧。
②第一次盘问小吴,真不能确定他在我眼皮底下多久了。偌大的天安门广场,游客络绎不绝,人流涌动如潮。大家背对巍峨的城楼,无不在忙着摄影留念。小吴不是这样。他到处转悠,瞅瞅这个,看看那个,总是撵在人家身后,时不时还至支棱起耳朵,偷听人家在讲些什么,形迹可疑。
③我作为广场的巡逻人员,截住小吴,问:“你干吗?”他捏着衣角,嗫嚅道:“我在丰台那边打工。”
④“我是问你来天安门广场想干吗?”
⑤“没干吗呀。”
⑥“老实点,我注意你不是一回两回了,你老盯着人家游客干吗?”
⑦“我……我在找人。”
⑧“找谁?”
⑨“找老乡。我来北京三年,还没遇到过一个老乡。”
⑩我鼻子一酸,拍了拍小吴的肩,叮嘱道:“注意点形象,别太露骨了,更不准妨碍人家。”他眼里汪着泪,点点头。
天安门广场,草原一样广袤,来自祖国四面八方的人群,河流一般朝这里涌来。黄昏时候,夕阳之下,人流涌得愈加湍急。小吴迎着无数面孔走去,仔细辨别暮色下的每一张脸、每一句方言。
夜深了,广场上游客稀疏,灯火慵懒,小吴拖着疲惫的身躯,追上了20路公交车。公交车从我跟前一闪而过时,我看见小吴抓着吊环,挤在一群人中间,眼里满是恋恋不舍。
小吴来的时间很固定。每个星期天早上,换乘三趟公交车来,晚上又换乘三趟车回去。我巡逻时经常遇到他,有时会问:“找到了吗?”他总是一脸黯然。
有一次,我发现他神情大异,跟着一个旅行团很久,最后还是悄悄地离开了。我问他:“不是吗?”他失望地答道:不是,是相邻那个县的。”
“相邻那个县也是老乡啊。”
他摇了摇头,固执地说:“连一个县的都不是,能算是老乡吗?”我安慰他说:“实在想家了,就回去看看吧。”他笑道:“回家?我爹在山上打石头被炸死了,那个女人改嫁去了外省,哪有什么家?”说完,撇开两条瘦腿,消失在人海中。
小吴找到按照他的标准定义的老乡,是在一个下午。远远地,看见他和一个夹着公文包的中年男人在国旗下拉扯。我立即赶了过去。小吴看见我,激动地说:“他是我老乡,绝对的老乡!”那中年男人甩开小吴的手,整了整领带,呵斥道:“老乡?谁和你是老乡,老子是北京人!”小吴说:“你耍赖,你刚才打电话说家乡话,我听出来了,你是我们县的。”中年男人厌恶地挥了挥手,骂道:“神经病。”白晃晃的太阳下,小吴单薄的身体晃了一下。
这件事后,很长时间没有看见小吴在我眼皮底下转悠了。我心中不禁想,是死心了还是离开北京了?这孩子,挺好的,时间长了没见,还真让人心里有点挂念。
小吴再一次出现,是带一对老人来看升国旗。这对老人脸色凄苦,衣衫褴褛。我问他:“你找到老乡了?”小吴说:“没呢。他们是一对聋哑夫妇,东北的,也没有老乡,我就对他们说,我们做老乡吧。”
我欣慰地笑了,说:“那加我一个吧。”小吴狐疑地问:“你?”我看着远方,沉默了一会儿,凄然地说:“我在这里巡逻快三年了,也没遇见一个老乡。”
(选自《2015中国年度小小说》,漓江出版社,有删改)
(1)根据文意,用简洁的语言填写下面表格。
情节 主要事件
开端 小吴找老乡被盘问
发展
高潮
结局 小吴与一对东北聋哑夫妇做老乡,“我”也主动加入。
(2)文中的“我”对小吴的态度有一个逐步变化的过程,根据文章内容,用恰当的词语填空。
怀疑→ → →认同
(3)结合语境,品析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①他眼里汪着泪,点点头。
②我巡逻时经常遇到他,有时会问:“找到了吗?”他总是一脸黯然。
(4)第 段画线句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表现了人物怎样的心理?
小吴的身体晃了一下
(5)联系全文,说说小说结尾有哪些妙处。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16课 孤独之旅》2023年同步练习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
1.【解答】A.“歼”应读作“jiān”。
B.全部正确。
C.“砾”应读作“lì”。
D.“刹”是多音字可读作“chà,shā”,这里应读作“chà”。
故选:B。
2.【解答】A.有误,“矇矇昽昽”应为“朦朦胧胧”;
B.有误,“置之不礼”的“礼”应为“理”;
C.有误,“拣起”的“拣”应为“捡”;
D.正确。
故选:D。
二、填空题
3.【解答】答案:
(1)《草房子》曹文轩
(2)放鸭子 心理成长 挫折能使人迅速成长
三、基础知识
4.【解答】撩 掺
歇 嬉
qiè 震惊
shuò
5.【解答】答案:赋;wō;琐;碌;qì。
6.【解答】答案:
(1)抠门 呕吐 讴歌 怄气
(2)撩拨 瞭望 幕僚 缭绕
7.【解答】(1)形容声誉、地位或经济状况急剧下降。
(2)失魂落魄
(3)置之不理
8.【解答】(1)句中写鸭子用了“乖巧”一词,是把鸭子当作人来写,所以是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2)句中写天的黑,让杜小康感觉风也是黑的,所以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
(3)“几乎将鸭栏卷到了天上”是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写出了风的大。
答案:
(1)拟人;
(2)夸张;
(3)夸张。
9.【解答】(1)结合内容,从“他对杜小康说”中可知,运用了语言描写。
(2)结合内容,从“踩倒、躺”等词语中可知,运用了动作描写。
(3)结合内容,从“占据他心灵的全部是前方”中可知,运用了心理描写。
(4)结合内容,从“胆怯”中可知,运用了神态描写。
答案:
(1)语言描写;
(2)动作描写;
(3)心理描写;
(4)神态描写。
四、综合读写
10.【解答】答案:
示例:杜小康,当人生的道路突然转向时,你用稚嫩的双脚踏进渺无人烟的芦荡,用柔弱的双肩扛起家庭的重担,在孤独中成长,在风雨中坚强。你是一个时代少年精神的写照,更是当代少年心中的楷模。
11.【解答】根据文字“畸形儿、智商、情商”以及“小孩子脸型的缺失”概括出内容为“一个小孩,他的智商很高,但是情商很低,成为身心发育不均衡的畸形儿”。
答案:
(1)画面上是一左右两边发育极不对称的畸形儿,左边高大,右边矮小。高大的是“智商”,矮小的是“情商”。
(2)这幅漫画反映的现象:一部分青少年智商不断提高,情商却跟不上。
五、解答题
12.【解答】在小说《孤独之旅》中,作者以较大的篇幅来写杜小康的父亲和鸭子,如:写父亲拼命赶鸭子,“不肯给它们一点儿 觅食或嬉闹的可能。仿佛只要稍微慢下一点儿来,他也会像他的儿子一样突然地对前方感到茫然和恐惧,从而也会打消离开油麻地的主意”“父亲显然也是慌张的。但他在儿子面前,必须显得镇静”。写鸭群“十分乖巧”,“它们把嘴插在翅膀里,一副睡觉绝不让主人操心的样子”。作为成年人,经历了生活沧桑的父亲对前途未来都深感茫然和恐惧,何况小小少年杜小康呢?作为低等动物的鸭子,离开了熟悉的环境,尚且感到孤独害怕,何况是作为人的杜小康呢?因此作者对这二者的描写,使得杜小康的孤独感受显得更为真切,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小说主人公的内心世界。所以写父亲和鸭子,对完成杜小康这个形象的塑造有不可或缺的衬托作用。文章有两条线索,明线是随父放鸭;暗线是杜小康心理的变化。杜小康这一人物形象,是在他的成长过程中丰满起来的。杜小康原本是一个幼稚、软弱、恋家的孩子,在放鸭的过程中,他逐渐成长,最终成为一个勇于战胜困难,逐渐变得心理成熟起来的孩子。
答案:
对这二者的描写,使得杜小康的孤独感受显得更为真切,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小说主人公的内心世界。所以写父亲和鸭子,对完成杜小康这个形象的塑造有不可或缺的衬托作用。杜小康原本是一个幼稚、软弱、恋家的孩子,在放鸭的过程中,他逐渐成长,最终成为一个勇于战胜困难,逐渐变得心理成熟起来的孩子。
13.【解答】《孤独之旅》中描写杜小康父亲和鸭子,对完成杜小康这个形象的塑造有不可或缺的衬托作用。作为成年人,经历了生活沧桑的父亲对前途未来都深感迷茫和恐惧,何况小小少年杜小康?作为低等动物的鸭子,离开了熟悉的环境,尚且感觉孤独害怕,何况是作为人的杜小康?因此说,对这二者的描写使得杜小康的孤独感受显得更为真切,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小说主人公的内心世界。
答案:
对完成杜小康人物形象的塑造有着不可磨灭的衬托作用;对这两者的描写,使得杜小康的孤独感受显得更为真切,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主人公的内心世界。
六、现代文阅读
14.【解答】(1)本题考查对文本的概括与归纳能力。解答时,先分析出选文的行文思路,再找出文段的关键句加以概括即可。
小说开端(①﹣﹣⑩)小吴找老乡被盘问;小说发展( ﹣﹣ )小吴找到了邻县人,但不认为是老乡;小说高潮( ﹣﹣ )小吴找到了同县老乡,却遭到对方的拒绝和辱骂;小说结局( ﹣ )小吴与一对东北聋哑夫妇做老乡,“我”也主动加入。
根据上述分析,可得出答案。
(2)本题考查对段落内容的理解和概括能力。解答时,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查找或总结体现人物心理变化的关键词,进行归纳概括即可。
“我”对小吴的态度有一个逐步变化的过程:第①﹣﹣⑩段小吴找老乡被盘问,是怀疑;第 ﹣﹣ 段小吴找到了邻县人不认为是老乡,“我”对小吴的态度是理解;第 ﹣﹣ 小吴找到了同县老乡遭到对方的拒绝和辱骂,“我”对小吴的态度是关心或同情;小说结局( ﹣﹣ )小吴与一对东北聋哑夫妇做老乡,“我”也主动加入,“我”对小吴的态度是支持、认同。
综合上述分析,即可得出答案。
(3)本题考查对关键词的理解与分析能力。解答时,与文章内容结合理解分析词语含义。
①句中小吴在找老乡被盘问后,得到我的理解,深受感动,眼中流出泪水。“汪”字极言小吴严重蓄满了泪水,生动传神地表现出小吴因“我”的理解而深受感动的情态。
②经过长时间的找寻后,小吴并没有找到自己的老乡,心中满是失望和委屈,“黯然”一词写出了小吴情绪的低落,表现出他没找到老乡时的极度失望。
综合上述分析,可得出答案。
(4)本题考查对描写方法的应用与分析能力。解答时,首先应判定使用了何种描写方法,分析作用时,要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看它与内容的关系。此时小吴却被“老乡”厌恶地骂作“神经病”,心中犹如被泼了一盆冷水,满是震惊、不解与失望的凄凉,句中通过“晃”这一动作描写形象地折射出了小吴心灵遭受的打击,“单薄的身体”暗示了小吴生活的艰辛与心灵的孤独无助。
综合上述分析,可得出答案。
(5)本题考查对段落作用的理解分析能力。解答时,首先联系段落在文章中的位置分析其结构上的作用,处于不同位置的文章作用也有所不同,其次分析段落在内容和主题上的作用。
小说主要叙述了北漂一族——小吴寻找老乡的过程,赞扬了以小吴为代表的孤独者们面对孤独、不甘孤独的积极人生态度。结尾段落不仅深化了主题:以小吴为代表的孤独者们面对孤独、不甘孤独的积极人生态度,而且“我”的加入,也收到了出人意料、发人深思的效果。
综合上述分析,可得出答案。
答案:
(1)①小吴找到了邻县人,但不认为是老乡;②小吴找到了同县老乡,却遭到对方的拒绝和辱骂。
(2)理解;关心(或关爱,挂念)
(3)①“汪”极言小吴严重蓄满了泪水,生动传神地表现出小吴因“我”的理解而深受感动的情态;
②“黯然”写出了小吴情绪低落的神情,表现出他没找到老乡时的极度失望。
(4)运用细节描写(或动作描写),表现了小吴惊愕、尴尬、痛苦、绝望等心理。
(5)收到出人意料、回味无穷的艺术效果;深化了主题:以小吴为代表的孤独者们面对孤独、不甘孤独的积极人生态度(言之成理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