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5张PPT)
分数的分子和分母都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
一、说教材
二、说教法学法
三、说教学程序
四、说板书设计
一、说教材
我讲授的内容是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比的应用》,是在学生理解了分数与比的联系,掌握简单分数乘、除法应用题数量关系的基础上,把比的知识应用于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的一个课例,它是“平均分”问题的发展,掌握了按比例分配的解题方法,不仅能有效地解决生活中把一个数量按照一定的比进行分配的问题,也为今后学习“比例”“比例尺”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说教材
知识方面:结合具体情境,运用比的意义熟练解决按一定的比进行分配的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比的意义。
能力方面:运用多种策略解决问题,发展数感,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方面:学生在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中形成自主探索意识、灵活的思维品质和积极的学习情感。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按一定的比进行分配的问题的解法。
教学难点:找出各部分量与总量之间的关系。
一、说教材
二、说教法
创设情境,为自主探究形成氛围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数学教学应该是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背景出发,向他们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要运用学生关注和感兴趣的实例作为认识的背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得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与现实世界密切联系。
本课设计从学生感兴趣的孙悟空、猪八戒的故事引入教学。根据劳动付出比为3:2,总收入为140元,放手让学生自己探索,得出多种解决问题的新方法。这样,在解题策略的过程中:学生既懂得用已掌握的方法解决新问题,又发现了新的解题方法;每位学生都体验着参与探索的乐趣。而在拓展延伸时,诱导学生迁移运用探索发现的新方法来解决新问题,并分析用新的方法解决新问题的思路。从而也就解决了课本例2的问题。这整个环节即: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发现新方法——运用新方法解决新问题。在这样的探索学习中,使每位学生的数学认知结构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拓展,每位学生都体验着探索成功的喜悦。
三、说学法
自主探究法
合作交流法
比较归纳法
三、说学法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本课采取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形式,引导学生“在沟通比与分数的联系基础上,发现问题、独立思考、提出问题、小组合作、解决问题、交流探究、发现新方法。在与他人交流中选择合适策略,丰富自己数学活动经验过程中,学会分析、比较、归纳、综合,促使数学思想方法的发展,经历数学知识的产生与发展,体验主动参与合作探究,获得新知识的愉悦。获得数学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不同程度发展。
四、教学程序
(一) 创设情境、初步感知
(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三)总结方法 巩固提升
(四) 多层训练,形成技能
基础练习
变式练习
综合练习
拓展练习
(五)质疑总结、反思提高
哼!我要分一半钱
不行!
去年中秋节前,孙悟空和猪八戒一起做“唐氏月饼”,孙悟空做了30块,猪八戒做了20块,赚了很多钱 .
在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常常需要把一个数量按照一定的比来进行分配。这种分配方法通常叫做按比例分配。
这些月饼按3:2应该怎样分?
孙悟空 猪八戒
3 2
6 4
30 20
…… ……
分到不能分为止
如果现在月饼一共卖出140元钱, 按3:2应该怎样分钱?
把这些橘子分给大班和小班,怎么分合理?
如果一共卖了140元钱,按3︰2又应该怎样分?
八戒占2份
悟空占3份
悟空占
5
3
八戒占
5
2
140元
3 +2=5
140× =56(元)
5
2
140× =84(元)
5
3
今年中秋节前,孙悟空和猪八戒又想做“唐氏月饼”,猪八戒为了能赚更多钱,起早贪黑做月饼,比去年勤快多了。结果他们做的月饼的个数比是1:3,卖出后一共赚得200元。那请问同学们,今年他们该怎么分这笔钱呢?
分配问题的一般思考步骤是:
分什么,有多少?
总数量
怎样分?
()︰()
求平均分的总份数
求每部分占总数量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用分数乘法求出每部分是多少。
转化成
按比例分配应用题一般步骤:
五年一班一共有49名学生,男生与女生比是4:3,五年一班男生和女生各多少人?
五年二班男生与女生的比是5:4,其中男生有30人,你知道五年二班有多少人吗?
五年三班男生和女生比例为6:5,其中男生为24人,你知道五年三班有多少女生吗
拓展应用
据老师调查,建造楼房的混凝土中,水泥与黄沙、石子的比是2:3:5时最牢固。学校要建造一栋教学楼,但现在水泥只有4吨,黄沙有12吨,石子却有24吨,总重40吨。如果由你负责质量的监管,你将如何处理?
思考题?
学校把栽70棵树的任务,按照六年级三各班的人数,分配给各班。一班46人,二班44人,三班50人。三个班各应栽树多少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