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本是高山——初中语文 7《敬业与乐业》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我本是高山——初中语文 7《敬业与乐业》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3.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11-19 18:31:2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我本是高山——初中语文《敬业与乐业》教学设计
一、学情分析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2022年版)》总目标中提出:“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培养的核心素养,是学生在积极的语文实践活动中积累、建构并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表现出来的,是文化自信和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的语言运用”。在初中教材中,议论性文章其实早已出现,例如:七年级上册《纪念白求恩》、七年级下册《最苦与最乐》、八年级上册《我为什么而活着》、八年级下册《应有格物致知精神》。而本单元,出自于九年级上册,既是第一个以议论文形式的完整单元,也为深入探究第五单元的议论文做好搭建。
二、教学目标
1、梳理议论文的层次结构,掌握关联词、设问句等词句。
2、学习论证方法,并结合上下文,理解其作用。
3、联系生活,指导学生搭建职业生涯规划。
三、教学重难点
1、重点:引导学生掌握论证方法,如:比喻论证、举例论证、对比论证、道理论证等,结合上下文,理解论证方法的作用。
2、难点:联系学习和生活,引导学生搭建属于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我们最近热播一部电影,其中主人公不仅创建了中国第一所免费女子高中,而且也成为了感动中国2020年度人物。她是我们的时代楷模,大家知道她是谁吗?
同学们,我们看到这位大山女校长张桂梅时,很多人都感动了。但是,陪伴我去看电影的一位亲戚却提出了一个不同的观点。她叫小圆,大四应届生,她说:“张桂梅是精神可嘉,但生活太骨感了,我们以后找工作绝对不要做那么可怜的工作!”但同时,她还在工作和考研中徘徊,不知该向何方。接下来,我们一起进入梁启超的《敬业与乐业》,看看能不能解决大家的职业困惑吧!
(二)活动一:明论点
1、走近名人
梁启超,字卓如,号任公,有“神童”美誉。他于1898年与康有为师徒合作,参与戊戌变法。失败后去了欧洲游学。
1920年回国开始从事文化教育和学术研究活动,并在多个高校开展演讲。《敬业与乐业》写于1922 年 8 月,梁启超在上海中华职业学校为学生所作的一篇演讲,希望对职校学生进行职业规划的启蒙教育。
2、走近演讲
概念:在重要场合或群众集体上发表讲话。
目的:提出号召和倡议。
分类:叙事型、抒情型、说理性。回顾八下闻一多《最后一次演讲》是抒情型演讲稿,而本文属于说理性演讲词。
3、走近议论文常识
4、整体感知
自由默读课文,按照“引论—本论—结论”的行文脉络,梳理文章结构。
活动二:辨论证
1、初读文本,明确论证思路。思考:本文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请举例说明。
【预设】
道理论证:引用“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慧,难矣哉!”“一日不做事,一日不吃饭。”
举例论证:无业游民不可教诲,无药可医,唐朝百丈禅师“一日不做事,一日不吃饭”。
正反对比论证:大圣人碰着也没办法的无业游民;日常生活中亲力亲为的百丈禅师。
比喻论证:没有职业的懒人,简直是社会上的蛀米虫,简直是“掠夺别人勤劳结果”的盗贼。把“没有职业的懒人”比作“蛀米虫”和“盗贼”。
2、文章中“大总统”和“黄包车夫”、“木匠和政治家”、“挑粪工和军人”的事例,都是将不同身份、不同工作的人放在一起对比。“当木匠的做成一张好桌子,和你们当政治家的建设成一个共和国家同一价值”作者说这跟我们平常所说的每个人做事对社会的贡献有大小之分,有没有矛盾 为什么
【设计意图】
不矛盾。因为两种说法侧重的角度不一样。前者是就劳动价值同等和职业神圣的角度说的,大至总统管理国家大事,小至有力地论证了“凡职业没有不是神圣的,所以凡职业没有不是可敬的”的观点。后者是从人的才能和工作性质不同,对社会的贡献也就有所不同的角度来说,所以两者不矛盾。
3、你身边“有业”和“无业”的人各是什么样的生活状态?你喜欢哪一种?请大家结合我们学过的课文举例分享,让我们和小圆思考她应该最先干什么?
【预设】
学生自由发挥,让学生联系已学课文,如《邓稼先》、《居里夫人》、《首届诺贝尔奖颁发》、 《伟大的悲剧》、《太空一日》等,然后拓展到“凡职业都有趣味的”,如:48岁的丘索维金娜不老传奇、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等。欣赏古今中外的“脊梁”,感受这些“有业”者的坚持、勇敢、无私等优秀精神品质。思考:张桂梅可怜吗?是我们觉得她可怜?还是她自己觉得可怜?
【总结】
“钱多活少离家近”看似完美,但如果不是自己热爱的事物,这个“业”就仅仅是职业,而不是事业。所以小圆最先干什么?——有业之必要;其次在工作中要培养两种品质,一是敬业,二是乐业。
活动三:赏论据
小组合作之头脑风暴
共同讨论:学习本文妙在何处?请从第6、7段找出本文利用某些词语或句子来推进论证或转换话题,如关联词、设问句等。
1、设问句PK反问句
【设计用意】
设问句(自问自答):“业有什么可敬呢?为什么该敬呢?”
反问句(只问不答):“翻过来,倘若我们去赌钱去吃酒,还不是一样在淘神费力?难道又不苦?”
2、关联词
“总之,人生在世,是要天天劳作的。劳作便是功德,不劳作便是罪恶。至于我该做哪一种劳作,全看我的才能如何,境地如何。因自己的才能、境地,做一种劳作做到圆满,便是天地间第一等人。”
【设计用意】
关联词“总之”先总结为什么该敬业,再用“至于”转移到具体做什么工作要看个人才能,呼应前文“凡职业没有不是神圣的,所以凡职业没有不是可敬的”
3、梁启超只用这次演讲可以说服观众吗?我们还可以如何说服小圆去做出选择呢?
扩展延伸:
【材料一】“一门三院士,满庭皆才俊”全精英家庭,梁启超一生9个子女,分别是:梁思顺、梁思成、梁思永、梁思忠、梁思庄、梁思达、梁思懿、梁思宁、梁思礼。3个成为院士,其余6个也是各领域的佼佼者。
【材料二】梁思成和林徽因是上世纪令人羡慕的夫妻:“梁上君子,林下美人”。林徽因才华横溢,曾受到徐志摩、金岳霖等的追慕,然而最终与建筑家梁思成结婚,就源于梁启超。梁启超和林徽因的父亲林长民志同道合,于1919年安排18岁的梁思成和14岁的林徽因见面。但不包办,而是让他们自由恋爱。因为梁启超曾痛心道:“中国人有两大厄运,不幸都发生在童年,女性躲不过缠足,男性逃不脱科举。”
也许正是梁启超的开明,林徽因跟梁思成同时赴美攻读建筑学,不仅成为了人民英雄纪念碑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深化方案的设计者之一,而且也给我们留下了温馨的《你是人间四月天》。
【设计用意】
习近平总书记曾说“劳动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任何一份职业都很光荣。广大劳动群众要立足本职岗位诚实劳动,无论从事什么劳动,都要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
三年入行,五年懂行,十年称王。除了梁氏大家族,张桂梅也用十几年时间、11万多公里的走访、100万的个人工资,创办了第一所免费高级女子学校。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4字包括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张桂梅的无私奉献和务实创新,正是验证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敬业”!
(三)拓展思考
美国弗罗斯特《泥泞时节的两个流浪汉》曾说:“把志趣和职业结合成一体,就像两只眼睛的视线合成一条”。小圆决定进入工作,但她不清楚自己有什么发展的优势,大家知道有什么途径可以帮助她呢?
【设计用意】指引学生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为未来做好准备。
1、向身边人咨询,如家长、老师、同学、实习单位等;
2、使用多元智能与职业发展分析自己优缺点;
3、多途径收集专业对口的关联职业。
4、大胆实践,在实践中寻找答案。
五、总结
张桂梅的最新电影《我本是高山》的含义代表着:我生就是高山,而非溪流,我要追求更高更远的目标。希望大家真正理解发扬敬业与乐业的精神,观察自己的兴趣爱好,找到一份自己能乐以忘忧的事业!
六、作业
《周易》有云:“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当今中小学倡导“双减”,但有人说:学校将举办“内卷化是动力竞争还是无效内耗”为主题的辩论赛,请你自选观点,并为自己的辩论赛做好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