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评价检测(三)
第八学习主题
(45分钟 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
1.下列甲、乙、丙三幅图反映的是中国古代封建王朝中央机构设置的主要情况,其中丙图反映的朝代是 ( )
( http: / / www.21cnjy.com )
A.秦朝 B.西汉 C.唐朝 D.明朝
【解析】选D。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辨析能力 ( http: / / www.21cnjy.com )。从题干中图片的信息可以看出甲、乙、丙三幅图分别反映了秦朝、隋唐时期和明朝的中央集权制度的加强。明太祖时期,废丞相,权分六部,与丙图相吻合,故选D。
2.在中国历史上,哪两个少数民族建立过统一全国的封建王朝 ( )
A.藏族、回族 B.蒙古族、女真族
C.党项族、契丹族 D.壮族、维吾尔族
【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归纳综合能力。蒙古族建立的元朝于1279年统一全国。女真族建立的清朝于1644年入关,逐步建立起对全国的统治。
3.军机大臣每日早5点左右进宫应召觐见皇帝,有时一天召见数次,主要是承受谕旨,然后回堂拟写。军机处由清朝哪位皇帝设立 ( )
A.顺治 B.康熙 C.雍正 D.乾隆
【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的知识识记能力。为加强君主专制,雍正帝设立军机处。
4.(2014·呼和浩特中考)顾炎武曾批评明朝一种制度“败坏人才”超过秦始皇焚书坑儒,其矛头指向了 ( )
A.锦衣卫 B.内阁 C.六部 D.八股文
【解析】选D。本题考查学生的阅读判断能力。 ( http: / / www.21cnjy.com )题干关键信息为“明朝”“超过秦始皇焚书坑儒”,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朝科举采取八股取士,摧残了人才。故选D。
5.(2013·临沂学业考)“明月有情还顾我,清风无意不留人。”雍正帝时的一位进士因写这两句诗而被斩首,这主要反映了清朝 ( )
A.设置特务机构 B.设立军机处
C.实行八股取士 D.制造文字狱
【解析】选D。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雍正 ( http: / / www.21cnjy.com )帝时,为加强君主专制,经常从知识分子的诗词文章中摘取只言片语,加以歪曲解释,再借题发挥,罗织罪状,制造了大批冤狱,即“文字狱”。故选D。
6.清朝大兴文字狱,主要压制打击的是 ( )
A.督抚大员 B.王公贵族
C.知识分子 D.分裂势力
【解析】选C。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再认再现历史知识的能力。为加强君主专制,清朝统治者在思想领域严密控制知识分子,大兴文字狱。
7.(2014·福州中考)福州自古以来就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枢纽。明代在福州长乐补充给养后,率领船队下西洋的历史人物是 ( )
A.鉴真 B.玄奘 C.郑和 D.戚继光
【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分析判断能力。由时间信息“明代”排除A、B,鉴真和玄奘均为唐朝人;由“下西洋”确认选C,D戚继光是抗倭民族英雄。
8.我国古代许多的英雄人物都留下了脍炙人口的诗篇,其中抒发民族英雄戚继光爱国情怀的诗句是 ( )
A.“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B.“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C.“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D.“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
【解析】选C。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辨析能力。A出自文天祥;B出自辛弃疾;C出自戚继光;D出自岳飞。
9.童谣见证历史。明朝时,儿歌“倭倭来,不要慌,我有戚爷来抵挡”,此童谣赞颂的是 ( )
A.岳飞抗金 B.文天祥抗元
C.戚继光抗倭 D.郑成功收复台湾
【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题目中的重要信息是“戚爷”,即戚继光,其主要功绩是抗击倭寇,平息了东南沿海的倭患。
10.“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都是中国的领土。”这个说法的法律依据是 ( )
A.中俄《瑷珲条约》 B.雅克萨之战
C.中俄《尼布楚条约》 D.《清朝的疆域图》
【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再认再现历史 ( http: / / www.21cnjy.com )知识的能力。中俄《尼布楚条约》的签订从法律上肯定了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都是中国的领土。
11.下图材料反映了清朝中央政府与西藏关系和睦,如同为一家。清朝加强对西藏管理的措施有 ( )
( http: / / www.21cnjy.com )
①在西藏设置都督府
②规定达赖、班禅都必须经过中央政府册封
③在西藏设置行省
④设置驻藏大臣,代表中央政府与达赖、班禅共管西藏事务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②④
【解析】选D。本题考查学生的辨析和 ( http: / / www.21cnjy.com )归纳能力。清朝加强对西藏管理的措施有:规定达赖、班禅都必须经过中央政府册封;1727年,清朝开始设置驻藏大臣。后来,明确规定驻藏大臣代表中央政府,与达赖、班禅共管西藏事务;达赖和班禅的继承,必须报请中央政府批准。
12.从文物中获取信息是我们学习历史的方法之一。当我们研究中国古代中央政府与少数民族地区关系时,可以从下列哪件文物中获得有效信息 ( )
( http: / / www.21cnjy.com )
【解析】选D。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D金奔巴瓶反映了清朝对藏族地区的管理。
13.(2014·济宁学业考)“友好和平交往”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下列人物活动能体现这一优良传统的是 ( )
( http: / / www.21cnjy.com )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解析】选A。本题考查学生的识图分 ( http: / / www.21cnjy.com )析能力。图①人物是西游天竺的唐朝僧人玄奘;图②人物是六次东渡的唐朝僧人鉴真;图③人物是七次下西洋的明代航海家郑和,①②③人物都属于友好和平交往中作出突出贡献的。图④人物戚继光抗击倭寇,是中外冲突中涌现的民族英雄。故选A。
14.(2014·济宁学业考)我国历代政府历来重视民族团结和注重对边疆的有效管理。下列行政或军事机构管辖的地区是 ( )
( http: / / www.21cnjy.com )
A.西藏 B.东北 C.新疆 D.台湾
【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的识图分析能力。西 ( http: / / www.21cnjy.com )域都护是西汉政府设立管辖新疆的,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是唐朝设立管辖新疆的,伊犁将军是清朝设立管辖新疆的,它们都是管辖新疆地区的。
15.(2014·衡阳中考)某同学在做历史课堂笔记时,整理出下面的大事年表。据此判断他学习的应是清朝( )
1653年顺治册封“达赖喇嘛”
1690年康熙亲征击溃噶尔丹叛军
1727年雍正设立驻藏大臣
1762年乾隆设立伊犁将军
1792年乾隆制定“金瓶掣签”制度
A.君主专制强化 B.边疆地区巩固
C.抗击外来侵略 D.盛世帝国危机
【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 ( http: / / www.21cnjy.com )根据图片信息分析问题能力。顺治册封“达赖喇嘛”,雍正设立驻藏大臣,乾隆制定“金瓶掣签”制度都加强了对西藏地区的管辖;康熙击溃噶尔丹叛军,乾隆设立伊犁将军加强了对漠西蒙古和新疆地区的统治,据此可知本题选择B。
16.清朝前期,中国是亚洲最大的国家。关于清朝疆域的表述错误的是 ( )
A.西跨巴尔喀什池
B.东北达外兴安岭及库页岛
C.北接西伯利亚
D.东南到台湾岛及其附属岛屿
【解析】选A。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清朝前期,我国的疆域西跨葱岭,西北达巴尔喀什池。故A表述错误。
17.穿越时光隧道,回到“康乾盛世”时期,下列现象不可能发生的是 ( )
A.能吃上甘薯、玉米、马铃薯
B.有丝绸衣服,还有棉布衣服
C.能了解当时的一些贪官污吏
D.能看到对外贸易的繁荣景象
【解析】选D。本题旨在考查学生的理解、运用能力。四个选项中,只有D与史实不相符,因为清朝前期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对外贸易不可能繁荣。
18.下图是清宫廷画家徐 ( http: / / www.21cnjy.com )扬的《盛世滋生图》,再现了我国封建社会最后的“盛世”。但是,正是在这个“盛世”之中,潜伏着深刻的危机,其中包括 ( )
( http: / / www.21cnjy.com )
①土地兼并严重 ②统治集团腐化 ③吏治败坏
④军队腐朽 ⑤阶级矛盾日益加剧
A.①②③ B.②③④⑤
C.①②③④ D.①②③④⑤
【解析】选D。本题考查学生再现历史基础 ( http: / / www.21cnjy.com )知识的能力。题干中的①②③④⑤都是乾隆中期以后盛世之中潜伏的危机,这些危机使强大的清王朝迅速走向衰落。
19.下图是中国历史年代史(局部)(a、b、c、d代指4个朝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 http: / / www.21cnjy.com )
①a是我国封建社会的繁荣时期
②d是我国封建社会的最后一个朝代
③b、d两个朝代都是由少数民族建立的
④a、b、c、d都是大一统的王朝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解析】选D。a、b、c、d分别代表了 ( http: / / www.21cnjy.com )唐、元、明、清四个统一的王朝。隋唐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繁荣时期,元朝和清朝分别由蒙古族、女真族(后改为满洲)建立,清朝是我国封建社会的最后一个朝代。故①②③④都是正确的。
20.(2014·聊城学业考)某班举行辩论会。四位同学的辩论题目中哪一个准确概括了明清时期的特征( )
A.帝国中兴 B.短暂繁荣
C.盛世危机 D.政权并立
【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概 ( http: / / www.21cnjy.com )括能力。明清时期的一系列发展变化表明封建制度已日趋衰落。距康乾盛世一百多年后,处于鼎盛时期的中国迅速在世界潮流中没落,所以选择“盛世危机”较为合适。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第21题12分,第22题12分,第23题12分,第24题14分,共50分)
21.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 http: / / www.21cnjy.com )
材料二 有人作诗说:“太宗皇帝真长策,赚 ( http: / / www.21cnjy.com )得英雄尽白头。”唐太宗在金殿端门见到新科进士鱼贯而出,得意地说:“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入彀:被收罗笼络的意思)。”
材料三 明末清初思想家顾炎武曾说过:“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材,有甚于咸阳之郊所坑者四百六十余人也。”
(1)材料一、二反映了我国古代的科举制度,这种制度形成于 朝,完善于
朝。(2分)
(2)科举制度在隋唐时期起到了什么作用 (2分)
(3)分析材料三,说明明朝科举制度发生了什么变化。(2分)造成了什么影响 (2分)
(4)明朝改变科举制度与秦朝实行焚书坑儒,其相同目的是什么 (2分)明清统治者为达到同样的目的,还采取了什么措施 (2分)
【解析】本题旨在考查学生的归纳整合能 ( http: / / www.21cnjy.com )力。第(1)题较容易。第(2)(3)(4)题属于理解层面,中等难度。通过本题,学生应将科举制度的发展脉络掌握清晰。
答案:(1)隋 唐
(2)有利于笼络知识分子,使一些有真才实学的人参与到政权中来,扩大了封建统治的基础。
(3)八股取士。禁锢了人们的思想,阻碍了文化的发展。
(4)为了加强思想控制。大兴文字狱。
22.中外交流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一道奇观。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长安是整个丝绸商贸之路的起点。 ( http: / / www.21cnjy.com )正是有了丝绸之路的沟通,长安拥有了海纳百川般雍容丰厚的文化,留下了众多丝路通商的痕迹。经过几百年的西域通商,到唐朝时,长安成为世人瞩目的国际名城,全世界的人们都向往着这座神奇的城市,唐朝也从容地汲取着来自世界各地的营养滋润。
(1)依据材料一,概括唐朝都城 ( http: / / www.21cnjy.com )长安成为“世人瞩目的国际名城”的主要原因。(2分)举例说明这一时期为中外友好交往做出突出贡献的历史人物及其事迹。(2分)
材料二 《明史》记载:“(郑和下西洋)欲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
( http: / / www.21cnjy.com )
(2)依据材料二回答,郑和下西洋的目的是什么 (2分)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郑和成功实现远航的技术条件有哪些 (2分)
材料三 清乾隆帝致英国国王乔治三世信函中的几句话: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假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3)与材料一、二相比,材料三反映了中国古代的对外政策发生了什么变化 (2分)这一政策对中国历史产生了什么深远影响 (2分)
【解析】本题以中外交流为主题,考查与唐 ( http: / / www.21cnjy.com )朝、明朝、清朝的中外交流有关的知识点。第(1)(2)题都考查学生依据史料提出信息的能力。其中这两题的第一问都是依据材料概况回答,要求简明扼要,不能完全照搬材料。第(2)题的第二问注意限制条件“远航的技术条件”,要从造船术和指南针角度切入回答。第(3)题考查清朝的闭关锁国政策及影响,比较容易,链接相关知识回答即可。
答案:(1)长安拥有了海纳百川般雍容丰厚的文化。鉴真东渡日本,弘扬唐朝文化;玄奘西游天竺,求取佛经。
(2)宣扬明朝的国威,扩大明朝在海外的政治影响(或欲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唐宋以来,我国的造船技术不断提高;指南针的广泛应用。
(3)由对外开放到闭关锁国。阻碍了中外联系,影响了中国吸收世界先进的文化和科学技术,阻碍了中国经济文化的发展,使中国近代在世界上落伍。
23.君主专制中央集权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要特点。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皇帝之下,有由三公九卿组成的中央政 ( http: / / www.21cnjy.com )府(自此形成的三公九卿制度,对以后的历代封建王朝中央机构的设置,有着重要的影响)。三公分管行政、军事和监察,互不相属,互相牵制。
材料二 罢丞相不设,析中书省政归六部,以尚书任天下事……而殿阁大学士只备顾问。帝方自操权柄,学士鲜所参决。
材料三 故宫导游说:“这个不起眼的‘偏房’(右图),在雍正时代及以后的清朝政治生活中,成为了这个王朝的权力中心。”
(1)材料一中的“皇帝”是谁 (2分)“三公”除丞相外还有哪两“公” (2分)
(2)材料二反映了我国哪一朝代官制的变化 (2分)“帝方自操权柄”是什么意思 (2分)
(3)导游所说的“偏房”指的是哪一机构 (2分)请你对该机构的设立作简要评价。(2分)
【解析】本题以君主专制中央集 ( http: / / www.21cnjy.com )权为主题,考查秦朝、明朝、清朝的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建立、加强有关的知识点。我国君主专制中央集权是由秦始皇(嬴政)开创的。最高统治者称皇帝,总揽全国一切军政大权。在中央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称为“三公”,分管行政、军事和监察,最后由皇帝决断,据此分析回答第(1)题。第(2)题,由材料二中“罢丞相不设,析中书省政归六部”可知与明朝加强君权有关。“帝方自操权柄”指的是明太祖废除丞相、撤销中书省,由六部分理朝政,直接对皇帝负责,这样全国的军政大权,都集中到皇帝手里。解答第(3)题的关键是正确判断出“偏房”指哪一机构。结合材料三中的关键信息:故宫、雍正时代以及图片,可知“偏房”指军机处。军机处的设立标志着我国封建君主集权进一步强化。
答案:(1)秦始皇(嬴政);太尉、御史大夫。
(2)明朝;全国的军政大权,都集中到皇帝手里。
(3)军机处;军机处的设立标志着我国封建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答加强了君主专制;提高了办事效率;官员没有政治责任感和创新精神等也可)
24.统一是人心所向,大势所趋。那些有 ( http: / / www.21cnjy.com )利于国家统一的人和事在历史长河中被后人传颂和铭记;而那些破坏统一的人和事会遭到人们的唾弃。元、明、清三朝为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做出了有益的探索和巨大的贡献。
(1)元朝疆域辽阔,为对全国实行有效的统治,实行了什么制度 (2分)举一例元朝加强对边疆地区管辖的史实。(2分)
(2)明清时期,西方殖民势力开始入侵我 ( http: / / www.21cnjy.com )国边疆,统一的疆土开始遭受威胁和破坏。请说出两位成功反击了外来侵略的民族英雄。(4分)清朝前期为防止西方势力的入侵而采取的对外政策是什么 (2分)
(3)清朝康隆年间,写出在国家统一的问题上“遭到人们的唾弃”的两个事例。(4分)
【解析】本题以国家的统一为切入点,考查学 ( http: / / www.21cnjy.com )生综合归纳问题的能力。元朝时期为对全国实行有效的统治,实行了行省制度,还加强了对西藏和琉球(今台湾)的管辖。据此回答第(1)题。明清时期日本、葡萄牙、荷兰、沙俄相继骚扰或入侵我国,为维护国家的主权和领土完整,戚继光领导了抗倭斗争、郑成功收复台湾、康熙帝组织雅克萨之战,戚继光、郑成功、康熙帝都是反击外来侵略的民族英雄。清朝前期为防止西方势力的入侵采取了闭关锁国政策,使中国逐渐在世界上落伍了,据此回答第(2)题。第(3)题,“遭到人们的唾弃”的事指分裂国家的事件,根据所学知识回答即可。
答案:(1)行省制度;加强对西藏的管辖,西藏成为元朝正式的行政区(或加强对琉球的管辖)。
(2)戚继光、郑成功(或康熙帝也可);闭关锁国。
(3)大小和卓的叛乱、噶尔丹的叛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