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统编版(部编版)必修 上册第三单元7.1 《短歌行》说课稿课件(共16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语文统编版(部编版)必修 上册第三单元7.1 《短歌行》说课稿课件(共16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86.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11-19 20:02:5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6张PPT)
《短歌行》
魏·曹操
高一语文组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教学的一切活动都必须以强调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为出发点。
根据这一教学理念,结合本节课的内容特点和高一学生知识储备特征,本节课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等几个方面加以说明。
一、说教材
教材是连接教师和学生的纽带,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先谈谈我对教材的理解。《短歌行》选自统编版必修上册第三单元第七课。
《短歌行》是曹操以乐府古题创作的诗歌,该诗一扫两汉及时行乐的颓靡之风,在诗歌中表现出了激昂的感情,将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和求贤若渴的心情贯穿于作品之中,对中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形成和情操的陶冶有着积极的影响。
二、说学情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和认知水平,是教师授课的依据与出发点。我所面对的学生是高中一年级的学生,他们具有较强的概括和归纳能力,对诗歌朗读的兴趣比较浓厚,但是在前面章节的学习过程中表现出阅读面窄、生活阅历浅、不能将自己的感受迁移到诗歌学习中去理解诗人感情,以致于难以把握诗歌的思想感情。
1.知识与技能: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并背诵全诗,学习诗歌中所运用的用典比兴的艺术手法。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朗读诗歌、情境体验、合作交流及教师点拨等学习过程,学会诗中所运用的表现手法,深层体会诗人在诗歌中表现的情感,提高学生分析鉴赏诗歌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诗歌的深层解读,学习曹操在诗歌中体现的生命意识,培养学生珍惜时间、树立远大抱负的意识和责任感,进而培养学生正确客观的认识历史人物的意识。
三、说教学目标
四、说教学重难点
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储备和知识点本身的难易程度,学生很难建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这也确定了本节课的重点、难点为:深入解读诗歌含义,学习本诗的用典、比兴表现手法,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
五、说教学方法
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只有传授给学生有效的鉴赏方法,学生才会举一反三,逐步提高阅读和鉴赏能力。所以本节课我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来完成课堂教学任务。
多媒体辅助教学法、朗读法、小组合作探究法。
六、说教学过程
围绕以上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根据“教师指导——学生主体”的原则,设计以下五个教学环节。
(一)导入新课
借用多媒体展示歌曲《说唱脸谱》节选导入:让会唱这首歌的同学来展示,同学说一说说你对曹操印象。
将文艺作品中虚构的“奸雄”曹操的与真实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的曹操作对比,顺势导入《短歌行》。采用这样的导入方式,有利于激发学生兴趣,产生探究欲望,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二)解题及背景介绍
解题要点:
1、了解乐府中有歌有谣,有吟有引,有行有曲。“行”是古诗的一种体裁。
2、 “长歌” “短歌”指的是歌声的长短,不是诗歌篇幅的长短。
3、赤壁之战前夕,曹操宴请诸将,而横槊赋诗,时年53岁,已至暮年。
(三)集体诵读,感知诗意
1、纠正错音,明确押韵特点, 指出《短歌行》的“诗眼”
2、讨论并回答:
依据作者的忧思,全诗可分为几个层次?分别讲了什么内容?
3、小组合作展示
“何人”发问 发问触发了“何思”(情感) 必须结合文本解释结论;完成图表,期间老师对诗歌进行深入讲解。
(二)整体感知
整体感知是赏析文章的前提,通过初读,可以使学生初步了解将要学到的基本内容,了解文章大意及思想意图,使学生对课文内容形成整体感知。
首先我让同学们朗读诗歌,体味诗歌中“忧”的感情基调。
其次,在学生个性化的解读之上,让学生分组讨论诗歌中所用意象及运用的艺术手法,赏析诗歌语句,整体把握诗歌感情。
最后,我会在学生已经能自主说出诗歌思想的时候进行总结。
(三)深入研读
深入研读,意在通过文中的细节来反映整篇文章,并且能够引导学生把握文章的主旨内容。
在学生个性化解读的基础之上,将全班分为六个小组,组内互相参照,互相启发,要求组内成员都要分享自己对诗歌中的意象的解读及对诗人“忧”的内容的解读;
1.诗中表现诗人“忧”的诗句
2.各小组内推选小组代表在全班进行交流。
让学生找到表现诗人“忧”的诗句,可以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3.诗人为什么而“忧”
明确:人生苦短之忧叹(板书)
①功业未成之忧思(板书)
②贤才难求之忧盼(板书)
学生在朗读的时候明确了诗歌基调,在解决该问题的过程中可以提高学生分析文本的能力。
(四)鉴赏诗歌的艺术手法
学习要点:
1、比兴手法的运用
2、用典
(1)语典:《诗经》等诗句的化用
(2)事典:“周公吐哺”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得出问题的答案,提高了学生分析解读文本的能力,并且有助于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和能力。
1、礼待许攸
2、号泣典韦
3、三道求贤令
让学生深入体会曹操求贤若渴之忧情和一统天下之壮志。
最终让学生认识到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历史地辩证地评价历史人物,不可人云亦云。
拓展延伸,补充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