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期末重难点突破复习题 五年级科学上册(教科版)
第一单元 光
1.光源的判断
光源是指自己能发光并且正在发光的物体,如燃烧的蜡烛、萤火虫、太阳、酒精灯的火焰、手电筒、日光灯等月球本身并不发光,太阳光照射到凹凸不平的月球表面后会被反射,所以我们晚上看到的月亮是亮的。
※下列物体中,不属于光源的是( )。
A.演唱会中挥舞的荧光棒 B.反光的镜子 C.耀眼的太阳
2.光的传播路线
光是沿直线传播的,遇到障碍物会发生反射或穿透障碍物,反射的光线也是沿直线传播,只是方向发生了变化。光穿透其他物体时,由于介质不同,会产生折射现象,折射后的光线依然沿直线传播,但传播方向发生了变化。
※【判断】光线遇到镜子等光亮的物体会被反射回来,所以光线是可以拐弯的。( )
3.光的反射与折射
光碰到镜面等物体改变了传播方向,被反射回去,这种现象叫作光的反射,也叫反光。反射光也是沿直线传播的。光遇到水面、玻璃以及其他许多物体的表面都会发生反射。
光由空气斜射入水中时,光的路线发生的变化,叫作光的折射现象。不仅光由空气斜射入水中时会发生折射,由空气斜射入玻璃等其他透明物体时也会发生折射。
※①人看到水池里的月亮和鱼的像,它们的形成分别是哪种现象?( )
A.都是折射现象 B.都是反射现象
C.前者是折射现象,后者是反射现象 D.前者是反射现象,后者是折射现象
※②下列有关“影”的成语中,属于光的反射现象的是( )。
A.形影不离 B.立竿见影 C.杯弓蛇影
答案及解析:
1.B 解析:荧光棒是因为内部的物质发生变化而发光的,它本身就可以发光。反光的镜子自身不发光,不属于光源。太阳是自身发光的光源。
2.× 解析:光是沿直线传 播的,反射回来的光线依然沿直线传播,只是传播方向发生了变化。
3.①D 解析:水池中的月亮是天空中月亮在水中的倒影 ,是水面反射月光形成的:人在岸边看到的水池中的鱼像,是鱼反射的光经过水面折射后形成的。
②C 解析:A.B选项中的“影”都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C选项是光的反射现象。
第二单元 地球表面的变化
1.风的形成及作用
模拟风卷起的沙子对岩石的影响实验中,学生需要明白所用材料或动作分别代表什么。用砂纸不停地打磨石块是模拟沙子磨蚀岩石的过程。而沙子是风卷起的,所以打磨岩石的方向即空气流动的方向。风是怎样形成的呢?大气层是地球外部圈层最主要的组成部分,地球表面的大气流动形成了风。风是大气的水平运动,
它属于一种机械动力。
※如图,小辉用砂纸打磨石块来模拟风卷起的沙子对岩石的
影响,打磨岩石时,方向是____________的。
2.我国的地形和盆地特点
地形是指地势高低起伏的变化,即地表的形态。我国地势西高东低,西部多高原、盆地,东部多平原。特殊的是,中国陆地海拔最低的地方并不在东部,而是在西部。新疆拥有独特的地理位置,同时也造就了多种多样的地貌地形,国内地势最低的地方就位于新疆的吐鲁番盆地。
※中国地势最低的地方是( )。
A.吐鲁番盆地 B.柴达木盆地 C.四川盆地
3.河流对地形的影响
河流在不同河段受外力地质作用形成的地貌特征不同。上游河段落差大,水流急,流水下切侵蚀为主,河谷深切而狭窄,河床呈现“V”形谷,两岸地形崎岖;中游河段地形平坦,水流速度变缓,流水以侧蚀作用为主,河谷宽阔,往往形成曲流,河床呈“U”形;下游地势低平,水流缓慢,流水以堆积作用为主,常形成宽阔的平原、河口三角洲。
※小明利用土壤做了模拟河流对土地的侵蚀实验。如图,在水槽的一端用土堆一个斜坡,在中间挖一条宽深都约为1厘米的“河道”,用装满水的塑料瓶沿“河道”上端慢慢倒入“河道”,水向下流,形成河流。
河道被水侵蚀后,形成的现象最有可能的是( )。
A.a区域明显变深, B.b区域明显变深, C.a区域明显变深,
c区域无颗粒沉积 c区域有颗粒沉积 c区域有颗粒沉积
4.影响地形变化的因素
我们的地珠表面有千姿百态的地形地貌,且自形成以来一直处在不断变化中地表
形态的形成和发展是地球内部和外部力量共同作用的结果。地球的内部力量,如地震、火山喷发等,可形成山脉、高原裂谷和海沟等地形地貌。地球的外部力量,如流水、冰川、风等,对土地的侵蚀和沉积作用都在缓慢地改变着地球表面,形成海蚀崖、风蚀石等地形地貌
※观察四幅图,完成表格。
图一 图二 图三 图四
图片编号 地形地貌名称 形成的主要原因
图一
图二
图三
图四
答案及解析:
1.水平
解析:风是空气水平(横向)流动形成的。砂纸打磨石块是用来模拟风卷起的沙子对岩石的磨蚀过程。所以打磨方向应跟空气流动方向一致,即方向是水平的。
2. A
解析:吐鲁番盆地是新疆天山东部南坡的一个山间盆地,也是中国地势最低的地方,大部分地面在海拔500米以下,有些地方比海平面还低。
3.C
解析:河道被水侵蚀后,上游a河段落差大,水流急,流水以向下侵蚀为主,河谷变得深而狭窄;中游b河段地形平坦,水流速度变缓,流水以侧边侵蚀作用为主,河谷变宽;下游c河段地势低平,水流缓慢,流水以堆积作用为主,有颗粒沉积。
4.
图片编号 地形地貌名称 形成的主要原因
图一 长白山天池 火山喷发
图二 蘑菇石 风的作用
图三 弯曲的岩层 地震
图四 乾坤湾 水的作用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地形地貌的了解及形成原因的解释。图一是长白山天池,长白山天池是一个火山口湖,由火山喷发形成。图二是蘑菇石,在风沙强劲的地方,一块孤立凸起的岩石,如果下部岩性较软,经长期侵蚀,可能会形成顶部大于底部的蘑菇外形,称为蘑菇石。图三是弯曲的岩层,地壳运动时,岩层在受到巨大的挤压力时会发生褶皱,使岩层发生弯曲、断裂或错动,这一过程会释放巨大的能量,产生地震。图四是乾坤湾,乾坤湾的两岸一面是凹岸,一面是凸岸。凹岸一侧有悬崖,地形险峻,凸岸一侧是平缓的河滩。乾坤湾形成这样的地形特点,主要是由于水的作用。
第三单元 计量时间
1.水钟的水流速度
水钟的水流速度与容器内的水位高度和出水孔的孔径大小有关。容器内的水位高
度高,流速快;水位高度低,流速慢。出水孔的孔径大流速快;孔径小,流速慢。若想让水钟内的水保持以固定的速度往下流,需保证容器内的水位高度和出水孔的孔径大小不变。
※明明在制作受水型水钟时发现,制作的时间刻度过于密集,下列不能让刻度变得不那么密集的方法是( )。
A.使水位变高 B.使出水孔变大
C.换用细高的接水容器 D.使水位变低
2.水钟的计时准确度
影响水钟计时准确度的因素有很多,如水流的速度、刻度划分的准确度、盛水容器的形状、水位的高低等因素都有可能影响水钟计时准确度。
※下列选项不是影响水钟计时准确度因素的是( )。
A.水流速度不均匀 B.容器的颜色
C.容器的形状 D.刻度不准确
3.摆的等时性
摆的等时性是指同一个摆每摆动一次所需的时间是相等的。实验时,我们观察到摆摆动的幅度会越来越小,但是用秒表计时发现,即使摆幅很小了,摆来回摆动一次所用的时间还是相等的,这就是摆的等时性。
※明明在研究摆时,让摆自由摆动40秒前10秒和最后10秒摆动次数相比( )。
A.一样多 B.前10秒多 C.最后10秒多 D.无法判断
4.影响摆摆动快慢的因素
摆摆动的快慢与摆绳长短有关,与摆锤质量摆幅大小无关。同一个摆,摆绳长度越长,摆动越慢;摆绳长度越短,摆动越快。
※下列摆中,摆绳最长的是( )。
A.每分钟摆30次 B.每分钟摆40次
C.每分钟摆50次 D.每分钟摆60次
答案及解析:
1. D
解析:时间刻度过于密集的原因可能是:①水流速度过慢,②接水容器太粗。我们可以通过加高水位或使出水孔变大的方法来加大水流速度,也可以将接水容器替换成细高的瓶子。
2. B
解析:影响水钟计时准确度的因素有:水流的速度刻度划分的准确度、盛水容器的形状、水位的高低等。
3. A
解析:摆的等时性,即同一个摆每摆动一次所需的时间是相等的。
4. A
解析:同一个摆,摆绳长度越长,摆动越慢:摆绳长度越短摆动越快。反之,每分钟摆动次数最少的摆,摆动最慢,说明它的摆绳最长。
第四单元 健康生活
1.骨骼、关节与肌肉的“团结合作”
在运动中,骨骼起杠杆作用,关节起支点作用,骨骼肌起动力作用,而神经系统起到调节作用。我们做屈臂、伸臂运动时,骨骼本身不能独立运动,而是由与骨骼相连的两组肌肉相互配合活动的。比如,在举哑铃的过程中,上臂内侧肌肉(肱二头肌)收缩、鼓起变硬,外侧肌肉(肱三头肌)舒张,牵动关节活动,使骨骼位置发生变化,弯曲上臂,提起哑铃。
※如图是某人举重抓举的过程,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此时前臂肌肉变硬
B.此时前臂肌肉变软
C.此时上臂内侧的肌肉舒张
D.此时上臂外侧的肌肉收缩
2.心率和脉搏
每当心脏收缩时,血液从心脏快速流出会冲击动脉血管,使得动脉血管产生一次扩张,出现动脉跳动的现象。有的动脉血管靠近体表(如手腕处)的脉搏,可以被感受到,我们可以通过测量脉搏的方式间接测量心率。心率的次数并不是固定不变的,一般安静状态下,成年人的心率大约是75次,小学生的心率可能会稍快一些。心情紧张、激动或受到惊吓时,心率都会大幅增加;当运动结束或心情平静时,心率又会慢慢恢复正常。
※下面是甲、乙丙三名同学的心率测量记录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测量心率记录表
安静时心率 运动后心率 1分钟后心率 2分钟后心率 3分钟后心率 4分钟后心率
甲 75 115 98 76 76 76
乙 86 148 120 94 87 86
丙 92 160 132 116 102 92
A.甲同学心率恢复最快,在运动后2分钟就基本恢复到运动前的水平
B.乙同学的心率恢复速度稍慢,在运动后3分钟才恢复到运动前的水平
C.由表中数据分析可知,丙同学经常参加体育锻炼
D.由表中数据分析可知,甲同学经常参加体育锻炼
3.神经传递的过程
当人体的感觉器官受到环境中的刺激时,神经负责收集感觉器官接收到的信息,并将其通过传入神经传到脑、脊髓,再将脑、脊髓发出的指令通过传出神经传给身体的相应部位,使身体做出不同的反应。
※当我们的手无意中被仙人掌的刺扎到时,会迅速___________,之后才会
___________。
4.运动系统
骨、关节、肌肉共同组成了我们的运动系统,它们相互配合,使身体进行各种运动。骨骼本身不能运动,只能通过骨骼上肌肉的收缩带动骨骼运动,而且骨骼肌只能收缩牵拉骨骼,而不能推开骨骼。因此,与骨骼相连的肌肉是由两种肌肉相互配合运动的。
※手握哑铃做屈臂运动时,手臂上方的肌肉是___________(填“收缩”或“舒张”)并___________(填变硬"或“变软”)的。
5.脑的功能
小脑位于大脑半球后方,脑干位于大脑下方,它们的功能各不相同。大脑控制人体大部分生命活动现象,如运动、语言、视觉、记忆、思维、情绪等;小脑维持躯体平衡;脑干维持个体生命以及心跳、呼吸、消化等一系列重要生理功能。
※“植物人”不能自主活动,没有意识,但有呼吸和心跳。这类病人的( )最有可能没有受到损伤。
A.大脑 B.小脑 C.脑干 D.脊髓
答案及解析:
1. A
解析:使劲举起时,前臂肌肉变硬,上臂内侧肌肉收缩,上臂外侧肌肉舒张。
2. C
解析: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在安静状态下的心率比一般人慢,运动后恢复到正常心率的时间也比一般人要短。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可以增强心肌的力量,使我们的心脏更健康,恢复能力更强。
3.将手缩回 感觉到疼痛
解析:皮肤将这类刺激转化成信号,由传入神经传递给脊髓,脊髓发出缩手指令,由传出神经传递到肌肉,完成缩手动作。而痛觉的产生是需要脊髓将接收到的信号继续向上传递给大脑,大脑对信号分析处理后产生的。大脑处理信号时间相对较长,所以我们手先缩回来,然后才感觉到痛。
4.收缩 变硬
解析:肱二头肌收缩,牵动关节运动提起哑铃;肱三头肌收缩,牵动关节运动,使手臂伸直。所以手握哑铃做屈臂运动时,手臂上方的肌肉即肱二头肌是收缩的。
5. C
解析:脑干负责人体的呼吸和心跳。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