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8张PPT)
第三单元
生命的诗意
——志士之慨与隐士之情
《短歌行》《归园田居》说课
教材分析
教材版本:
在2019年由国家教材委员会审核通过,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普通高中教科书。
语文 必修上
第三单元 生命的诗意
《短歌行》 《归园田居》
目 录
贰
学情分析
陆
教学设计
肆
教学重难点
捌
教学反思
壹
教材分析
叁
教学目标
伍
教法学法
柒
板书设计
第一章节
教材分析
感受古典诗词的魅力,体味古人丰富的情感,深邃的思想。多样的高中语文生活,激发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提升审美情趣和审美品味,增强文化自信。
第7课两首诗作是魏晋时期的代表作品,都表达了诗人的人生思考和人生选择,这两首海在语言风格与表达技巧上有很大的不同,学生应该结合诗人的身世背景,通过体会其不同的韵律、节奏、表达技巧,把握诗中情感,体察诗人的生命追求。
学情分析
高一学生在初中的学习中已经有了一定的诗歌积累,他们对中国古典诗歌有了一定的懂得和阅读才能,对于懂得《短歌行》《归园田居》的思想内容其实不存在太大的难度,所以在讲堂上,经师生的共同探讨、教师的点拨和启发,学生可以通过反复诵读和联想掌控诗歌的思想情感和主旨。
说学情
1.【必备知识】让学生预习自学了解关于诗人曹操、陶渊明的文学常识及作品创作的时代背景,理解诗歌的时代特点,掌握诗歌的相关知识。
2.【关键能力,学科素养】让学生结合诗歌具体内容及创作的时代背景与诗人生平经历,分析诗歌意象,感受诗歌意境,寻找创作手法,体悟诗人情感,欣赏其独特的艺术魅力。
3.【核心价值】让学生结合诗人的身世背景,体察诗人的生命追求,思考诗歌背后的人生思考和人生选择,提高自身的思想修养和文化品味。
依据:以《高考评价体系》中的“一核、四层、四翼”(一核:立德树人、服务选拔、导向教学:四层: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学科素养、核心价值;四翼:基础性、应用性、综合性、创新性)为导向,根据新课标要求,连系本单元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经过集备共同探讨确定。
教学重难点
重点:分析诗歌意象,感受诗歌意境,寻找创作手法。
难点:体察诗人的生命追求,思考诗歌背后的人生思考和人生选择。
依据:
1.语文课程标准所确定的核心素养。2.本课所承担的高考考点
B.能逐步掌握古诗词鉴赏的基本方法,较为准确的概括诗歌内容;能自己鉴赏分析作品形象,准确说出作品的思想情感,感受诗歌的意境之美;能结合自身实际情况,撰写出观点明确的文学短评,认识到古诗词的当代价值,学有所获。
A.能通过知人论世、以意逆志等方法把握诗歌内涵,体察诗人对社会与人生的思考;能自己鉴赏分析作品形象,准确说出作品的思想情感,感受诗歌的意境之美;结合自己的阅读和生活体验,写出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学短评;能够认识到古诗词的当代价值,提高思想修养和文化品味,增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意识,增强文化自信。
分层评价
说
教
法
读书指导法 指导学生通过阅读教科书、参考书以获取知识来进行预习
诵读法 反复诵读,逐步加深对诗意的理解
交流讨论法 掌控重点,抓住关键诗句互动探讨
点拨法 点明用典、借代等诗歌手法,加深句子的解析
多媒体教学法 采用多种形式展现诗歌内容,通过多种感官的结合,让学生感悟诗歌的
说
学
法
自主学习法 搜集资料、自主思考、主动探究、解决问题。
勾画圈点法 勾出文中的重点句,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阅读习惯。
合作探究研讨法 交流讨论,共同研读。
古诗词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蕴含着中华儿女代代相传的文化基因。阅读古诗词作品,可以体味古人丰富的情感、深邃的思想、多样的人生,加深对社会的思考,增强对人生的感悟,激发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短歌行》曹操对“天下归心”的渴望,《归园田居》陶渊明“复得返自然”的淡泊,展示了两种不同的人生状态。通过对本课时的学习,逐步掌握古诗词鉴赏的基本方法认识古诗词的当代价值,增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意识,下面让我们一起品读诗歌,感受生命的诗意。
利用多媒体播放《中国》纪录片片段,情境导入
学习活动一:生命的诗意之相识
了解诗歌的时代背景和作者的创作动机是理解作品的基础。反复诵读文本,结合相关资源,读懂《短歌行》《归园田居》,用表格的形式呈现阅读成果。
通过预习学生基本可以完成、掌握对作者的各角度的基本文学常识。
学习活动二:生命的诗意之相知
再读《短歌行》和《归园田居(其一)》两首诗,根据提示填表,体会诗人的情感。小组合作,完成表格。
小组合作讨论,生生互教,教师指出重点、点播难点
设计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与探究。
学生针对设计的问题和自主学习过程中存在的疑问进行小组合作讨论与探究。
学习活动三:生命的诗意之相会
思考研讨:曹操想“掇明月”,陶渊明重“返自然”,分别展示了两种怎样的人生态度?你更赞赏谁的人生选择,为什么。
要求学生有观点,有论据,有论述
能够迁移现代背景中的时代人物来谈自己的感悟
曹操的人生态度:积极进取、渴望建功立业、求贤若渴
陶渊明的人生态度:不慕名利、追求自由、不与世俗同流合污
通过学生表达对诗人人生态度的感悟,让学生利用诗中的内容体会背后的人生思考和人生选择。
抒发在学生自身对诗人的看法,迁移感悟现代的人生态度。他们的人生态度在我们生活的不同阶段里都可以借鉴使用,指引我们对人生道路的选择。
第二章节
小组评价并总结
学科班长总结评价
·总结本节课主要的学习内容
·评选本节课的最佳小组和最佳个人。
作 业 设 置
以差异化教学为导向,将作业布置分成三个层次:
·基础性作业:背诵课文并能口述课文中的情感
·综合应用性作业:优化设计《送骆奉礼从军》
·创新性作业:创作一首抒发自身情感的《短歌行》
板书设计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