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丰县中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一、单选题(20小题,共40分)
1.西周由同姓子弟所封的“诸侯国”是以武力为后盾,在原来的邦国部族区域强行楔入,如同往原方邦部族里“掺沙子”,这些新建的基地成为地域性的次级“统治中心”。材料表明西周分封制( )
A.冲击贵族血缘政治 B.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C.利于形成层层拱卫 D.具有监临督察的特点
粟 稻 黍 合计
粒数 11059 5687 1542 18288
粒数占比 60.5% 31.1% 8.4% 100%
2.农学上,统计不同作物颗粒重量的术语是“千粒重”。据统计,粟米平均千粒重一般为2克米平均千粒重一般为16-34克。下表所示为1999-2006年二里头遗址中出土的粮食占比。据此可推测二里头遗址( )
A.稻米成为重要的粮食
B.具备早期国家初始形态
C.存在来自南方的赋税 D.出现较完善的社会分工
3.稷下学宫的稷下先生无生活困顿之忧,可以自由讲学、授徒、著书立说,不少人都是游说当权者的能手。《孟子·公孙丑下》记载,孟子曾言:“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这反映出战国时期( )
A.礼乐文化向心力增强 B.国家统一成为社会共识
C.学术与政治紧密联系 D.学派融合趋势日益加强
4.据《新唐书·地理志》记载,安史之乱后全国兴修水利工程80余处,其中南方70余处,仅江南一道即有50处,占全国总数近60%。这表明唐后期( )
A.经济重心南移已经完成 B.南方经济有了较大发展
C.北方人多地少矛盾尖锐 D.政府组织能力日益衰弱
5.“剑舞”是唐代流行的一种舞蹈,基本形式是执剑而舞。其最初起源于军队,后经演变,融合西域服饰、舞蹈风格,在宫廷、民间广泛流传,深受人们喜爱。杜甫诗中曾描述:“……耀如羿射九日落,矫如群帝骖龙翔。来如雷霆收震怒,罢如江海凝清光。……”据此可知,剑舞的流行体现出唐代( )
A.昂扬向上的精神面貌 B.豪华奢靡的宫廷生活
C.民族文化的交流融合 D.文人雅士的艺术追求
6.《太平广记》中记载了大量唐代故事,许多唐朝女子不遵“父母之命”,自己挑选夫婿。如《聂隐娘》中忽值磨镜少年及门,隐娘便说“此人可与我为夫”“父不敢不从,遂嫁之”。此时女性择偶的标准多是相貌、气质、素养,并非仅看功名。这些故事反映出唐代( )
A.社会价值观念开放多元 B.理学渐趋世俗化
C.女性社会地位提高 D.专制集权有所宽松
7.“投壶”是中国古代传统体育活动。宋代投壶技艺多样,娱乐性强,且在文人士大夫阶层广泛流行。司马光说:“夫投壶细事,游戏之类,而圣人取之以为礼……投壶可以治心,可以修身,可以为国,可以观人。”由此可知,宋代“投壶”( )
A.体现了崇文抑武的观念 B.凸显了儒学的价值倾向
C.得益于政府的大力提倡 D.丰富了市民的体育活动
8.宋朝画家郭若虚在《图画见闻志》中表达了对画家要求:画家要了解“四时景候,阴阳向背,笋条老嫩,苞尊先后及翎毛诸禽形态名件”;邓椿在《画继》中讲到宋徽宗赵估认为“月季鲜有能画者,盖四时朝暮,花蕊叶皆不相同。此作春日正中者,无毫发差”。这些认知( )
A.注重社会伦理道德教育 B.受到理学思想的影响
C.致力于维护君主的统治 D.体现了天人合一观念
9.宋仁宗时,被称为“宋初三先生”之一的石介,既作宋太祖、太宗、真宗《三朝圣政录》,又作《唐鉴》。无独有偶,与他同时期的孙甫“著《唐史记》七十五卷,每言唐君臣行事,以推见当时治乱”。这些行为旨在( )
A.强化唐代历史记忆 B.提高文人政治地位
C.消除武将专权隐患 D.保持宋代政权稳固
10.晚清时期,中国人惊奇发现西方物理学揭示的一些原理与《墨子》对杠杆原理、声音传播、小孔成像机械制造方面的记载有相似之处。自秦汉以来几乎被人遗忘的《墨子》重新引起国人的关注与研究。这一情形说明( )
A.墨学复兴促进了传统科技的转型 B.中国古代形成了完整的科学体系
C.国人在传统文化中寻找救国之路 D.中国古代科技以实验研究为基础
11.清代考据学传统特别强调“实事求是”精神,注重具体分析的方法,讲求言必有据,无证不信的态度等,都有与近代科学方法相通之处。据此可知,清代考据学( )
A.继承发展了陆王心学 B.有利于思想解放学术发展
C.催生了中国近代科学 D.动摇了程朱理学统治地位
12.明代松江地区民众夏季原本穿毡袜,万历年间,突然流行一种用尤敦布做的单暑袜,“远方争来购之”。于是商人在郊区开办了百余家单暑袜店,“合郡男妇皆以做袜为生,从店中给筹取值”。这一现象( )
A.加速了自然经济的解体 B.有利于新生产关系发展
C.源于传统手工业的进步 D.改变了民众的衣着时尚
13.洋务运动时期,具有商洽性特色的照会文种在外事交涉过程中使用最为频繁;条约文种数量较1861年之前大幅减少;多呈现合作性质的章程文种数量逐渐高过条约文种,成为这一时期缔约类文种的主导。这反映出晚清政府( )
A.对外交往的艰难抗争 B.抛弃了闭关锁国政策
C.维护与列强平等关系 D.逐渐接受了国际惯例
14.19世纪中叶,中国茶商在宁州茶区用原来制作绿茶的茶叶制出了一批红茶运往广州销售,颇受广州外商赞赏,宝顺洋行买下这批红茶运往英国,销路甚佳。这使原产绿茶的宁州变成了专门生产红茶的茶区,宁红茶的贸易增加。这反映了( )
A.近代民族工业获得快速发展 B.农产品商品化的区域差异
C.中国产品积极适应世界市场 D.自然经济主导地位的丧失
15.1861年,清政府拟在北京设立“通商抚夷全局”,旋即觉得不妥而改称“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此后,“夷”、“夷务”等字眼逐渐变为“洋”、“洋务”等表述。“华夷”、“华洋”的对立也慢慢化作了“中西”、“中外”的并举。这表明,当时( )
A.近代外交意识出现 B.洋务运动影响外交政策
C.半殖民地程度加深 D.中外反动势力走向联合
16.有学者认为:1927—1937年,被称为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黄金十年”。而据档案记载,1936年外资纺织厂的纱锭占中国全部纱锭的46.2%,线锭占67.4%,织布机占56.4%,中国纱厂在资金和产品方面均落后于外资纱厂。对此合理的解释是( )
A.档案数据有误 B.学者结论错误 C.研究角度不同 D.双方皆不可信
17.1912年1月10日,民主革命家吴木兰在上海发起成立“女子同盟会”,其章程明确规定:以“扶助民国,促进共和,发达女权,参预政事”为宗旨。之后,一大批女性进步团体纷纷成立,并上书请愿,要求南京临时政府在宪法中明确规定“男女平等”,给予妇女“完全参政权”。由此可见( )
A.自由民主观念成为主流 B.临时政府获得民众支持
C.辛亥革命推动女性解放 D.女性参政权利得到保障
18.1903年1月《湖北学生界》在东京创刊,它由留日湖北同乡会主办,是辛亥革命时期“最早以省区命名的革命刊物。刊物宗旨是“输入东西之学说,唤起国民之精神”,设论说、学说、政法、教育、军事、经济、实业等多个栏目。该刊物的创办主要得益于( )
A.资产阶级政党的纷纷成立 B.民主革命思想的进一步传播
C.湖北成为列强争夺的中心 D.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初步发展
19.瞿骏在文章中谈到,辛亥革命作为20世纪中国的第一场革命,并非起始于辛亥这一年,有它在清代的种种“前因”;也并非结束于辛亥这一年,有它对其后历史漫长深远的影响。该学者强调( )
A.辛亥革命的爆发具有必然性 B.辛亥革命持续的时间较长
C.长时段多维度认识辛亥革命 D.辛亥革命对后世影响深远
20.下图是1910年的讽刺漫画《辫子之新作用》。作为史料,它可以用于研究( )
A.新政效果的显现 B.革命形势的酝酿
C.社会风俗的变迁 D.中体西用的影响
二、材料分析题(48分)
21.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6分)
材料一《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二 “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天得之而为天,地得之而为地,而凡生于天地之间者,又各得之以为性,其张之为三纲,其纪之为五常,盖皆此理之流行,无所适而不在。”“物物皆有其理,如火之所以热,水之所以寒,至于君臣、父子间皆是理。” ——摘编自《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等
材料三《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是康有为1891-1895年在广州万木草堂讲学期间完成的著作。《新学伪经考》认为东汉以来独尊为儒学正宗的古文经,不过是刘歆为王莽篡汉而伪造的“新学”,湮没了孔子学说的“微言大义”。《孔子改制考》尊奉孔子为托古改制的改革家。
——摘自《中外历史纲要》(上)
(1)根据材料一,指出董仲舒“尊崇儒术”的理由。(4分)
(2)列举两位材料二思想的主要代表人物。相较于材料一,这一思想对儒家思想发展的最大贡献是什么 分析其在当时受到官方尊崇的原因。(6分)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康有为两部著作的实质和影响。(6分)
22.主题探究是历史学习的一个重要方法。小明在历史学习中了解到“中国古代经济重心至宋元时期完成南移”是史学界普遍认同的结论,为探究该主题,小明首先找到了以下材料。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6分)
材料一 关中之地,于天下之三分之一,而人众不过什三。然量其富,什居其六。 ……楚越之地,地广人稀。 ——(西汉)司马迁《史记·货殖列传》
材料二 西汉至北宋南方人口的变迁:
朝代 南方 北方
人口(户) 占全国户口数比例(%) 人口(户) 占全国户口数比例(%)
西汉 2470685 19.8 9985785 80.2
唐朝 3920415 43.2 5148529 56.8
北宋 11224760 62.9 6624296 37.1
材料三 本朝文物之盛,自国初至昭陵(宋仁宗)时,并从江南来,庆历间人才彬彬,号称众多 …… 皆出于大江之南。 ——宋人笔记《曲洧旧闻》
材料四 天下岁入粮数,南方6890307石,北方5224393石。江浙行省、江西行省占全国比重尤高,各约占37%和10%。 ——整理自(明)宋濂等《元史·食货志》
(1)谈谈材料一对于该主题研究的意义。(4分)
(2)相较于材料一,材料二至四提供了哪些探究该主题的新视角 并简要说明它们为什么可以做为该主题研究的史料。(8分)
(3)你认为该主题研究应遵循哪些基本原则 (4分)
2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
材料:罗马道路是罗马统治的一张晴雨表。罗马道路建设是紧随罗马军事扩张而延伸的,军队走到哪里,道路建设就到哪里。正如某些学者所指出的那样:罗马起源于意大利半岛上的拉丁姆平原;人口从早期的意大利奥特人到伊特拉斯坎人,进而把地中海四周的居民都变为罗马公民,越是统治成熟的地方,道路就越宽广和优良,道路就越密集。罗马最主要的优良大道集中在意大利本土。
——摘编自冯定雄《罗马道路与帝国统治》
(1)根据材料,概括罗马道路建设的特点。(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罗马道路是罗马统治的一张晴雨表”的理解。(8分)
三、论述题(12分)
24.女性形象的塑造与时代发展变化息息相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唐三彩骑马女俑洛阳博物馆 南宋刘松年《宫女图》京国立博物馆 1862年裹小脚女性(摄影:英国汤姆森)
1936年广告画(电影明星陈云裳) 第三版壹元人民币女拖拉机手 80年代画报《学习女排,振兴中华》
上述文物、图片反映不同时期代表性女性形象,从中任选两个形象予以解读。(要求:解读应该包括女性形象说明和成因分析)
参考答案:
1.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根据题干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西周时期的中国。根据材料可知,西周分封的诸侯国在原来邦国部族区域强行楔入,新建的基地成为地域性的次级“统治中心”,形成了自上而下的“以藩屏周”的格局,C项正确;西周实行的贵族政治,排除A项;西周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排除B项;封国是统治中心非监察机构,排除D项。故选C项。
2.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中国夏朝时期。由表格可知,二里头遗址出土的农作物颗粒中,粟粒数最多,稻次之,黍最少。如果以“千粒重”将其转化为重量的话,稻最重,粟次之,黍最轻。稻米原产自我国南方地区,二里头遗址位于中原地区,由此可知原始社会时期南北方存在交流,南方的稻传播到中原地区,中原地区逐渐种植稻,结合遗址出土的稻重量最大,可推测稻米成为二里头遗址的重要粮食,A项正确;判断是否具备早期国家初始形态的要素包含阶级分化、私有制、宫殿、礼器、大型工程等,材料仅提及稻、粟等农作物的粒数与重量,排除B项;二里头遗址被认为是夏文化的遗存,夏朝尚未对南方建立有效的统治,排除C项;材料仅提及农作物颗粒数量和重量,无法体现社会分工,排除D项。故选A项。
3.C
【详解】本题为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设问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范围为战国时期(中国)。稷下学宫的学者多能游说君主,而且孟子自认为自己可以平治天下,这说明当时的学者著书立说与当时的政治需要有密切联系,C项正确;战国时期,礼崩乐坏,礼乐文化的影响力在下降,排除A项;通过材料信息无法说明当时稷下学宫的学者都主张国家统一,排除B项;材料没有提到各学派的主张,无法证明各学派之间的思想是否有融合趋势,排除D项。故选C项。
4.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后期(中国)。根据材料“安史之乱后全国兴修水利工程80余处,其中南方70余处,似江南一道即有50处,占全国总数近60%”可知,唐朝安史之乱后,南方兴修水利工程的数量远远超过北方,这说明南方经济有了较大发展,B项正确;经济重心南移完成是在南宋时期,题干涉及时间是唐朝,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北方人多地少矛盾尖锐,排除C项;材料反映了唐朝后期南方经济有了较大发展,材料不能反映政府组织能力日益衰弱,排除D项。故选B项。
5.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时空是:唐朝中国。根据材料可知,剑舞的艺术形式体现出阳刚之气,剑舞的流行反映出唐代昂扬向上的精神面貌,A项正确;剑舞不仅在宫廷流行,其艺术特征也无法体现宫廷生活的豪华奢靡,排除B项;民族文化的交融是剑舞本身的艺术特征,材料突出反映的是剑舞作为一个艺术形式在唐代深受欢迎,具有广泛的社会基础,C项与主旨不符,排除C项;剑舞在宫廷、民间广泛流传,并非是文人雅士的专属,排除D项。故选A项。
6.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代(中国)。据本题材料“唐朝女子不遵‘父母之命’,自己挑选夫婿”“女性择偶的标准多是相貌、气质、素养,并非仅看功名。”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代女子的择偶标准不以功名作为唯一标准,而是多方考量,说明唐代社会风气相对开放,社会价值观念开放多元,A项正确;理学于北宋时期兴起,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B项;《太平广记》记载的唐代女性故事,多是一些个性鲜明、性别意识强烈、人格觉醒的女性,但这不等于唐代社会存在着大量此类女性,也不能反映出女性整体上的社会地位问题,排除C项;这些故事被记录下来,反映出即使是古代专制集权社会,也对这类女性在价值观上抱有一定程度的认可,排除D项。故选A项。
7.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本题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根据本题题干时间信息可知时空是宋代中国。根据材料信息,投壶作为一项体育活动,“圣人取之以为礼……投壶可以治心,可以修身”,起到强化礼教、治心、修身的作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凸显了儒学的价值倾向,B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投壶与崇文抑武之间的关系,排除A项;从材料无法看出政府对投壶这一体育活动的态度,排除C项;材料主旨是说明投壶活动在士大夫阶层广泛流行及其原因,虽然市民也能参与到这一体育活动中,但丰富了市民体育活动这一说法偏离了材料主旨,排除D项。故选B项。
8.B
【详解】本题为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设问可知,这是本质题、目的题。时空范围为宋代(中国)。郭若虚认为画家要了解四时气候、万物规律,而宋徽宗赵估认为“月季鲜有能画者,盖四时朝暮,花蕊叶皆不相同。此作春日正中者,无毫发差”。这些绘画理论都反映了当时画家主张细致观察万物,与理学家的格物致知有一定的关联,说明当时的绘画受到了理学思想的影响,B项正确;绘画的社会伦理道德教育在材料中的绘画理论并未提及,排除A项;通过材料中的绘画理论,无法证明这些绘画认知是为了维护君主专制统治服务,排除C项;材料中提到了自然四时,但是这并不等同于天人合一,排除D项。故选B项。
9.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选题,据题干可知是目的题,据材料时间信息得出准确时空是北宋时期的中国。石介作《三朝圣政录》是要给当朝一些经验,孙甫作《唐史记》每言唐君臣行事,推见当时治乱,是要吸取当时经验教训,而这些行为都是为保持宋政权稳定,D项正确;述唐史也是以史为鉴。并不是强化唐代历史记忆,排除A项;材料主旨是如何保持政权稳定,和文人政治地位无关,排除B项;宋初加强中央集权,武人专权隐患基本消除,排除C项。故选D项。
10.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晚清时期(中国)。据本题材料“西方物理学揭示的一些原理与《墨子》对杠杆原理、声音传播、小孔成像、机械制造方面的记载有相似之处。”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方科技与中国传统科技有相似之处,“自秦仅以来几乎被人遗忘的《墨子》重新引起国人的关注与研究”说明国人在传统文化中寻找救国之路,C项正确;材料中没有史料可以佐证墨学复兴促进了传统科技的转型,排除A项;中国古代没有形成完整的科学体系,排除B项;中国古代科技重经验,轻实验,排除D项。故选C项。
11.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推断题。根据题干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清朝时期的中国。根据材料和所学可知,清代考据学所具有的实事求是的治学精神、怀疑否定的批判精神、敢于超越前人的创造精神,有利于思想解放学术发展,B项正确;考据学和心学无关,排除A项;考据学与近代科学是两个概念,排除C项;考据学并未动摇理学的统治地位,排除D项。故选B项。
12.B
【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影响题、原因题。根据题干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明朝时期的中国。根据材料可知,从本质上看,这些为商人生产暑袜的手工业者已经成为暑袜店商人的场外雇佣工人,而暑袜店的商人实质上已经成为了控制家庭手工业者的包买主式的工业资本家了,所以这种商业形式有利于新的生产关系的发展,B项正确;自然经济开始解体是在鸦片战争后,排除A项;材料的现象源于市场的需求,排除C项;材料的现象是民众衣着时尚改变的结果,排除D项。故选B项。
13.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洋务运动时期(中国)。材料反映了洋务运动时期,清政府在外交中越来越多地采用合作性质的章程文种,减少了条约文种的使用,据所学可知,这种合作性质的章程文种是当时西方国家普遍采用的,因此D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晚清政府逐渐接受了国际惯例,而不是对外交往的艰难抗争,排除A项;鸦片战争后,闭关锁国政策已经被打破,排除B项;据所学可知,鸦片战争以来,受制于国力,中国无法与列强维持平等关系,C项表述不符史实,排除C项。故选D项。
14.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世纪中期(中国、英国)。材料反映了原本生产绿茶的宁州,因生产的红茶深受英国欢迎而成为红茶生产茶区,此举表明宁州在适应世界市场调整茶叶生产,C项正确;材料涉及时期是19世纪中期,据所学中国民族工业诞生于19世纪六、七十年代,时间不符,排除A项;材料信息不涉及农产品商品化的区域差异,无法得出相关结论,排除B项;D项说法错误,近代中国,自然经济一直处于主导地位,排除D项。故选C项。
15.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根据题干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晚清时期的中国。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总理衙门的设置,标志着中国从传统理藩外交向近代外交的转变,因此根据材料关键信息“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洋”、“洋务”“中西”、“中外”可知,当时已经出现近代外交意识,A项正确;材料未涉及洋务运动对外交政策的影响,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近代外交的发展,与社会性质变化无关,排除C项;D项是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影响,排除。故选A项。
16.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正向题。根据题干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中国。根据材料可知,关于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有的学者认为是发展的“黄金十年”,有的学者认为落后于外资纱厂,这主要是因为研究的角度不同导致的,一个是从近代中国经济整体发展的角度出发,一个是从当时的具体数据对比出发,C项正确;材料中的现象主要是研究角度的不同导致的,非档案数据错误、学者结论错误及双方皆不可信,排除ABD项。故选C项。
17.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根据材料“章程明确规定:以‘扶助民国,促进共和,发达女权’参预政事’为宗旨……要求南京临时政府在宪法中明确规定‘男女平等’,给予妇女‘完全参政权’”可知,辛亥革命促进了女性思想解放,她们又通过实际行动推动自身的解放,即辛亥革命推动女性解放,C项正确;材料旨在强调辛亥革命后女性要求争取参政权,体现的是对公平参政权利的追求,无法反映当时社会主流思想的情况,排除A项;“临时政府获得民众支持”是对材料信息的错误解读,排除B项;根据材料可知,女性进步团体只是请愿“给予妇女‘完全参政权’”,请愿结果未体现,无法得出“女性参政权利得到保障”的结论,排除D项。故选C项。
18.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03年(中国)。根据材料可知,1903年留日湖北同乡会在东京创办的《湖北学生界》,以“输入东西之学说,唤起国民之精神”为宗旨,设论说、学说、政法等栏目,这与留日学生受民主革命思想的熏陶密切相关,有利于民主革命思想的进一步传播,B项正确;成立于1905年的同盟会是近代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政党,题目所给的时间是1903年,排除A项;C项不是该刊物创办的主要原因,排除C项;该刊物创办于东京,与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关系不大,排除D项。故选B项。
19.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本题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根据本题题干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根据材料“辛亥革命作为20世纪中国的第一场革命,并非起始于辛亥这一年,有它在清代的种种‘前因’;也并非结束于辛亥这一年,有它对其后历史漫长深远的影响”等信息,可知该学者主张要把辛亥革命放在更长时段、多维度去认识,C项正确;AD项只反映了材料部分信息,不能全面反映材料,排除AD项;材料强调应该从原因、过程、影响等更长时段、多维度去认识辛亥革命,并非强调“辛亥革命持续时间较长”,排除B项。故选C项。
20.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正向题。时空是:1910年中国。漫画中一个清朝官员坐在铁路上,辫子绑住了铁轨,漫画中写着“这辫子若盘在铁路上也可以把持路政”,讽刺清朝政府控制路政。结合所学可知,清末朝廷控制路政,激化了社会矛盾,为反清革命的发展创造了条件,B项正确;材料漫画主旨是讽刺清朝廷把持路政,而非肯定清末新政的成果,排除A项;材料与剪辫无关,看不出社会风俗的变迁,排除C项;漫画内容讲的不是探求救国道路,与洋务运动和中体西用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
21.(1)理由:思想统一是自古以来的传统;思想混乱不利于统治。)
(2)代表人物:程颢、程颐、张载、周敦颐、朱熹等。最大贡献:理学吸收了佛、道思想,完成对宇宙、自然的思考,弥补了孔孟儒学的不足和缺陷,使儒学进一步哲理化、思辨化、伦理化。原因:程朱理学吸收佛、道,将天理、仁政、人伦、人欲内在统一起来,使儒学走向政治哲学化,为封建等级特权的统治提供了更为精细的理论指导,适应了加强思想专制的需要,深得统治者的欢心。
(3)实质:借助传统儒家思想,宣传自己的变法主张。影响:动摇了“恪守祖训”的观念;有助于减少变法的阻力,起到了思想解放的作用;激起了新一轮向西方寻求救国真理的热潮。
【详解】(1)本题是原因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西汉时期。由材料“《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可得出思想统一是自古以来的传统;由材料“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可得出思想混乱不利于统治。
(2)本题是对比、原因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南宋时期。第一问代表人物,由材料“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天得之而为天,地得之而为地,而凡生于天地之间者,又各得之以为性,其张之为三纲,其纪之为五常,盖皆此理之流行,无所适而不在。”及所学可知,题干描述的是程朱理学的思想主张,结合所学可知,理学的代表性人物包括程颢、程颐、张载、周敦颐、朱熹等。第二问最大贡献,由材料“物物皆有其理,如火之所以热,水之所以寒,至于君臣、父子间皆是理。”及所学可得出理学吸收了佛、道思想,完成对宇宙、自然的思考,弥补了孔孟儒学的不足和缺陷,使儒学进一步哲理化、思辨化、伦理化。第三问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程朱理学吸收佛、道,将天理、仁政、人伦、人欲内在统一起来,使儒学走向政治哲学化,为封建等级特权的统治提供了更为精细的理论指导,适应了加强思想专制的需要,深得统治者的欢心。
(3)本题是特点、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19世纪末的中国。第一问实质,由材料“《新学伪经考》认为东汉以来独尊为儒学正宗的古文经,不过是刘歆为王莽篡汉而伪造的‘新学’,湮没了孔子学说的‘微言大义’。《孔子改制考》尊奉孔子为托古改制的改革家。”及所学可知,康有为两部著作的实质是借助传统儒家思想,宣传自己的变法主张。第二问影响,由材料及所学可知,康有为的思想主张动摇了“恪守祖训”的观念;有助于减少变法的阻力,起到了思想解放的作用;激起了新一轮向西方寻求救国真理的热潮。
22.(1)该史料从经济总量的角度说明了西汉时期的经济重心尚在北方关中地区,这就为后期的经济重心南移提供了必要的历史比较对象。
(2)新视角:人口、人才、赋税等角度。说明:随着人口的大量南迁,才会带来中国经济重心的南移;而经济重心的南移,必然导致南方赋税的增加,及文化南移带来的人才增加。(或者:人口、人才、赋税的增加是经济发展的重要表现,所以它们可以做为该主题研究的史料。)
(3)全面的观点;多角度论证;文化是一个时代的反映。
23.(1)主要服务于军事征服;延伸至罗马帝国全境;具有地区差异性;以罗马(意大利)为中心。(8分
(2)罗马是西方奴隶制国家的典型代表,奴隶制经济、政治的发展严重依赖对外扩张;罗马道路建设是罗马对外扩张的重要手段;良好的道路建设是罗马对被征服地区的统治,促进了域内的民族交融和经贸往来;但随着罗马对外扩张到极限,奴隶制走向衰落,道路建设也就趋于停滞。(8分)
24.示例一:唐代女性形象:体态丰腴、衣着开放,色彩艳丽、性格豪放。唐代国家统一,政局相对稳定,封建经济持续发展,农业、手工业、商业繁荣,国力强盛。该女俑体态丰腴,衣着色彩艳丽正是唐代经济发展、物质生活富足的体现,也反映了盛唐时期以丰腴为美的社会时尚。唐代实行较为开明的民族政策和对外政策,审美上吸收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元素,尤其受到西域文化影响.该女俑身着窄袖紧身翻领长袍,骑马出行,反映出当时开放包容的社会氛围,胡风盛行。
示例二:从1981年到1986年,中国女排创下世界排球史上第一个“五连冠”,在中国全社会掀起“学习女排、振兴中华”的热潮。当时,中国处于改革开放初期,刚刚将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百废待兴又充满希望。面对与世界的差距,部分国人感到有些失落和彷徨,这个时候,女排作为团体项目,让国人看到了团队精神和凝聚力,也让他们带着这种凝聚力团结在一起。
【详解】本题是论述题之历史事物阐释题,时空是古代、近代和现代中国。首先,分析材料内容,材料给出了唐代三彩骑马女俑、南宋《宫女图》、1862年裹小脚女性、1936年广告画、女拖拉机手、《学习女排,振兴中华》等不同时期代表性女性形象的图片,结合史实,任选两个形象予以解读。注意要选择自己熟悉且容易说明的,解读要包括女性形象说明和成因分析。以第一幅图片作例子,这个女性形象是体态丰腴、衣着开放,色彩艳丽、性格豪放,结合唐代经济发展、、盛唐时期以丰腴为美的社会时尚、开放包容的社会氛国,胡风盛行、开明的民族政策和对外政策、审美上吸收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元素,尤其受到西域文化影响等史实,对图片进行解读。要注意史论结合,论从史出,表达清晰,表述成文,紧扣主题。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