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8张PPT)
《短歌行》
魏·曹操
说教材
说学生
说课环节 说教法
说教学过程
说板书设计
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感受古典诗词的魅力,体味古人丰富的情感,深邃的思想。多样的高中语文生活,激发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提升审美情趣和审美品味,增强文化自信。
《短歌行》是魏时曹操以乐府旧题创作的一首四言诗。诗中,作者面对“忧”情时所展现的积极进取的精神面貌一扫腐朽诗风,体现了魏晋时期一批人的创作风格,学习它对中学生思想道德及人生价值取向有着正面的教育意义。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能够流畅的朗读并完成背诵。
(2)理解作者在诗歌中流露出的情感。
(3)学习并掌握诗歌表现手法的鉴赏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情境创设,反复诵读、质疑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感受文本,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方法归纳等学习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并学习曹操为实现人生价值而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
设计理由:
“阅读鉴赏”是统编版高中语文教材的主体。新课标要求学生能在鉴赏活动中,不断充实精神生活、完善自我人格,提升人生境界;并能用普通话流畅地朗读,恰当地表达出文本的思想感情和自己的阅读感受,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这一课的教学仍以培养学生阅读鉴赏能力为主,重点放在指导学生怎样进行阅读鉴赏上。由此制定本课的教学目标。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体会诗人曲折表达自己渴望招纳贤才以建功立业的心情。
教学难点:
1.通过分析诗中意象把握诗歌所要表达的情感。
2.运用典故及比兴手法表达感情的技巧。
二、说学生
我所上课的班级为普通班,学生对诗歌基本还停留在阅读背诵的层面上,普遍存在鉴赏能力不足的现象,尤其是阅读面狭窄、生活阅历浅等问题突出,因此本节课的教学应立足基础,引导学生熟悉并掌握诗歌鉴赏的方法,使其明白要做什么、怎么做。
三、说教法学法
根据教材内容及学习者特征,鼓励学生自主学习,调动学生能动性,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语文素养,获得学会学习的能力与方法,本节课主要采用以下策略:
1、诵读法:学生结合情境,通过诵读,深刻理解诗歌的情感和内涵。
2、质疑释疑法:引导学生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培养个性化阅读能力。
3、小组合作与对话交流法:通过学生与文本对话——学生与学生对话——学生与教师对话的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合作与探究能力。
四、说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学生方面:1、回顾学过的曹操的诗歌作品:《观沧海》《龟虽寿》等。2、学生分设学习小组收集有关曹操的资料,加以整理,制成PPT,与同学共享,了解作者,以做到知人论世。
教师方面:1、补充“建安风骨”,提供时代背景。
2、剪辑《三国演义》中曹操“横槊赋诗”的视频,剪辑音乐《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及配乐朗诵视频。3、自制ppt课件
设计理由:为课堂教学的展开扫除障碍,让学生在做好积累的同时,通过对作家作品风格的回顾及对背景的了解,更易于认知新文本。
(二)课堂环节
1、导入
截取《三国演义》中曹操“横槊赋诗”的视频片段,并在《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的音乐中进入新课。在历史的大浪淘沙中,有多少英雄能够经得起历史的千淘万漉而流芳百世呢?曹操应该是三国时代留下了浓重一笔的人物。今天,我们又要走近他,再一次感悟他那满腔的壮志和广阔的襟怀,让我们共同来学习曹操的《短歌行》。
设计理由:在经典影视与音乐的情境中导入,易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展示学习目标及教学重难点。
设计理由:使学生在学的过程中目标清晰,让学习更有针对性,更有效率。
3、整体感知诗歌。
(1)学生自由诵读,正音。
(2)小组内对比朗读,相互评价,推荐一名朗读较好的同学。
(3)小组间对比朗读,相互评价,说明缘由。
(4)播放配乐朗诵视频,让学生对比,说说感受。
设计理由:诵读是语文学科教学中尤为重要的教学环节,更可以说是一个鉴赏诗歌的方法。“意读——情读——美读”,每一个环节的推进都是对诗歌鉴赏的一次深入挖掘。让学生自主朗读,通过对比,进一步感知诗歌的情感。
4、布置问题,小组合作探究。
探究一:诗人在这首诗中流露出怎样的情绪?你从哪里看出来的?为什么会有这种情绪呢?
探究二:诗人是通过什么来传达出自己的情感的?借助了哪些事物?
探究三:诗人在表达情感的过程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试做分析。
设计理由:
第一个问题意在考察学生在完成阅读之后,对诗歌情感的初步感知能力,使学生学会找诗眼,并根据诗眼深入阅读,通晓全篇。第二个问题意在引导学生学会分析意象,找出景物与情感的联系。第三个问题意在引导学生学会分析诗歌中的表现手法,尤其是用典、比喻等手法的运用,使学生对诗歌表现手法有初步了解,并掌握基本的分析能力。三个问题环环相扣,由表及里,主要是让学生了解诗歌鉴赏的基本内容与方法,使其积累基本的阅读鉴赏能力。另外,将学习的主动权真正交给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通过组内个人研读、生生对话,使每一个学生都真正的参与到学习中来,激发其学习的主动性,让每一个学生有所收获。
5、小组成果展示。
小组确立发言人,根据小组研讨的结果,在课堂上展示自己的观点。小组间质疑,补充,完善,总结方法。
设计理由:展示环节可以激发学生的成就感,既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也进一步激发其学习的兴趣,且相互交流的过程中可以碰撞出新观点、生成新问题,使课堂学习更加深入,更有利于方法总结,使课堂效果更好。
6、布置作业
学生课后以“曹操是‘奸雄’还是‘英雄’”为话题,进行资料搜集,请以《我眼中的曹操》为题写一段话。
设计理由:由课内向课外拓展迁移,把学习与研究结合起来,充分挖掘了学科资源,把学科内部开放性的作业转化成有主题的探究实践活动。通过课外的阅读整理,进一步了解作者及及作者生存时代写作风格,由此进一步增强课内的理解,同时增加学生的积累,锻炼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
7、课堂总结
皇图霸业谈笑中,不负人生一场醉!《短歌行》让我们从另一个侧面看到曹操作为一代政治家的英雄本色:他有爱才、礼贤的坦荡胸襟;他有统一天下的宏大志愿;他有锐意创新的进取精神。尽管他也有“忧”,有“很深的忧”,但是他的“忧”站在国家的高度、英雄的角度之上。“人生不满百,常怀千岁忧”,站在历史的关口,每个人都会产生危机感和忧患意识,为自己的前途感到彷徨和苦闷。但我们不能因此沉溺其中,更要因忧愁而迸发出巨大的生命能量,在朗朗长空留下我们光辉灿烂的痕迹!
设计理由:通过这样一段总结,希望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既要有理想抱负,又要积极乐观的面对生活,让人生更有价值。
五、板书设计
短 歌 行
曹操
思想情感 艺术手法
忧 解忧 典雅耐读、富于文采
增加内涵容量
人生苦短——>只争朝夕 咏史以言志或抒情
贤才难得——>招纳贤才 比兴 形象生动
功业未就——>天下归心 引人联想 形象突出
特点鲜明 具体生动
表达格式:手法+内容+作用或效果
运用了 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 ,表达(抒发、体现)了
诗人 的思想感情(心意、情怀、理想、高尚品德等)。
设计理由:板书设计力求一目了然,意在突出分析的过程及方法的归纳。
用典
借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