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高考古代诗歌鉴赏知识汇总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4届高考古代诗歌鉴赏知识汇总学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62.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11-19 22:54:1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高考古代诗歌鉴赏知识汇总
命题规律与备考策略
【一】考查内容
对古代诗歌思想内容、作者情感的把握和评价
对古代诗歌的语言风格、艺术手法和艺术形象进行鉴赏
对不同诗歌内容、风格的比较鉴赏
【二】命题规律
考查题型相对固定,基本是2道选择题,1道简答题。
选材范围主要集中在唐诗宋词上,阅读障碍相对较少。
简答题涉及面广,诗歌比较、诗风评论、诗歌结构、诗歌语言等方面皆有考查。
【三】备考策略
重视诗歌常识的积累,如诗歌题材类型、诗歌语言风格、诗人生平背景等。
重视课堂知识的迁移,能够把课堂中的文言知识点、诗歌风格、诗人生平常识等迁移到高考的试题解读中。
简答题要注意训练审题答题的规范性;明确出题者的出题意图,拟写答案时要和文本一一呼应,同时要注重逻辑关系的合理性。
诗歌鉴赏知识汇总
【一】形象:人物、景物、事物
人物形象:
英雄:
既可以描写客观的人物形象,又可以塑造抒情主人公的形象。
美人(少女):
除了指代相思恋人外,美人的形象一般被解释为比喻,或是比喻君王,或是自喻。(如屈原的《离骚》)
羁人、游子:
主要是写羁旅在外的乡思之情。(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宫女:
主要是写宫女百无聊赖的生活和精神状态。(元稹《行宫》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
思妇(弃妇):
主要描写思念丈夫的少妇形象,这类诗歌中思妇思念的对象一是为博取功名而远游(王昌龄《闺怨》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一是为征战而远征等。(高适《 燕歌行》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
隐士(老翁):
多描绘隐居田园的人物形象,体现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征人(战士):
这类形象多在边塞诗中出现,有写得慷慨激昂(王昌龄,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也有写得怨恨不平,反战思归。(王之涣,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悲士(文人):
多是写功业难成,报国无门的感慨。(辛弃疾,廉颇老矣 ,尚能饭否?)
人是世上最复杂的动物,千人千面,因此诗歌中的人物形象类型也是丰富多彩。而高考大致会以以下3种设题方式来进行考查:
(1)这首诗塑造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概括人物形象
(2)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诗中的人物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结合内容分析人物形象
(3)本诗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刻画了怎样的人物形象?——突出手法分析人物形象
(面对纷繁复杂的人物形象,错综变幻的考查方式,我们到底如何鉴赏诗歌中的人物形象呢?先来看一个高考真题)
(真题回顾)
送子由使契丹
苏轼
云海相望寄此身,那因远适更沾巾。
不辞驿骑凌风雪,要使天骄识凤麟。
沙漠回看清禁①月,湖山应梦武林②春。
单于若问君家世,莫道中朝第一人③。
【注】①清禁:皇宫。苏辙时任翰林学士,常出入宫禁。②武林:杭州的别称。苏轼时知杭州。③唐代李揆被皇帝誉为“门地、人物、文学皆当世第一”。后来入吐蕃会盟,酋长问他:“闻唐有第一人李揆,公是否?”李揆怕被扣留,骗他说:“彼李揆,安肯来邪?”
本诗首联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性格?请加以分析。
参考答案:
1、表达了诗人旷达的性格。
2、苏轼兄弟情谊深重,但诗人远在杭州,与在京城的苏辙已是天各一方。这次虽是远别,诗人表示也不会作儿女之态,悲伤落泪。
解析:
首先,我们都知道苏轼是一个乐观豁达的人——知人论世
其次,我们看题目和注释可知这是一首送别诗,大概率会传递一种悲伤不舍的感情——看标题、读注释
最后,我们再看首联“那因远适更沾巾”可看出诗人的旷达——析内容。
方法归纳
分析概括人物形象特点,要从四个关键处阅读、思考:
借助诗作,了解人物的基本情况。
借助诗题、正文、注释等信息,大致了解他是何人、有何事,为“解人”做铺垫。
抓住关键词语,分析人物特征。
即紧紧抓住诗中关于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情、装束等描写语言,关注反映心情的词语,借助环境描写(包括时间、地点、天气、周围景物等),揣摩人物形象特点。
结合技巧,归结人物形象。
即由诗歌人物多侧面、多素描、多背影的特点,借助铺垫、烘托、反衬等手法,归结人物形象。
联系诗人处境,辅助理解人物。
诗人在异地他乡、羁旅途中、贬谪路上,也许有着一些牢骚和不满,在其他处境中诗人的内心也许充满正能量。选入高考的作品,大都体现了古代诗人的正面形象。联系时,一定要将此处境兼顾到理解人物形象中去。
另外,要关注分析概括两类人物形象的“大同小异”。
“大同”指的是上面四种方法。“小异”指的是分析概括诗中人物形象(客观人物形象),更多要借助其自身的描写;而分析概括诗人自我形象(作者),还要借助诗人的生平经历、写作背景及缘由等外部因素。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
竹轩诗兴 张镃
柴门风卷却吹开,狭径初成竹旋栽。
梢影细从茶碗入,叶声轻逐篆烟来。
暑天倦卧星穿透,冬昼闲吟雪压摧。
预想此时应更好,莫移墙下一株梅。
【注】篆:盘香。因盘香曲绕如篆文,故称。
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诗人的形象。
参考答案:1.塑造了闲适、洒脱、高雅的诗人形象。(概括)
2.通过对“竹轩”“柴门”“狭径”等简朴清幽的生活环境的描写,表现了诗人日常生活的闲适自得;“倦卧”“闲吟”等动作描写反映了诗人洒脱的生活态度;“竹”“雪”“梅”等意象表现出诗人高雅的人生志趣。(分析)
3.表达了诗人对闲适生活的热爱,对高雅志趣的追求。
答题步骤
1、用两三个词概括形象特点(性格+身份);
2、分析形象具有这些特点的依据(内容+手法);
3、总结指出形象的意义(或作者的感情)。
(对应练习)
(一)、阅读下面诗歌,回答问题
别州民①
白居易
耆老遮归路,壶浆满别筵。
甘棠一无树②,那得泪潸然。
税重多贫户,农饥足旱田。
唯留一湖水③,与汝救凶年。
【注】①长庆四年(824)五月,作者杭州刺史任满。临行,州民送行,作此诗惜别。②周初召伯关怀人民,常在一棵甘棠树下审理争讼案件。后来人民对这棵甘棠树加以保护,并作诗歌颂,这就是《诗经 召南 甘棠》。③杭州春雨多,秋雨少,常闹旱灾。长庆四年春天,白居易发动州民,修筑西湖周围的堤岸。
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诗人的形象。
参考答案:
1.塑造了闲适、洒脱、高雅的诗人形象。(概括)
2.通过对“竹轩”“柴门”“狭径”等简朴清幽的生活环境的描写,表现了诗人日常生活的闲适自得;“倦卧”“闲吟”等动作描写反映了诗人洒脱的生活态度;“竹”“雪”“梅”等意象表现出诗人高雅的人生志趣。(分析)
3.表达了诗人对闲适生活的热爱,对高雅志趣的追求。
(通过答案解析我们可以看到规范的答题不仅需要按点作答,还必须做到“3步走”。)
(二)、阅读下面诗歌,回答问题
竹轩诗兴
张镃
柴门风卷却吹开,狭径初成竹旋栽。
梢影细从茶碗入,叶声轻逐篆烟来。
暑天倦卧星穿透,冬昼闲吟雪压摧。
预想此时应更好,莫移墙下一株梅。
【注】篆:盘香。因盘香曲绕如篆文,故称。
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诗人的形象。
参考答案:
1.塑造了闲适、洒脱、高雅的诗人形象。(概括)
2.通过对“竹轩”“柴门”“狭径”等简朴清幽的生活环境的描写,表现了诗人日常生活的闲适自得;“倦卧”“闲吟”等动作描写反映了诗人洒脱的生活态度;“竹”“雪”“梅”等意象表现出诗人高雅的人生志趣。(分析)
3.表达了诗人对闲适生活的热爱,对高雅志趣的追求。
(三)、阅读下面诗歌,回答问题
六月二十日夜渡海①
苏轼
参横斗转欲三更,苦雨终风也解晴。
云散月明谁点缀?天容海色本澄清。
空余鲁叟乘桴②意,粗识轩辕奏乐声③。
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
注:①本诗是苏轼被贬儋州,后遇赦自海南岛返回途中所作。②鲁叟:指孔子。乘桴:乘木筏子。《论语·公冶长》:“道不行,乘桴浮于海。”③轩辕,即黄帝。《庄子·天运》中说,黄帝在洞庭湖边演奏《咸池》乐曲,这是与天地造化合一的音乐。
本诗塑造了怎样的诗人形象?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
参考示例:
①热爱生活,坚强勇敢,面对厄运和挫折,不消极不屈服,充满信心和希望。
②品性清明高洁,受尽磨难,依旧保持。
③乐观豁达,超然豪迈,把九死一生的贬谪经历当做一次奇妙的远游。
解析:首联“参横斗转欲三更,苦雨终风也解晴”,一是表明“欲三更”,黑夜已过去了一大半;二是表明天空是晴朗的,剩下的一小半夜路也不难走。因此,这句诗调子明朗,可见当时诗人的心境。而在此之前,还是“苦雨终风”,一片漆黑。连绵不断的雨叫“苦雨”,大风叫“终风”。这一句紧承上句而来。诗人在“苦雨终风”的黑夜里不时仰首看天,终于看见了“参横斗转”,于是不胜惊喜地说:“苦雨终风也解晴。”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诗人热爱生活,坚强勇敢,面对厄运和挫折,不消极不屈服,充满信心和希望。
颔联“云散月明谁点缀?天容海色本澄清” 看似写景,而诗人意在抒情。此句深层含义是你们那些“居心不净”的小人掌权,“滓秽太清”,弄得“苦雨终风”,天下怨愤。如今“云散明月”,还有谁“点缀”呢?且“本澄清”一句也大有深意,它暗示出诗人品性清明高洁,受尽磨难,依旧保持。尾联“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九死”,多次死去的意思。“九死南荒”而“吾不恨”,是由于“兹游奇绝冠平生”,看到了海内看不到的“奇绝”景色。把九死一生的贬谪经历当做一次奇妙的远游,写出了诗人的乐观豁达,超然豪迈。
(四)、阅读下面诗歌,回答问题
春寻河阳陶处士别业
岑参
风暖日墩墩,黄鹂飞近村。
花明潘子县,柳暗陶公门。
药碗摇山影,鱼竿带水痕。
南桥车马客,何事苦喧喧。
注:潘子,指潘岳。潘岳为河阳令,树桃李花,人号曰:“河阳一县花。”
概括诗中陶处士的形象特征,并结合诗句加以分析。
参考示例:
①情趣高雅。“花明潘子县,柳暗陶公门”,描写出陶处士居所的优美环境,衬托出主人的雅趣和闲情。②闲适洒脱。“药碗摇山影,鱼竿带水痕”写出陶处士服药养生、持杆垂钓的自得其乐的生活情形。③与世无争(淡泊名利)。与“南桥车马客”往来奔走相对比,写出他远离尘嚣的安宁心境。
解析:
本诗诗题为“春寻河阳陶处士别业”,“陶处士”交代了主人公的身份特点,“处士”即隐士,同时“别业”交代了居处的环境,远离闹市和喧嚣;前两联写景,以景衬人,首联“风暖日墩墩,黄鹂飞近村”写景,描绘出一幅和煦宜人的春日图景,写出了一路寻来的节令特点;颔联“花明潘子县,柳暗陶公门”运用典故,“潘子县”与“陶公门”,“花明”与“柳暗”描绘了陶处士居处环境清雅、幽静,从侧面衬托主人的高雅情趣,含蓄地抒发了作者对陶处士的赞美之情;颈联是正面直接描写,“药碗摇山影,鱼竿带水痕”描绘陶处士的生活场景,写出一个隐逸之人的悠闲自在;尾联写“南桥车马客”往来奔走,与陶处士隐逸生活相对比,侧面表现陶处士远离尘嚣的淡泊心境。
(五)、阅读下面诗歌,回答问题
饯薛大夫①护边
李 峤
荒隅时未通,副相②下临戎。
授律星芒动,分兵月晕空。
犀皮拥青橐③,象齿饰雕弓。
决胜三河 勇,长驱六郡雄。
登山窥代北,屈指计辽东。
伫见燕然上,抽毫颂武功。
【注】①薛大夫;名通,字季昶,曾任监察御史,时将赴任河北道按察使。②副相:御史大夫的别称。③青橐∶盛放弓弩的青色皮袋。
诗人是如何塑造薛大夫这一形象的 请结合诗句分析。(6分)
参考示例:
①运用烘托,第二至八句通过想象军队出征时的磅礴气势、军容的严整威武、战场上的长驱直入,烘托出薛大夫治军有方、指挥得力的形象。②运用动作描写(或细节描写),"登山""窥""屈指""计"等动词直接塑造了薛大夫深谋远虑、运筹帷幄的形象。(共6分。每点3分,答出手法1分,结合诗句分析2分。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六)、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送严士元
刘长卿①
春风倚棹阖闾城②,水国春寒阴复晴。
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
日斜江上孤帆影,草绿湖南万里情。
君去若逢相识问,青袍③今已误儒生。
芙蓉楼送辛渐
王昌龄④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注:①刘长卿,中唐诗人,官至监察御史,屡次遭贬。刘长卿与好友严士元在苏州相逢,短暂相聚后又送严去湖南。②阖闾城,苏州城。③青袍,贞观四年规定,八品九品官员的官服是青色的。④王昌龄,盛唐诗人。作此诗时诗人被贬为江宁臣。
试结合刘诗的尾联“君去若逢相识问,青袍今已误儒生”与王诗的“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分析两首诗的主人公在个人经历和情感上的异同点。(6分)
参考示例:
相同点:都遭贬谪;都是与好友短暂相聚又将别离;都有依依不舍之情。不同点:①王诗借“冰心在玉壶”来隐喻自己的志行高洁,和虽遭贬谪却不改其高洁情操的决心。同时也表现出诗人不肯屈从于恶势力的顽强斗争精神。②刘诗用“青袍误儒生”这句牢骚话,直接抒发自己怀才不遇和怨天尤人的失意情感。(在唐朝贞观年间,八九品的小官员的官服是青色的。他认为自己满腹才华,当这一类小官员,是很失意的,简直是在耽误自己的前程。)
景物形象:
景物形象是指诗歌中描绘的自然景物和人文景物。
诗中的景物形象是情中之景,有单个景物形象,也有由多个景物形象组合成的意境。
“意境”,就是作者的“真感情”与客观景物融为一体而创造出来的感人的艺术境界。
(一)【知识积累】
【一】古诗常见意象内涵
意象:是诗歌中浸染了作者感情的客观物象,是诗人感情的载体。
松梅菊竹寓高洁,借月把雁寄乡思。杜鹃鹧鸪啼凄凄,梧桐落叶透悲意。别时长亭柳依依,落花流水传愁绪。乌鸦燕子寓兴衰,草木仍在人事移。
(1)树木、花草等植物类
意象 象征意义分析
梧桐 ①凄凉悲伤。如:宋代李清照《声声慢》中的“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②高贵。如:《庄子·秋水篇》中有云:“夫鹅维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
芭蕉 孤独忧愁,离情别绪。如:宋代李清照《添字丑奴儿》中的“窗前谁种芭蕉树,阴满中庭。阴满中庭,叶叶心心,舒卷有余情”。
草木 反衬环境的荒凉,从而抒发对盛衰兴亡的感慨。如:姜夔《扬州慢》:“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松柏 征坚贞不屈的人格,后世文人常借松柏抒怀。如:三国刘桢《赠从弟》:“岂不罹凝寒 松柏有本性!”
竹 ①象征高风亮节。如朱淑真《咏直竹》:“劲直忠臣节,孤高列女心。四时同一色,霜雪不能侵。” ②象征谦虚的品格。如薛涛《酬人雨后玩竹》:“南天春雨时,那鉴雪霜姿。众类亦云茂,虚心能自持。” ③象征坚忍不拔的毅力。如郑板桥《竹石》:“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黍离 表达国家昔盛今衰或亡国之痛。典出《诗经·王风·泰离》,说周平王东迁以后,周大夫经过西周故都,悲叹宫廷宗庙被毁,旧都已长满禾黍,就写了这首诗来寄托悲思。后世遂用“黍离”之思抒发昔盛今衰的亡国之悲如姜夔《扬州慢》:“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
桃花 表现充满着蓬勃生机的春天的景象。如张志和《渔父》:“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桂花 表现一种宁静、清远的情境。如王维《鸟鸣涧》:“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杨花 ①表示飘零之意。如郑谷《淮上与友人别》:“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 ②表达依依不舍之情。如隋代无名氏《送别》:“杨柳青青著地垂,杨花漫漫搅天飞。”
莲花 ①表现雅致宁静。如周邦彦《苏幕遮》:“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②表现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节操。如周敦颐《爱莲说》:“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③表现爱情。如《西洲曲》:“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取其“怜”的谐音。
海棠 表现对美好景物的珍惜。如苏轼《海棠》:“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丁香 常常与孤独忧愁,特别是离情别绪相联系如李《摊破浣溪沙》:“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
芦荻 渲染萧索的气氛。如白居易《琵琶行》:“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黄叶 表示凋零、成熟、美人迟暮。如范仲淹《苏幕遮》:“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梅花 代表着坚韧不拔的精神;傲然挺立,不屈不挠。如:王安石 〔宋代〕“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兰花 高雅贞洁。如:《种兰》唐朝·陈陶“种兰幽谷底,四远闻馨香。春风长养深,枝叶趁人长。”
菊花 高雅傲霜、刚正不阿、乐观积极、淡泊名利。如:“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2)动物类
意 象 象征意义分析
鸿 雁 思乡怀亲和羁旅伤感之情。如:李清照《一剪梅》中的“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双 鲤 代指书信,古时人们多以鲤鱼形状的函套藏书信。如宋人赵令时《蝶恋花》:“蝶去莺飞无处问。隔水高楼,望断双鱼信。”
杜鹃(子规) ①烘托伤春、惜春之情。如苏轼《浣溪沙·游薪水清泉寺》:“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 ②抒发乡愁、思念之情。如季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③倾诉悲苦、哀怨之情。如白居易《琵琶行》:“其间旦暮闻何物 杜鹃啼血猿哀鸣。”
比翼鸟 比喻恩爱夫妻比翼鸟,传说中的一种鸟,雌雄总在一起飞。如白居易《长恨歌》:“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青 鸟 多表达相思相爱、离愁、孤寂的情思。如李商隐《无题》:“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蝴 蝶 表现一种宁静安谧的生活环境。如杜甫《江畔独步寻花》:“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早 莺 表现一种融和骆荡的春意。如白居易《钱塘湖春行》:“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鸥 鸟 一种水鸟,多用来表现自由恬静的生活。如杜甫《客至》:“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
白 鹭 表现一种安谧清幽的环境。如王维《积雨辆川庄作》:“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哦黄鹂。”
寒 蝉 表示悲凉、哀怨之情。如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黄 鹂 以黄鹂鸣叫强化环境的幽静。如曾袋《三衢道中》:“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
蛙 写农村风光与环境,衬托人的悠闲心情。如赵师秀《约客》:“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鹧 鸪 旅途艰险或离愁别绪。如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猿 猴 古诗词中常借助猿啼表达悲伤凄凉的情感。如杜甫《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诸清沙白鸟飞回。”
(3)自然现象类
意象 象征意义分析
月亮 ①思乡的代名词。如李白《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②表达世事变化、物是人非的感伤。如赵暇《江楼感旧》:“同来望月人何处 风景依稀似去年。” ③象征高洁的情操。如李白《行路难(其三)》:“含光混世贵无名,何用孤高比云月 ”
斜阳(夕阳、残阳) 多传达凄凉失落、苍茫沉郁之情。如李商隐《乐游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又如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征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
西风 表现思念与离乡之愁或落寞惆怅、衰败、游子思归。如晏殊《蝶恋花》:“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冰雪 古代诗歌中,常以冰雪的晶莹比喻心志的忠贞、品格的高尚。如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流水 水在我国古代诗歌里常和绵绵的愁思联系在一起,多传达对人生苦短、命运无常的感伤与哀愁。如李煜《浪淘沙令(帘外雨潺潺)》:“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云 常表现主人公的恬淡隐逸之情。如王维《终南别业》:“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露 表现人生短促、生命易逝。如秦观《鹊桥仙(纤云弄巧)》:“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日常生活类
意象 象征意义分析
高楼 借人在楼上或登楼远眺表现思乡之情。如范仲淹《苏幕遮》;“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玉阶 台阶,借以表现思妇远眺而思念丈夫。如李白《菩萨蛮》:“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折桂 比喻科举及第。如温庭筠《春日将欲东归寄新及第苗绅先辈》:“犹喜故人先折桂,自怜羁客尚飘蓬。”
南浦 南浦是水边的送别之所,表达送别之意。如范成大《横塘》:“南浦春来绿一川,石桥朱塔两依然。”
横塘 ①表现爱情。如南朝吴均《和萧洗马子显古意》:“妾家横塘北,发艳小长干。” ②象征家乡。如唐代罗邺《秋日留题蒋亭》:“回首横塘更东望,露荷烟菊倍伤情。” ③表现田园生活。如宋代王堪《为简上人赋古色轩》:“小舟咿哑渡横塘,十里秋哇粳稻香。”
莼羹 鲈脍 指家乡风味,借指思乡之情。如辛弃疾《沁园春·带湖新居将成》:“意倦须还,身闲贵早,岂为蔬羹鲈脍哉 ”
捣衣 表现征人离妇、远别故乡的惆怅情绪。如秦观《满庭芳》:“又是重阳近也,几处处、杵声催。”
长亭 短亭 表达依依惜别之情。如柳永《雨霖铃》中的“寒蝉凄切,对长亭晚”等
羌笛(芦管羌管) 表达思乡或孤独寂寞之情。如王之涣《凉州词》:“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5)典故类
意象 象征意义分析
春草 ①表达思乡之情。如《楚辞·招隐士》:“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 ②以草的缠绵,喻情思不断。如李煜《清平乐》:“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五柳 隐者的代称。如王维的《朝川闲居赠裴秀才迪》:“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暖。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渡头馀落日,墟里上孤烟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
东篱 表现归隐后的田园生活或作者悠闲自在的情致。如李清照《醉花阴》:“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投笔 指弃文从武。《后汉书》载,班超家境贫寒靠为官府抄写文书来维持生活。他曾投笔感叹,要效法傅介子、张骞立功边境,取爵封侯。如辛弃疾《水调歌头》:“莫学班超投笔,纵得封侯万里,憔悴老边州。”
长城 指守边的将领。《南史·檀道济传》记载,檀道济是南朝宋的大将,权力很大,受到君臣猜忌。后来宋文帝借机杀他,檀道济大怒道:“乃坏汝万里长城!”很显然是说宋文帝杀害将领,等同于瓦解自己的军队。如陆游《书愤》:“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楼兰 “楼兰”代指边境之敌,用“破(斩)楼兰”指建功立业。如王昌龄《从军行》:“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请缨 汉武帝派年轻的近臣终军到南越劝说南越王朝。终军说:“请给我一根长缨,我一定把南越王抓来。”喻自告奋勇请求杀敌。如岳飞《满江红·登黄鹤楼有感》:“叹江山如故,千村寥落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
采薇 借指隐居生活。《史记·伯夷列传》记载:“武王已平殷乱,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齐耻之,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说的是伯夷、叔齐隐居山野,义不朝周的故事。如文天祥《南安军》:“饿死真吾事,梦中行采薇。”
吴钩 泛指宝刀、利剑,借指诗人报效祖国、建功立业的情怀。如李贺《南园十三首(其五)》:“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 ”
乌衣巷 指极其繁华之所在。如刘禹锡《乌衣巷》:“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后庭花 荒淫而亡国的陈后主所作的乐曲。指统治者的荒淫无度。如杜牧《泊秦淮》:“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小试牛刀,真题演练】
(2022· 北京真题)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任务
病 柏
杜 甫
有柏生崇冈,童童状车盖。偃蹇龙虎姿,主当风云会。
神明依正直,故老多再拜。岂知千年根,中路颜色坏。
出非不得地,蟠据亦高大。岁寒忽无凭,日夜柯叶改。
丹凤领九雏,哀鸣翔其外。鸱鸮志意满,养子穿穴内。
客从何乡来,伫立久吁怪。静求元精理,浩荡难倚赖。
注释:此诗作于上元二年(761)秋,杜甫时居成都草堂。中路:中途。出: 生长。鸱鸮: 猫头鹰。元精理: 事物根本的道理。
咏物诗注重通过意象表达主题,这首诗中的主要意象有哪些 分别说明这些意象有何意蕴?
参考示例:
这首诗主要运用了病柏、丹凤、鸱鸮三种意象;病柏由盛而衰的变化,象征唐朝从强盛到衰落的沧桑巨变;丹凤哀鸣,象征了正直之人被排斥在外;鸱鸮意满,象征了奸佞小人盘踞于朝中;诗人借助这些意象表达了对国运时局的忧虑
【方法点拨】:
一是找意象。
意象大都是一个名词或名词性短语。如果诗中描述为主谓式或动宾式,则转化为名词结构,如“柳细花红”,可转换为“细柳”“红花”。
二是析内涵。
分析意象内涵要注意以下几点:
找出描写意象的动词、形容词。动词要从动态感、形象感上去体味,形容词要抓住形容描墓的声、形、色、味警去体味。
抓住“意“象”契合点,由外在特征入手,挖掘其内在品质及独有情味。
注意其共性与个性。意象的共性,如“柳”寓“惜别怀远”之意意象的个性,如贺知章《咏柳》中的“柳”就是一种个性,它表现的不是“惜别怀远”,而是烂漫的春光。
三是说作用
渲染气氛,奠定基调,营造意境;
创设情境,提供背景;
表情达意,感发兴寄;
衬托人物,铺垫蓄势;
衬托对比其他意象;
贯穿全诗,成为线索。
【二】古诗中常见的意境特点
意境:群体意象构成的整体画面,营造出某种氛围,传达出诗歌的情感。
【1】古诗词中常见的六种意境:
豪放类 雄浑开阔、雄奇瑰丽、浩瀚辽阔、广袤高远、旷达洒脱
清幽类 清新明丽、宁静恬淡、淡雅闲适、和谐静谧、恬静优美
华美类 富丽堂皇、华美绚丽、华妙艳丽、瑰丽神奇、色彩斑斓
伤感类 凄清冷寂、孤寂冷清、哀怨低沉、凄惨萧条、苍凉悲壮
婉约类 缠绵啡恻、哀婉动人、委婉含蓄、蕴藉风流、朦胧缥缈
超脱类 超脱世俗、远离尘嚣、高雅脱俗、超凡脱尘、风致雅洁
【2】小试牛刀——根据上表意境特点概括下列诗句中所表现的意境特点。
(1)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杜甫《绝句二首(其一)》]
意境特点:
(2)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苏轼《念奴娇· 赤壁怀古》
意境特点:
(3)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姜夔《扬州慢》)
意境特点:
(4)层台耸翠,上出重雪:飞阁翔丹,下临无地。(王勃《滕王阁序》
意境特点:
参考答案: (1)明净绚丽(2)昂扬开阔(3)清冷萧条(4)华美丽
【3】方法点拨:
鉴于意境的复杂性,高考大多以考画面、氛围等间接形式出现。
答这类题的基本方法是:
(1)关注画面、景象构成
画面构成主体是意象,其构成要素为时、地、人、景及其特征;意象要从形、色、声、味四个角度去观察,然后判断基调,如冷暖、喜悦、悲凉、清新、明丽、灰暗等:再具体说明意境的具体构成。
概括氛围特点。
意境类型较多,常见的类型有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生机勃勃、富丽堂皇、肃杀荒寒等。在判定意境类型特点时,要特别注意使用这些术语
注意特殊关注点。
概括时注意特殊时节、地点。表述时一般要说出景物组成(描述画面)、画面特点(意境特点或类型)、画面名称三个要素,个别情况还可以分析蕴含的思想感情等。
【4】巩固小练
琴 歌
李颀
主人有酒欢今夕,请奏鸣琴广陵客。
月照城头乌半飞,霜凄万木风入衣。
铜炉华烛烛增辉,初弹渌水后楚妃。
一声已动物皆静,四座无言星欲稀。
清淮奉使千余里,敢告云山从此始。
“月照城头乌半飞,霜凄万木风入衣”两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其有什么作用
参考答案:
描绘了一幅凄冷的深秋月色图:月光如水倾泻在静默的城垣上,不时有乌鹊惊飞: 银霜满树,木叶萧萧寒风吹衣,一派凄冷肃杀之气。
作用: 以哀景反衬乐情,即便秋气凛然,但有酒有琴有知己就足以抵挡了;为下文写弹琴做了铺垫。
【三】古诗词练字、语言风格(诗论)
(一)炼字:
指锤炼词语,指诗人经过反复琢磨,从词汇宝库中挑选出最妥切、最精确、最形象生动的词语来描摹事物或表情达意。
1、提问方式:
诗中某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
为什么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对某字进行赏析或简析某字的表达效果。诗中的某字,换成另外一字好不好 为什么
2、找找炼字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垂、涌——动词)
西风吹老洞庭波,一夜湘君白发多。 (老——形容词)
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红、绿——色彩词)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 (萧萧、滚滚——叠词)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七八个、两三点——数量词)
炼字常见的类别及主要功能
词语类别 主要功能 示例
动词 使诗词具有动态美,充满了生命的活力,具有表现力感染力。 “云破月来花弄影”一句中“破”“来”“弄”三字写出三种动态:云破而有月来,月来而有花影,花影引出“弄'字,有“弄”而有花枝随风摇动、抚弄花影的幽雅意境仅仅七个字,构成了一幅幽美朦胧的画面。把云、月、花都拟人化了,赋予了它们丰富的情感和生命,同时也使画面有了灵动感。
形容词 活用形容词,化静为动,化无形无色为有形有色。 “春风又绿江南岸”一句中的“绿”字不仅表示“绿色”,还有“吹绿了”的意思,将春风拟人化,更增添了动态美。
副词 运用恰当的副词表现内心情感的变化,突出主旨。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中,“忽”字取漫不经心而又恰到好处之意。写闯入眼帘的柳色,使她想起了当年与丈夫折柳送别的场景。想起了丈夫,不禁伤感一个“忽”字将这种情绪上的变化写得淋漓尽致。
叠词 增强语言的韵律感或起强调作用。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声声慢》起句使用七组叠词,极富音乐美,朗读起来,有一种大珠小珠落玉盘的感觉,且写出了情感的徘徊低迷、婉转凄楚,余味无穷。
拟声词 让人如临其境,如听其声。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潺潺”一词富有想象力,让读者如临其境。
表示 颜色 的词 增强描写的色彩感和画面感,渲染气氛。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碧云、黄叶、碧波、翠烟”等景物构成一幅色彩斑斓的“黄昏秋色图”。
数词 准确、丰富、隽永的艺术效果。 “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中的“一”,紧扣题目“早梅”中的“早”,有真实感。
巩固练习
①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问题。
除夜(其二)
姚 合
殷勤惜此夜,此夜在逡巡。
烛尽年还别,鸡鸣老更新。
傩声①方去疫,酒色已迎春。
明日持杯处,谁为最后人②。
[注]:①傩声:驱傩仪式中驱逐疫鬼的呼号之声。②最后人:指最后一个饮酒的人。古代中国风俗于农历正月初一饮屠苏酒以避瘟疫,《荆楚岁时记》载:“长幼悉正衣冠,以次拜贺。……进屠苏酒……凡饮酒次第,从小起。”
你认为这首诗的诗眼是哪一个字?请结合全诗简要说明理由。
【答案】
诗眼是“惜”字。理由:①留恋除夜:通过“此夜逡巡”的描写,表达了对除夜匆匆流逝的留恋不舍;②珍惜时光:通过“烛尽”“鸡鸣”等环境描写,表现新旧年的交替,侧面表达对时光流逝的不舍;③叹惜年老:通过对正月初一饮酒场景的想象,含蓄表达自己年岁渐老的伤感。
【解析】
本题考查古代诗歌鉴赏中炼字的能力。炼字,指锤炼词语,指诗人经过反复推敲,从词汇宝库中挑选出最妥帖、最精确、最形象生动的词语来描摹事物或表情达意;析炼字,就是品味用得好的词语深藏的情感或品味其更为形象生动的效果。要想解答此类题型,就得将诗中的词放在原诗句中进行分析,达到字不离句,句不离篇。体会诗中所蕴含的思想和传达的信息。本诗描述的除夕夜中的感受。首联“殷勤惜此夜,此夜在逡巡”意为心中对这一年中的最后一夜依依不舍,除夕之夜也如老朋友一般徘徊不愿离去。“逡巡”表现了作者对除夕的留恋,对时间流逝的不舍;“烛尽年还别,鸡鸣老更新。傩声方去疫,酒色已迎春”两联则是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来写时间的流逝,蜡烛燃尽,老的一年已经过去,鸡鸣之声传来,则是代表新的一天也是新的一年的到来;代表去疫的傩声已经远去,而略显青色的年酒则迎来了春天。尾联“明日持杯处,谁为最后人”,明天大家饮屠苏酒时,谁是最后一个端起酒杯的人呢。古代中国风俗于农历正月初一饮屠苏酒以避瘟疫,按长幼次序敬酒,从最年幼的开始,最后敬酒的人就是最年长的人,此联暗示作者年纪渐老,已是一家人中年龄最大的人了。从诗中可以体会出作者对自己年岁渐老,对时光流逝的依依不舍之情。所以可以确定本诗的诗眼是“惜”字。
②、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云阳馆与韩绅宿别
司空曙
故人江海别,几度①隔山川。
乍见翻②疑梦,相悲各问年。
孤灯寒照雨,湿竹暗浮烟。
更有明朝恨,离杯惜共传③。
[注]①几度:几年。②翻:反而。③共传:一起举杯。
颈联中的“寒”和“暗”字有什么表达效果?请结合诗句进行赏析。
【答案】
①“寒”“暗”二字客观地描写了与朋友深夜叙谈的环境特征,孤灯照雨雨愈寒,湿竹环绕,烟云飘浮,显得更浓更暗;②“寒”“暗”二字真实地表达了诗人的主观感受,刚重逢又要伤别,心境备感凄暗;③“寒”“暗”二字使情景交融,展现了一幅寒冷、湿暗、凄清的老友话别图,既渲染了诗人悲凉黯淡的心情,也象征着人事的浮游不定。
【解析】
此题考查鉴赏诗歌语言的能力。炼字是诗歌鉴赏的高频考点,所炼之字往往是在该诗句中最富有表现力的词语,比如动词、形容词、数词、修饰词语、表示声音和颜色的词语等。答题时,先要解词释句,然后指明手法,最后分析表达效果;分析表达效果时要将词语放回到诗句中,体会其表情达意上的妙处。翻译:自从和老友在江海分别,隔山隔水已度过多少年。突然相见反而怀疑是梦,悲伤叹息互相询问年龄。孤灯暗淡照着窗外冷雨,幽深的竹林漂浮着云烟。明朝更有一种离愁别恨,难得今夜聚会传杯痛饮。《云阳馆与韩绅宿别》是唐代诗人司空曙的作品。此诗抒写了友人离别多年而乍相会又分别时的心理历程。作者与老友久别重逢,竟以为在梦中,而明朝还要分别,两人在孤灯下饮着离别的酒,不觉恋恋不舍,表现出两人的情谊及对友谊的珍惜。“孤灯寒照雨,湿竹暗浮烟”,其中的孤、暗诸字,都是得力的字眼,不仅渲染映衬出诗人悲凉暗淡的心情,也象征着人事的浮游不定。孤灯、寒雨、浮烟、湿竹,景象是多么凄凉。诗人写此景正是借以渲染伤别的气氛。相逢已难,又要离别,其间千言万语,不是片时所能说完的,所以诗人避实就虚,只以景象渲染映衬,以景寓情了。寒夜里,一束暗淡的灯火映照着蒙蒙的夜雨,竹林深处,似飘浮着片片烟云。
③、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小题。
山居示灵澈上人
皎然
晴明路出山初暖,行踏春芜看茗归。
乍削柳枝聊代札,时窥云影学裁衣。
身闲始觉慕名是,心了方知苦行非。
外物寂中谁似我,松声草色共忘机。
本诗的诗眼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答案】
诗眼是“忘机”,即“忘记心机”。①作者忽然间削柳枝,偶然窥云影,都是没有心机的行为。②作者去除逐名的心机而身心悠闲,悟到刻意苦行是错的。③松声草色都显寂静,是因为和“我”一样离开喧嚣俗世忘记心机。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把握诗眼的能力。“诗眼”顾名思义是诗歌的眼睛,透过“诗眼”我们往往能够把握诗人的思想感情,领会全篇的内容意旨。解答此题要抓意象,挖内涵,意象是情感的载体,意象所体现出来的色调是情感的反映。然后还要品诗句,悟感情,作者在诗词中常常会有情感的流露,这些自然流露的情感往往体现在只言片语上,要善于把握这样的词语,借此领悟感情。
首先要知道诗眼是诗歌的中心,其他语言都是为它服务的,一般出现在结尾。而“身闲”“心了”“物寂”都是源自“忘机”,所以文眼是“忘机”。然后联系全诗寻找表现“忘机”状态的语句,进行解读评价即可;
“乍削柳枝聊代札,时窥云影学裁衣”一句中,“乍”“时”两个词体现出诗人并非有意去做这些事,乃是偶然、随机的行为,体现其心中毫无机锋,达到“忘机”境界;
“身闲始觉慕名是,心了方知苦行非”一句,诗人感到自己正是抛弃了误人的虚名,才能如此悠闲自在,身处这禅的闲适与自在中,又明白禅意并非刻苦修行能得来的;由此,诗人突破了种种约定俗成的拘束,达到了适意自由的境界。
“外物寂中谁似我,松声草色共忘机”一句,“外物寂”“松声草色”营造出寂静幽闲的氛围,烘托出诗人内心远离俗世纷扰,“忘机”的心境。
④、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小题。

李贺①
入水文光动,抽空绿影春。
露华生笋径,苔色拂霜根。
织可承香汗,裁堪钓锦鳞。
三梁②曾入用,一节奉王孙。
[注]①李贺是唐代诗人,唐宗室郑王李亮后裔,属“王孙”,但系远支,与皇族关系已很疏远。②三梁:古人帽中横的硬衬,用竹制成。汉唐冠帽有五梁、三梁、两梁的制度。天子戴五梁进贤冠,太子诸王戴三梁进贤冠。
有人评价这首诗以一“喜”字贯穿全诗,你同意吗?请结合内容作简要分析。
【答案】
(1)同意。首先,在诗人的眼中,无论是竹子水中倒影的姿态,还是挺拔向上的状态,都充满了生机,可爱的翠竹,幽雅的环境,给诗人情不自禁的喜悦之感。其次,诗人写竹,意在寄兴。诗人怀不世之才,自信中充满期许,渴望能像竹子一样被重用,济世报国,其情其志,于诗中时时可见,所以“喜”溢于诗中。
(2)不同意。竹子那潇洒的风度、劲直的气节,竹子的被重用,虽然令诗人歆羡和感慨,但终其一生,始终是郁郁不得施展,于吟物之中寄托自己的失意,所以是明“喜”实“愁”,以乐见衬悲情。(可以任选观点作答,意思相近即可酌情给分)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把握诗歌内容,赏析诗歌情感能力。本题题目是“有人评价这首诗以一‘真’字贯穿全诗,你同意吗?请结合内容作简要分析”,属于对前人评点进行再评价题型。解答此类题,首先明确题目要求,弄清前人评论的具体角度,比如本题有人评价这首诗以一“喜”字贯穿全诗,这评价是从情感着眼的。然后精读诗句或者整首诗歌,理解把握其内容主旨、情感、抒情方式、写法等角度的特点。然后针对前人评价发表自己的观点,并结合诗歌具体内容阐释自己的理由。本题具体作答时,既可以回答同意,也可以回答不同意。如果回答同意,可以从诗歌中所写的内容和诗人写此内容的目的进行分析作答。首联“入水文光动,抽空绿影春”写水中之竹,是直接写竹。春光里中空的竹子,把绿色的倩影,倒映在波光粼粼的水面上:轻轻摇摆,轻轻动荡,优美极了。“露华生笋径,苔色拂霜根”写竹林间的美景,露珠在长满竹笋的林间小道闪着光亮,那绿色的苔藓,正轻轻擦着竹根上的白霜。是用露、苔衬竹,属于间接写竹。这两联写诗人低头看见了水中的文竹,微光摇曳,斑驳可爱;抬头望见了绿色的竹影,竹影凌空而上,充溢着春天的勃勃生机。这似乎是一个清新的早晨,诗人从竹林掩映的小路走过,竹笋上还挂着亮晶晶的露珠儿,带着粉霜的竹根也快要被青青的苔藓遮盖了。多么幽雅的境地!多么可爱的翠竹!这四句诗不但写出了竹子的劲直潇洒,也写出了环境的幽雅迷人。字里行间透着诗人的喜悦之情。颈联“织可承香汗,裁堪钓锦鳞”意思是“竹子可织成竹席送给美丽的姑娘纳凉;也可以裁制成钓竿,钓上大鱼几筐。”尾联“三梁曾入用,一节奉王孙”意思是“听说三梁冠帽子的衬里用竹做成,我砍下一节竹子准备献给王孙戴上”,这四句是写竹子的功用,并寄寓感慨:“织可承香汗,裁堪钓锦鳞。三梁曾入用,一节奉王孙”。竹子编织为席,可以承接香汗;斫裁成竹竿,可以用来钓鱼(“锦鳞”)。但这还是普普通通的用途,算不得奇特,最值得夸耀的是竹子曾被朝廷采用,制作贤冠上的横梁。显然诗人是有所寄兴的。竹子那潇洒的风度、劲直的气节,竹子的被重用,这些怎能不令诗人歆羡和感慨呢?诗人怀不世之才,有济世报国之心,也渴望自己能像竹子一样被重用,济世报国,其情其志,于诗中时时可见,所以“喜”溢于诗中。也可以回答不同意,如果回答不同意可从竹子被重用,虽然令诗人歆羡和感慨,但诗人终其一生,始终是郁郁不得施展,虽曾官奉礼郎,但位不过从九品上,掌君臣版位,以奉朝会祭祀之礼,亦不过是“臣妾气态间,惟欲承箕帚”而已,终无能为,诗人是于吟物之中寄托自己的失意,是以乐景衬悲情。不论是回答同意还是回答不同意,只要学生能结合诗歌内容阐述自己持有该观点理由,且言之成理,能自圆其说即可。
语言风格
语言风格就是诗(词)人在遣词造句、运用修辞手法等方面所体现出来的区别于其他诗(词)人的艺术特色,往往与诗(词) 人的生活经历、文化素养有关。不同诗(词)人或同一诗(词)人不同时期的不同作品也往往表现出不同风格。古代诗歌的语言风格是多种多样的。
1、语言风格常用术语
清新、朴素、平实、华丽、绚丽、幽默、诙谐、庄重、简约、简洁、精练、精当、生动、凝练、洗练、含蓄、明快、通俗、口语化、明白如话、豪放、雄奇、直率、婉约、婉转、风趣、工丽、苍凉雄健、委婉蕴藉、飘逸洒脱、苍凉悲壮、自然流畅、沉郁顿挫、清新典雅、婉约凄切、新鲜活泼、气势磅礴、奇特新颖等。
风格特点举例
类别 特点 举例
清新自然 用语新颖,不落俗套,不加雕饰,率真朴素,多用口语,较少炼字,读来平白如话,自然生动,韵味无穷。常见于大部分山水田园诗人的诗中,诗风比较亮丽,语言浅显而有新意。 孟浩然《过故人庄》: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平淡质朴 语言朴实无华,选用确切的字眼直接叙述,全用白描,不加修饰,显得真切深刻,又平易近人。表面看来句句平淡,平淡之中又蕴含着诗人超脱尘世,悠然自得的情趣 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华美绚丽 有富丽的辞藻、绚烂的色彩、奇幻的情思。辞藻华丽,对仗工整,构成一幅色彩鲜明的画面。全诗显得色彩缤纷,景象绮丽,变幻莫测,充满绚丽飘逸之美 李商隐《锦瑟》: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委婉含蓄 意在言外,常常不是直接叙述,而是曲折地倾诉,言在此而意在彼,或引而不发,或欲说还休,让读者去体味 李商隐《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婉约细腻 这种风格往往体现出“曲、细、柔”的特点,曲径通幽,情调缠绵,表达感情细如抽丝。 李清照《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明快简洁 语言是直接的,明朗的,爽快的,泼辣的,往往斩钉截铁,一语破的 《白云泉》:天平山上白云泉,云自无心水自闲。何必奔冲山下去,更添波浪向人间
悲壮慷慨 出语高昂,充满着对时代的感慨,或雄才不得志于时,或感时伤乱,忧国忧民,心中郁结,愤慨不平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雄奇豪放 骨力挺健,气势雄伟。多用气势雄昂和节奏奔放的语言来塑造博大新奇的形象,营造恢弘阔远的意境 如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沉郁顿挫 深沉蕴藉,用一种苍老遒劲的笔调去描绘广阔的社会生活,而在所描绘的生活画面上笼罩着凝重深沉的忧郁色彩和悲剧气氛,配之相适应的严格诗律和铿锵的音韵。作者似乎有千言万语积压在胸,而后沉吟再三,勃发于笔端 杜甫《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语言风格的题型
(1)提问方式: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
(2)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
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
注意:这种题型不是要求揣摩个别字词运用的巧妙,而是要品味整首诗表现出来的语言风格。 
答题步骤:
(1)叙: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
(2)析: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
(3)评: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巩固小练
阅读下列古诗,回答问题。
插田歌(节选)
刘禹锡
冈头花草齐,燕子东西飞。
田塍望如线,白水光参差。
农妇白纻裙,农父绿蓑衣。
齐唱郢中歌,嘤咛如《竹枝》。
《酬乐天扬州初逢习上见赠》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插田歌(节选)与《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相比,这几句诗的语言风格有什么不同?(6分)
参考答案:
《酬乐天扬州初逢习上见赠》对仗工整,用典精当,语言雅丽平整。“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这几句诗则语言通俗浅显,清新流畅。采用了民歌俚曲的表现手法描写田野风光和劳动场景。表达了对劳动的热爱。
阅读下面古诗,回答问题。
长干曲四首(其一)
崔颢
君家何处住?妾住在横塘。
停舟暂借问,或恐是同乡。
请简要赏析这首诗歌的语言特色。
参考答案:
《长干曲》语言朴素自然,明快清新,有如民歌。何处住,在横塘,通过自问自答的对话形式,采用朴素的口头语言,不加雕琢,烘托出一个素朴真率的船家女形象。
(3)阅读下面宋词,回答问题。
鹊桥仙·赠鹭鸶
辛弃疾
溪边白鹭,来吾告汝:“溪里鱼儿堪数。主人怜汝汝怜鱼,要物我欣然一处。
白沙远浦,青泥别渚,剩有虾跳鳅舞。听君飞去饱时来,看头上风吹一缕。”
这首诗语言特色鲜明,请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
答:①浅近直白,通俗易懂(术语概括)。上片“来吾告汝”、“ 虾跳鳅舞”等词句,一改词人的豪放风格,采用对话的口吻,轻松自然,易读易懂(分析体现);②诙谐幽默,活泼生动(术语概括)。上片运用拟人的手法,词人以训导的语气和白鹭对话,下片词人又给白鹭提出解决 “肚子”的办法,读来轻松幽默,充满趣味(分析体现)。③清新自然(术语概括)。下片写白色沙岸、青泥小岛、虾跳鳅舞,色彩清新,画面灵动(分析体现)。
(4)阅读下面的宋词,回答问题。
满江红 送李正之提刑入蜀
辛弃疾
蜀道登天,一杯送绣衣行客。还自叹中年多病,不堪离别。东北看惊诸葛表,西南更草相如檄。把功名收拾付君侯,如椽笔。
儿女泪,君休滴。荆楚路,吾能说。要新诗准备,庐山山色。赤壁矶头千古浪,铜鞮陌上三更月。正梅花万里雪深时,须相忆。
[注] 这首词作于宋孝宗淳熙十一年(1184),当时辛弃疾闲居江西上饶。提刑,官名,主管地方司法、监察等事务。绣衣:官服。相如: 指司马相如所作《喻巴蜀檄》,主旨是安抚巴蜀百姓。铜鞮陌:代指襄阳。
清人陈廷焯《白雨斋词话》评论本词的艺术特色说:“龙吟虎啸之中,却有多少和缓请谈谈你对上述评论的理解,结合具体词句作简要阐释。(6分)
[答案] 本词整体风格豪放,但又收放自如,时有柔和(平和,缓和,细腻)之笔。比如上阙“东北看惊诸葛表,西南更草相如檄”气势雄奇,下溪“要新诗准备,庐山山色”“赤壁矶头千古浪,铜提陌上三更月”意境宏阔,皆是典型的豪放之笔,堪称“龙吟虎啸”。比如上阙“还自叹中年多病,不堪离别”低回婉转,下阙“正梅花万里雪深时,须相忆”清丽隽永,皆堪称“和缓'
[解析]首先要准确理解陈廷焯两句评论的意思。“龙吟虎啸”形容声音宏大或比咤风云的气势。这里指词的声律豪放峭拔,“和缓”有平和、缓和之意。两者在诗词语言和表达技巧上是两种截然不同的风格。结合对本词的理解,典故和建功立业与劝慰的情感是豪放而大气的,而作者对自己身世及友人的不舍就显得细腻而和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