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0张PPT)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下午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统编版必修上第三单元的《短歌行》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教学反思六个方面进行我的说课。
教材简析
教学
设计
教学
反思
教学目标
学情分析
教法
学法
一、教材分析
《短歌行》是统编版必修上第三单元第7课的第一首,《短歌行》是以乐府旧题创作的一首诗,面对人生苦短一扫两汉时腐朽诗风,代之以新鲜的现实内容——政治理想的高扬,建功立业的欲望,强烈的个性,体现了魏晋时代文人的创作风格。
二.学情分析
高一学生经过初中的学习已经有了一定的诗歌积累,且本单元之始已对先秦到南北朝时的诗歌有了简单的了解。且思维活跃,求知欲强,因此一些基础知识可以通过自主学习方式解决,教师突出重点和难点的分析。注重引导学生培养自己诗歌鉴赏感悟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教学目标
1、三维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曹操,理解诗歌的思想内涵。
过程与方法:通过诵读体会作者情感;通过合作探究,感受诗歌意蕴。
情感与价值观:体会诗人渴望招纳贤才建功立业的心情,引导学生自觉珍惜时间,树立远大志向。
三、教学目标
2.学重难点及其依据:
重点:
《短歌行》“忧”而奋发、慷慨悲凉的思想感情。
难点:
1、通过诗歌的语言把握诗歌的意境(内容)。
2、运用典故及引用诗句等艺术手法表达感情
的技巧。
确立依据:课标要求及学生的认知水平,诗词教学要以培养学生鉴赏诗词的能力、理解诗词的内容为主。
教师教法创设情境、 启发探究
任务驱动
多媒体辅助
学生学法
自主学习
合作探究
归纳整理
独立思考
共同获得发展
四、教法分析和学法指导
以学生为主体
宽松
和谐
民主
设计理念
教师 :由内容讲授者 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指导者。
学生:由被动接受者 转变为问题的参与者、合作者、解决者。
综合以上分析,教学中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以掌握知识为主线,以培养能力为中心,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设计如下教学程序:
整体感知
品读诗歌
情境导入
总结整理
合作探究
激发兴趣
初步理解
质疑问难
品味意境
建构新知
教学流程
结合提示
当堂背诵
设计意图:以耳熟能详的俗语导入,融思想于生活之中,引出课题,利用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导入新课,营造氛围,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对本节课充满期待。
五.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 兴趣导入
Speak of the devil,and he appears. 说曹操,曹操到。
1、朗读感知:学生自由阅读全诗,初步感知诗句。
2、情境感染:播放《三国演义》中曹操“横槊赋诗”的一段视频剪辑。
设计意图:原生态的阅读才能真实看出学生的学习情况,尊重由浅入深的学习规律。让学生自主阅读,读顺。视频一方面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让学生对比别人的阅读,以此感知诗歌的情感。
(二)整体感知 初步理解:
五.教学流程
设计意图: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通过组内生生对话、组组之间生生对话、师生对话等几种互动对话方式深入理解诗歌的内涵及表现手法,突破难点。同时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相互合作学习的能力。
。
五.教学流程
(三)、品读诗歌 质疑问难
再读诗歌,提出问题:
组内对话:小问题,容易的问题小组内解决。
师生对话: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由老师启发点拨释疑
设计意图:通过设疑讨论,学生经过思想的冲突和碰撞,加深对曹操“忧”的内涵的理解。学生的认识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突破本课的重点。同时培养学生相互合作学习的能力。
。
五.教学流程
(四)、合作探究 品味意境
再读课文,合作探究
1.诗歌中哪些诗句体现了诗人的忧?诗人为何而忧?
忧思 解忧
人生苦短 珍惜妙音
三忧 贤才难得 招纳贤才
功业未就 天下归心
2.艺术手法探析。
例如:设问: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比喻:朝露 年华
明月 贤才
子衿
借代:杜康 酒
起兴:鹿鸣 嘉宾
典故、借用:“周公吐哺”、“山不厌高,水不厌深”
设计意图:新课标要求要在熟读的基础上,学习诗歌的语言艺术魅力。”汉魏诗歌,时代久远,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因此意象的解读和诗歌艺术手法的探讨,在引导的基础上予以适当的讲解。
设计意图:本诗适宜朗读,且有不少的精华句子,让学生通过反复吟咏,在课堂有限的时间里完成背诵任务。
五.教学流程
(五)、结合提示 当堂背诵
每一句,给出一个关键词,
要求学生根据提示尝试背诵
忧思 解忧
人生苦短 珍惜秒阴
三忧 贤才难得 招纳贤才
功业未就 天下归心
礼遇
广集
诚招
五.教学流程
(六)、总结整理 建构新知
1.板书设计 本课小结
小结是一堂课内容的概括和总结,有利于学生系统掌握所学内容,反思自己,深化理解;激起学生成功的喜悦。
设计意图:训练学生发展的角度理解古代文学的价值,从中汲取智慧;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学生在学完课文后通过写来交流,一方面可以加深对本诗的理解。另一方面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五.教学流程
(六)、总结整理 建构新知
2.知识拓展 巩固提高
作业布置
阅读曹操的《求贤令》一文,再结全《短歌行》以书面的形式谈谈曹操的求贤观对现代生活有什么启示,对你有什么启发?
本节设计以建构 主义理论为指导,以新课程理念为核心,努力致力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尽力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教学中主要运用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合作探究等方式,切实落实新课改理念。
在教学设计中存在的困惑:
①课堂教学时间有限,如何体现面向全体,给每个学生以展示机会?
② 如何保证开放性问题评价的客观性和科学性?
六、教学反思
华东师大聂幼犁教授的忠告:
●我们必须严肃地研读课标, 因为它体现了国家的期望; 但是,只有高于课标, 才可能准确地领悟课标。
●我们必须认真地对待高考, 因为它代表了社会的公信; 但是,只有高于高考, 才可能有效地赢得高考。
生命在于运动!
不足之处,敬请指正